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李商隐的诗大都无题?
优质回答:
一世伤隐者,乃无题。
李商隐诗常无题,或以诗开头为题,多因环境和经历等,寄托着难言的伤楚、情思和情怀。
李商隐早年无法承受之重
李商隐年少丧父,后受令狐楚赏识提携,令狐楚可谓李之恩师。不久令狐过世,李商隐又做了王茂元家女婿。晚唐朋党之争激烈,令狐家属牛党,岳父属李党。李商隐夹在中间难做人。
令狐楚过世,家势衰,老岳家得势。但此时李母又过世,李商隐守孝三年,错失岳父得势时的大好光景。李商隐守孝归来,岳父却过世,令狐家又得势,并断然拒绝了李商隐。
李商隐先后经父亲、恩师、母亲和岳父过世,又加朋党之争两次风向转换“玩弄”,此时李商隐才不过弱冠之年……这是年轻李商隐无法承受的折磨。
李商隐后期的辛酸
父亲没了,恩师没了,娘没了,岳父没了,孤独无助的李商隐屈尊巴结令狐绹,以求个官做。“商隐背恩,尤恶其行”,被令狐家多次奚落侮辱,李商隐一片茫然无助。
公元851年,婚后不到12年,妻子王氏病故。至此,李商隐终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李商隐终究是弱书生,时世艰,家庭不幸,仕途坎坷,情感多舛,游历在外夹缝求生……人生百味,冷暖自知,想来太多无法排解的心酸无奈。失落,孤独,无奈,不安,伤楚…只有“无题”相伴。
李商隐诗多曲折、幽深、凄婉、深情而晦涩,很多无题,有个人原因,也有政治原因。
所以,有些无题诗,李商隐是不能写题目;有些是他不愿写;有些无题诗,或许李商隐不知道如何点出自己内心的酸楚……
写诗不点睛,且诗多缺具体叙事对象,又好用典,所以商隐诗多晦涩难懂,自古以来多分歧。不过,这恰恰也是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只要感受诗人的情怀就够了。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有书君要纠正下题主,无题诗其实只占李商隐诗作的一小部分,但也比其他诗人的无题诗要多。
因为他的无题诗很出名,现代人接触更多,才产生了他的诗大都无题的误解。
作为晚唐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李商隐可谓高产,他的诗现存世近600首,其中直接以“无题”命名的有20余首。还有数首诗以首句或首词为题,譬如《锦瑟》、《昨日》等,整体风格与意蕴同无题诗系列类似,也有学者主张将这些诗归为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名篇很多,与其他诗人相比,他为何如此钟爱给诗作取名《无题》?
众所周知,李商隐终其一生,也没有走近政治核心。
他满腔热血,却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从未获得晋升机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所以,他把怀才不遇的愤懑,壮志难酬的心伤写在诗里,“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除开仕途失意,他的爱情也几多坎坷。与女道士宋华阳两情相悦,却被修行的公主发现,心上人却被遣返深宫,李商隐被驱逐下山。
之后好不容易遇到妻子王氏,红袖添香,琴瑟和鸣,无奈妻子病逝,留他一人。
相思成疾的他写道:“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爱情与前途都不顺意的情况下,友情也堪忧。
据说李商隐到长安后曾想进翰林院,向昔日好友令狐綯说明此事。
不料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李商隐处境尴尬,滞留长安无所事事。
彼时,他已不再年轻,所以他感慨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既说爱情,表达分离之苦,也说年华不再,却抱负难成……
种种情感,他都倾诉在诗里,内涵丰富,耐人咀嚼,无法用简短的题目来表达,故直接用无题。
另一方面,李商隐的无题诗含蓄朦胧,经常引用典故,但典故本身的意义,往往并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比如“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有人直观地认为是咏嫦娥之作,有人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写女道士,甚至还有人认为是诗人在自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样引经据典写出朦胧的诗作,可以引申出太多的深意,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从诗歌意义上说,李商隐的诗很复杂高深,用普通题目无法匹配这样的诗,索性直接用《无题》,以“无”
包含所有。
有书君认为,无论从情感表达,还是深意的升华,李商隐的无题诗都很出挑,无法一言以蔽之,用《无题》反而显得高明。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其他网友回答
李商隐幼年辍学,打起了童工;年少时喜欢写情诗撩姑娘,却放初恋鸽子;他青年时背叛恩师,投靠政敌;中年时仕途不顺,总爱作忧郁状,且嘴碎得很!
