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是什么?

网友提问: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是什么?

优质回答: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景物的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是说竹林稀疏还没细密,桃花没有完全开放,如果竹林密就看不到桃花了,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点明早春季节,江河冰融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意思是说河岸上蒌蒿满地,芦笋开始抽芽。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句是说河豚从大海逆流而上回到江河里。整首诗写了早春季节的美丽景象,通过竹林,桃花,鸭子,蒌蒿,芦芽,河豚等景物来描写大自然的美景。

其他网友观点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谨谈谈第一首诗题“鸭戏图”的诗意。这首诗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前三句是作者在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一片翠竹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碧绿的江面上有几只鸭子惬意地畅游,岸边上已是蒌蒿满地,点点嫩绿是芦苇冒出了新芽。作者在描写画中景色时,还加进了自己的感受:鸭子是最早知道江水已经温暖的生灵。最后一句是作者跳出了画作,驰骋的想象:现在正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到春江里来的时候,那当是多么动人的景观啊。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与礼赞,对生活的希望,也暗含了作者人生态度,要像河豚一样逆流而上。此时的苏轼已经48岁,仕途与生活经历了太多的坎坷,能有这样豁达的胸襟着实不易。

其他网友观点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一、背景介绍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诗人苏轼,是他为惠崇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其一是为“鸭戏图”所题,其二是为“飞雁图”所题。

二、诗意

其一

透过稀疏的竹林可以看到两三只桃花已经含苞待放。春天的江水已经开始回暖,鸭子在水里游荡,它们最先向人们传递了春的气息。江边的地面上已经冒出了满地的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鲜嫩的笋芽。每年的这个时候,河豚也开始逆流而上,回到江水里来产卵了。

其二

北飞的大雁像北归的人一样由于恋恋不舍差点被雁队甩掉,那遥远的塞外大漠现在仍是风雪交加,还是再在这舒适惬意的江南多待一段,尽情享受这半个春天吧。

三、赏析

其一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竹林、桃花、鸭子、蒌蒿、芦芽这些具体的物象,来表现江南春天的蓬勃生机,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色彩,作者通过这些物象联想到这个时候也正是河豚逆流回江产卵的时节。

诗的前三句是作者对画中景物描绘,最后一句是作者因而产生的联想,鸭戏图带给人的是最直观的感受,而苏轼的诗将这幅图从感官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联想,既符合画的主题,又不拘泥与此,弥补了画面带给人的直观感受,与鸭戏图相得益彰。

其二

作者通过北飞的大雁像北归的人不肯归去,差点掉队的拟人手法,来道出江南风光正好,春光旖旎,劝大雁在江南再多待一段时间,进而赞叹春光美好,春日生机。

其他网友观点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开放了,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满地的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他网友观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大文豪苏东坡的一首名诗,诗名 《惠崇春江晚景》,作于元丰八年(1085)岁末。原诗二首,此为其中一首。诗中的“惠崇”,一称慧崇,是宋初九僧之一,能诗善画。

从诗题看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题《春江晚景》。画题中“晚景”,又作“晓景”。这首诗应是苏东坡为惠崇画作《春江晚景》的应酬之作,不过文豪就是文豪,简单的一首七绝,就胜过人间无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此句写的是江南春江景色,绿竹、红桃、碧水、暖鸭,色彩斑斓,静与动,时间与空间。东坡诗文书画俱佳,题画诗一出手就出常人之右。惠崇本人亦能诗善画,其画作富有诗意,与东坡之间自然应和,拈花一笑。

东坡的另一首诗《游桓山,会者十人,得“泽” 字》也写道:“春风在流水,凫雁先拍拍。”原来春的萌动,春机之初陈,竹外绽开的桃花之外,正在于春风吹拂的流水,以及春风沐浴下流水中凫雁鹅鸭之类水禽,它们不但是春色的元素,更是感知春气萌动、春机初发的先者。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蒿、芦芽、河豚,惠崇画作中满满的自然生态,春意盎然。更都是春日最好的时鲜。

清人郝懿行在其训诂考据名著《尔雅义疏》中:“盖蒌蒿可烹鱼,芦芽解河豚毒。见《本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所著《明道杂志》中也记载:“余时守丹阳及宣城,见土人户食之(指河豚)。其烹煮亦无法,但用蒌蒿、获笋、菘菜三物,云最相宜。用菘以渗其膏耳。而未尝见死者。”东坡此句,除了自然生动的描摹之外,其中还埋伏着玄机,蒌蒿与芦芽,不但是河豚的催肥食料,同时蒌蒿又是食鱼譬如河豚的烹饪作料,而芦芽更是解河豚毒的犀利秘药。

钱锺书先生则举东坡的另一首诗《寒芦港》:“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鲎(cT)鱼肥。” 以为景物颇相仿佛。

一首不足三十字的短诗,个中的意蕴,却真的是回环往复,勾连牵扯,机关绵密,埋伏下如许多的格致道理和意料之外的玄机,其中韵味,天然自成。

其他网友观点

苏轼的佳作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诗意: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此诗作于江阴。

二、赏析

其一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其二

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写得很好。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并且在下一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诗到了第三、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

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是什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