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是“秋思之祖”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何被称为秋思之祖?

网友提问: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何被称为秋思之祖?

优质回答:

一、曲中未着秋字,却写尽秋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这首散曲《天净沙·秋思》只用了28个字,就将秋天特有的紧致所引起的对家乡的思念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藤蔓树木乌鸦本是最常见之景,可马致远观察的极为细致入微,他抓住了景物最准确的特点:

藤蔓是枯萎的、树木是苍老的、乌鸦的鸣叫又在黄昏的时分。

眼前的景是萧索就如同曹丕诗里写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在许多诗词曲中的黄昏,就是袅袅炊烟升起的时候,就是在外干活的人扛着锄头往回走的时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还有扛着锄头回家的人,甚至鸟雀都知道呼朋引伴的回巢。

唯有浪迹天涯的游子,望穿秋水也望不见故乡的边角。

那种伤感就在看小桥流水人家中,在他一人一马行走在古道中悄悄地

蔓延开来。

二、曲中未着思字,却道尽思念。

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足以表明了思念之深切。

他是如此盼望回到家乡,回到熟悉的家人身旁。看妻子温暖如春的笑脸,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可是现在呢,就算自己马不停蹄地赶路,依然孑然一身。那满身的疲惫与内心的感伤只有自己才能够深刻体会。

原来思念是如此的会让人肝肠寸断那种发自肺腑的感觉,又如何不让人感伤。

也因此这首神曲历来受到了极高的评价:“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何被称为秋思之祖?

我们要搞清楚一点,何为“秋思”?是指秋天的相思,秋天的思绪,还是秋天的思恋?

大多数人认为“秋思”自然是指秋天的思绪。可是论写秋思,马致远实在无法论“祖”,我们若选出屈原的《楚辞》,倒是说得过去,即使不算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人各有千秋,写秋天的作品如过江之鲫,再到盛唐、两宋,豪放、婉约,唐诗宋词,那种文体没有将秋写尽?

马致远的这首小令在元曲之中是翘楚,可也只是“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王国维语),也就是唐人的境界罢了,哪里敢称“祖”?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这个“秋思”中的“思”应该是发第四声,在古代作名词使用的时候,指悲伤之思念的时候,大多是读思(四声)。所以《天净沙·秋思》实际上讲的是“秋天的悲伤”,这样就把这首小令的表达范围缩小了一半,而结合马致远的漂泊际遇,这首小令实际上就是抒发他在深秋,四处漂泊的羁旅之愁。

这种风格的作品,宋词中有许多。但是早期柳永主题相似的词则过于忧柔、缠绵,委婉有余,清朗不足。

而马致远的这首小令用的是唐人的情感发散方法,甚至表达方式也是唐人的,这首作品如果不标作者,放入《唐诗三百首》的古体诗中,是辨别不出来的,正如唐温如的“满船清梦压星河”,这种风格的复古,是个人的才能,也是一个时代的感染。

为什么说这是唐人的表现手法?我们来看这首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罗列了九种意象,没有其它词语衔接,这是一种罗列名词的独特写法。早在唐杜牧的“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就使用过这种纯粹使用名词罗列的写景方法,但是在名词的下面暗藏着逻辑关系,从而是动词在句子中不那么重要,但是我们翻成白话文:“秋草长满了回家的路,覆盎门掩映在夕阳之下。”

再看晚唐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都是名词,却完美地构成一幅早间出行的画面,也是个中高手。

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则是从下到上,从近到远,从远到近的三个维度全方位选取了带了萧瑟意象的景致进行了填充,这是一种白描的手法。这些词的罗列如果没有最后两句的“点睛之笔”,无论如何精致、萧瑟,都不能真正打动读者。

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把九个意象全都统摄了起来,造成了一个时空统一的场地,前面所有的景色都找到了自己的正确位置,共同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完整的夕阳秋色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个完整的景和意象里,这首作品的“眼”也就呼之欲出。

断肠人在天涯。唯有有人参与的景色才是有灵魂的,人出现的时候,所有的意象,所有的自然,所有的眼前景和心中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整首小令看似随手写来,其实手法老道,大巧不工。而在景色白描中放入自己的心,隐含着自己的感情,意在言外,含蓄隽永,正是唐诗和后来其他诗歌词牌作品最大的风格差异。

而《天净沙·秋思》正是这种风格回归盛唐的元朝散曲的先河之作。这种写作表现手法与宋诗理性,宋词豪放、婉约,元曲泼辣、生猛都有不同,开启了散曲疏阔清朗表达“秋思”,以及表达其他情感一个新的路子。元周德清《中原音韵 · 小令定格》因此称此曲为“秋思之祖”。

