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革命主张到底有什么差别?
优质回答:
托洛茨基充满了理想化,没有斯大林那种实干主义,又喜欢玩极端,最终被斯大林玩下去;
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留下了一个建立两年的苏联。此时,苏共内部可以继承列宁职位有6个人,这6人分别是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李可夫。其实托洛茨基和斯大林比较显眼。
在列宁没去世的时候,他就对斯大林的一些行为表示反感。尤其是在处理格鲁吉亚事件中斯大林提出的强硬策略,就是说对格鲁吉亚的反对派采取高压策略,不能宽容。斯大林的这个策略被列宁称为“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为此列宁还特别写信提到斯大林这人过于粗暴,不能胜任总书记的职务。对此列宁打算撤掉斯大林,换一个人上去顶替斯大林,这个人就是托洛茨基。
斯大林知道这事后就去辱骂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而被列宁训斥,最后斯大林道歉这事情才平息,不过这时候列宁却留个一个心眼,给妻子留下了一个遗嘱,有机会废掉斯大林。无独有偶,斯大林趁着列宁病恹恹的时候寻找政治同盟暗中针对托洛茨基。斯大林找到了列夫·加米涅夫、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建立政治同盟,共同对抗托洛茨基。
列宁在世的时候遗嘱没有被公开,斯大林还是在总书记的位置上,当列宁死后,斯大林成了苏联名副其实的最高领导人。其实对于托洛茨基斯大林也不是想要赶尽杀绝的,但是托洛茨基这个人过于理想化了。斯大林担任总书记之后,托洛茨基继续提议“不断革命论”,认为要不断在西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实现完全胜利为止。
对此斯大林却不以为然,他采取了布哈林提出“一国社会主义”构想,认为先将苏联给建设好,将内部稳固加强实力。而不能盲目地输出革命,不能在自己内部不稳的情况下还去外面惹事。从现在来看,托洛茨基及其盟友有些妄想了,认为自己振臂一呼别人就能追随一样,他认为西方世界如此,在苏联国家内部也一样。很快就被斯大林给玩下去了。
列宁死后,托洛茨基竟然不知道这个情况,当斯大林通知他的时候他才知道这个噩耗,斯大林跟他说了举行葬礼的日期,劝说他不要来了。实际上当时托洛茨基也来不了,时间根本赶不上。后来托洛茨基只是在《真理报》上发表了文章来悼念列宁。托洛茨基没来参加列宁的葬礼,给人感觉别人都在寒风中送别领袖,你反而在温暖的南方享受阳光。
之后斯大林打算对托派动手,首先替换掉了托洛茨基的副手红军总参谋长斯克良斯基的职务,由伏龙芝接替。但是此举托洛茨基认为斯大林在演戏多此一举。5月23日,苏共十三大召开,会上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夫人)公开了列宁的政治遗嘱,要求撤换斯大林。但是此举遭到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的抵制,两人建议继续让斯大林担任总书记。与会代表虽然沉默不语,最终斯大林平安落地了。
斯大林好不容易逃过一劫,顿时打算对托洛茨基下手了,他重提托洛基的六大错误,把它们合并为四个,说:托洛茨基认为党的官员已蜕化变我们认为这不是事实;托洛茨基认为青年学生是可靠的晴雨表,我们认为新吸收的20万党员才是可靠的晴雨表;托洛茨基攻击党的机关是惩罚机关、我们认为不是;托洛茨基要求组织派别和集团自由,我们认为这是决不能允许的。斯大林还指责托洛茨基危言耸听,说什么“最大的危险在于党的机关官僚主义化”,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观点。
在连番的批判下,托洛茨基心灰意冷,身体有病就辞去了职务在家专心写作。写了一堆文章,将斯大林等人早期的事情全抖落出来了。见托洛茨基解开伤疤,斯大林等人大为火光,决定反击。继续批判托洛茨基,最终托洛茨基被解除军队中的职务赋闲在家。但托洛茨基不甘寂寞,又开始瞎写,在他的笔下,苏联大地到处是问题,人民挨饿,官场腐败,治安混乱。他仍寄希望一派阴暗的景象:经济萧条渴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到来,充满了幼稚天于念念不忘的“世界革命”。
在斯大林看来,托洛茨基不识好歹,自己好心放你一马了,你还没完了。此时斯大林与其他领导之间的矛盾日显。尤其是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这两人。当初苏共十三大上斯大林差点被罢免,因为这两人斯大林平安落地。但是之后这两人认为自己有塌天之功,同时也反对斯大林“一国社会主义”的计划实施,于是斯大林就开始对这二人下手了。
