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满清还能撑多久?对近代中国有什么影响?
优质回答:
即使戊戌变法成功了,满清也撑不了多久,也就是说满清迟早会垮台。在这样的情况下,戊戌变法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乎,只能延缓满清灭亡的步伐罢了。而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也就停留在了设想当中,没有了实质的影响,更不可能影响到近代中国的前途与命运。
须知,近代中国的前途与命运,是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的,不是满清说了算,更不可能寄希望于满清。因为这不但不现实,而且还是没有眼光的。
何况,戊戌变法根本就成功不了。因为决定和影响的因素太多了,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满清从骨子里腐朽了,无可救药。鸦片战争以来,满清对外软弱无能,对内选择残酷镇压的手段,来维持自己岌岌可危的政权。对于人民来说,他已经失去了正当性、合法性,没有权利代表人民了。
农民起义、革命风暴,风起云涌,留给满清的时间不多了。清末,统治阶级内部腐败不堪,贪官污吏横行,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当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短短数年间,就席卷了大江南北,占据了半壁江山,与满清政权形成了对峙。可惜可叹!后来由于满清势力内部的激烈反扑,太平天国运动“出师未捷身先死”了。但造成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呢。1911年,划时代的“辛亥革命”遍地开花,以摧古拉朽之势展开,吹响了满清“最后的丧钟”,也最终“革了满清的命”,翻开了近代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民族矛盾持续激化,满清外部没有宽松的环境。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相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都消化的差不多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顶点。这时,西方列强为了掠夺原料、抢占市场,把侵略的矛头瞄向了“日落西山”的满清。于是,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外患接踵而来,满清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接着,“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成为了“满清的标配”,持续了将近半个多世纪。就这样,人民生活在内外夹迫当中,进来的“洋人”都是“洋大爷”,民族矛盾不断的激化。如此,一步步推着“满清”在苟延残喘的道路上,渐渐变成“明日黄花”。
总之,历史没有如果。戊戌变法的失败是注定的,满清灭亡也是大势所趋。而满清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是“耻辱”大于“贡献”的,灭了就别在死灰复燃了。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满清当然就不会灭亡了。
为什么我敢这样说?
我们首先要清楚满清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原因:1.阶级矛盾尖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2.外国入侵,民族危机加深。3.统治集团内部的腐化堕落。4.经济形态的严重落后。5.思想上的陈旧固化。6.科技军事落后。
我的观点是,如果戊戌变法可以解决上述六个问题,满清不光不会灭亡,还会实现民众富裕,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亲爱的读者,您别着急,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戊戌变法能不能解决孙中山为代表的反清革命?能!因为孙中山闹革命主要理由就是反对满清独裁专制,戊戌变法如果真正成功了,在民众推动下,迟早会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那皇帝就成了虚君,民众就拥有了民主权利。这种情况下,孙中山闹革命就没有了正当理由,傻子才会跟着他去闹革命。你孙中山如果有管理国家的政治野心,你就参与竞选呗,在资本主义国家,平民坐上领导人位置的又不是没有。林肯、卢武铉就是例子。
第二,外国入侵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要打开中国市场。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肯定要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要引进外国资金和科技,还要把国内企业生产的大量商品出口到国外。你告诉我,清朝还会实行闭关锁国吗?还会盲目排外吗?当然还会和外国有矛盾,甚至遭到侵略,但清王朝因为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了,国力强大了,外国不敢轻易发动侵略我们的战争,说不定清朝会反过来侵略他们呢。当然我不是说清朝侵略其他国家是好事。
第三,统治集团腐化堕落。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民主政治建立了,就有了比较完备的法制体系制约皇权,皇帝都成了虚君了,这些个老爷们手里没权了,还会有傻子去巴结逢迎他们?好东西拿去喂狗也不会送给他们!傻蛋才会去贿赂一个手中无权,不能帮你办事的人呢。
第四,经济形态落后。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就是资产阶级掌握权力了,你告诉我他们是不是要制定各种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那是必须的!
