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曹植《七步诗》 曹植七步诗平仄合律吗?”本是同根生”犯了三平尾吗?请文明答题?

网友提问:

曹植七步诗平仄合律吗?”本是同根生”犯了三平尾吗?请文明答题?

优质回答:

要解答这个问题,须先知道曹植《七步诗》的内容及韵律,《七步诗》的内容及韵律如下: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顺便我们了解一下诗的意思,《七步诗》的译文如下: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从上可以看出,《七步诗》平仄不合律,“本是同根生”确实犯了三平尾。但为什么此诗一直流传至今,让人口熟能详呢?

这是与此诗产生的背景和律诗产生的时代有关。

此诗有两个版本,见图可知。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生活在三国时期。那时,离南朝沈约、谢脁、王融等“竟陵八友”归纳出平、上、去、入四声,还差250年。离有平、仄概念的时间,则还要更远一些,所以曹植创作《七步诗》时,还没有平仄上的任何禁忌。

曹植也是将中国传统诗歌由四言推向五言的重要人物。尽管在那时,还没有平仄和四声的概念,但已有五音(唇、舌、齿、鼻、喉)和五声 (宫、商、角、徵、羽)。当时的诗,基本上都是合乐演唱的,其声律依的是五音五声,故又称为诗歌。

今人用平声和仄声去归纳诗歌的声律,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方式,同样,将凡符合平仄格律规范的诗称为格律诗或近体诗,将不符合平仄格律规范的诗称为古体诗,也是一种简化的方式。这导致有些人认为古体诗不用讲平仄声律的误解。

按今人的理论,可将曹子建的《七步诗》归为古体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尽管因为缺乏当时带切音法的字典或韵书,我们难以探究当时的语音。但从此诗的用韵,我们仍可窥视到当时的声律运用。

此诗的三个韵字:“汁、泣、急”,都是入声韵字,同时也是以p缀尾(入声)而成字音的闭口音韵。由于闭口音独特的发音方式,特别适合表现深沉、压抑、哀怨等较幽暗的主题,所以在唐诗宋词中都有相关的运用,如杜甫的《春望》,深、心、金、簪四个韵字,都选用了闭口音韵,其绝笔之作五言排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更是三十六个韵字全部采用了闭口音韵。

在元曲中,对闭口音韵的使用则有着相应的规范,元人王骥德所著的《曲禁》四十条中,其中一条就是禁止开口音韵与闭口音韵混押。而在《中原音韵》中,也将闭口音单列了韵部,如“监咸”、“侵寻”、“廉纤”。

之所以说这么多,是想表达一个观点,不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是讲究声律的,我们不能因为资料不足或水平限制,就认为古体诗可以不讲声律,任意而为。

诗始终是讲究声情的文体,不论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新诗。

其他网友回答

单从曹植的七步诗来看,是屬合当时的平仄要求的,阴平与阳平钧属平声韵,但律诗要求的就很严格了,

其他网友回答

五绝没有三平说。

其他网友回答

那年头没有平仄的要求,ok?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曹植七步诗平仄合律吗本是同根生犯了三平尾吗请文明答题】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本是同根生曹植《七步诗》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