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是谁写的作品(洛神赋是谁写的词)

曹植的《洛神赋》赞美的是谁?有何故事?

优质回答

甄宓

曹植的《洛神赋》也叫《感甄赋》,其中的甄,指的就是甄宓,所以《洛神赋》赞美的是甄宓,也就是曹操的儿媳妇儿,曹丕的夫人,曹植的嫂子,皇帝曹叡的母亲。

其实很多人认为曹植不可能喜欢上自己的嫂子甄宓,因为那是自己哥哥的夫人,这些人的分析都是从官面上来分析,觉得曹丕和曹植为了争位,斗得不可开交。

还有些人觉得,帝王之家,作为弟弟居然喜欢哥哥的女人,属于大逆不道,同时也觉得曹植不敢。

我个人觉得,曹植是真的喜欢甄宓,对于上面两个观点,第一个,曹植已经敢与曹丕争位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况且,当时曹植可是比曹丕更受曹操待见的。

第二个观点,什么大逆不道,什么帝王之家,先不说当时曹操一家还不属于帝王之家,即使属于了又如何,别忘了,甄宓是曹操先看上的,只不过被自己儿子抢了先,自己又不好意思争夺,只好说甄宓可以当自己的儿媳妇儿。

父子之间尚且可以争夺甄宓,何况兄弟之间呢,再退一步说,甄宓原是袁绍的儿媳妇,是袁熙的媳妇啊,不要觉得二婚在当时不被接受,在当时很正常。

曹操的铜雀台关的不就是大小乔吗?大小乔都是有夫之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保住性命就是天大的事情了,换个男人算不了什么。

再说《洛神赋》的故事,因为曹丕娶了甄宓后,三国之间还在打仗,作为长子,曹丕也闲不下来,而曹植年纪比较小,所以就留在家中,和甄宓日久生情,这太正常了。

曹植很聪明,而且很有文采,曹丕远不能及,而甄宓呢,不可能对曹植没有一点好感,但是因为曹丕做了皇帝,而她和曹丕的儿子曹叡被立为了太子,甄宓只能隐藏了自己的情感。

但是这一切怎么可能逃得过曹丕的目光,所以甄宓只被封了妃子,而不是皇后,但是她的儿子却被立了太子。

后来的后来,甄宓年纪大了,又遭小人陷害,终被曹丕赐死,死相极其凄惨。

甄宓死后,曹植来宫里拜见曹丕,然后和甄宓的儿子,自己的侄子曹叡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看着曹叡,不由的想起了甄宓,眼泪就止不住了。

饭后,曹丕赐了曹植一件甄宓的遗物——玉镂金带枕,曹植睹物思人,返回封地的时候作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洛神赋》。

《洛神赋》中的洛神究竟是谁?曹植真的爱上了自己的嫂子吗?

优质回答

并不是,曹植恋洛神是唐代才有的版本,原型也是那个时候才被模糊的,真正的洛神原身是洛水河伯的妻子,原版的故事也和湘君与湘妃的故事风格差不多,至于为什么到了唐朝画风突变,可能跟老李家儿子与继母还有公公和儿媳妇的事情有关吧,可能是一种民间的映射.

直接说明是曹丕的妻子不就完了吗?说了这么多废话,还答不到点子上去、别人搜的是答案谁要你的典故、现在根本没法考证、都是抄的,别误导别人了

曹植在《洛神赋》中,所写洛水女神到底是谁?

优质回答

现在有非常多的人都认为,三国时期曹植的一篇《洛神赋》描写的是自己爱而不得,最终成为自己兄长的妻子的甄宓,将她比作洛水神女,寄托自己的思念。可是这些都只是一家之言,只不过流传的更广一些罢了,从历史上看,曹植第一次见到甄宓,也不过是十一二岁的年纪,又怎么会有什么感情呢?那么,《洛神赋》中的“宓妃”说的到底是谁?

