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读后感 如何去理解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

网友提问:

如何去理解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

优质回答:

我认为《李尔王》比莎士比亚的其他悲剧更为动人,他的伦理性和哲理性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更加贴近;它对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痛苦体验的揭示深刻而睿智;它的意象的运用、诗意的想象以及氛围的创造等等,都显示了作者惊人的才能,有时达到了空前的境界。

它讲述的是个人精神的悲剧,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是每一个时代的悲剧。

《李尔王》是一部五幕悲剧,设置了主人公李尔及其三个女儿的主要情节线索,又附加了格洛斯特和他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主线与辅线发展同时进行,时而交错,不仅增加了情节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此剧的可读性。

矛盾的“结”与“解”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提到悲剧乃是由“结”和“解”组成的。本剧也可以通过主线和辅线矛盾的“结”和“解”来理解。

主线第一次“结”

第一幕第一场,年老的不列颠王李尔,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是该卸下政务,安享晚年了。他将王国一分为三,准备分给三个女儿,但要她们当场表白对他的爱和忠诚。可是,爱和忠诚并不是光凭口才就能展现的,他换来的是大女儿戈瑞娜和二女儿里甘的虚假的蜜语甜言。这时的李尔刚愎自用,他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会换来子女无尽的爱。他自己将亲情与物质划上了等号。他又骄傲自大,当科迪莉亚拒绝用华丽的语言表达爱来换取物质的时候,他大发雷霆,将原本打算分给科迪莉亚的土地分给了另两个女儿,并与她断绝父女之情。一无所有的科迪莉亚归于了法兰西王,为最后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主线第二次“结”

李尔保留了自己一百个卫兵,并轮流住在两个女儿的领地,这是李尔打算好的退休生活。但是,在第一个月就在大女儿的府中受到了打击。那个甜言蜜语的戈纳瑞变得无比冷淡,竟然怂恿管家也用冷脸来招待李尔,在被李尔问及时,她抛出了早就暗自定下的条件——裁撤一半的卫兵。原本骄傲的老王又怎么会同意?他深深自信他给与的丰厚物质应该换来与之对应的殷勤孝顺。

第二幕,满怀信心的李尔来到二女儿这里,他自认为一向温顺的二女儿绝对做不出大女儿那样的行为的。但是,他遇到的是更冷酷的对待,里甘甚至认为一个卫兵都是没有必要的。这里的“卫兵”早已变成了“孝顺”的代词,而女儿和父亲争夺的卫兵数量与孝顺成正比,没有卫兵也就意味着女儿的孝顺也归了零。

这时开始老王的神智开始混乱,虽然他多次自劝“不要发疯”,但终于他几乎是被赶到了荒野,他在那疯言疯语中夹杂着对自己对命运的醒悟与拷问。

主线的“解”

第四幕第七场,李尔见到了科迪莉亚,他羞愧难当,在经历精神和现实中的荒野后,这时他对小女儿的爱像孤舟,在大海上漂泊许久遇见了灯塔。起初他不太相信能够获得小女儿的原谅宽恕,足以见得他原先对人的判断是多么错误。在这里,主线的“结”被李尔与小女儿的和好所“解”。后面即使科迪莉亚为恢复老李尔王位发动的战争失败,双双被俘,他仍然是幸福的:

来,让我们到监狱去。我们两人将要像笼中之鸟一般唱歌……我们就这样生活着,祈祷,唱歌,说些古老的故事,嘲笑那披着金翅的蝴蝶,听听那些可怜的囚徒们讲些宫廷里的消息;我们也要跟他们一起谈话,谁失败,谁胜利,谁在朝,谁在野……

老李尔在获得和解后,眼中唯一珍视的是他对小女儿的感情,他对于那些宫廷的兴衰、阴谋阳谋统统采取调侃的态度,这时他和自己的命运和解了。

当这唯一的珍宝——科迪莉亚死后,他的生命也就再也没有光了,他也只有死去。

辅线的“结”

第一幕第二场,格洛斯特的私生子艾德蒙,使用阴谋挑拨父亲和哥哥埃德加的关系。他假装在读哥哥的信,信中满是要争夺格洛斯特遗产与埃德加平分的想法。格洛斯特与李尔一样,被怒火蒙蔽了双眼,居然对此确信无疑从而落入埃德蒙的圈套。埃德蒙的阴谋十分狡诈,看信的时候匆匆藏起,引起格洛斯特的疑心一定要看;他劝说埃德加逃走避一避,从而将哥哥变成畏罪潜逃,并且再也没有对证;他又一面自伤手臂,表演给父亲看哥哥逃走时的凶相。可谓机关算尽。

父亲和儿子从此变成仇敌,埃德加流落荒野变成“疯子汤姆”,这一幕与李尔王何其相似!