看见灯,他说,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看见秋菊,他说,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看见蝉,他说,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李商隐是低沉忧郁的,他写什么都快乐不起来,只有了解了他的压抑人生,才能读懂他诗中的深情与虐心。
01年少困顿
李商隐,公元813年出生于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的著名诗人。李商隐擅长写爱情诗和无题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也晦涩难懂。
李商隐虽然出身于贫寒之家,但是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早早为他启蒙。李商隐就自小聪颖过人,且展现了极高的文学天赋。
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
凭着天赋与努力,李商隐14岁就开始写诗。如同李白、白居易一样,李商隐是个天才,不出意外,他也应该入长安,求取一份功名。
但是,现实早早地将李商隐拖入泥潭,让他认清现实。李商隐的童年是笼罩在死亡阴影中的。
还未出生时,曾祖父就去世了,3岁时,祖父去世,李商隐跟随父亲去了浙江生活。10岁不到,父亲与大姐二姐接连去世,与母亲漂泊无依,只能带着父亲的灵柩回到老家河南生活。
然而,当一家老小艰难地回到河南老家时,等待他们的是没有房、没有地、没有钱的窘境。所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便是如此!
其实,根据考证,李商隐应该是皇室宗亲,但是这个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何况李唐皇室也从未承认过他的身份。
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
于是,孤儿寡母,无人照看,李商隐身为长子,早早地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门户。平时,他就帮别人抄书、舂米补贴家用,闲暇时,他就跟着族中堂叔学习。
16岁时,李商隐为了赚钱,打算去投靠在东都洛阳的亲戚,找一份更加高薪的工作。洛阳离长安很近,很多达官贵人都会在洛阳生活,李商隐也遇到了他人生的贵人——令狐楚。
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与吃苦耐考的品质,将他招进府中,成为了儿子令狐绹的伴读。令狐楚待他如亲生儿子,教他读书,带他出入名流云集的宴会,结交权贵,为他铺路。
李商隐也发奋苦读,期待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入仕为官。李商隐深知自己出自寒门,无人可依,只有饱读诗书,才能有入仕为官的可能。
第一次,他进京参加科举,失败了,而好友令狐绹却依靠着父亲的帮助,成功考中了进士。
李商隐嫉妒吗?应该是有的。他寄人篱下,跟随令狐楚,从洛阳到了太原。但是,令狐楚如父亲般的照顾,让他无法去真的嫉妒。
第二次,失败了。
第三次,失败了。
第四次,还是失败了。
李商隐是苦闷的,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他意气风发,鲜衣怒马,豪情壮志地写下了《东还》。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有道是,莫欺少年穷!
23岁,李商隐回到洛阳,寄居在堂兄李让山的家中,准备参加第四次科举考试。他终日在家埋头苦读,日子过得十分辛苦。唯一让他放松的,便是隔壁院子中传来的袅袅琴声。
李商隐的邻居是洛阳有名的富户,家中有一个女儿名叫柳枝。柳枝已经17岁的年纪,长得亭亭玉立。但是,与别的大家闺秀不同,这姑娘总是风风火火,调皮顽劣,摘花上树,一样不落。
大家都说,这个疯疯癫癫的丫头,早晚嫁不出去。但是,李商隐却觉得她与众不同。少女喜爱乐器与音律,总是一边弹奏一边吟唱,每当歌声传来,犹如风吹海浪般,击中了少年敏感的内心。
情窦初开的少年,总是搁不住春意的撩拨!
哥哥让山看出了李商隐的心思,带着李商隐的情诗,找到了柳枝,摇头晃脑地吟诵给她听。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李商隐的诗总是晦涩难懂,但是柳枝却读懂了少年的心意,不觉间,眉眼已染上一层羞涩。她将腰带挽成了结,让让山带给了李商隐,请他为自己写诗。
第二日,李商隐假装漫不经心地路过了柳枝家门口,只见柳枝打扮得娇俏可人,香扇掩面,望着李商隐露出弯弯的眉眼,轻声说道:“三日后,你来河边找我,我点上最好的香等你,我们一起过节吧!”
