网友提问:
陈可辛导演想在电影《投名状》中表达什吗?
优质回答:
《投名状》改编自历史悬案“刺马案”,经过导演陈可辛的重新改编,注入了不一样的深度。
可能很多人在《投名状》中看到的只是庞青云(李连杰)、赵二虎(刘德华)、姜午阳(金城武)三兄弟之间的兄弟情深,恩怨纠葛。而笔者看到的则是兄弟情背后那些封建政治权力的黑暗,兄弟三人纳投名状时豪情万丈,战场上厮杀时义薄云天,可是庞青云却被权力的野心给吞噬了,“共贫穷不能共富贵”,这句话放在兄弟情身上也特别应景。
大哥庞青云确实看得远,有野心,有胸怀壮志,有理想。
二弟赵二虎光明磊落,盗亦有道、对待兄弟确实是没话说,但他只适合当绿林好汉,理解不了大哥庞青云所看到的未来。
三弟姜午阳,天真烂漫,兄弟情义在他心里是第一位,他把赵二虎视为亲哥哥。但他能够理解大哥的理想,明白他们所期望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所以他也从一开始的天真烂漫变成了心狠手辣。
兄弟三人战无不胜,一路走来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可在那些朝中的掌权的大臣眼中,还是一颗棋子。三人去面见陈公的时候,赵二虎不懂规矩的说,给我们兵力给我们粮草,先打苏州后取南京,惹得陈公三人哈哈大笑。后来大哥说南京是首都,你把首都打下来了,他们靠什么赚钱。每多打一场仗,这些大臣便能多赚一笔钱。
庞青云是有野心,但是不懂为官之道,陈公带他进京面见慈禧太后的时候在紫禁城外对庞青云说了一句话,“老夫我从这宫外走进这大殿之内,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庞青云几场战争便取得了进京受封的权利,这在这些大臣的眼中便是急功近利。 受封完后在,回南京的路上,庞青云站在冰冻的河面上对着属下说、我这一辈子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面吗?这就已经暗喻了庞青云的政治生涯长久不了。果然当他为了自己的野心决定对赵二虎痛下杀手的时候,这块冰就已经碎了,姜午阳还天真的以为大哥杀二哥是为了二嫂,姜午阳认为杀死二嫂他们兄弟三人的感情就能够恢复如初。
最讽刺的是,起初朝廷重用庞青云兄弟三人是因为他们不属于朝廷中的任何派系,去到战场上可以不用受到朝廷中其他权力派系的影响。但当庞青云加封的当天朝廷决定暗杀他也正是因为他不属于任何派系,慈禧太后无法信任一个外人去做掌握兵权的两江总督。哪怕你立功无数,这是中国封建权力的一贯做法,就像杯酒释兵权。
赵二虎不是死在了庞青云的手上,庞青云也不是死在了姜午阳的手上,他们是死在了权力之下。
其他网友观点
2007年《投名状》一出,横扫金像、金马两大典礼,当时世人皆言香港影坛再无拿得出手的作品,否则哪有《投名状》的如此风光。转眼间12年已过,真实的情况,却是放眼到如今,最佳电影每年都有争议,反而是当年的《投名状》随着时间历久,愈加香醇。它的有些设计,到如今也未被超越和成功复制。
角色性格:不再简单的黑白化,把对错留给观众
《投名状》改编至老版电影《刺马》,两部电影,故事情节基本一致,但内里文章却是天差地别。
“刺马”故事原改编于清末四大案中的刺马案,故事情节与电影基本表述一致。
老版《刺马》的主要侧重点,放在了兄弟反目和刺杀复仇层面。
而“投名状”三个字,看过水浒的人,大多耳熟能详,它代表的更多是“断绝退路、一往无前”,以这三个字为电影名称,导演陈可辛想要的一定不是简单的是非黑白,孰对孰错。
依据常规,霸占兄弟妻子,谋害结义兄弟,其人必是大奸大恶,人人可诛。
但在《投名状》中,李连杰饰演的大哥庞青云,打着救济天下苍生的旗号,他可以坑杀四千士兵,也可以设计杀死结义兄弟,但李连杰一脸正气的表情之下,配合饿殍遍野的景象,让你说不出对错。
刘德华饰演的二哥赵二虎,嘶吼着:人无信就是畜生,坐在4000人的尸体里久未起身。他个性豪爽,待人真诚,直到最后死的那刻嘴里依旧念叨着何魁你出来,全然不知设计毒害他的人是他的结义大哥。
金城武饰演的三弟姜午阳,杀人如麻,出刀必见血,在他的心中杀人的负罪感要远远小于两位大哥,他唯一的执念就是兄弟不可反目,至于其余所杀之人该杀而或不该杀,并不重要,他也懒得理会。
在老版《刺马》中,三个主角的形象设立相对简单,对错一目了然,但在“投民状”中,庞青云的对错,一直都是争议不断,他是打着“救济苍生”实际自私自利的伪君子,还是一心只为天下黎民而甘愿被世人唾弃的真小人,只能仁者见仁,各自评断了。
李连杰也正是凭借庞青云一角的塑造,拿下了当年的金像奖最佳男主。