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自认为是党内元老,根本就看不起斯大林,当初保斯大林希望他以后德我,不是收拾我,但是县官不如现管,斯大林大权在握,这两人也无可奈何就去找托洛茨基结盟,托洛茨基欣然接受。面对三元老的挑战,斯大林阵营的人有些慌了,希望与其和解。但是斯大林此时决不妥协,要粉碎他们的“阴谋”。
1926年7月,斯大林向军队开刀,借口拉舍维奇在军队里举行秘密会议,取消他的军职,从而消除了托季同盟发动兵变的隐患。接着,又把季诺维也夫开除出政治局。斯大林召开一系列会议,指责托季同盟的领袖们丧失原则立场,不久前他们虽还在互相攻击,今天却沆瀣一气,向党进攻。斯大林还列举托、季等人的历史错误,如,托洛茨基曾加入孟派,在一些场合反对列宁,季、加等人曾反对列宁发动十月革命,等等。他利用所掌握的报纸、电台等宣再次从舆论上争取到党内外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支持。舆论界按总书记确定的调子,把托季同盟说成是“搞破坏活动的反党阴谋集团”。在组织上,斯大林利用所掌握的人事大权,以“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职务”相威胁,说:“党要求统一。”当时,缅仁斯基指挥克格勃,秘密逮捕了一些托季同盟的成员。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托季同盟分裂,不少成员投向了斯大林。于众寡不敌的形势,托季同盟领导者开始退却。10月4日,托、季、加三人,还有皮达可夫、索柯里尼柯夫、叶甫多基莫夫等人共同签署一项声明,承认其宗派活动是错误的,“要立即解散所有为维护反对派观点而成立起来的宗派组织”。10月7日,《真理报》刊登这个声明,斗争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天后的10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突然发表了列宁的“遗嘱”,再次点燃战火。斯大林大怒,下令严查,结果发现是克鲁普斯卡娅和托洛茨基泄露出去的。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斯大林决定收拾这帮人,他明确下来党内的反对派就是无产阶级的敌人,从而将意识形态列为国策。
在斯大林的打击下,1927年年初,季诺维也夫打算投降,托洛茨基却硬刚到底,等待新的机会翻身。同年四月,中国发生“四一二事件”,蒋介石发动清党,托洛茨基认为时机到了,开始向斯大林发难。指责斯大林在国际共运上犯了错误,给蒋介石当了帮凶。5月12日,英国发生袭击苏联代表团事件,英苏双方断绝关系。托洛茨基感到兴奋,向中央提交了一个签名,再次攻击斯大林的政策。
面对托洛茨基等人的不断攻击,斯大林也下狠手了,一群给脸不要脸的东西。前面说了斯大林宣布反对派是非法的,但托洛茨基并不惧怕斯大林。他指挥自己的拥护者进行各种秘密活动,向外国记者递交揭露斯大林阴谋诡计的文章,在工厂地下室和城郊组织集会。后来就公开地召集上千人的大会,宣传自己的政治纲领,然后上街游行示威,扩大影响。他们在全国各地组织秘密小组,自行交纳党费。还建立了秘密印刷厂,刊印宣传托季观点的材料,到处散发。
斯大林获悉之后派人打入地下印刷厂,査获大批已印刷完毕的《列宁遗嘱》。于是,斯大林立即宣布:“《列宁遗嘱》是反革命秘密文件。”此后,只要提到列宁的遗嘱,就要被看作是进行反苏宣传而受到审判,被送进集中营或被枪决。7月底,斯大林建议取消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苏共中央委员的资格,因布哈林等人反对,在苏共中央会议上未能通过。10月,在中央全会上,两派斗争仍激烈。因托季同盟重提《列宁遗嘱》斯大林不得不加以解释:说这是列宁病重神志不清时,两个老太婆(指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和列宁的妹妹玛丽娅·伊里尼奇娜)伪造的文件。又说即使真有其事,列宁说我“粗暴”也是指我对敌人而言。并反问:“难道对敌人不应粗暴而应仁慈吗?须知“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啊!”托洛茨基利用中央全会发表意见,据守最后一块小小的阵地。这是他苏联最后一次公开的合法的讲话。他顽强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大骂斯大林,最终被轰出去。
1927年11月7日,在苏联的十月革命节上,一些托派分子在那闹事,触怒了斯大林。11月14日,苏共中央决定把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开除出党,不久又有大批托季同盟的成员被开除出党。本来斯大林要立即逮捕托洛茨基,因中央不少人反对,执行起来阻力很大。直到两个月后托派分子都被清除,才下令逮捕。1928年1月初,一个漆黑的夜晚,四个克格勃特工冲进托洛茨基的家里,强行抓捕。被抓捕者拼命反抗,扭打成一团。秘书闻声而来,也一起被带走了。1月15日,苏联最高法院宣布:判处托洛茨基被无限期流放。次日,托洛茨基离开莫斯科。支持者赶到莫斯科火车站,多达数十万之众,在车厢顶上悬挂托洛茨基的巨幅画像,不断地振臂高呼:“托洛茨基乌拉!托洛茨基乌拉!”在大批军警押送下,托洛茨基一行登上火车。抗议者一齐横卧在铁轨上,绵延几十里,黑压压地望不到尽头。
