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商鞅变法成功在什么地方,为何只有秦国可行?
优质回答: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是卫国人,姬姓,公孙氏,名鞅。商鞅是幸运的,他遇上了战国时期,各国需要人才,所以他能施展他的才能;商鞅运气很好,他遇上了需要改革的秦国,特别是遇上了支持他改革的秦孝公,作为卫国国君后代,他才得以在异乡他国成了大良造,成了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商鞅是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以他的法家思想和政治策略,辅佐秦孝公推行改革、实行变法,使秦国从一个实力不强的国家发展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商鞅所推行的变革史称“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活动,其影响极为深远。商鞅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制度、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特别是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以保证新政策的实行实效;商鞅在经济上也配套实施了重大改革,他强化重农抑商措施,实行奖励耕战政策等;商鞅在军事上的改革成效显著,他推行奖励军功的政策措施,鼓励征战获得战功的兵将;商鞅本身就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他因杰出战功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
可惜的是,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等诬告为谋反,被迫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其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他的全家皆被斩杀。其实,是继位的秦惠文王赢驷需要杀了掌控朝中大权的商鞅,以独掌朝政。
商鞅变法思想适应了当时秦国的变革需要,商鞅获得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所以能在秦国推行变法。
首先,分封制瓦解,需要一场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崩溃,正酝酿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由分封制到集权制的过渡时期,需要有一场政治经济的大变革。在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为大变革提供了动力,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逐渐使原有的土地国有制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产生了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而在秦国,出现了新兴军功地主阶级,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军功地主阶层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发了对于秦国旧体系变革需要。
其实,当时不只是在秦国,在他君主国也出现了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统治,要求政治改革的需要,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等,只是,秦国的变法最深刻也最成功。
其次,秦国弱国思变,需要改革。
在战国初期,秦国是发展比较慢,实力相对比较弱的国家,秦国在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等方面都晚于其余六国,所以,其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可是,正是由于这种落后使得秦国需要改变,在列国纷争、角逐的年代,落后就会挨打,而要想不被强国欺负,就要改变。
到了秦孝公主政时期,秦国已经不容许保持弱势状态了,否则,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将处于非常有利地位,并随时可能被他国所吞并,秦孝公为了改变秦国的弱势状态,极力图变,而他的一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引进他国的人才,特别是引进有改革思想,能变法图强的杰出人才。
再次,秦孝公的招贤令引来了商鞅,而有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商鞅才有可能在秦国推行变法。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他受法家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曾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而且,公叔痤病重时曾向魏惠王推荐过商鞅,认为商鞅年轻有才,可堪大用,能胜任国相之位。公叔痤劝魏惠王重用商鞅,而若不重用他,一定要杀了他。可惜,魏惠王没有听公叔痤的建议,让商鞅离开了魏国。
秦孝公的招贤令使商鞅入秦,入秦之后。可是,在秦孝公时期,弱势的秦国保守势力是比较强的,以甘龙为首的秦国世族为了维护贵族的根本利益,极力反对变革,甘龙主张依照旧法制,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依旧制,官吏能兢业务政,民众能安居乐业。甘龙代表了秦国当时贵族阶层守旧制度,阻扰变革,其实是维护旧贵族的根本利益。
商鞅与秦国贵族的保守派展开了激烈辩论,他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他的这些变法主张正好满足了思变图强的秦孝公需要,因而,商鞅开始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
