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200字左右(观后感200字五年级)

观后感200字,观后感200字左右?

#电影悬崖之上#

致敬为新中国而牺牲的英雄

一一观《悬崖之上》有感

刚结束对《悬崖之上》的观影,就迫不及待动手开始写观后感了。我是个懒人,总把时间浪费在手机上看别人写的文章,自己很有感触时的灵感就让它跑掉了。开始要多勤快起来,多写文章。

《悬崖之上》我认为是很带有张艺谋导演风格的电影。首先是强烈的画面感,这次张导整体的意境设置是“雪",看过张导的很多电影,画面基调是张导的最突出特色之一,如《英雄》的红衣与黄叶,黄漠和白衣,黑衣与黑箭,画面感是非常醒目与强烈。《十面埋伏》的竹林之战的竿竿绿竹的葱茏翠意,《影》中黑白灰贯穿始终笼罩的哲学意味等等,可以说几乎每一部张导都把运用色彩和画面构造中国传统美学和电影意境的手法用到了极致,这也是张导电影值得去看的重要一点。

《悬崖之上》选择哈尔滨作为电影故事的发生地,也是张导的有意选择。张导这一次选择了雪,他必然要把雪的运用用到极致,所以齐膝深的雪林、皑皑白雪在电影开始就呈现在观者面前,之后的故事展开全部在大雪纷飞中进行,在电影结尾看到了久违的雪后天晴。

再来说说故事的架构,电影由五部分组成"暗号、行动、迷局、生死"(还有一个记性不好,没记住》,这种架构模式我觉得没必要,每次屏幕上出现这几个字,都有出戏之感,在提醒观众是在看电影,当然也有一点点引人思考的作用,但太直白了,近几年来电影的三段式,四段式结构形式用得多了些,比如《无问西东》等影片,其实是投机取巧的一种方式,还是显现出编剧对故事架构能力的弱势,像这样形式的电影是很难成为能在电影史上留下一笔的电影。

《悬崖之上》选取了一个俄语代号为“乌特拉行动",中文译为“黎明行动"贯穿整个故事,具体为帮助一个从日本秘密军事基地逃出来的王子阳到苏联去向世界人民揭露日本法西斯战争的罪恶,我共产党人派出四位特工人员执行此行动过程中遭遇的惊心动魄、斗智斗勇、不惧牺牲、最终完成的谍战故事。这个故事应该是我国革命战争史上成千上万个地下党人的一个普遍史实,当然以小见大固然不错,但对于张艺谋导演,我当然会有更高的期望,希望他能拍一部气势恢宏的大电影,如《阿甘正传》《辛德勒的名单》一样,对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一群战斗在隐蔽战线,生活上在刀尖之上、悬崖之上的我敌后英雄作更深刻的挖掘,把这群英雄的坚定信仰,过人的智慧、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对战争的反思都能在电影中蕴含深刻地拍出来,可能是我的期望太高了,这样的电影至今没出现,希望后来者能早日实现。

我是个从小看《红岩》《野火春生斗古城》等革命题材小说长大的,我对为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有着铮铮傲骨,视死如归的英雄从小就充满着敬意,《在烈火中永生》《永不逍逝的电波》等电影我更觉得能能突出革命英雄的精神,现在的电影还是缺少了真诚,注重了外在的形式,喜欢用一些刻意的情节渲染来强化感情,或一些含有抽象意味的情节设置来表现某种精神,如《八佰》中的白马、皮影戏等等。好的电影一定不是刻意而是情节的自然真诚。

再说演员的选择,倪大红、张译、余和伟、李乃文、朱亚文、秦海璐、雷佳音等都是演技派,表演可圈可点,谋女郎刘浩存当然也有其自然动人之处,但对张导捧谋女郎的做法我很不以为然,总绝得是为刘浩存而设置了这样的一个角色,而非先剧本打磨再精挑演员,真正一部深刻的致敬隐蔽战线的英雄的电影,不会有意设置两男两女的情节,而且一对是恋人一对是夫妻,而执行任务时又故意分开成两组,这显然为增加戏剧的矛盾冲突有意而为之,所以看来总觉不真诚。

现在的电影太注重讲故事的能力,为讲好故事又有意设置一些人物一些情节为故事所谓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服务,所以我们的电影总是可以看出是做出来,是演出来的。真正少了真诚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核。不知我们的中国电影人是否还记得电影的初心了。

当然,《悬崖之上》还是让我们现在的国人铭记党史,铭记英雄。这一点表扬。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观后感200字五年级】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观后感200字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