这个说法由此而来。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 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 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 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 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 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冷冷清清,座落的小桥,似给旅 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路漫漫其 修远兮,官宦仕途又几何。零汀的 人,纶巾青衫,满身风尘,踽踽独行。 “流水”“人家”,似喜似怨;万里原野, “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愿,却难 赋深情,一双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断 水,愁绪任横流。驿站飘失了,残留 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际,功名利禄, 仕途失意,难耐凄凉,是是非非,融进 萧萧悲凉的“西风”。瘦弱羸马,驮着 书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离,谁道世事不唯艰?

上段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 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亦无一个虚 造硬加的词,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 地和谐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 拍案道奇。这种音节和谐、情景交 融、妙含无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 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之 誉,的确委实不过。

倘若只有这九个名词,岂不是遭后人“怡其笑矣”?

一组组巧妙的结合,伏着千万 思绪惆怅,笔锋一转,漂泊者的坎坎坷坷,深层的意境,跃然跳出,一幅 精美绝伦的古画浮在眼前!夕阳傍 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萧萧凄凄,无声似有声:“断肠人在天涯”,顿时令人拊 胸掩面哽咽,潸然泪下,泪悲情亦痛,化景为情,情从景出,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

“悲落叶于劲秋”,秋古来触发 深思。光阴如梦,往事堪嗟。马致 远曾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 十余载,五十入仕,看不惯黑暗的官 场,退而隐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时的作品之一,现实的体验、愤 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 满。饱腹之学,无所用之。失意、痛 苦、悲凉、孤独,一切衷肠,只能用枯 秃的笔,痛吐出来,倾诉出来。

意深,含蓄无限,玩味无穷;调高,心驰物外,意溢于境。是境,是景,水乳交融,情景映衬;是意,是情;相辅相成,相济相生。怪不得王 国维在《人间词话》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不可不读;美文,不可不品。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其他网友回答

马致远,这个在后世的嘴里传得神乎其神的名字,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足以表示人们对于他的关注和不停的研究探索,都无不能看出他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说其马致远很多人应该都会想起他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无不成为千古传唱的经典名句,更是用寥寥几句在众人心中勾勒出一幅亘古不变的景色,让多少人感慨不已,马致远是著名的戏曲家,作家,同时还是一名散曲家,杂剧家,被后世誉为“马神仙”,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因为一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在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的好学上进,据说马致远原名为‘马视远’,在小的时候就在他的家乡中因为好学而且聪明就小有名气,马致远当时为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前途,还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知晓更多的知识,就想要离家远行。

在走之前,他来到县城中的一座寺院中参拜佛像,参拜的那尊佛像在远近都颇有盛名,而且来来往往上香的人络绎不绝,寺院中的僧徒也因此多了很多,其中的长老学问非常的高。拜完佛像的马致远前去求见长老,说道“我的名字叫做视远,想要求得更多的学问,但是无奈家里没有很好的条件没有人能够教给我很多的知识,所以我特此来询问长老,求您能赐给我一个名字,可以让我的学业更加顺利。”

长老听完后打量马致远一番,发现他器宇不凡,便和他长谈起来,在交流结束后,马致远听从了长老的意见改名字“视远”为“致远”,号东篱。但是马致远的仕途奔波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样顺利,虽然奔波了数载但是却还是一直壮志难酬,仕途上的不如意并没有让马致远灰心丧气,让他颇感欣慰的是自己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创作的杂剧和散曲却超出他的期望名声日盛,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当时世人的喜爱,更是有了很高的名号。

马致远的名声越来越大也因此有了很多他本人都不知道的好处,当时的燕王曾学过马致远所写的杂剧和散曲,因此非常的敬佩马致远的才华,对于马致远更是非常的崇敬,在北征来到东光的时候听说这里曾经是马致远的家乡,便当即下令道“逢马不杀!”没有想到的是手下的士兵误解了意思,当下宣布王命“冯马家的,一个都不杀!”于是因为马致远的原因马氏宗族成功了躲过了这一场劫难,而且毫无干系的冯氏宗族也因此沾了光,就连当时其他不姓马的家族也纷纷说自己姓马,也因此保住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从这些事例中就不难看出马致远的影响和他的成就之大了,这也是后人为什么这么仰慕他的原因。在当下马致远的纪念馆就位于河北省境内,伟人的事迹在时代的变迁中更显光辉,在沉默中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何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何被称为秋思之祖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