20岁的少年,17岁的少女,终是一缕情思,长出了花朵。
柳枝,洛中里娘也。……生十七年,涂装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三天后,李商隐早早起床,准备去梳洗一番,去赴柳枝的约。可是,他在房间里转了一圈都没有找到自己的生活用品和行李。
只见桌上摆着一张字条,写着:我把你的行李先带走了,想要的话就来追我吧!李商隐这下慌了神,他的书籍资料还在行李中,无奈只能放弃赴约,追自己的行李去了。
那一日,柳枝苦苦等待了一夜,却等来了李商隐去了长安的消息,这段还未开始的初恋也就结束了。后来,柳枝嫁给了东诸侯,成为了妾室,失去了爱情,亦失去了自由。
柳枝出嫁的消息传到了长安,让李商隐猝不及防。还记得少女立于窗扇下,看着他笑意盈盈,许他以博山炉待。怎料如今,她冷冷抽身离去,没有一丝转圜的余地,何等决绝。
一年后,李商隐一路风尘仆仆自长安而来,送让山东归洛阳。一路上,两人有说不尽的柳枝,聊不完的旧日时光。那个以罗带乞诗的姑娘,他还尚未兑现承诺,她便已经嫁了,让他如何心安。
到了临潼,与让山分别之际,他写下《柳枝五首》,托让山带回洛阳,题写在柳枝的故宅上。他接受了柳枝的罗带,就应该为她赋诗。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少女已经不在,所爱已隔山海,这承诺来得太迟,一经错过,便是一生。不过幸好,爱人虽已不在,但是事业总算有了起色。
公元837年,经历了四次科举失败的李商隐,终于在24岁时,金榜题名,进士及第。然而,这一次的高中,离不开好友令狐绹的帮助。
令狐绹与李商隐16岁相识,两人相伴苦读。年少时的感情最是真挚,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是依然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令狐绹见李商隐多次科举不中,于是在第五次科举的时候,疯狂暗示考官,李商隐是我的好朋友,李商隐是我的好朋友,李商隐是我的好朋友……!
于是,那一年,24岁的李商隐终于考中了。令狐楚待他如亲子,令狐绹引他为知己,令狐家对他恩重如山!。
但是,一旦恩情成为了人生的裹挟,终究会变成难以偿还的债!
02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那一年,李商隐考中进士后,令狐楚希望李商隐能成为他的幕僚。李商隐的回复模棱两可,他没说不去,只说想要先回家看望母亲。
半年过去了,虽然令狐楚多次写信催促,但是李商隐始终没有应邀前去,对于令狐楚来说,应该是失望的。直到12月份,令狐楚病入膏肓,李商隐才姗姗来迟,见了恩师最后一面。
苦苦等待了半年的令狐楚,虽然有过失望,但是见到李商隐的那一刻还是欣慰的。他依然信任李商隐,并委托他写了遗表。
但是,父亲的等待与期盼,令狐绹看在眼里,李商隐的躲避与冷漠,他也记在了心上,少年时的情谊终究是有了隔阂。
新科进士,就如同现在的高考状元,在哪里都是香饽饽。
宋朝有榜下捉婿的风俗,在唐朝,新科进士也是各家女子挑选的结婚的对象。李商隐的同窗好友兼新科进士韩瞻就被泾州原节度使王茂元看上,将女儿嫁给了他。
一日,韩瞻邀请好友们过府相聚,喝酒吟诗好不快活。席间,一位容貌清丽,举止端庄的女子引起了李商隐的注意。
这位女子是王茂元的小女儿,虽然出生将门,但是举止谦和有礼,吟诗作对,满腹才华,更重要的是他还弹得一手好琴,这让李商隐心生爱慕。
当时,王茂元对这位新科进士的文采也十分欣赏,也有意结交,于是邀请他进入幕府从事文字工作。而李商隐为了能与这位王小姐增加相处机会,欣然应允了。
在王府的日子里,李商隐日日都思念着王小姐,但是碍于身份的悬殊,他始终不敢当面表白,只敢偷偷地写情诗给她。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昨夜星光灿烂,凉风习习,我们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设宴。虽然,我没有彩凤的翅膀,但是我希望我的心和你一样,能点点相通。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我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莫要和春花一般竞相开放,免得我的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
王茂元是个爱才之人,在长久的相处中,也渐渐熟知了李商隐的为人,也清楚了李商隐的心思。没过多久,他就将小女儿许配给了李商隐。
李商隐终于娶到了他心中的王小姐,那一年,李商隐迎来他的人生巅峰,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莫过于此。
原以为,有了爱情,也有了前程,剩下的日子就应该是顺风顺水的。李商隐从小吃过了许多苦,有许多苦闷压抑的时刻,但是这时,我想他对未来的生活是充满希冀的。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场爱情与婚姻,李商隐几乎覆灭了入朝为官的理想,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去。
彼时,大唐王朝已经江河日下,朝堂上,牛李党争愈演愈烈。令狐家属于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而王茂元则属于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派之间不断交恶,势同水火。
而在令狐绹看来,父亲在世时,李商隐百般推辞,而父亲尸骨未寒时,李商隐便迫不及待的投靠了王茂元,加入了李党,丝毫不念过往恩情,实在是背恩无行之小人!