故事背景:关于历史的描写,含蓄,却足够透彻
《投名状》中关于晚清政府、慈溪太后、三位大臣、以及何魁的描写,虽然戏份不多,但却很直白到位。
苏州、南京、扬州曾经的繁华古城,在电影中被描绘的横尸遍野,破烂不堪,但与之对应的却是紫禁城的深邃和奢靡,一路小跑,却也依旧望不到尽头的幽暗深宫,以及依偎金銮殿,黄金丝绸富贵气的朝中大臣。
前方士兵浴血杀敌,后方同僚却在算计猜疑,前有饿狼,后有邪魔,这样的仗打赢了又能如何。
这些设计,都在透露着一个信号,这样的清政府,你扶它又能如何,它又怎会不走向亡途。
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发生在1870年,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太平天国总体框架被剿灭于1869年,苏州城被庞青云下令射死的四千太平士兵,应当是整个太平天国起义的最后几只残余部队。
苏州城的起义领袖,借赵二虎的刀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他说他想回家,想结束这场战争。
“借刀求死”这一个设计,其实很巧妙,读过历史的都知道,太平天国的覆灭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自身,这一幕反映的史实真相和背后意义也就在此,剿灭起义士兵的其实并不是晚晴政府,而是他们自己的堕落和心灰意冷。
除了人物角色的复杂化,以及对历史真相的高度还原以外,《投名状》的摄像水准、服装道具,也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在第27届金像奖中,它也荣获了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等多项大奖。
其他网友观点
《投名状》表达的是在利益面前什马都是浮云,小人物只能做棋子,庞青云为了顶子红不惜杀掉结义兄弟,朝庭镇压了长毛以庞青云为代表的汉人武装就成了ID头之患,必须除掉。投名状展现了人性的险恶社会的复杂,应了网络上那句兄弟就是用来出卖的,是国产片不可多得的经典,可惜生不逢时,碰上另一部经典《集结号》一个说背板出卖,一个说牺牲奉献。国家只能把奖给正能量,就象《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
其他网友观点
陈可辛导演,标志性的圆眼镜,粗看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是文质彬彬,书卷气,只会拍文艺片。代表作《亲爱的》,《中国合伙人》,《武侠》,《投名状》,《如果·爱 》……这也是我看过为数不多的几部电影。
其导演风格还是注重文艺类型,一部《投名状》,是我在大学期间看的,那时候电影院不太普及,都是通过下载观看。“投名状”三字何意?《水浒传》中就有“投名状”一说。其大致意思是指一个人在进入绿林当土匪时,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和不背叛兄弟,就要先杀一个人,献上首级,有了“投名状”便落草为寇,大家都有案在身就不会向官府告密,而摆脱“投名状”的方法只有接受官府的招安。三个要好的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初衷是好的。故事情节自行观看影片。发生了一系列事后三人纳投名状结兄弟义,义结金兰之后三兄弟军拿下不少胜仗。可大哥李连杰野心太大,加上三兄弟分歧不断,又夹杂着当时电影市场需要的感情戏,三兄弟谈崩了。朝廷的尔虞我诈,官场黑暗,私心的膨胀,导致三人利益集团的覆灭。这三个人的故事都还是小事,只不过是当朝的棋子而已,政治上的黑暗才是主要的。
要看此片,不建议观看内地版,言尽于此。
其他网友观点
一句话,兄弟是靠不住的
其他网友观点
好吧,这部戏挺喜欢的,就说几句吧。
不知编剧和陈可辛想表达什么,真的。
个人看到;
1.求上进,是人的平凡一生之主题。谁不想活得更有尊严,即使现实几度不堪。
2.谁可真正摆脱人性,就算万般不愿,TM地你的人生由得自己吗?仔细想想。so,你的性格、出身早就设定好了,执行吧。不然,呵呵,你,仔细想想,再不然,去经历吧!
3.但,即使命运再怎么安排,你终究是你,如飞蛾扑火!
所以,好好的活你自己吧,珍惜身边的人,做最好的自己。
无他,管他天荒地老,沧海桑田。
你就是你。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