辅线的“解”

当在野外被摘走眼球的可怜伯爵格洛斯特遇到装疯的埃德加,格洛斯特不知道埃德加的身份,而埃德加清楚一切。他帮助格洛斯特清除了自杀的想法,他照顾着老伯爵,这里埃德加对父亲早已和解。

只有在真相大白之前——埃德加要与艾德蒙决斗前,埃德加才告诉了格洛斯特自己的身份。但是“他的破碎的心太脆弱了,再不起这样重大的喜悦和悲伤,在这两种极端的情绪猛烈的冲突之下,他含着微笑死了”。这微笑里,格洛斯特也和埃德加和解了。

双线情节的创新

主线辅线并非平行发展,而是时而平行,时而交错,不仅增加了情节复杂性,还能加深人物性格的刻画。如埃德加与李尔在荒野的相遇,此时两个女儿和丈夫正在城堡中合谋伤害格洛斯特等。

双线情节的结局往往是好人好报,坏人得到惩罚。李尔王的故事早在12世纪的《不列颠国王史》就有记载,并且莎士比亚之前往往被剧作家处理成喜剧,科迪莉亚帮助父亲夺回了王位,她也没有死。但是《李尔王》并没有这样设计,科迪莉亚是善良、真诚的化身,但是她却没有逃脱被埃德蒙谋害的命运;李尔王也没有夺回王位。因为,莎士比亚认为这样只会满足观众,而没有引起怜悯和恐惧,这与悲剧要达到的效果是相悖的。这样的结局设置,不仅让人物在观众心中留下久久不可磨灭的印象,更加深了人物与作品的悲剧性,可以说莎士比亚对于双线情节的处理更胜古希腊悲剧作家们一筹。

总之,莎士比亚的作品其丰富的内涵是源源不尽的,同样一千个读者也有一千个李尔王,莎士比亚作品中蕴含的独特价值值得用更新的角度去探索,值得更深的探索去发现。

其他网友观点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不管身处哪个朝代,什么阶层,父母付出了无私的爱,将子女养育成人,自然会想到在自己的晚年里,能够享受到一份亲情反哺的爱。可是,天底下鲜见不慈的父母,却常有不孝的儿女。

李尔作为不列颠的国王,养育了三个女儿。他视女儿们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当他觉得自己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时,就想到要退休,摆脱一些俗事的牵绊,一心想想清福。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国家一分为三,将权力、领土、国事全部分给三个女儿作为嫁妆,自己只保留100名骑士,然后在女儿们的宫殿里,按月轮流居住。他要求女儿们当众表达出来对父亲的爱,并根据表达的好坏来划分财产。

大女儿高纳瑞、二女儿里根都高喊着爱的口号来博取父亲的欢心,获得大批肥美富裕的土地。小女儿考迪利娅心地最善良,口齿却稍显笨拙,不想以华丽的词语来欺骗父亲,说只想一心一意留在父亲身边侍奉他,用实际行动来爱他。李尔王却勃然大怒,指责小女儿没有良心,不会用华美的词语表达对自己的爱,辜负了自己的宠爱,毅然宣布与其断绝父女关系,收回嫁妆,分给了两个姐姐。

大臣肯特看不下去了,挺身而出,力谏国王不能只听谄媚之言,忽略了最真诚的情谊,并以生命为赌注,说小公主绝不是无情无义之人。李尔王又怒了,将肯特流放出镜,扬言如再回国必定当场处死。法兰西国王却被小女儿考迪利娅的真诚和善心感动,当场表决,要娶这个没有一分钱嫁妆的小公主作为王后,与他共享荣华富贵。

考迪利娅留着泪与无情的父亲告别,嘱咐姐姐们好好照顾父亲,戚戚然随法兰西国王而去。两个姐姐立刻开始探讨父亲的衰老和喜怒无常,并一起想办法来对付他。

大臣葛罗斯特伯爵的庶子埃特蒙是个心胸狭隘的小人,为了和嫡出的哥哥埃特加争夺家产,在父亲和哥哥面前搬弄是非,致使父子反目,互相不信任,并萌生杀机,埃特加只好乔装成疯人逃走。

