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样让二年级学生熟练掌握克和千克?
优质回答: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低年级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都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比较抽象,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活动中认识了“克和千克”。由于日常生活中通常将“质量”称为“重量”,因此“质量”这个词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避免理解上的困难,教材尽量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有多重”替代“质量”,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出“质量”的概念,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设计思路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我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尝试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领悟到了知识的情趣。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掂、估、秤这些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重量单位,建立明确的重量观念。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通过让学生从桌面上称出约1千克的物品,发现重量相等而数量不等这一角度,进一步深化对重量单位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我是大力士”,让一个同学尝试着分别背其他两位同学,并询问有什么感想?
通过刚才的游戏,使学生发现有些人的体重有轻重之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初步感知物体是有重量的,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昨天去逛超市买了一些东西,瞧,屏幕上这些物品,你能把你觉得相对较轻的物品和重的物品分开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四个物品的分类,让学生对轻重有一定的概念,便于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秤
以前我们知道物体有长短之分,可以用尺子测量。刚才,我们又知道了物体有轻重之分,也就是说每个物体有自己的重量,也叫做物体的质量。那么测量物体有多重,又该用什么工具呢?
(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各种秤)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称重工具,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2.初步感知克与千克
(1)从生活中的物品提炼出质量单位克、千克。
(2)分别归纳两样比较轻的物体、两样比较重的物品质量单位的特点。
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通常用克来做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常用千克单位。
除了克与千克,生活当中也经常使用斤和公斤计量物品的质量,而千克和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重点学习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常见的物体中提炼出克与千克,同时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字母表示,初步了解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3.感悟1克
(1)教学一个2分钱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约重1克的硬币,再闭上眼睛感受1克的重量。
(3)估一估大约几颗黄豆重1克?。
(4)掂一掂约重1克黄豆。用天平验证。
(5)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约重1克的?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1克,并在生活中寻找1克的物品,使学生对1克的认识更丰满、更盈润。
4.感悟几克
(1)感受10克
想一想,1个2分硬币约重1克,那10个呢?老师给每组准备了10个2分硬币,小组里轮流掂一掂。
(2)感受50克
记住10克给你的感觉了吗?继续想,50个这样的硬币多重呢?(50克)可是老师没有50个2分硬币,但是老师也给每组准备了一个这样约重50克的果冻,小组内轮流掂一掂。
5.认识千克,探究克和千克的关系
(1)感受1小袋重500克的大米。
(2)两小袋大米是1000克,感受1000克。
(3)教师用弹簧秤称2小袋大米,显示1千克,得出结论:1千克=1000克。
(4)感受1千克。
(5)称约重1千克的苹果,再次感受1千克。
(6)把12袋(每袋约重1千克)苹果装回箱子里,借助一箱苹果感知12千克,12千克比1千克重得多。
(7)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重量比1千克重,什么物品重量比1千克轻?
6.介绍传奇人物——张秉贵
设计意图:计算是数学生活的一部分,适当的计算,能让数学学习更理性、深刻,通过引导学生计算500g+500g=1000g,而1000g=1kg,初步感受1千克有多重,并细心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科学地使用称这个计量工具,用生活中的。物品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最后通过一个小问题检验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克与千克,让学生找出重的物品,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神奇的称重故事为学习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逐步提升
今天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这里有重量分别是10g、20g、40g的三颗宝石,不同重量的宝石对应不同难关,收集所有的宝石可以跟老师换礼物。你们有信心收齐所有的宝石吗?
10g宝石: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
20g宝石:庄老师的一天。
今天庄老师去超市,还买了很多东西。在零食区域买了一些每块约重3( )的水果糖,在水果区挑了一个重约6( )的西瓜。正当老师要离开的时候,发现鸡蛋有打折,老师拿起一个鸡蛋在手里掂一掂,大约50( ),赶紧买了一些。离开超市后,老师经过药店称了一下体重,约重50( ),身高约是160( )。最后,老师搭了一辆约重1500( )的出租车回家了。
40g宝石:是真是假?
一千克的铁比一千克的棉花重一些?
设计意图:收集宝石换礼物贴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不同的克数代表着不同的题目,克数越多题目越难,层次分明,由难到易。
分享有趣的小知识(课件出示)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
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
一只成年猫咪约3千克。
(四)总结反思,回顾课堂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课件展示,填空总结)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陪爸爸妈妈购物一次,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行吗!
六、板书设计
1 数据收集整理
2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
除法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
3 图形的运动(一)
对称
平移旋转
解决问题
4 表内除法(二)
用7、8、9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
5 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
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
6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除法
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
小小设计师
7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近似数
解决问题
8 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
解决问题
9 数学广角──推理
10 总复习
其他网友观点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小学数学有些内容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就能加深大脑中的印象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
比如元角、分,平时多让孩子去买菜或者去超市购物结账时让孩子去付款,时间久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用说孩子也肯定知道。同样的道理,克和千克的计量也要找相对应的东西让孩子自己来感觉。比如一袋洗衣粉的重量是500克,两袋洗衣粉的重量就是1000克,那一克就相当于把1袋500克的洗衣粉分成500份,家长让孩子自己放在手里掂量,然后再放在称上让孩子称重感觉。比如说一袋10千克的大米,那就相当于20袋500克洗衣粉的重量。孩子只有亲身体验了,脑子里才会把抽象的东西简单化。
单纯的课本上讲单位的换算比较枯燥,只是一种数字记忆,孩子很难理解也容易忘记,如果让孩子自己去感觉体验,就会是一种画面记忆,会印象在脑海深处。
所以,小学数学如能将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孩子就能从学习中找到兴趣,越学越有劲头。
其他网友观点
有个单元专门是讲“单位”的,按照教材上内容进行指导即可,如果想增加练习可以买一本53天天练配合。
其他网友观点
结合生活实际
其他网友观点
反复练习啊,这个是很简单的!多做题,接触多的题型。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怎样让二年级学生熟练掌握克和千克?】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