眼见这件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卧轨抗议行动,莫斯科车站的军警们无力弹压。斯大林得报,又派来几万精锐部队,逮捕几千人,才把示威者强行驱散。火车开走了。托洛茨基被流放到中亚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距离莫斯科有四千公里之遥。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儿子……。
其他网友回答
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不是主张不同,而是都要争夺最高权力,因此变成了敌人。列宁去世以后,他俩成为山里的二虎,一山容不下二虎。论能力,他俩都很强。托洛茨基偏理论,地位很高,但掌握的具体实权少一点,是苏联当时的县官。斯大林当时主持日常工作,手头有实权,是苏联的现管。由于县官不如现管,在斗争中托洛茨基最终失败,先是逃亡国外,后被斯大林派人杀害。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这两个人的主张是有根本性的不同的,但感觉国内许多朋友对托洛茨基的主张有很大的误会。因为其实托洛茨基代表的是一种更加激进的派别,他们的主要主张是“国际革命”论,即在苏俄革命成功之后,要将革命不断推广至德国的西欧国家,而这在他们的理论里甚至是苏俄政权生存的根本。具体如何请看下文的介绍吧。托洛茨基与早期苏俄红军
可以说托洛茨基在苏俄政权的建立与早期生存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托洛茨基在早期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之后并没有加入布尔什维克,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不久,他才随自己所在的派别一同加入了布尔什维克,但因为之前的海外积聚的极高人气,所以托洛茨基在加入布尔什维克之后迅速成为了其主要领导人,不但当选了其外交人员委员,而且还成为了彼得格勒的苏维埃主席。
(青年时代的托洛茨基)
而大家知道,之后不久发生的十月革命就是发生在彼得格勒。在由水兵们发动的十月革命爆发之后,托洛茨基作为主要领导者带领起义军击退了由彼得·克拉斯诺夫率领的顿河哥萨克白军发动的多次反扑,可以说在十月革命最终成功的过程中发挥了中坚作用。所以到1917年底,托洛茨基已经成为了布尔什维克党内无可争议的二号人物。
1918年3月13日,托洛茨基成为了苏俄政权的军事人民委员,同时也成为了苏俄红军的最高指挥者。而在他的指挥下,苏俄红军也迅速由各地自发组建的小规模独立武装力量联合体转变成了转变成了一支统一且具有高度纪律性的军队,其中央指挥体系迅速建立,而且制定了义务征兵制度。而这一系列转变,使苏俄红军数量在1918年3月到10月这短短8个月内,数量从30万人迅速增加到了100万人,到1919年又增长到了300万,可以说为红军在俄罗斯内战中的最终获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托洛茨基向苏俄红军发表演讲)
而在1919年10月,苏俄政权遭遇到其在俄罗斯内战中最大的危机。当时白军将领邓尼金率军从南面逼近莫斯科,另一支白军则在尤登尼奇的率领下从西面逼近了彼得格勒,当时在苏俄决策层,放弃彼得格勒,集中兵力保卫莫斯科的意见已经占据了上风。但此时托洛茨基力排众议,坚持要保卫彼得格勒,至少要确保爱沙尼亚和芬兰不会借彼得格勒失陷之机深度介入内战。最终他的意见得到了斯大林等经常与其意见相左的人员支持,扭转了苏俄决策层的决定。之后托洛茨基迅速赶往彼得格勒前线,振奋了本已低落的守军士气,最终成功地使红军在10月22日转入反攻,扭转了战局。
托洛茨基与波苏战争
而在俄罗斯发生革命并爆发内战之后,原本被俄罗斯、德国和奥匈帝国瓜分的波兰在1918年底也爆发了民族大起义,并在1919年初成功复国。而因为波兰复国之前有大量领土是处于俄罗斯占领之下,所以波兰的民族起义和复国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和俄罗斯内战融为了一体,甚至可以说成为了广义上的俄罗斯内战的一部分。
(托洛茨基视察波苏战争中的苏俄军队)
所以从1919年初开始,波兰军队就开始和苏俄红军在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交战。而因为当时苏俄红军在内战其它战线承受重压,所以一路败退,波兰军队深入到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腹地。不过,因为波兰和立陶宛很快出现领土纠纷,再加上他们与俄罗斯各个派系的白军之间也矛盾重重,而苏俄红军则很快在托洛茨基的率领下组建了兵力达到40万人的西方面军和兵力达到35万人的西南方面军,所以波苏战争及其它西线战事的战局逐渐逆转。
