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为什么要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如何评价、理解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理解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

优质回答: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诗中 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上片,作者对景抒怀,凭吊千古兴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区国土的怀念。下片,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辛弃疾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若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不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这当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读者自己去联想了。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妙就妙在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呢!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绝!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词的开头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附录原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其他网友回答

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非常杰出的词人。他的作品大气,风格以雄浑豪放为主,和苏轼相似,人们把他们并称为苏辛。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一,赏析

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是即景生情,下阙借古讽今,一气呵成。借怀古评史对屈辱苟安的南宋朝廷表示痛心和不满。

词的第一句“何处望神州”表明作者登上北固亭想眺望神州国土,但是他看到的仅仅是北固楼的风光。大片中原已经河山变色,难以望到了。感叹“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概括了历史上的盛衰变迁,暗示南宋未来的命运,也将像滚滚流去的江水,转瞬即逝。

此处表明作者心潮澎湃,“悠悠”的“千古事”和“长江水”也正是他满怀愁绪和满腔悲愤的象征。

下阙主要是缅怀孙权,并对当时统治者的痛斥。

孙权虽然年轻却能善战,统领大军,身经百战。作者登临孙权曾经创业的基地——京口,自然地追念孙权的功业,大加赞扬:能与他匹敌的也就只有刘备和曹操两人而已。

这里,作者推崇孙权,意味着对南宋统治者的谴责。

自偏安以来,南宋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个皇帝,这四个皇帝个个都苟且偷安,没有一个能发奋图强,恢复中原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更是对南宋皇帝的尖锐讽刺。

二,谈谈对这首词的一点点看法

这首词很有气魄,上下紧扣篇题。

上阙以景抒情,下阙借古讽今,一气呵成。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斥责南宋朝廷的话,但是意在言外,发人深省。

辛弃疾的词风题材广阔,内容深刻。他不为形式所拘束,用词来发表议论。

在当时那个朝代,辛词揭露了尖锐的民族矛盾,批判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表现了作者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一扫当时词坛柔媚之风,开创了一代词风。

但是,辛词有时用典故太多,使人感到有点难懂,这也是他艺术创作上的缺憾。

注: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首辛弃疾比较有名的词,写于镇江,写作这首词时,辛弃疾65岁,已是饱经风霜,而诗人一生念念追求的北伐梦,看来在有生之年也不太可能实现了。尽管如此,诗人的志向并未因此而消沉,在词中,通过对历史英雄人物孙权的歌颂,仍寄望朝廷在未来能够出现扭转乾坤之才,渡江北伐,一举克复中原。

辛弃疾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生于北方,年轻时便参加了抗金义军,有勇有谋,曾经孤胆入敌营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后,一心希望南宋政府能决心北伐,满腔热忱地撰写了《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无奈朝政由主和派把持,辛弃疾因此不受重用,辗转各地任地方官以至退隐山居。

无情的岁月不断地消磨着辛弃疾的身心,面对无可奈何的现实,他只能把自己的抱负深深地埋在心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地方官任上,他劝农兴商,平盗镇匪,粜米救灾,建军练兵,政绩斐然。

但由于辛弃疾的个性非常耿介,得罪了不少人,受弹劾而被罢官,隐居江西上饶有二十二年之多。这期间,辛弃疾以陶渊明自比,自号“稼轩居士”,写了许多田园词作,看似轻松惬意,但他想做的事情不能做,想说的东西说不出来,心情更加压抑,反映到词风上,也变得更加沉郁。

他在梦中还曾梦见沙场秋点兵,也常与志同道合之士互通书信,互相勉励,以及共商北伐大计。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主战的韩侂胄任宰相,辛弃疾重新得到任用,年迈的他精神为之一振。在镇江知府任上,辛弃疾积极筹备北伐,训练军队。《南乡子》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中写下的。

词表面是对历史的感怀,实际是对时事的讽喻,南宋偏安江南,不思北伐,“不尽长江滚滚流”,多少时光已过去,自己正青春年少时回归了南宋,如今蹉跎一生,一事无成,而两鬓已经斑白。

历史上的孙权“坐断江南战未休”,进取精神是多么可敬,慨叹南宋朝廷一味对外求和,软弱无能,而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进行了鞭挞。

其实,历史上的孙权并不像词人所描写的这般理想,但当年东吴的形势与南宋比较相似,辛弃疾只是借孙权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同时也希望虽已年老的自己,能够重上战场,叱咤风云。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辛弃疾另有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为伤古怀今之作,但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可以放在一起读一读。

其他网友回答

杨慎之临江仙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提到了曹刘与孙仲谋。这三个人的名气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是很大的,这是三国文化的影响力。三国演义的开篇也是一首有名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内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二首词有相似之处,都用长江之水来形容历史,所谓“逝者如斯夫”。当然,二者也有不同之处,辛词之中还表现了其希望英雄还有用武之地强烈愿望。而杨慎这首词表现的已经是后英雄时代的豁达与平静了,当然,真正的历史之大江大河永远是暗潮涌动的。

辛弃疾

辛弃疾的一生是战斗性的一生,一生都在为自己抗金的主张而奋斗,除了写下大量慷慨激昂的词作之外,还从年轻时代就在战斗的第一线与金正面交锋。我想,辛词独特的思想性与艺术风格肯定与此相关的,如同岳飞的满江红一样。另外,他的人生起点以及家庭经历也赋予了独特的性格,其父母早逝,自幼跟随爷爷一起生活,所处北方已经沦陷,为金统辖。终日耳闻目睹所承受的屈辱与痛苦,于是立志驱虏,河山一统,好一个少年壮志不言愁。然而,然而,血有多热,心就有多冷。当权者与当局者是历史的挟持者,岂容壮士酬壮志,唯有赋词展胸怀,最终存世六百首,乃称《稼轩长短句》。我年少时代受其影响,也开始所谓某某长短句的写作。但时至今日,怎能真正体会到他创作心境的沉郁顿挫,怎能真正体会到他创作才华的游刃有余,又怎能真正体会到他创作世界的丰富多彩。

岳飞之还我河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辛弃疾晚年之作,当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知道,历史留给他的窗口期正在逐步失去,虽然仍不屈服满目的现实,但只能接受必然的结局了。三年以后,在“杀贼!杀贼!杀贼!”的呐喊之中,六十八岁的一代词中之龙,白发而终。最后,还是以这首长短句来缅怀他吧: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大好河山

其他网友回答

一、原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三、赏析: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一蹶不振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如何评价、理解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如何评价、理解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