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清简介:你见过历史上最低调的将军,他低调到什么程度?

网友提问:

你见过历史上最低调的将军,他低调到什么程度?

优质回答:

在我的眼里,他没有“彭德怀”大将军的勇猛,没有“粟裕”将军的运筹帷幄;但是他在我眼里,却是当之无愧最低调的一位“将军”,深藏功与名64年之久的“张富清”。

95岁的老兵张富清,在功名身后的64年隐藏,在祖国七十周年庆典之际,获得了“共和国勋章”褒奖,这一份来之不易的承认,是对这位低调老人最大的宽慰。

张富清事迹简介

老党员张富清曾经在解放战争期间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共计三次;二等功一次;并且荣获两次“战斗英雄”称号。

1955年之际,因为国家的需要,他默默的转向了湖北最贫困也最艰苦的山区工作,此后的64年之中,这位老人从来不曾拿立下的功劳说事,自己默默隐藏在艰苦的第一线,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张富清所有的功劳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他也没有跟组织上提过任何一点要求,他的事迹还是因为18年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时候偶然被发现。

老人张富清回忆录,被彭大将军所赞扬的老人

张富清在24岁就进入了部队,并且直接进入的是西北野战军,然后就开着跟着解放大军南征北战,他自己叙述打了多少的仗是真的记不清了,只知道很多次离死亡边缘就差那么一点。

我其实打过的仗很多,但是大多数都记不清了,唯独1948年在陕西蒲城永丰镇那场战役让我特别记得,因为那一次真的特别危险(巍巍颤颤的老人)。–张富清

这位老人曾经很自豪的告诉记者,每次的战斗,他都是自己打前锋,当初年轻,总觉得要为革命贡献该有的青春;这位老人说自己每一次能够坚决的完成任务,都是因为有着不怕死,勇敢向前冲的信念。

在解放战争之中,张富清因为壶梯山战役、永丰战役表现出色,被授予“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等功”,所以还被彭德怀大将军亲自接见赞扬。

当时的彭德怀大将军,在西北野战军任司令员兼政委,当时因为永丰战役结束嘛,大将军就拉着我的手说:“小伙子,你在永丰战役中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值得表扬。”大将军在说完这些话之后,还亲自给我授勋,当时把还年轻的我感动的哭了,直到现在大将军的容貌都还在我的眼前。–张富清

张富清很多次都说自己作为一个革命的军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这点事情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并且这也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告诉别人是因为不想搞特殊。

从儿女细节之处,自身思想处见证这位不平凡的“将军”一生

张富清有一个儿子叫做张健全,在采访张健全的时候,张健全称:“平时我们也不知道他收藏了什么东西,并且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因为他基本从来不跟我们谈这些东西。以前见过父亲一个小皮箱,但是都上锁了,完全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父亲也没告诉过我们。”

这就是老人儿子所知道的,被张富清瞒了64年的真相,这位老人在离开部队之后,辗转于粮食局、银行等单位,最后的职位是“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原副行长 ”,但不管在哪个岗位,他始终践行着一个军人该有的样子,记得一个军人该做的事。

张富清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是这位老人思想上却一直不曾退休,这位老人在88岁的时候因病截去左腿,本以为接下来的时光将在轮椅上度过。

这位老人丝毫没有在轮椅上度过的觉悟,就算因为截去左腿,但没有放弃;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坚持,他再次站了起来。

张富清:“我年纪已经大了,确实已经不能为家人以及国家做事情了,但正是因为如此,我要站起来,我要生活自理,我不能给家人和国家添麻烦,孩子们还在外面工作,我不能作为他们的累赘,不然他们就没有办法集中力量为国家多做事了。”

结语以及感想

了解完这位老人的过往,越发觉得其老人的伟大,是什么样的信念,能够让一位战功显赫的人,去埋藏64年的功名。

最触动我的是“我经常能够想到跟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大多数人为了国家跟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相比于他们,起码人还在,生活无忧,日子还过得去,我就做了这么一点应该做的事,又有什么资格拿出来表现呢?”

