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你赞成吗?
优质回答:
贾岛是晚唐有名的苦吟诗人,行起坐卧,都不忘吟诗,人送外号”诗奴”,著有《长江集》。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但足以见得诗人严谨作诗的态度和炼字锤意的较真。我是很赞成的,毕竟,态度是第一位的。
谈论苦吟,谈论诗作,离不开对作者生平和才情的研究。那么贾岛是什么样的人呢?
一贾岛的性格特征
贾岛出身贫寒,一生不得志,考了几次科举,也是几次落榜。贾岛性格比较孤僻内向,不喜欢和人来往,有点偏执,满足在自己的世界里。
据《太平广记》记载,贾岛看不惯当时元稹白居易的诗,认为过于轻艳,自己性格又喜欢独处,干脆来个生僻风的诗。
贾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会苦吟,孤僻自满到什么程度呢?连皇帝都敢于傲慢,不放在眼里,事后,皇帝算老账,把他降职了。
还有很多他的典故,比如”推敲”的由来;苦吟时经常手指脚划的看不见路冲撞人家的车队。
这位老兄,给我感觉,就像是有点不通情理,只活在自己世界的孤独狂一样。
上帝是双面的,不会给人全部封死。这边少了,那边就多了。所以,贾岛在外人眼里的”孤僻”,正用在了他自己的”苦吟”上。
二贾岛的苦吟作诗大法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千古诗句,都是贾兄特别锤意炼字得来的,他的苦吟还是很有成就的。
一个字不通,一个意不达,就不行了,就非得把那个字,那个意,给弄出来。没有大师般的精神和意志,是办不到的。这也是现在向往的”匠人精神”。
贾兄特别注意锤意炼字炼句,行也想,坐也想,苦苦思索,沉吟不绝。
他的诗,多描写荒凉孤寂的情景,愁啊,泪啊,恨啊,苦啊,这些词经常出现在他的诗中。
贾岛的一生,可以说是为诗流血的一生。诗成就了他,他也在诗里找到了家园。
我还是很敬佩贾兄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竭余力,坚持一生。这本身就是很酷的一件事。
其他网友回答
贾岛在诗中写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意思是:这两句诗我构思三年才得来,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所指的是《送无可上人》这首诗。贾岛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也煞费苦心。这首诗就是他视艺术为生命,全身心投入,执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诗题中的无可上人是贾岛的堂弟,写出了送别时的所见所感。
原文: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译文: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在蛩鸣的秋天,他带着麈尾,离开了寺院,暂别了亲人。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清新,诗人为草堂寺无可上人践行。这首诗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是贾岛三年所得,写出了无可上人的独行后的经历,应该是诗人的想象,这成为了全诗最著名的两句,也是千古传颂的佳句。字里行间都写出了诗人对堂弟的不舍之情,开始两句点出了时间和当时的环境,诗人看着堂弟远去,心中的不舍难以言表,想象着堂弟孤独的身影穿梭在山林之中,那种复杂的情绪无法宣泄,只能在诗句中用看似客观的句子表现出来。但是这文字后所蕴含的感情却是深厚的,那种画面烘托出了无可上人一个人的孤独与无助。本来诗人是和堂弟一起去赴烟霞之约的,但是因为去不了,心中对堂弟寄予了关怀与期望。
其他网友回答
贾岛是个诗痴,这是与那些诗仙诗圣诗狂的最大区别。一推一敲,留名至今。早年家境贫寒,不得不当和尚混饭吃,法名“无本”,既然无本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可供投资了,因此养成孤僻冷漠的性格,但对写诗求一佳句一直痴心不改,为此发生多次半路思索冲撞他人的“事故”,因“推敲”撞了长安市文史办的编辑韩愈的座驾,因“落叶满长安”撞了长安市市长刘栖楚的车队。贾诗人或许觉得当和尚不好玩,于是去参加国考,自觉满腹经纶却几次不及格,于是又吟“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冲撞了考场了……到了年老体衰之年,才在长江县混到个县政府办公室文员,但也留下“贾长江”的名号了。
其一生在追求功名,却也一生不得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因其“苦吟”,痴心成奴,终于成就了“郊寒岛瘦”之成语,吟诵至今。
其他网友回答
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你赞成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