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在秦国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国力逐渐变增强,再经过秦惠文王赢驷等继承变革思想,并采用张仪的“连横”策略等,秦国逐渐变成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国家。
法家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而商鞅变革代表了当时最深刻的改革精神,促进了秦国的富强,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改革大潮中,旧体制受到冲击,出现了许多改革家。那一时期,改革家频现,比如,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他们相继在各国变法,他们推行改革措施,废除贵族世袭特权,使平民能通过开垦荒地,或者通过获得军功等而成为新的土地所有者,改革瓦解了周朝以来的等级制度,从根本上动摇了靠血缘纽带维系的贵族政体。在这种情况下,平民有了进入官僚系统的机会,此时,平民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需要在政治上有发言权。战国中后期,法家成了来自于平民的统治阶层的政治诉求的代言人。
其次,法家思想主要包括“法”“势”“术”三方面的重要理论,而商鞅是法家关于“法”的理论方面的主要代表。通常,都认为商鞅关于“法”的学说,慎到关于“势”的理论和申不害关于“术”的谋略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主要理论内容,后来,韩非吸取了这三个人的思想,成了法家的集大成者。而商鞅对于法治思想的阐述和在秦国的实践,是对法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在公元前356年,主要是颁布法令,编定户籍;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垦荒;焚烧《诗》《书》,禁止游说。第二次变法是在公元前350年,主要是废井田,开阡陌,扩大土地面积,实行土地买卖制度;建立县级组织,由中央派吏直管,巩固中央集权;迁都咸阳,便于秦国向东发展。
再次,具体说,商鞅是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推动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的,他实行新法度,革除旧体制,实行新措施,使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秦国逐渐走向富强。具体措施如下:
商鞅变法十多年后,秦国越来越强盛,周天子也不得不派使者来向秦孝公道贺,封秦孝公为“方伯”,确认他为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贺喜。商鞅的策划的变法强国的谋略,使秦国富强,商鞅也受到了秦孝公的高度器重,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提问。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军事方面的改革,经过改革,彻底改变了秦人,使得秦国的国力大幅增加,一跃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后,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力骤减。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确立封建统治,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秦国在最早的时候,地位相当的低,以至于中原各国根本不将秦国放在眼中。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
进入战国以后,秦国还经常被魏国欺负,吴起率领的魏武卒深入秦境,没有人能抵挡吴起的锋芒,魏国尽取河西之地,秦国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秦孝公即位,下决心恢复春秋时代秦穆公的霸业。他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广揽人才,下令求贤。原为卫国贵族子弟的卫鞅,因为在魏国得不到重视,为了一展抱负,便从魏国来到秦国。
入秦后,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驳斥了旧贵族,并得到秦孝公的赞同,被任命为左庶长,掌握军政大权,开始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
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使得农耕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进而使得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随着封建势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而秦国的变法也是顺势而为,并且不得不为。
为什么会是秦国
商鞅变法为什么在秦国获得成功呢?其他国家不可以吗?
商鞅变法的内容:
第一次: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 法律, 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 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商鞅变法很重要的内容便是打击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迁都、推行郡县制、承认土地私有等等都是对旧有贵族势力的一次打击。
并且秦国在当时几乎就是不变法就亡国的命运,因此秦国的国君渴望变强的信念更强,对变法者的支持力度空前的大。
其他国家就不一样了。
魏国是第一个实现变法图强的,经过变法,魏国成为战国第一个霸主势力,并且魏国的国君十分维护贵族的势力,这也注定魏国的改革不可能彻底。
其他国家也是一样,楚国与齐国这两个大国的贵族势力同样强大,楚国素来就有贵族情节,楚国的贵族数量更是在战国七雄中位居首位。吴起的变法虽然得到了楚国国君的支持,但是楚国国君明显没有秦国国君能撑。楚国国君死后,楚国的变法者吴起也被贵族杀死。