老人的精神恰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六十多年的深藏功与名,向这一位老兵致敬。

今日盛世皆由吾辈以性命鲜血换来,我们一定要将这种美好的精神愿景传承下去。

其他网友观点

“我们也想低调,可年龄不允许啊!”——1949年的新年前后,淮海大地上的黄埔将领们那是非常的“低调”,被解放军抓俘虏后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那真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其中的佼佼者当属黄埔一期的黄维和杜聿明,比较而言,还得说是黄维“低调”的程度尤甚。

(大决战剧照)

1948年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开始对双堆集发动总攻击,发觉大势已去的黄维给南京发报,说他决定突围请派空军配合。当天上午9时,敌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飞抵双堆集上空,与地面通话时表示“不能照计划实施”,黄维回答说:既然你不能按计划实施,我只好自己“断然处置”了。

由于担心天黑找不到路,黄维与胡琏、吴绍周等人在黄昏前便分乘坦克出逃,甚至来不及通知第18军军长杨伯涛。突围之前,黄维和胡琏都准备了一瓶安眠药,以便脱身不成时自杀所用,途中黄维的坦克抛锚,于是他只好带着卫士在黑夜的野地上狂奔逃命,跑不动躺在地上休息时,被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特务营搜索队抓获。

(黄维被俘)

特务营教导员范天枢亲自审问俘虏,他问道:“你是干什么的”?第12兵团中将司令官黄维回答:“我是第85军上尉司书方正馨”,一下子给自己降衔五六级,够低调了吧?然而中野的战士们发现,这个头戴钢盔的家伙穿着一身崭新的棉军衣,上衣左口袋里有指北针,右口袋还插着两支钢笔。

尤其是这名“上尉司书”的手腕上,还戴着一块“又大又亮,想必十分贵重的手表”,于是范天枢断定,这个上尉司书“最小也得是个师长”。但是由于黄维坚称自己只是上尉军官,还写下了“如姓名与职务不符,愿受枪毙”的保证书,特务营只好把他押送到纵队敌工科再审。

(黄维被战士们围观)

敌工科的燕科长轻松破解了这道难题,他立即找来了被俘的第18军副军长(兼第11师师长)王元直,以及“解放战士”李永和,而后者曾经给黄维当过10几年的马夫。证人一到场,“上尉司书方正馨”就要求撕掉保证书,并且当场承认:“我是黄维”,蒋军第12兵团司令官就此落网,“低调”也没藏住身份。

1949年1月10日拂晓,陈官庄总攻打响后的第四天,华东野战军四纵11师卫生处的两名通讯员,发现在田边有10几个人鬼鬼祟祟的,随即将其缴械押往师政治部。

(杜聿明)

华野11师陈茂辉主任亲自审查了年龄最大的一个俘虏,问他的姓名单位以及职务的,对方回答:“第13兵团军需处长高文明”,这应该是个校官职务,从中将“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到兵团的一名处长,杜聿明够“低调”了吧?。

陈主任笑了笑,要求他写出兵团六大处的处长名字,问题明显难倒了这个高文明,他开始掏钢笔准备写字。掏了半天掏出来一包美国烟,再掏是一包牛肉干,再再掏还是一包“骆驼”香烟,半天才摸出一支钢笔,《亮剑》常乃超的镜头感有木有?八成就是以杜副总司令为原型的。结果当然是写不出来,杜聿明编了几个字就编不下去了,并且手一直在抖。

(杜聿明被俘)

陈主任情知他在撒谎,就进一步教育说:“黄维兵团也被消灭了,黄维想逃走,可是没逃成,也被活捉了,想混是混不过去的”,杜聿明大为震惊急忙问“黄维在哪里”?陈主任笑着说:“你可以见到他的,两三天内就可以见到”,于是“高处长”声称需要休息一下。当夜,杜聿明试图用石头砸脑袋自杀,被警卫战士发现和抢救过来,他的司机最终交代了长官的身份。

