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三国鼎立之三足,为何是刘备、孙权与曹操?
优质回答:
三国鼎立的初步形成,主要是因为曹操举兵南下取荆州。曹操才到南阳,刘表就去世了,刘表次子刘琮见曹操势大,直接投降了曹操。
在新野投靠刘表的刘备,见曹操大军直取荆州,只好放弃新野逃走。曹操一面派人追赶刘备,一面积极准备过江。
刘备被曹操追赶差点丧命,逃到了江夏与刘琦汇合。但也在曹操大军的打击的范围之内。而这时的东吴,也是乱成一锅粥,曹操取了荆州,东吴便在顺水而下的打击之内了。曹军势大,东吴战与和处于矛盾之中。
这时东吴的鲁肃提出与刘备一起联合,抵抗曹操,得到了周瑜等人的支持。刘备也正在惶惶不可终日,正好鲁肃来谈联盟。刘备正心慌意乱呢,鲁肃送来了强心剂。
孙刘联合打败了曹操于赤壁大战,曹操损兵折将,回了北方。三国鼎立之势在荆州初步形成。
刘备与东吴联合,是因为形势需要。两家都处于危机之中,没有足够的信心自己去抵抗曹操,这就需要两家联合互相取暖。两家合起来军力也不是曹操的对手,但是,联合起来主要是增加了信心。
事实证明,孙刘联合的战略,的确是三国鼎立最好的战略方针!后来,孙刘不在联合,蜀汉,东吴逐渐灭亡了!
其他网友观点
曹操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孙权继承父兄之志独霸东南,而刘备一直没有特定的方向,到了赤壁之战之后,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其他网友观点
与其问三国鼎立之三足为什么是孙刘曹,倒不如问为什么刘备能成为三足之一。
曹操凭借着自己极强的个人能力,打败了家底殷实的袁绍,统一了北方,而南方的孙策也凭借着个人能力以及孙坚留下的家底占据了江东,而今已历三世到了孙权。
刘表占据着荆州,刘璋占据着益州,汉中还有张鲁,而刘备呢?说不好听点就是:丧家之犬,刚被人拿棍子打跑,现在投靠到了刘表这里。此时你要是对刘备说:“别担心,你将来会当皇帝,同曹操和孙权三分天下”,别说刘备,旁边的张飞马上出来砍你。
这一段时间刘备的心里状况应该是:
“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哎,想当年我也是有八块腹肌的猛汉,如今年纪大了,仍然一事无成,悲哀啊。
老天爷没有给刘备自悲自叹的时间,马上让他的人生难度进入了地狱等级——曹操率大军南下,准备一鼓作气统一中国了。
咱别的不会,跑还是可以的,于是刘备继续跑,跑到了江夏同刘琦汇合,然而依旧不安全,曹军一个急冲锋就能到门口。
与此同时,江对岸的东吴群臣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意境很美好,可惜这是战争,上流顺江而下是很容易的,“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三国就是这么结束的。不过此时天命在南方,鲁肃看出了刘备虽然命途多舛但有一颗枭雄之心,提议联合刘备,共拒曹操。
赤壁之战后的刘备先是趁机占据了荆州,有了立足之本,而后又率军占据了益州,一步一步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布局走着。最终跨有荆益,实现了三分天下。
刘备的成功有鲁肃极力促成孙刘联盟的原因,也有刘表年迈早亡,还有刘璋暗弱,不思进取,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刘备本人,四十多岁了,还带着老婆孩子到处奔波,没有房子,随时有家破人亡的风险,奔波的时候还丢过老婆孩子。他本可以在北方过上土豪的生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但是他没有,他放弃了简单的生活模式,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地狱。
刘备成功了,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没有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其他网友观点
因为刘备有川蜀作为根据地,又张关,诸葛等大奖。孙权江东物产丰富谋士众多 ,又和刘备联盟。曹操本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汉朝大部分领土都在其控制下。其他小反王也不足畏惧,根本没有不在感,像孟获这些等等
其他网友观点
袁绍与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祖上“四世三公”,风光无限,名望极高,因而在讨伐董卓时,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各方诸侯都唯袁绍、袁术兄弟马首是瞻。可惜的是,袁绍、袁术兄弟却在随后便发生了失和。袁绍想立汉室宗亲刘虞为帝,派人通知袁术,希望得到袁术的支持。不料袁术早已心怀异志,不愿意拥立成年的汉朝皇帝,于是托辞公义不赞同袁绍的提议,兄弟两人因此积怨翻脸。袁绍于是联合刘表、曹操,并派周昕去抢占孙坚(当时是袁术部下)的地盘。袁术出兵击退周昕,又与公孙瓒以及陶谦结盟,大骂袁绍是后娘养的,誓与袁绍不共戴天。建安四年,袁术先后被曹操、吕布等人打败,在逃亡途中得不到吃食,悲愤吐血而死。建安五年,袁绍在官渡被曹操打败,两年后,也因悲愤去世。袁谭与袁尚是袁绍的儿子,兄弟俩为了争夺权位、为了一己之私,未能吸取上一代人惨痛的教训,相互大打出手。结果,曹操再次捡了个大便宜,采取边拉边打的策略,先后打败了袁尚、袁谭和袁熙,基本统一了北方。