令狐绹的心里已经有了成见,任凭李商隐如何解释,成见都无法消除了。
03梦想覆灭
公元838年,李商隐进京参加吏部考试。唐朝科举制度规定,进士及第后,必须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分配官职。
李商隐下笔如有神助,他自信满满地走出了考场。很快,他就打听到主考官对他的才华很是肯定,已经将他的名字上报中书,只待放榜之日,功成名就。
但是,让李商隐没想到的是,放榜当日,他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经过一番打听,原来是主考官将他的名字报上中书后,审核官员只说了一句:此人不堪。便将他除名了。
李商隐的落榜不是因为才华,不是因为出身,而是因为人品。当时,他背叛令狐家,忘恩负义的事情早已传遍了京城,李商隐有口难辩,只能自己咽下这份苦果。
回到泾州,李商隐满腔忧愤无处排解,只能发奋苦读,以待来年。
第二年,李商隐依旧自信满满地去了长安。这次,他轻松通过了考试,并且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可是一个美差。
可是,仅仅只过了三四个月,李商隐就被降级,发配去了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当县尉。从一名京官发配到地方,成为了一名基层官员,离开了长安,远离了政治中心,很难再有发展。
当年,白居易为了更贴近百姓的生活,辞去了校书郎的职位,去盩庢县任县尉。但是,李商隐却不是心甘情愿被调任的,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他在秘书省遭到了排挤。
安史之乱后,大唐盛世不再,黎民百姓在生活中苦苦挣扎,县尉这个角色,成为了催逼黎民百姓的存在。
杜甫宁可辞职,也不愿做县尉,曾写下“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而白居易在面对苦苦挣扎的百姓,始终无法将收税二字说出口,写下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面对调任,李商隐无可奈何,只能听从调令。基层的工作十分辛苦,李商隐的工作是管理治安与看管犯人。白天,要在各处巡逻,晚上要熬夜值班,这样的工作让李商隐身心俱疲。
李商隐与上司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一次,李商隐在看到穷苦的百姓被投入大牢,心生恻隐,于是向上司提出减刑,却被上司厉声呵斥。
李商隐自觉无趣,他不愿意看到百姓因为交不起税就坐牢,也不愿意跪舔这些无良的上司,于是主动提出了辞职。
公元842年,李商隐再次通过了吏部的考试,重新被分配进秘书省任校书郎。然而,仅仅半年时间,李商隐母亲便去世了,他不得不丁忧回乡,为母亲守孝三年。
这次的打击对李商隐是致命的,已经而立之年的李商隐,放弃了这次机会,意味着,他将来可能再无机会跻身权力阶层,离他的梦想也越来越远。
李商隐确实是运气不好,他守孝这三年,唐武宗登基称帝,大力启用了李德裕等人。李德裕上台后,雷厉风行,开始了一系列攘外安内的行动。
对外他主张武力平定回纥入侵,对内则硬气地平定泽路之乱,战争的胜利让李商隐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他想,他何时能回到长安,施展这一身抱负。
公元845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病逝。虽然在世时,王茂元并未通过关系帮助李商隐升迁,但是他死后,对李商隐的处境无疑是雪上加霜。
公元846年,李商隐守孝期满,回到了心心念念的长安,重新任校书郎,正当他想要投靠李德裕的时候,唐武宗死了,唐宣宗继位。
一时间,朝堂上风起云涌,唐宣宗早就不满李德裕大权在握,于是立刻起复了牛党的白敏中,令狐绹等人,将李德裕逐渐排挤出朝廷。
此时,如果李商隐能够隐忍一点,与令狐绹处理好关系,他尚且还能在朝堂中有一席之地。但是,他却作出了最不明智的选择。
