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24位上将 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到底授了多少名上将?

网友提问:

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到底授了多少名上将?

优质回答:

所谓的北洋军阀,是指袁世凯掌控中华民国政权以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所组成,而北洋新军则是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在天津小站所练之兵,由袁世凯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进行改编的清廷军队,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开始,袁世凯以此奠定了作为北洋军阀领袖的基础。

但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的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以及政权,军阀割据导致国内事实上的分裂,各省督军掌控军队建立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各省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历史上将长江吴凇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1928年,老蒋完成北伐大业,重新统一了中国,北洋军阀统治覆灭期间,其内部拥有皖系、直系以及奉系三大派系,为了争夺统治权,发生了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等大规模的内耗,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民众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呼声不绝于耳。

北洋军阀期间,总共授予了65人为上将军衔,海军上将仅有5人,而陆军上将则有60人,上将以下的中将和少将,可用“牛毛”来概括之,也即“中将多如牛,少将多如毛”,军中不乏滥竽充数之辈。

(袁世凯北洋军队鼻祖)

其中,将军的名号是由大总统决定的,都有“武”或“威”字,根据该将军的任职岗位来确定,派往各省的将军冠“武”字,譬如浙江的朱瑞是兴武将军,江苏的冯国璋是宣武上将军,安徽的倪嗣冲则是安武将军。

期间,留在京师将军府内的则冠以“威”字,譬如孙武是义威将军,蔡锷是昭威将军,张凤翙是扬威将军,段祺瑞则是建威上将军等。

张作霖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时,作为东北王,显然东三省的地位比较特殊,可从军衔上体现出来,譬如奉天的张锡銮是镇安将军,吉林的孟恩远是镇安左将军,黑龙江的朱庆澜为镇安右将军。

将军名号中的另一个“字”,一般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其中一些字的选用却有一定的规律,譬如江西的李纯,取南昌中的“昌”,为昌武将军;四川的胡景伊,取成都的“成”,为成武将军等;张学良取自己名字中的“良”,为良威将军;吴佩孚则为孚威上将军等。

综上,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军阀组成的集团,操控了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给民众带来了一定的灾难,但其军队建设包括军衔制度的确立,却为统一后的中国国民政府所借鉴,北洋军阀是中国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抹不掉的历史记忆。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到底授了多少名上将】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北洋军阀24位上将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