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双方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曹操于是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尚率军回救,反被曹军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曹操攻占邺城。此后,曹操以负约为名,出兵攻灭袁谭,平定冀、青二州。建安十一年,曹操攻灭高干,平定并州。次年,曹操出兵征伐乌桓,逼迫公孙康献上袁尚、袁熙的头颅,彻底肃清了袁氏的势力。三国时期,还要一组兄弟的情况与袁谭、袁尚兄弟的情况类似,他们就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琦与次子刘琮。也就是说,刘琦与刘琮也是为了争夺权位而发生内斗,最终便宜了曹操。建安十三年,刘表去世,蔡瑁、张允等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刘琦大怒,准备借奔丧的名义起兵讨伐刘琮。恰在此时,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刘琦只好避走江南,而刘琮则举荆州投降了曹操,曹操竟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取得了战略要地荆州。毫无疑问,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组兄弟当属刘备与关羽、张飞。刘备与关羽、张飞虽然不是亲兄弟,但他们“寝则同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三人之间的感情胜似亲兄弟。客观来说,刘备本人的军事才能算不得上乘,他后来之所以能够在三国多如过江之鲫的群雄中脱颖而出,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关羽和张飞是出了大力,有大功劳的。当然,刘备对关羽和张飞也不错,他自己称帝后,对关羽和张飞这两位兄弟加官进爵、封侯拜将自不必说,后来关羽在荆州被杀,刘备不惜动员蜀汉的所有力量,倾巢而出进攻东吴,想要为关羽报仇,足见刘备对关羽的感情确实很深。孙策被称为“小霸王”,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英勇人物。但他为人过于豪爽而疏于防范,因而在建安五年不幸为刺客所伤。
临终前,孙策叫来兄弟孙权,亲自给孙权配上印绶,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又请来张昭等重臣,将孙权托付给他们,说:“中原正处大乱,凭吴、越之兵众,三江之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你们好好辅佐我弟弟!千万不要回到北方去。”孙策能将自己千辛万苦打拼下来的基业传给弟弟孙权,既体现了他的胸襟,也体现了他与孙权之间的兄弟情深。而孙权也没有辜负兄长的期望,果然将孙策未尽的事业发扬光大。曹操的成功,除了其本身雄才大略以及有众多文臣武将追随效力外,也离开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兄弟们的鼎力支持。曹操与曹洪是堂兄弟。初平元年,曹操与天下诸侯一起起兵讨伐董卓,兵至荥阳,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仓惶败退间,曹操的马儿被杀,没了坐骑,而此时,董卓的追兵又在身后紧追不舍。曹洪见状,立刻下马,将自己的坐骑让给曹操。曹操推辞不受,曹洪说:“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您啊!)坚持把坐骑让给了曹操,自己则步行随曹操到了汴水边。水深流急,不能涉水过河,曹洪沿着河道搜寻,终于寻到一只渡船,曹操因此得以渡河,返回到谯郡。“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对于这句,后世有人提出怀疑,认为曹洪那时候怎就知道曹操能左右天下?我的理解是,曹洪并非有先见之明或能预言,而是曹操在起兵时,曹操家族和夏侯家族可能就已经形成共识:大家都以曹操为首,共同辅佐曹操夺取天下。或许正因为曹家和夏侯家有了这个共识, 夏侯惇、曹仁、曹洪等人才会无怨无悔地追随曹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住曹操。《周易·系辞上》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大概意思是说,两个人同心同德,就能发挥出很大的力量。这句话,后来演变成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俗语——“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袁绍与袁术、袁谭与袁尚以及刘琦与刘琮这三组兄弟,他们原本都手握不错的资本,如果兄弟和睦,即便无法统一天下,也足以称霸一方,然而,他们最终都因为兄弟不和而为外人所乘,死的死,降的降,无所作为。相反,孙策与孙权、刘备与关羽、张飞、曹操与曹洪等,因为兄弟能够同心同德,从而发挥了巨大的能量,最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三国时期,能三足鼎立的分别是刘备、孙权和曹操,由此可见一斑。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三国鼎立之三足,为何是刘备、孙权与曹操?】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