第五,思想落后。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就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大批观念先进的人才。还会大办报刊杂志,宣传进步思想。这种情况下,清朝的上层思想必然会进步。即便他们不进步,又能怎样?他们又手中无权,欺负不到老百姓头上。他们在自己家里重男轻女,和老婆打架,关我们鸟事!
第六,军事科技落后。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近代企业发展起来了,科技人才越来越多,何愁军事科技落后于人。德国、日本这些国家,哪个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军事力量科技水平突飞猛进!
所以,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清王朝当然不会灭亡了!
不过,这时的清王朝也再也不是原来的清王朝了!
亲爱的读者,你觉得是不是这样?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是不容假设的,如果非要假设那么就必须回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去综合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思想,和历史走向去考量,才能得出无限趋近于假设的结果。
我们首先来看戊戌变法的大时代背景
戊戌变法发生之时,恰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第一次开始睁眼看世界,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制度无一不在冲击着这个古老的国度。中国屹立东方数千年之久,在明清之际渐渐开始落后于西方,尤其是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西方社会达到一个人类全新的“高度”,人类开始步入工业文明社会,这是在过去几千年人类历史进程中前所未有的。而此时的中国仍处于清政府统治下的传统农业文明社会,虽历经洋务运动的技术引进革新,但在对外作战(尤以甲午战争为例)的惨败中宣告了单纯引进技术的洋务运动的失败,睁眼看世界中国人这才明白过来,西方的制度才是革新这个“腐朽而古老”的国度的根本方法!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阐明了这一观点:
自同治、光绪以来,总署、使馆、同文馆、招商局、制造局、税务司、船政厂、电线、铁路之设,皆采用新政,非祖宗之旧法矣。皇上与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矣。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骨髓。
戊戌变法的目的
由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主导的戊戌变法,从根本上是要改变中国的传统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让中国走上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政治措施大致分为:文教改革,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几大方向。
文教改革:科举废除八股文改以策论为主,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点评:此举难度阻力尤其为大,中国科举考试考八股文,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至戊戌变法之时已运行了四百余年,科举作为官方人才选拔制度是为一国之“国本”是民间士子从底层上升至权利顶端的通道,几百年来都以考八股为主,如今废除八股改考策论必然会引起守旧士人阶层的不满,阻力尤大。
经济改革:鼓励民间创办工商实业,鼓励私人投资,修筑铁路,引进西方经验改革传统农业模式。
点评:此举在于营造一个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体制,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的实力。
政治改革:设立制度局作为议政机构,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裁撤闲散衙门,允许民间创办私人报刊开放言论等。改革官僚系统任用维新人士,进入官僚系统。改变由满人贵族和守旧大臣主导的权利决策体制。
点评:此举颇有引入西方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意思,打破了原本由满人贵族把持的朝政决策圈。允许私人办报,即是放开言论管控,逐步实现新闻,言论自由。此举为几大改革政策中最艰难者!
《定国是诏·光绪》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内阁奉上谕: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其入学肄业,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
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会如何?
综合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之后,即可推演此结局。戊戌变法主张的人才选拔制度成功了,那么新式人才拥有西方先进思想的人才就会进入权利决策机构,原本的旧式人才会被打压,传统的儒学,科举会逐步被更为实用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所代替,科举的功效也会逐步淡出中国社会。推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成功了,中国将会诞生一大批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营造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从而反过来促进中国往资本主义的方向迈进。政治制度的改革成功了,确实落实了由制度局领导的议政机构,新式人才参与进决策圈,那么传统的君主专制体制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可能性一:光绪帝掌握实权,逐步过渡到君主立宪政体