既然《洛神赋》与甄宓无关,那么曹植心目中那个美丽多情的洛神到底是谁的化身呢?从文中描述来看,洛神并非高高在上的神灵形象,而是一位和曹植地位平等的女子,他们产生了爱慕之情,但由于“人神之隔”,终于不得长相厮守而遥隔他乡。

小编认为,《洛神赋》中的洛神原型是曹植原配崔氏比较符合历史现实。崔氏是名士崔琰兄长的女儿,崔琰先事袁绍,后加入曹操集团,因屡次公然指出曹操的错误被杀。曹操认为崔琰的过于张扬很不利于政局稳定,因而十分厌恶,杀了他还不解气,遂将为崔琰鸣不平的毛玠收监,又借口崔氏衣饰太过华丽而杀之。

崔氏在曹植心目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崔氏死后,曹操无缘无故为曹植增户五千,算是补偿。曹植却并不感激,多次故意与曹操政令违拗,不仅擅开司马门,还醉酒不受军命,以表达心中的不满。对此,身为父亲的曹操也只是“悔而罢之”。对于兄长曹丕,曹植当然不敢这么任性胡闹。

此外曹植还在《弃妇篇》中表达了对崔氏的深情,以及夫妻二人对于无子的无奈,因为倘若有子嗣的话,崔氏的命运或将被改写。此外,诗中明确表示“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结发”表明女子是刚成婚,甄宓和曹丕是二婚,因而很明显《弃妇篇》也不是为甄宓所作。爱屋及乌,《金瓠哀辞》是曹植唯一一篇陈述对子女深情的文字,文章心酸的表达了对崔氏所出嫡长女早夭的无限悲痛之情。

《洛神赋》中的洛神容貌姣艳宛如春日的花朵,琴声动听,歌声动人,衣着又很华美,非常符合崔氏“衣绣”的特点,而且明礼善言,能歌善舞,与崔氏活泼又文雅的形象很吻合。崔氏嫁给曹植是在青春焕发的少女时代,故洛神的形象也是青春而富有活力,与历史记载的甄宓少年老成,持重端庄的形象并不接近。

再从《洛神赋》的诗句来看,也隐含着对夫妇之情难以为续的哀伤。“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一句中“匏瓜”和“牵牛”都是以星宿喻男子,匏瓜星孤,牵牛、织女虽为夫妻,却遥隔河汉,表达的是夫妇离散之意。“悼良会之永绝兮”,在古代夫妇相会才可称为“良会”,其他的只能称之为约会和私会。“永绝”一词表达了夫妻再无重逢之日的沉痛。“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古代给男方“陈交接之大纲”的,一般都是明媒正娶的妻子,显然很不适用于曹植与甄宓的隐秘恋情。

曹植稍前的作品《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中,也出现了洛神的形象:“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吕延济注曰:“洛浦喻美人也。同袍谓夫妇也。”从文学形象一脉相承来讲,曹植提到的“洛神”应该都是自己的妻子,并非其他女子。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曹丕也是一代文豪,曹植的《洛神赋》如果映射对甄宓的爱恋,他不可能看不出来,又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就算已经冷落甄宓很久,也绝不可能允许别的男人心存非分之想。

故,小编认为,《洛神赋》中的洛神原型是曹植原配崔氏比较符合历史现实。

有所不全之处,还望谅解指出。

谢谢,我是历史壹加壹!

曹植所作《洛神赋》中神秘的洛水女神是他的嫂子、长兄曹丕之妻、魏国皇后、明帝曹睿生母甄宓。

“洛神”究竟是谁?她到底是“洛水之神”还是“洛阳之神”?

优质回答

“洛神”,是“洛水之神”,亦称“宓妃”“洛妃”“洛嫔”。

三国魏曹植有《洛神赋》。

其《序》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斯水之神,名曰宓妃”,说得很清楚了。

曹植所说“古人有言”,指谁?

至少,是指300年前的司马迁和司马相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录其《上林赋》:“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姣冶娴都。……”《索引》:“如淳曰:‘宓妃,伏羲女,溺死洛水,遂为洛水之神。’”

那么,“洛神”传说起源于西汉初年么?

