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上巳节”是什么节,有什么特殊的习俗吗?

网友提问:

“上巳节”是什么节,有什么特殊的习俗吗?

优质回答: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所以来回答一个关于上巳节的问题。上巳的起源很早,相传在商代便有上巳节,据《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意思是说,三月初三这一天,先民要在河边沐浴,洁身辟邪,有巫师主持仪式。

随着中国社会的人文化,以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上巳节在河边沐浴以及辟邪的仪式已经淡化,从魏晋时期开始,上巳的习俗又演化成在水边游春饮酒,名士们水宴饮,这就是著名 “曲水流觞”。杜甫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述便是当时的上巳节风俗。

但在宋代,上巳节又慢慢消失了。人们不过上巳节了。这又是为什么?有人说,是因为“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这么说属于百分之一百的胡扯。上巳节在宋代的消失,是因为它与清明节融合了。清明时节正是万物滋长、生命萌动的好时节,所以,宋人也习惯在清明时节出游踏青,不负春光。陆游有一首《春游》诗,写的正是宋时绍兴市民游镜湖的盛况:“镜湖春游甲吴越,莺花如海城南陌。十里笙歌声不绝,不待清明寒食节。”宋朝人习惯在清明时节出游宴乐,等于是将上巳节的民俗挪到了清明节,如此一来,上巳节便显得有些多余了,于是渐渐的,上巳节便在宋代衰落下去,没有人再过上巳节。

其他网友观点

上已节是三月初三,在广西,今天也于歌圩节,今天的广西的壮族儿女在这一天载歌载舞,欢庆节目。

歌圩节,意思是到垌外,到田间唱歌。也是纪会刘三姐的“歌仙会”。2006年,“壮族歌圩”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人竹竿舞也是“壮族三月三”一项特色的民俗活动。

其他网友观点

《动物世界》:春天到了,又到了动物开始交配的日子。

上巳节的内涵不同视角有不同的解读,简单讲讲哈。

从节日时间来看,“上巳节”这一名称与古代历法系统相关: 传说在早期历法中,上巳之“巳日”是以干支记日历法中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因此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在夏历中并非固定之日。“上巳节”于周代之说,是指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 其中三月辰月,《礼记·月令》提到:“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说文》:“辰,震也。三月,陽气動,靁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從乙、匕,象芒達;厂,聲也。辰,房星,天時也。从二,二,古文上字。凡辰之屬皆从辰。”

另外,巳日一共有五个: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季春三月,辰为建,巳为除,故用三月上巳祓除不祥。古人谓病愈为已亦此意也。

从字面意思来看,“巳”有以下几种含义: (1)祓除。《日知录》曰:“季春之月,辰为建,巳为除,故用三月上巳祓除不祥。古人谓病愈为巳,亦其意也。” (2)福祉。《风俗通义》卷八“祀典”曰:“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 (3)子嗣。《说文》九上释“包”曰:“包,妊也。 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于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 十,女右行二十,俱立于巳,为夫妇,裹衽于巳,巳为子。” (4)万物见。《说文解字》:巳也。四月,陽气巳出,陰气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凡巳之屬皆从巳。 (5)《玉篇》曰:“巳,嗣也”。阳气尽。《史记·律书》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 (6)《日知录集释》,古巳午之巳,亦谓如已矣之已。《汉律历志》,振美于辰,已盛于巳。《史记》,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郑玄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明年岁在巳。” 从节日习俗的角度也简单看看: 上巳临水祓禊,背后的原因就有自然崇拜之水信仰:水既是生活的必需品,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郭店楚简 ·太一生水》即称:“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 远古先民对水的敬意蕴含着对 “万物有灵”信仰的推崇。水既能赐福亦能作祟, “立水涯”除了是对水的敬以外,也是一种人对水的祈愿,人们在水边虔诚祭祀,水自然会将这些信息传达到天上。南宋 马远 《水图》 此外,修禊还有祈子的效果。《周礼 ·地官 ·襟氏》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郑玄注:“重天时,权许之也。”“令会男女”、“奔者不禁 ”的无媒婚与周代宗法社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婚制度是悖逆的。然而农业社会的生活与季节有重要的联系,先民也知悉阳春三月,万物萌生,是最适合祈求子嗣的时节,因此在仲春之月祭祀高禖神。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口繁衍的需求看,这一仪式是可以理解的。上古即有浴水孕子的信仰。例如《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山海经 ·海外西经》:“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郭璞注:“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 由此可见,上巳日祓禊立于水边之俗 ,除了有敬水祈愿的意义 ,也有代表祖先们重视繁衍传承的深层意涵。

其他网友观点

“上巳节”至迟在周代已经出现。《诗经·郑风·溱洧(zhēn wěi)》就是一首描写春秋时期郑国的祓禊(fú xì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活动的诗歌。

先秦秦汉时,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举行上巳节,《汉书·礼仪志》记载,三月的上巳日,无论是官还是民,都到水边沐浴洁净,当事人称此为洗濯祓(fú)除,可以把陈年垢病都洗去。

魏晋时改为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有踏青、祓禊(fú xì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shāng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等内容。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要算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等友人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了。王羲之挥毫作序,成就了书文俱佳、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唐代时,上巳节已成为全年的三大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xì)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据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三月”条载,唐朝时,皇帝在这天也要在曲江池宴会群臣,同行祓禊之礼。

宋朝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但一些习俗仍在流传。

元朝时又改回三月上巳日。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第一折写道:今日是三月初八日,是上巳节令。

明初,朱元璋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三月三携大臣们一道春游,金陵城内的民众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南京城外的牛首山上,到处是彩幄翠帐,人流如潮。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上巳节”是什么节,有什么特殊的习俗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