李商隐果断地辞去了校书郎的职位,跟随郑亚远赴桂林,成为了他的幕僚。郑亚可是李党的人,李商隐的行为让令狐绹怒不可遏,直接写信将他痛骂了一番。
但是,李商隐也很无奈,他敬佩李德裕的为人,曾说李德裕是“万古之良相,一代之高士。”即便如今李党倒台,他也想离自己的偶像更近一点。
所以说,人生的选择,有时候一步错,步步错。
在桂林的日子里,李商隐无暇欣赏这山水,他埋头苦干,心中时刻惦念着疾病缠身的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孩子。他想只要他能更努力一点,他们的生活就会更好一点。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
他思念着故乡,思念着妻儿,可是身不由己,他也无可奈何。
公元848年,郑亚被贬为循州刺史,幕府解散,李商隐再次失去了工作。这次,他终于可以回家见到妻儿了,一路上风餐露宿,走走停停,他终于回到了家。
然而,家中一贫如洗,曾经的千金小姐,如今荆钗布裙,难掩愁容。但是她没有任何怨言,只说了一句:“回来了!”便为他洗手做羹汤。
李商隐心中是有愧的,人到中年,40岁的他依然一事无成,无法撑起一个家。而此时的令狐绹,早已扶摇直上,眼看就要官居宰相,李商隐不禁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公元848年,李商隐的远房亲戚卢弘止,邀请他前往徐州,担任节度判官。李商隐不愿离开家与妻儿,但是看着瘦弱的孩子和病中的妻子,他清醒地认识到,他需要钱。
是啊,如果不是身不由己,谁愿意四处漂泊。
好在,在徐州的日子里,卢弘止对李商隐十分不错,工作轻松,薪水也很高,李商隐着实过了一段十分开心的日子。与友人喝酒吟诗,骑马打猎,好不快活。
但是,一年后,卢弘止就病逝了,李商隐的工作又没了。他只能再次启程,返回家乡。但是还没走到家,他就接到了妻子病逝的消息,李商隐悲痛欲绝。
他想起他离家前,妻子的脸庞,虽然消瘦,但是言笑晏晏,仿佛岁月从来不曾苛待她。但是,如今回到家中,孩子嚎啕大哭,没有了妻子的柔声安慰,厨房,卧室,院中都没有了妻子的身影。
无数个孤寂的夜晚,月星疏离,风吹树林,沙沙作响,但是李商隐难以入眠,不觉痛哭出声。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房中曲》
回想起当初琴瑟和鸣的日子,只是锦瑟还在,伊人已逝。
料理完妻子的后事,李商隐带着孩子回到了洛阳崇让宅。这里的一草一木是这么的熟悉,他与妻子在这里相爱,在这里成婚,成为人人羡艳的一对,如今只剩他一人了。
李商隐是绝望的,如果说仕途的打击让他苦闷不已,那么妻子的离世,让他的心犹如槁木般枯萎,死寂一片,再难跳动。
他为妻子写下了无数的悼念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半年后,为了生计,李商隐将孩子托付给了长安的亲戚,自己则背上行囊,远赴四川工作。
这一年的冬天,寒风瑟瑟,雪也比往年来得早些。此时的李商隐已经来到了离长安千里远的四川。往常,不管再远,妻子都会按时给他寄来家书与衣服。
而如今,他只身一人,于这茫茫天地间,再也没有收到妻子的牵挂与问候……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四川的春天,春意盎然,花团锦簇,李商隐却无心欣赏这些,他总是呆呆地坐着,没有言语,仿佛是入定了一般。
上司柳仲郢看在眼里,心中十分担忧。他给李商隐介绍了一位姑娘,没想到李商隐断然拒绝了。自从妻子死后,他的心也跟着死了。
与妻子结婚后,他被无端拖入了那场政治斗争。有人说他背叛恩师,有人说他背恩无行,他在官场上遭受接连的打击,他清楚,是有人恶意报复。
但是,他无所谓,有妻子在身边的日子,即使暗淡无光,他也十分幸福。他想起当年的长安,草长莺飞的日子里,妻子弹琴,他吟诗作画,神仙眷侣。
他想象着妻子来信问她,什么时候归家,他回信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他想,该是要回故乡了!