第二天杜聿明被四纵押送到华野总部,得到收条一张:“收到战犯杜聿明一名,此据,参四科(华野司令部参谋处第四科,负责收押重要战俘)”。黄维和杜聿明的低调也没能逃脱过解放军的审查,黄埔一期的这两位难兄难弟,不久就在北京功德林相会。

其他网友观点

在人民解放军的大熔炉里,在毛泽东思想的教导与指引下,一心为公,低调做人的将军比比皆是。

今天方城就来讲一个一心为公,低调做人的将军故事。

他曾经被毛主席赞誉为“陕南王”,开国上将韩先楚、刘震见了他,都亲切的称他为“老班长”。

他就是开国中将陈先瑞。

陈先瑞(1914年——1996年),安微省金寨县人。放牛娃出身,15岁参加红军,17岁入党。

1932年,陈先瑞任红二十五军手枪队班长时,韩先楚和刘震在他班里当战士。

喜欢红四方面军军史的,经常会看到手枪队这个在四方面军中经常出现的专门用语,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

手枪队,系红四方面军的独创,从方面军到军、师、团级,都设有人数不等的手枪队。他们都是从红军战斗骨干中优中选优,身兼侦察、保卫、筹款等特殊职责,是红军时期的特种部队。

当年成仿吾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到中央根据地瑞金参加苏维埃会议,就是由陈先瑞带着韩先楚、刘震等人,化妆成仆人掩护成仿吾上的火车。

而韩先楚、刘震之所以能和陈先瑞一个班,是因为他们在原来的部队中表现优异,被选拔调入手枪队的,这才有了后来军史上“将军班”的佳话。

(左起刘震、韩先楚、陈先瑞)

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长征时,陈先瑞已是团治处主任。

在长征到鄂豫陕边界时,陈先瑞率一个连和200多位伤病员留了下来,创建鄂豫陕游击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与红二十五军失去联系,孤悬敌后的陈先瑞,不畏艰险,转战二十多个县,硬是在敌后打出了一片天地,部队也从最初的400多人发展到2000多人,并成立了以他为师长的红七十四师。

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专人到陕南联系在此地战斗的陈先瑞,与主力红军失去联系一年多的陈先瑞,终于北上与老部队会合。

红军三原整编后,陈先瑞任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负责率部掩护八路军至前线的后方补济、交通等工作。

同年10月,陈先瑞任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四团团长。在此期间,陈先瑞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主席对他坚持陕南的功迹赞不绝口,称他为红军的“陕南王”。不久,陈先瑞率部进入山西与日寇作战。

1941年初,陈先瑞任警一旅副旅长,后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44年4月,日寇大举进攻河南,陈先瑞任豫西三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挺进敌后,创建了豫中根据地,任豫中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抗战胜利后,陈先瑞任中原军区第十六旅政委。中原突围中,他率部掩护主力突围后又一次进入陕南,任鄂豫陕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

1947年7月,陈先瑞任中原军区三十八军副军长,率2个师配合陈赓、谢富治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全国胜利后,陈先瑞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抗美援朝爆发后,他任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入朝作战。此时他当年一个班的战友韩先楚,已是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十九兵团司令员。

而另一位老战友刘震,此时由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指挥空军与美国空军大战米格走廊,以实际行动,掩护、支援着在陆地指挥作战的两位老战友。

战友们相逢在朝鲜战场,心情自然十分激动。激动之余,陈先瑞丝毫没有因为彼此职务上的差异而影响情绪。他以自己卓越的政治工作能力,积极配合韩司令员的各项工作,因功勋卓著,他被授予朝鲜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55年2月,陈先瑞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同年10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七十年代末期,陈先瑞由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任上,调任兰州军区顾问,与他当年的老战友,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又再度重逢。

机缘巧合的是,刘震上将此时从东北也来到了大西北,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三位老战友又一次相聚,共同为祖国镇守着西北大地。

1996年1月10日,陈先瑞将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根据将军的生前遗嘱,他的骨灰撒在了他生前四次进入,转战、保卫、建设的陕南大地。

