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当今社会是不是再无莫扎特,贝多芬一样的古典音乐巨匠?
优质回答:
莫扎特因童年太顺,基本都在情绪层这种浅层的思想情感。
音乐及演奏的再分类。
1.感觉之乐。如练手指头的曲子。
2.知觉之乐。就是声音的立体化、技法的多维化的技巧技法。表现的都是他人技法。如《诙谐曲》(技巧强于情绪)。像李斯特喜欢炫技。
3.情绪之乐。如喜怒哀乐等。公共情绪如《卡门》《蓝色多瑙河》,个人情绪如《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因童年太顺,基本都在情绪层这种浅层的思想情感。
4.情感之乐。爱与恨等情感。如《献给爱丽丝》。
5.情怀之乐。这是深深的情感,个人层面的乡愁、块垒、抱负,国家层面的忧国忧民等。如《童年的回忆》等。
6,思想之乐。对世界的深沉思考。如《命运》《二泉》《波兰舞曲》等。
7.当下之乐。以上的音乐都是别人“彼时”的情感思想,不是自己当下的思想情感。即:情感思想与演奏是分工为二,人曲二分的。只有当下的喜怒哀乐的抒发,才是真正的“认识你自己”,才找到“自我”。中国古谱记录不精确,但给了演奏者有一些当下的自由。五线谱则不行,相当精确,抑制当下的自己。
8.自由之乐。即形意一体,怒则乐重,忧则乐滞,逸则乐灵,以意御乐,人乐一体,天人合一。
其他网友回答
这百年来,创作或演奏天赋极高,远高于莫扎特贝多芬等人有的是。没必要太抱残守缺,那些作古了的几位音乐人(如 贝多芬和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老柴,等)所创作的曲目,无论从作品质量,艺术高度,美感,传播面,影响力,等各方面来看,都是极其有限的。有为数不多的人,包括一小部分所谓专业人士,过于神化他们了。可能囿于守旧保守的观念认知,见识少,坐井观天,拒绝接受新事物,新风格。音乐领域,这百年来,是大师辈出的年代。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制作水准,都全面超越百年以前,过去几千年的全世界产生作品的总和。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很高兴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受众问题,以前只要是有点钱的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都会拼了老命的让小孩子学习古典音乐,再加上正好莫扎特有这个天赋,贝多芬有一些天赋加上弥补不足的毅力,才造就了音乐巨匠,而今天呢?欧洲的先不说,中国的小孩子哪怕是喜欢古典,在家弹弹协奏曲,家长听了也会皱眉头,“弹的什么啊,一点也不好听,给我弹个甜蜜蜜来听听呗”再有天赋也会被压的对古典没兴趣吧。
再来说说欧美,在今天的所有地球人眼里,莫扎特跟贝多芬几乎是跨越不了的两座高峰。大家都在模仿莫扎特的话要怎么超越莫扎特?没有莫扎特的灵感,没有贝多芬的毅力,拿什么去比?在这个时代想走自己的独特路线,不模仿前人,那就许愿下辈子能拥有堪比莫扎特的天赋吧。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没有,而是没被发现而已。
俗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
或许时间未到。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有天才音乐家。现代的严肃音乐家的作品很多不是国内大众能接受的,所以对现代严肃音乐家很多人了解的不多,比如国内就有很多严肃音乐的作曲家作品就很好。我们普通人的听觉欣赏能力大都停留在上个世纪,印象派和新古典主义和新浪漫主义,比如很多电影配乐等,对于先锋派等等现代作曲家作品比较难理解和接受,所以知道的很少,但是在莫扎特和贝多芬之后20世纪有很多伟大作曲家。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当今社会是不是再无莫扎特贝多芬一样的古典音乐巨匠】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