1920年1月,波兰集结了8万军队,发动了基辅攻势,其战役目标是占领基辅,扶植建立独立的乌克兰国。尽管波兰军队在5月7日成功占领的基辅,但在5月29日,苏俄军队开始转入反攻,并在6月13日重新攻占基辅。此后即转入全面反攻。
(波兰战时宣传中丑化托洛茨基的漫画)
而作为当时苏俄红军的最高指挥者,托洛茨基可以说直接策划了苏俄红军的反攻行动,因此也成为了波兰战时宣传中的头号敌人。当年8月10日,苏俄军队越过纵贯波兰的维斯瓦河,开始准备攻占华沙。8月14日,托洛茨基发布了《英雄们,向华沙前进》的进攻命令,之后堪称波苏战争决战的华沙战役爆发,托洛茨基甚至曾一度保证两天之后就可攻克华沙。但华沙战役的结果却是苏俄军队惨败,最终也使波苏战争的战局再次逆转。而在此战过后,托洛茨基指责是斯大林所担任政委的西南方面军不听指挥才导致华沙战役失败(但这一观点很有争议),这也使他和斯大林之间的矛盾逐渐公开化。
波苏战争与托洛茨基的失败
而我们之所以要重点介绍波苏战争的过程,除了因为它确实是托洛茨基直接指挥的重要战争之外,还因为它其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托洛茨基的政治理念以及他与斯大林最大的分歧所在。
(波苏战争的整个过程)
因为当时托洛茨基是“国际革命”论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仅凭俄罗斯这个在当时相对落后的国家发生革命最终是不可能成功的,最终苏俄政权必然会在外敌合围下失败。而要使革命成功,就必须去推动当时欧美最为发达的国家也进行革命,只有这些国家也发生革命并取得成功,包括苏俄在内的革命政权最终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所以在一战末期俄罗斯与德国媾和的《布列斯特和约》谈判期间,托洛茨基对这一和约采取了坚定的反对态度,因为他和他所代表的“国际革命派”当时的目标是希望促成德国也尽快爆发革命,之后对其进行援助,从而使革命蔓延至西欧各国并最终取得成功。
(《布列斯特和约》谈判期间的托洛茨基)
所以托洛茨基在当时积极参与到了与德国的和谈之中,不过他的目的却是尽一切努力延缓和约的达成,从而将和约谈判变成在德国宣传革命的一个舞台,希望德国的士兵与工人受到启发,在德国也发动革命。他甚至还建议苏俄拒绝德国提出的最后通牒,并认为这样做会促使德军士兵也像十月革命中的俄罗斯水兵一样发动起义。
而在1918年2月10日,当托洛茨基看到已经无法再拖延与德国的谈判时,则干脆拒绝了德国提出的条件,退出了谈判。结果导致德国在2月18日与苏俄重新开战,几天之后苏俄才再次与德国就和约条款达成了一致。而在对德和约签署之后,托洛茨基也仍然没有放弃在德国促使革命发生的目标,所以波苏战争在其计划里也具有核心地位,因为这场战争其实是他们援助德国和西欧革命的桥梁。
但华沙战役的失败使托洛茨基计划中的国际革命最终落了空。后来许多西欧历史学家认为,波苏战争没能达成预期是苏俄领导层最终放弃“国际革命”的最主要原因。比如,英国军事史学家约翰·富勒认为如果当时华沙战役逆转,那么当时的欧洲不可能抵挡住苏俄的攻势,所以可以说在1920年,波兰“拯救”了欧洲。
(晚年在墨西哥的托洛茨基)
无论这种观点是否站得住脚,但在1920年华沙战役失败之后,可以说确实以托洛茨基为代表的“国际革命派”就在苏俄高层逐渐失势了,因为其理念在现实中确实已经基本不具有可行性。在这种背景下,斯大林在1924年才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也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内首先建成,苏联政权也可以在当时其它国家没有发生革命并成功的情况下生存下去。可以说这也是苏联政府在当时面对现实提出的一种务实理论。
所以虽然在后来托洛茨基与斯大林的争夺中,可以说有许多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件最终决定了成败,但在一定程度上,华沙战役失败之后托洛茨基最终在苏联的失败就已经成为了定局。因为托洛茨基所倡导的国际革命基本失去了现实可行性,而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必须在当时的现实环境中选择可行的国策,即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确保生存并实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后来的历史演变也基本证明了这一点。
其他网友回答
托洛斯基和斯大林的革命主张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差别。
一,托洛斯基想用自己的托洛斯基主义代替列宁主义,而斯大林则坚持列宁主义
托洛斯基是布尔什维克早期革命家,功绩卓著,而且一直以革命理论家自居,1924年列宁逝世后,虽然早已选定了斯大林做接班人,但一批元老派革命家对其不以为然,托洛斯基就是其中之一,他要以自己的托洛斯基主义代替列宁主义,更想夺取苏共领导权。
列宁1月24日逝世,托洛斯基在《真理报》上多次发表文章,并于4月间汇集成《论列宁》一书出版。托洛斯基在苏联党,政,军内担任着重要领导职务,与列宁有过较多的来往和工作联系,也与列宁有过分歧和争论,所以他的书一出版,立即引起广泛关注,这本书总的来说对列宁是尊敬的,但有很多地方吹捧抬高自己。