其他网友观点

我来答。我选毛泽东称其为”孙行者”,又名“胡子将军”的~孙毅,他低调到人们误认几十年,从不解释。

孙毅(1904年-2003年),河北省大城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出任空军学校教导员、参谋长、教育长,解放战争时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从下面几件事中可以看出,孙毅将军是有多么的低调。

大家都知道艾德加·斯诺,在延安时期采访红军时写了一部书,以《西行漫记》的书名出版。这本书对于宣传红军,扩大红军的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又以《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出版更是广为流传。

10年,30年过去了,斯诺这本书被世界好多国家翻译,总发行量达到上百万影响特别大。但是斯诺做梦也想不到,由于他当年的不慎,把照片上的孙毅当成邓华了,孙毅的照片署上了邓华的名字,张冠李戴四十多年,无人提起。

这是在42年后的某一天,孙毅的小外孙在翻箱倒柜时看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便随手翻了起来,由于好奇,他就看那个照片合影。看到一个留着小胡子手拄拐杖的人。他仔细看来看去,突然大喊妈妈快看,这不是我姥爷吗?

孙毅的小外孙把这本书拿给妈妈看。孙毅的女儿仔细看了照片儿觉是自己的父亲,下面署名却不是,后来他找到了三联书店,三联书店为了搞清真相,带着书找聂荣臻元帅看了照片,聂帅肯定的说:”是,这是胡子,这是孙胡子”。

出现这个错误,是误把孙毅认为邓华了,直到三联书店再一次重新印刷,才帮已作古多年的斯诺,.更正了失误42年的照片说明。

这事被传出后,记者采访孙毅说,为什么你不对照片提出更正呢?

1952年11月,孙毅被调任为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是比他小十来岁,原来又比他职务低的杨成武。别人担心这样不好工作,而孙毅却完全不在乎,最后两个人处的特别和谐。

还有1963年3月,总参部进行机构调整,由原来的军训部改为多个部,这样就有多达六个副部长。在六个副部当中,孙毅是排在最后一位。组织上问他有什么要求吗?孙毅笑着说:”我个人能力有限,给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

孙毅将军一生从不计较职位高低,更不争名邀功,老将军一生对官衔、名利看的非常淡泊,而且幽默风趣、从容大度。

到2003年去逝,成为为数不多的”百岁将军”。

其他网友观点

他是毛主席钦定的第一大将,低调的他却被哨兵拦在了门外。

粟裕将军战功显赫,曾经“两让司令一让衔”,最终被评为共和国第一大将,但是粟裕将军却非常低调。

一次粟裕将军找地方部队的领导商量作战任务,担心电话里说不清楚,于是亲自跑一趟。由于没有穿军装,加上衣服还有点破,被站岗执勤的哨兵拦在了门外。地方部队的领导亲自出门迎接粟裕进去,并批评哨兵,粟裕却夸奖哨兵忠于职守。

晚年的粟裕更是和一般的老头没什么区别,一次他的夫人楚青因病住在了北京的301医院,穿着非常朴素的粟裕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妻子,结果被忽视拦在了外面,说是没有到看望病人的时间,于是粟裕就在外面等到时间到了为止。没过多久,从外面进来了一辆轿车,车上下来一位领导,和医院简单地说了几句就被允许进去看望病人了。后来才知道,这位领导使用了特权,但是他的职务和级别根本不能和粟裕将军相比。粟裕将军还是等到时间到了,才进去看望生病的妻子。

其他网友观点

我见过的将军很少,说说我爸见过的低调将军吧。

1957年我爸刚到新疆不久,在拜城县邮电局工作,午饭时在一家小饭馆吃饭,来了一辆吉普车,除了司机只有一个人,他就是王恩茂将军,两人随便吃了一点,将军还顺便问了问餐馆情况,问了问我爸邮局工作情况,吃完饭说去县委开会,没有迎接没有随从,那时候共产党干部的作风就是这么朴实。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你见过历史上最低调的将军,他低调到什么程度?】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张富清简介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