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庄子为什么要说“鲲鹏”的故事,他说的《逍遥游》到底是怎样的境界?
优质回答:
庄子也是一位道教思想家,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了大自然万物,都是自由自在逍遥的学说。
庄子在《逍遥游》作品中,借以神话寓言故事鲲鹏翱翔与雀鸟来说明,宇宙间万物,无论大与小,都有自己的天地,自由自在的逍遥无需任何条件并与大小区别无关,都是在世界上同样逍遥而己。
【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習也无力。”
意思就是,水聚积得不深,它负载大而没有浮力,风聚积得不大,它负载巨大翅膀就没升力。从这句话说明,鲲鹏大得很有名,同样也有它的弱点,而小小的雀鸟反而还有一定的优势。
“蜩与学鸠笑之日: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怨,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斤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比小大也辩也。”
【译文】“鲲鹏翱翔九万里很了不起,但在雀鸟看来,九万里没有必要,还要带上三天的食物不直得,返回来还饿肚子,你看我多好,在蓬蒿上飞,累了就着在歇会,肚子又不饿多好呢,”以上是《逍遥游》文中一段雀鸟笑鲲鹏话。
庄子《逍遥游》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来说明,逍遥就是要优游自得,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生活。要得到真正的自由自在境界,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和无名。“窅然丧其天下焉”,要想摆脱各种束缚就要真正忘悼自我。不能为物所致,志在不受任何拘束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原文】“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意思是:乘着天地的正气,适应阴阳,风雨,自然的变化,来漫游天地间,有了这些还能靠什么呢!所以说,道行高的人就没有了“我”,有修养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名利。
综上所述,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境界就是教导人们,忘悼私欲,有用和无用不能唯物大、小、多、少所至,丢去一切功利和名利就可达到自由自在生活的最高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春秋战国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属于不同的流派。
道家流派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留下一部奇书《庄子》,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以擅长讲故事而著称,其中有很多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
一、鲲鹏与二虫
比如《庄子·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的开头,庄子便以汪洋恣肆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广大无边,神奇莫测的世界,诉说了一个充满瑰异想象力的神话,这就是很多人熟知的鲲鹏的故事:
在极北的地方,有一片北冥(北海),北冥中有一种鱼叫做鲲,它硕大无朋,超出人的想象,没有人知道知道它有几千里长。
更神奇的是,鲲能变化为鸟,叫做鹏。鹏也是极为巨大的动物,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宽,双翼展开就如同天边低垂的乌云。
鹏要飞到南冥(南海)去,它拍着海面低飞三千里,然后乘着龙卷风直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往南边飞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内篇·逍遥游》)
鹏鸟硕大无朋,一飞冲天,能从北海飞到万里之遥的南海,这是何等高远的境界。然而鹏鸟却遭到了两种小动物的嘲笑。
蜩与学鸠嘲笑鹏鸟说:我飞到榆树和檀树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上去,就落到地面。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到南方去呢?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内篇·逍遥游》)
二、无待与有待
夏虫不可语于冰,蜩与学鸠的眼界就那么一点点大,自然无法理解鲲鹏一飞冲天的境界,反而嘲笑鲲鹏为什么要飞那么远。
庄子的目的自然不是讲故事,他用蜩与学鸠、鲲鹏比喻两种不同境界的人。蜩与学鸠就是那种有一定才学出仕为官之人,他们享受着高官厚禄,沾沾自喜。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内篇·逍遥游》)
而鲲鹏象征着境界高远的无待之人: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内篇·逍遥游》)
这样的人达到了绝对的精神自由,却不能被一般人所理解。
《庄子·秋水》中说过另一个故事:庄子的好朋友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这时有对惠子说:“庄子是要来取代你啊。”惠子非常恐慌,可能他知道自己的才能跟庄子相比差远了,所以他派人在城中搜捕庄子,搜了三天三夜。
