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全文 如何评价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

优质回答:

《甲申三百年祭》是毛主席都向全国人民推荐的一部书,用此书告诫全国人,胜利时不要骄傲,生活更不要腐败。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与3月19日推翻了大明王朝,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然而李自成并没有过上好日子,4月份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领兵20万迎敌,结果战败退出北京城,10月,顺治入关,从此开始了大清王朝。

李自成从起事开始,一直风雨无阻,几十年的时间最终推翻明朝,然而进入京城也才40天,最后却败走西安,可以说一输回到解放前。

因为1644年是甲申年,所以郭沫若于1944年写出了《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从历史的角度上阐述了明朝的灭亡和李自成最终的失败,主要就是分析了崇祯皇帝和李自成两个悲剧人物,崇祯虽是悲剧人物,煤山自缢也博得了后人的同情,崇祯皇帝想要有一番作为,然而却经常在嘴上说说,明朝接连几年干旱、蝗虫灾害不断,人民已经到了吃树皮,人吃人的地步,百姓都愿意起兵造反。崇祯屡屡下《罪己诏》,还亲自求雨,显得十分虔诚,可是当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打开了皇帝库房,竟然发现“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

如此多的金银珠宝,如果能够发放出来,救民于水火,或者自己少吃两顿、少玩两次,也不至于闹成如今这样的悲剧,百姓安居乐业谁还会跟着起义?这便是崇祯的悲哀,崇祯经常说自己爱民如子,事实上却从不做出实际行动。

再来说说李自成,作为农民起义领袖,郭沫若指出,李自成在进京之后,全部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大家都以为天下太平,李自成也一直忙着筹备登基大典,为官者也都想着自己要做什么官,手下的几十万大军更是没日没夜的抢掠民财,尽情玩乐,完全忘了当初的军纪,只派了几千士兵在山海关镇守,完全没有一丝居安思危的观念。

李自成倒是将自己约束的还可以,然而就是太放纵手下,还有一点就是有些骄傲,听不进良言,最后竟然杀了将军李岩,李岩一直都是进谏忠言的良将。

从《甲申三百年祭》的内容来看,无疑是劝人们将历史当着是一面镜子,甚至是一部教科书,要借鉴,大致是让人记住胜利之后要清醒;不要贪图享乐,生活腐败;要听的进良言,即使忠言逆耳,不要盲目自大;最后就是不要脱离实际,更不要脱离人民群众。

就像有些网友说的,郭沫若的为人抛开不说,但是作品是不错的,《甲申三百年祭》确实值得一看。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肚子里没料是写不出来的,不是正确的经过审时度事是发不出来的。人才,真是人才,醒目,真是醒目。

其他网友回答

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以政论文形式出现。

首先从命名看:既然称之为:“甲申三百年祭”,那么作者的文体定义就是《祭文》。祭文相当多的时候都是作为政论文出现。中国五千年来,留下祭文成千上万,谁人把祭文当历史论文了?称其为“祭”,说明作者本身根本就没有想把它当做历史论文。

从文体看,作者根本没有采用历史论文的体裁,今人想从引经据典上超过前人,应当是比较容易了。(当然还不是易如反掌。)以今天的条件苛求前人,未免不够公允。

应当说: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显然是比较严谨的。虽然考据的确略显不足。但是,该文写作时间仅仅一个多月,当时大半河山沦陷,在重庆藏书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据笔者不完全统计:郭沫若在该文中引用了:《明史》的<流贼传>、<马世奇传>、<李自成传>、<刘理顺传>等文;《明季北略》的<备陈大饥疏>、<钱士升论李琎搜括之议>、<李岩归自成>、<李岩作劝赈歌>、<李岩劝自成假行仁义>、<宋献策及众贼归自成>、<吴三桂请兵始末>等章节;以及《明亡述略》、《烈皇小识》、《剿闯小史》、《芝龛记》、《甲申传信录》等史籍的大量原文字。可以说他做到了在其历史条件下的最大努力。

其他网友回答

说老实话,要是没有这篇《甲申三百年祭》,我对郭沫若是不屑一顾的。

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郭某人的文章诗词,唯有《甲申三百年祭》可读。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个人看法,也不能就此定论郭某人的全部。

这篇文章是大学的课文。还是当年延安整风时期,被毛泽东拿来教育全党的警示文本,对及时肃清党内流毒,整肃全党的作风起到了至为关键的引领性作用。

这是一篇政论文,也可以看成是一篇考古文,还可以当成一个有趣儿的故事。

文章对准的目标,是曾经横扫天下、埋葬了大明三百年基业的闯王李自成以及部下的所作所为,为了雁行有序飞黄腾达,不惜擅杀功臣大将,自毁万里长城,直接造成刚刚建立的政权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血的教训实在可以训示千秋万代,子子孙孙。

文章对李岩、李信两个能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对宋应星、刘宗敏等所谓干成良将,甚至是李自成本人的做法深恶痛绝,哀其无佞,道德沦丧,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揭露。作者通过详实的史料和考据,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判断,给出了亡国、亡命的理由,也抨击了时下的作风与其相类之处。

这篇文章我一口气看了三遍,还觉不过瘾,又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对我本人提升对大顺政权的更迭了解、彻悟大有裨益。

如果可能,奉劝读者诸君也能翻一翻看一看,或许会找到自我完善、自我拔升的蛛丝马迹。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当今更有意义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如何评价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如何评价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