戊戌变法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借鉴,而日本明治维新最后是将幕府的权利,重新回归日本天皇,建立了一套议会,君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而这套政体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步发展成现在的君主立宪制。而当时世界各国之中保留皇帝的同时又能发展资本主义的先进体制中,君主立宪政体的诞生是为戊戌变法成功最终也是最好的结局!君主立宪制成功了,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中国社会制度即会发生根本性变革,自然后来以孙文领导的资产阶级武力革命,不会发生。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灾难的侵华战争也不会爆发,十月革命的思潮也不会在中国掀起多大波澜,而今日的中国也会步入英国,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度。
可能性二:未彻底变革君主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势力增强导致暴力革命。
但是源于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不够彻底,依旧激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对,尤如清末由摄政王载沣主持的清末新政一样的结局,戊戌变法的成功也必然导致资产阶级势力的增强,但由于变法的决策未触及制度之根本,依旧会激起革命派的反对,武力革命依然还会爆发。只不过相比较而言往后推迟而已。那么接下来的历史发展依旧会跟今日中国一样历经资产阶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总之,历史不容假设。任何小的因素都有可能会改变历史的走向,但人类发展的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从君主专制过渡到现代政治是必然,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也是必然。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那么清朝很有可能会在延续一个世纪,因为戊戌变法如果成功会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更有可能会使得清朝的地方力量再度支持清王朝的统治,有了基层力量的扶持,清王朝延续统治几乎没有问题。
当时清王朝的问题在于地方士绅阶层和中央政府离心离德,从太平天国开始,江南最富庶的乡绅地主受到了洗劫,在事后难以恢复元气。而清王朝纵容洋人的货物进入中国市场,这就打击了原本本土乡绅的生意,使得他们的经济受损,自然也就不会再支持政府。戊戌变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对于西方的一次学习和整肃,缺少的仅仅只是权力而已。事实上清朝戊戌变法的主张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大同小异,所欠缺的就是日本的天皇和主政的萨长藩阀拥有绝对政权和兵权,所以他们能够顺利推行经济政策。如果仔细研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我们可以发现天皇的权力未受丝毫损失,与中国相比可能权力还要更大一些。所以,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是民主和专制的区别,而是所拥有的实力不同。
在光绪中晚期,虽然国家屡战屡败,但是税收和田赋方面还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从后来的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看来,民间最基础的力量依旧支持清政府。所以如果戊戌变法顺利进行,慈禧太后等人能够让渡权力。实际上当时的保守派利益主要就是因为对于新政想当然的排斥,是一种思想上的冲击,如果可以找到平衡点。那么清王朝很可能就会延续自己的政治脉络,安安稳稳进入到新的世纪。总而言之,晚清时期君昏臣庸,康梁二人没有实力也没有政治智慧,光绪皇帝只有一腔热血却没有贤明的威信,因而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其他网友回答
戊戌变法有明暗两条线。
如果是暗线成功了,那么搞不好能挺过一战。
大家看到这儿,是不是想说,什么暗线这么厉害,能让清朝续命续这么久?
首先来说,“挟洋自重”的道理在晚清,慈禧和光绪都懂,只不过慈禧让自己信得过的李鸿章负责外交,搞“中俄密约”。
而围绕在光绪帝身边的帝党想的是什么呢?
拆散“中俄密约”,搞中日英三国同盟。
这不是开玩笑,目前所有的史料都可以证明在戊戌变法开始之初最受光绪帝信任的不是康有为,而是礼部侍郎张荫桓。
张荫桓不但曾经当过清朝驻美大师,还会英文,和英美关系很好,他才是真正戊戌变法幕后大佬,康有为只是他捧出来站在前台的“网红”。
张荫桓曾经点评过康有为,说他有爱国心,但是没出过国,脑子全是浆糊。
张荫桓和光绪帝的计划是在戊戌变法期间搞“明暗两条线”,明线就是康有为主导的历史上的戊戌变法,暗线就是张荫桓主持的“中日英联盟”。
当时对“中日英联盟”感兴趣的是日本,日本想联合清朝,一块完成英国交给它的围堵沙俄的任务;而英国也觉得如果清朝愿意配合日本,那么日本完成任务可能性更高。
对于光绪帝来说,明暗两条线,哪条线成功了,他都是最终获利者。明线成功了不用说,自己当真皇帝,而暗线成功了,有日本与英国的支持,慈禧也只能在颐和园颐养天年了。
如果张荫桓当年真的成功促成“中日英联盟”,那么日本与英国就成了清朝的同盟国,那么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和英国都有理由派兵干涉了,那么起义军是100%打不过当时的日军与英军的。
清朝肯定能苟延残喘到一战之后。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如果戊戌变法成功满清还能撑多久对近代中国有什么影响】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