庄子便去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名叫鹓鶵(就是凤凰)的鸟 ,要从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去。鹓鶵非常高洁,一路上它只在梧桐树上休息,只吃竹子的果实,只喝甘美的泉水。正巧有一只鸱鸟得到了一只死老鼠,正要美美的享用,一抬头却见到鹓鶵飞过。鸱吓坏了,以为鹓鶵要抢自己的事物,于是抬头发出了一声怒吼,想吓走鹓鶵。现在你也想用梁国来吓唬我吗?”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外篇·秋水》)
庄子将热衷官位的惠子比作下作的鸱鸟,把惠子虽然位高权重,但他的权势在庄子眼中不过是一只死老鼠而已。
庄子鄙视高官厚禄,那是因为他有更高的理想。他的理想是什么呢?那就是像鲲鹏一样逍遥无待,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无待的反面是有待,所谓“有待”,就是指人受到约束,精神不能自由,心灵得不到安放。
人为什么会“有待”呢,因为人有所追求,追求功名利禄,追求各种愿望要求。人的种种愿望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才能实现,这些条件就会成为对人的束缚。比如想当官,就要阿谀奉承,想发财,就要起早贪黑……
庄子说,假如人能顺应万物的本性,把握自然的变化,扬弃被功名利禄束缚的小我,就能提升至“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无穷之境,这样的人还会有什么束缚呢?这就是“逍遥无待”的境界。
三、无用与有用
庄子追求的境界,是做一个对统治者无用的人。因为庄子所在的战国时期是一个混乱黑暗的年代,各国国君穷兵黩武,想要吞并其他国家,因此战争不断。
在这样的时代里,如果你有用,就会成为统治者的牺牲品:
农民有用,会遭到统治者的无情剥削,自己吃不饱穿不暖,种出的粮食都被统治者搜刮去了;
士兵有用,他们要上战场替统治者卖命,最后变为累累枯骨,长平之战赵国几十万人被秦国坑杀,太残酷了;
读书人有用,他们为统治者变法,让国家强大,结果得罪守旧贵族,遭到他们的清算,秦国商鞅、楚国吴起最终都是身首异处,不得善终。
在这样的世道,如果想保全性命,就得做一个对统治者无用的人。所以庄子不愿为官,他曾说过一个关于乌龟的故事。
庄子在濮水钓鱼时,楚王派两个大夫去找庄子,说:“我愿意将境内的事情托付给您。”(意思是想请庄子出任国相之职。)庄子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的骨头供奉在庙堂上。你说,这只神龟是愿意死后留下骨头享受供奉呢,还是宁愿拖着尾巴在泥里爬呢?”两个大夫说:“它宁愿拖着尾巴在泥里爬。”庄子说:“你们走吧,我要拖着尾巴在泥里爬。”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外篇·秋水》)
在庄子眼里,享受高官厚禄,不过是像一只死乌龟一样,在庙堂上接受供奉。庄子宁愿做一只在泥里自由自在打滚的活乌龟,只有这样,自己的精神才能无比自由,就像一飞冲天的鲲鹏一般。
庄子的肉体混迹于世俗之中,他的灵魂却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看似矛盾,却在庄子身上融为一体。正如庄子所说: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杂篇·天下》)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其他网友回答
《逍遥游》中的鲲鹏是一个比喻,是将抽象的“积累程度”与“爆发实力”的关系,用形象的鲲鹏从折服到展翅的形象(尽管是传说)进行了类比。
而相应的,将《逍遥游》进行高度总结,就是,想要办大事,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深厚的积淀,甚至,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有坦然面对质疑、嘲笑的心态(之二虫又何知)。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答案
准确的说应该是庄子为什么在《逍遥游》开篇【引用】鲲鹏的故事
这个鲲鹏最早记录于《列子·汤问》
是殷汤又问道:“事物有大小吗?有长短吗?有同异吗?”的时候夏革回答中的一段:
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翻译过来:
终北国的北方有个溟海,叫做天池,其中有鱼,它体宽几千里,体长与之相称,名叫鲲。那里又有一种鸟,名叫鹏,翅膀张开就像挂在天上的云彩,它的身体也与之相称。世间的人们难道知道这种东西吗?大禹巡游时看到它,伯益知道了,就给它取个名字,夷坚听说了,就将它记载下来。”
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这个记载,并改编加上了【鲲化鸟为鹏】这样一个变化。
为什么?
庄子列举了很多大小不同的事物(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御风而行的列子),证明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真正的逍遥游
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其他网友回答
一句话概括逍遥游: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庄子为什么要说“鲲鹏”的故事,他说的《逍遥游》到底是怎样的境界?】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