公元858年,李商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十分孱弱了,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他为晚唐吐尽了灵魂中的最后一丝灵气,最终随风而化,享年46岁。
04为何无题
在任何时代,往往坚持自己原则的人,容易受人排挤。但是,人情与人生如何才能和解,他始终没有答案。
他夹在爱情和恩情之间,最终被情所累,情之一字,成为他一生的负累。
他隐忍,想要发泄,但是,他不愿被人戳破脆弱的内心。所以,无题诗就是李义山最好的选择,是其对环境适应的最佳实践。
他出走半生,一生沉沦,人生坎坷,不过是个人微言轻的小官,他没有任何办法改变。而造成他如此不幸的,是他个人的选择,和那个时代的原因。
当他想回到家乡,悠闲走完人生的时候,“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时候,他才清醒地认识到,曾经的30年,不过是人生的一场浮梦。
从此,他的人生仿佛参悟了一般,从此颠倒。
什么功名利禄,什么高官侯爵,不过是短暂的浮华,只有情才能留在心中,留在灵魂里。他的诗,美好,迷离,难以理解,因为只有触及他的灵魂才能真正懂得。
05最后
李商隐被误解,被猜疑,史书上说他是:背恩、无行、恃才诡激,放利偷合。
但是,很难想象,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如何能写出如此深情的诗句来。李商隐死后,好友崔珏曾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来祭奠李商隐。
李商隐一生太苦,他终究没有活过五十岁。
但是,他将他的灵魂留在了大唐,他如一股清风悠悠吹进了晚唐,扶开世间的沉浮,穿越古今,荡进我们的心中。
李商隐,你是真正的灵魂诗人,学生拜读!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题旨可以多,如果有题就会限制读者的思维取舍,无题相反还能把本来的多题旨借助读者的不同人生经验继续发散开来。有百利而无一弊,李商隐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网友回答
有道”无题”不是诗题目,”佚名”亦非作者名,李商隐的诗有六百余首,其中无题有二十多首,这是为什么呢?
在著名诗人中算是最多的了,而且还有最动人的几首,后世读者纷纷猜测,也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都说诗言志,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古人写诗既有命题作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也有剑气冲天时的豪情,”但使龙城飞将再,不叫胡马度阴山”’
更有李白酒后吐真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春花秋月,落叶初雪,样样美景凄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登高苦旅,读史忆亲,更有相思别离,爱恨哀愁,失意人的一声长叹,无数诗人有感而发的情绪,总能诉于笔尖化作文字,流传千年。
所以诗词对于古代文人来说,算是生活的一部份,才女薛涛的情书,是桃花笺上的诗词,陆游的遗嘱《示儿》,也赢得后人”亘古男儿一放翁”,……
好了,说了这么多,作为敏感多情,又才华横溢的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多愁善感,擅将己幽微情绪化为诗句于纸,就像写日记,记录点点滴滴。
那时词不如诗流行,词有词牌名,不用动脑筋。可能日记诗皆无题,想着了就写,有谁见写日记要写题目啊?
林妹妹收了宝哥哥旧帕,心绪万千忍不住要写上几首,横也丝来竖也丝,一方素帕寄相思,只有其一,其二,其三,亦是无题相思日记体。
很多诗都如日记,本无题的,后来整理再添上。但是李商隐的诗很独特,心绪又捉摸不定,过了几日,或天明那种感觉就不在了。
也许只得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其实原感叹友人冷落,旧情难炽。后来又琢磨凑上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完全又有情诗,又有人生之叹,拟个题目总不达意,只得罢了。
又比如《锦瑟》原本无题,后人取的,晦涩难懂,诗人心境又堪与谁人诉?
情不知所起,亦不知所终,最后无人知所云了。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为什么李商隐的诗大都无题?】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