9月,托洛斯基又将早年的文章和讲话编一本书出版,并为这本书写了一篇题为《十月的教训》的序言。在书中托洛斯基不点名的批评了党内其他一些领导人,虽然所举事例基本属实,但旧事重提,人们普遍认为托洛斯基是别有用心的。另外文章中有些地方不适当的抬高和夸大自己在十月革命起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时甚至把自己描绘得比列宁更加高明,这使人们感情上不能接受的。在列宁患病期间,党内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的三人领导集团。托洛斯基的言行被看做是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表现和怀有领袖欲野心的明证。
托洛斯基的这种论调立即招致大规模的批判。11月斯大林发表了《托洛斯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批判托洛斯基妄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托洛斯基主义,战胜“列宁主义”,并重申坚持列宁主义。
1925年1月,党中央开花批判了托洛斯基的错误,并解除了他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和陆海军人民委员的职务,另被任命为中央租让委员会主席和苏联经济会议产品质量特别委员会主席。
二,在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上,两人的主张有着矛盾和巨大的差别
1925年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斯大林代表中央所提出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这条总路线是把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保证。同时这次大会上又斥责了托洛斯基主义。然而,托洛斯基并未停止脚步,仍然继续自己的行动。1926年,他同季诺维也夫等人组成“托季联盟”,发表《十三人宣言》,以极左的面目出现,攻击党中央没有贯彻十四大决议,以高速度发展工业,要求提高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对农民施行最大限度的赋税压榨,以便取得“超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另外,他们攻击党已经“机关化”,“官僚化”,压制民主,大搞派别活动和进行人身攻击。
1926年联共召开了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将托洛斯基和季诺维也夫开除出政治局,撤销他们的职务。随后又被开除出党,并在次年被流放到阿拉木图。1929年被驱逐出境。1932年托洛斯基被剥夺苏联公民权,取消苏联国籍。在此后的岁月,他先后到了巴黎,挪威,墨西哥。1940年8月在家中被人用鹤嘴冰镐击伤头部,第二天这位声名显赫一时的前革命家默默死去。
参考书目《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其他网友回答
托洛茨基,如今可能已经是大部分中国人都忘却的名字了。
但是,在20世纪前半叶,托洛茨基和托派,可以说是全球布尔什维克运动中,一个非常著名的名字。
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一样,都是在列宁身后的早期的苏联领导人之一。
在苏联建国之初,他曾经在1918年到1922年间,领导苏联红军战胜了支持沙皇的白军。
但在1924年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遭到斯大林等人的排挤,最终失势而流亡海外。1940年,托洛茨基被斯大林派人刺杀于墨西哥城。
因此,关于斯大林和托洛茨基这对历史的冤家,可以说是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热议。
那么,托洛茨基的主张是什么呢?
所谓的托洛茨基主义(Trotskyism)认为:
“不断革命论”。也就是说革命不会一次成功,要不断地革命。
在托洛茨基看来,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无法顶住资本主义世界的压力,除非社会主义革命能够迅速在其他国家展开。
在后期,托洛茨基还指出,斯大林治下的苏联——已经变成了“官僚主义地退化了的工人国家”。
总而言之,反正就是和斯大林的打擂台吧。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革命主张到底有什么差别?】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