齐国与赵国的情形相似,都是以国君为主,以上而下的进行改革,赵国偏重军事领域,胡服骑射打造出了一支超一流的骑兵,但是在政治以及民生领域的改革非常少,使得赵国的战争潜力不足。齐国齐威王主导的改革,虽然是全面开花,但是也都不彻底,达不到商鞅那样重塑品性的程度。
燕国的变法最是奇葩,竟然妄想效仿古人通过禅让的方法来强大国家,先不说禅让是否存在,只是换一个君主,没有任何改变,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韩国则是任用士人进行变法,最后尽是一些勾心斗角之徒,想要通过不断的计谋获得国家的长治久安,于国家无益。
小结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因为秦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必须要通过变法来改变自己,增强实力。
其次,秦国国君的大力支持才能使得商鞅心无旁骛,完成变法,其他六国显然不具备这等条件。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商鞅是先价值观重置再推行政改革,这个思路对人性的推动是有效的,相当于先教再变。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先集中在日常行为中的精力分配上,以日常行为的变化带动思维模式变革,最后才集中在管理行政的修订。
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大一统的行政管理基础。行政,是推行、运行管理理念。单有其表,失于繁琐――口号说再多落不到实处等于没改,再多的文件表格也不如让人自己开动脑子提高效率。在弱秦人民思变的时期,商君以法令的形式强推新的生活取舍模式,纠正混乱无序的生活模式,等于校准了正常的思维,“抟民力”是在集中国力。虽有旧贵不满但受全民欢迎,最后的结果说明大家都是受益者。
这里要纠正一个沿袭的错误观点,商鞅不是因变法又加上秦孝公过世换新君受旧贵族打压五马分尸,是因为德行有亏。商鞅与魏公子有旧,秦攻魏时商鞅诱杀魏公子,致新君疑虑商鞅的人品所以遭祸,这事在《吕氏春秋》里有记载。咱们新时代的人,说话讲究个理、据,要纠正前人的胡说八道。
为什么商鞅变法在秦地可行,因为秦孝公求变啊!君臣如果不相得,凭商鞅有再大的能力也没用。商鞅不就是从魏国被排挤出来到秦国的么?咱们说“时也命也”,说到底秦国之强是几百年间几代秦王的努力。从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天道酬勤。
后人、六国旧贵能编很多瞎话抹黑从商鞅到始皇帝之间的历史,能在《商君书》里加很多黑料、伪名商君所撰,能瞎扯始皇帝的身世,然而呢?不过是小人心性。
大一统的功绩无法抹黑:“书同文”的教化,“车同轨”推进交流和效率,度量衡作为交易互通和行政统计的基础,这三者的统一奠定了几千年来中华历代决策者谋求统一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思维基础。江山一统,意味着强国强军自立于世界,不意味着个人如何用权力享受好不好?这些写小说野史的人都意淫出病来了。不遭人妒是庸才,小人的抹黑只意味着变法的功绩巨大,大一统永远是人类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笔。
商鞅变法,因秦孝公求变,因孝公有识人之明。决策者心性和理智判断能力决定历史进程,所以就在秦国可行咯。
其他网友回答
成功原因
1 人和!所谓变法则是要开创新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那必定会触碰到老贵族的权益!其如果没有坚实有利的政权和后台势力,执行下去决无可能。然而,秦君嬴渠梁却给于商君,仅次于自己的无限权力,并在每逢大事件出现时,都力挺商君!如此的君臣之和,是商鞅变法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2 地利!秦国地处当时各国的边缘,算蛮荒之地,社会生产力,文化都较为落后!倒是有函谷关这一天赐的屏障,只要守住这一塞道!可以保证国内不至于被侵略,保证了足够的变法时间!秦国的新地主势力在涌动,其井田制正好迎合他们的需求!秦军好战,变法的军功制得到了极大的拥护!
3天时!战国时期,奴隶制崩溃,封建致兴起,各国也都在变法图强,商鞅变法也顺应时潮!秦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君民上下也渴望通过变法达到富强粉目的!
其他网友回答
但可以肯定,一个蛮族如果善于学习,又能保持蛮野的精神,那么,他们就会战胜和超越自己的老师,并在老师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先进的文化来。古代的希腊人和罗马人,后来的阿拉伯人和欧洲人,都是如此。
同样的剧本也在中华大地上演。夏代,东边的商人是蛮族;商代,西边的周人是蛮族。结果,却是商文明优于夏文明,周文明又优于商文明。看来,文明的延续、发展和创造需要新鲜的血液,哪怕它来自所谓“夷狄”。
秦成为邦国的东周,便正处于这个当口。
秦人恐怕原本就是西戎。他们最早生活的地区像“犬戎”一样被叫做“犬丘”,后来又因为善于养马而被册封在秦,无非说明秦人原本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封区则不过周的牧区。
秦,是由牧民变农民,牧区变邦国的。
变化很可能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一方面,处于戎狄包围之中的姬周,很希望通过“和平演变”化敌为友;另一方面,西戎当中最有头脑的嬴秦,也很愿意向先进的华夏文明学习。你有情,我有意,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平王东迁前后,周秦两族度过了一个不短的蜜月期。秦时的“华夏化”,应该就是在这时完成的。只不过,作为被犬戎和骊戎包围,而且与戎狄杂居的游牧民族,他们与姬周的同化不可能那么彻底。周的残余最后被秦收拾得一干二净,也并非偶然。
秦时的民风原本彪悍质朴。
直到战国,他们的艺术也不过是敲瓦罐儿再加吼唱。
这说明秦人并没有被华夏文明雅化。
没有雅化,也就没有软化,正好训练为生产工具和杀人武器。
甚至就连秦的人才匮乏也成了优势,因为可以招聘四方,广纳天下;而重用客卿的结果,则是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加强了君权,可谓一箭双雕。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商鞅变法成功在什么地方为何只有秦国可行】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