分完家产的李尔王第一个月跟随大女儿高纳瑞,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遭到了女儿的嫌弃和虐待。高纳瑞说他无事生非,打骂侍从,骑士们横行不法等等,罗列了一系列的罪状,公然教唆手下怠慢李尔王,还说“最好对他不理不睬,否则容易纵容他的坏脾气”。

被流放的大臣肯特没有离境,他知道国王跟着自己的两个女儿生活,早晚出事,所以他乔装改扮,隐去本来的面目,取得了李尔王的信任,追随在他的身边。眼见着大女儿的言行越来越不像话,连下人都开始冷漠李尔,李尔王气的暴跳,却没有办法,自己委身于人家家里,只能看人家的脸色了。

傻子弄人戏弄他,说他“除了娘胎里带来的名字,什么也没有了。把自己的金冠送给了别人,自己只能顶着个光秃秃的脑壳,跟着别人依葫芦画瓢”。李尔想起自己对小女儿的态度心里这才感觉到像受了酷刑般的难受,可是事已至此,他怎好自己打自己的脸。好在还有一个二女儿,忍无可忍的李尔收拾行囊,拔腿去了二女儿里根那里,盼望二女儿能够体谅自己的委屈,帮忙教训一下大女儿。哪只二女儿更是蛇蝎心肠,早就与大女儿串通一气,对老人一通谴责,冷着脸表示,还没到第二个月,自己绝不可能收留李尔。

傻子弄人悲哀的叹道:“老伯伯啊,你为什么还不到老的时候就老了啊,你应该懂些世故再老啊!” 李尔没有了去处。大臣葛罗斯特伯爵准备把自己房子腾给自己的老国王住,却被二女儿无情拒绝,独自占据,不让李尔进门。

可怜的李尔在暴风雨的夜晚流落到了荒郊野外的茅屋里,与流浪的埃特加相遇了。李尔感慨万千,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想到,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世上还会有人像现在的自己一样,没有片瓦遮身,腹中饥肠辘辘,衣服千疮百孔。自己以前真是太无心肝了,从没想过把自己享用不了的福泽向别人分享一下,真的是罪孽啊。现在可好,蜗牛尚且知道出门的时候背着一个屋子,可以把头放进去,他却把自己的所有都送给了自己的女儿,到最后落得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

葛罗斯特伯爵因为帮助李尔,在自己的“宝贝儿子”埃特蒙的高密和谋划下,被高纳瑞的人捉住。里根残忍的挖去他的双眼,并盛赞埃特蒙的大义灭亲。葛罗斯特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大儿子埃特加,追悔不已。肯特看事情已经无法收场,赶忙派人将事情通知了法兰西国王和王后。善良的王后考迪利娅听说了自己父亲的遭遇,不顾危险和国王率军队,为父亲主持正义来了。

世上总会有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善良的人们经常容易受到恶报。可怜的考迪利娅和父亲李尔被埃特蒙的人抓到并关进监狱,恶毒的埃特蒙背地里指使手下的士兵在狱中偷偷将小公主和李尔缢死。 最终,高纳瑞为了和妹妹里根争夺埃特蒙下毒毒死了妹妹,自己也自杀了。

李尔王眼看着自己的小女儿被人缢死,也在忍受了这么多的屈辱后含恨而死。

本应该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却在利益的驱使下,丧失了人性,做出一些猪狗不如的事情。这是老年人的悲哀,更是年轻人的悲哀。一位白发老者即使不是你的亲人,也会让你产生一点怜悯之心吧。如果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同情心和爱心,世界上将减少多少悲剧的上演。 莎翁的悲剧总是让人欲哭无泪,不知道到底该去指责谁。 头脑昏乱,刚愎自用的李尔最终为自己的盲听盲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不该以利益为筹码去衡量感情的深浅,更不该昏乱分割财产,将自己的一切拱手让人,然后依靠施舍来获取那一点点尊严。没有什么感情能够经得起物欲的考验,人性中贪婪无度的丑恶嘴脸一旦露了出来,往往悲剧已经发生,无可挽回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如何去理解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李尔王读后感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