不是。

再早约200年,屈原《离骚》云:“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配纕(xiang)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hua)其难迁。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wei)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理兮,来违弃而该求。”

屈原《楚辞》这段,大意是,我坐上云师丰隆的云车,去寻找宓妃这位旷世美人;解我的玉佩,以表达倾慕爱心;让伏羲贤臣蹇修来作媒人;可她芳心未定,忽然拒绝了我的诚恳。晚上她回到西方的穷石,昆仑山的弱水在那里发源;早上她在洧水洗濯秀美长发,灿烂朝阳唤醒了沉睡的崦嵫山。骄傲女郎隐遁在山林;空怀绝世容姿卓尔不群;唉,她未免太无情无理了吧,我只好割舍她到处去找寻。

第一,真是绝妙好辞。第二,公元前300年前后,“洛神”的神话就一定在流传了。

但这是此传说之“源”吗?

还不是。

《楚辞.天问》曰:“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

王逸《注》:“洛嫔,水神,谓宓妃也。”

《天问》说,天帝降生了穷氏羿,传说他射瞎了河伯神的眼睛,还娶了河伯妻子宓妃,这是真的吗?

后世,大多将《天问》归在屈原名下,认为是他的作品。顾颉刚先生考证说,从《天问》记载的神祇,包括其用语,当形成于春秋之时,很可能经屈原流传了下来,但并非出自他手。

这样,关于“洛神”传说的源头,又要再早二三百年之上。

《天问》说到的“河伯”,名“冯夷”“冰夷”,其他古籍亦有记载。

《庄子.大宗师》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

《山海经.海内北经》:“冰夷人面。”《酉阳杂俎》:“冰夷人面鱼身。”郭璞《注》:“冰夷,冯夷也,《淮南》云:‘冯夷得道,以潜大川。’即河伯也。”

《山海经》,亦在公元前300年前后经邹衍及后学最终成书。但基础部分,为西周初王室舆图档案应可确定。

这也证明,“洛神”及“河伯”传说成型于春秋甚至之前是可信的。

继续“刨根问底”。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帝王重臣政、治文集。排在第一篇的,是《尧典》。

其曰:“(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在《尧典》中,“帝尧”其实代指“天帝”。他命令“羲和”,观测日月星辰,“观象授时”,制定历法。

“羲和”,此时是天帝重臣,也是伏羲女娲的最早文字表述。所以,现在很多学者在“标点”《尧典》时,常常在“羲”与“和”之间加“顿号”。

后来古籍中对伏羲的记载,贡献奇大——画八卦,以简单的符号概括天地万物;结绳记事;编织渔网;取火熟食,等等等等。

当然,女娲的贡献也不小。

(西汉太一与伏羲、女娲画像砖)

但是请注意,在《尧典》里,“羲和”原为一体。这里面,包含着上古先民的认知过程。

《尧典》“帝命羲和”,“羲和”又安排了他的四个臣下,分管“东南西北四方”和“春夏秋冬四时”,即所谓“敬授人时”。

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的楚帛书中,这四个“羲和”的臣下,成为了伏羲、女娲所生的四子,由原来的“分至四神”发展成了“创世四神”。此时,伏羲被看做是人类始祖,而女娲被称为“女皇”,即具有了“三皇史观”的萌芽。

发展到汉代石画中,伏羲女娲即普遍以伏羲女娲人身龙尾,缠绕相交的形象。

(东汉伏羲女娲石刻画像)

上古先民心目中的最高神,是“太一”,居住于天上的“极顶”或曰“穹顶”。“太一”,集阴阳于一身。这种形象,可追溯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

“太一”的本义是“天一”,也就是天数一。《易.系辞上》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尧典》中的“帝尧”,是天帝“太一”或“天一”的化身。“帝命羲和”,原为一人化为伏羲女娲,即是生阴阳两仪。伏羲女娲育有四子,是为“四神”,亦即“两仪生四象”。

“羲”与“和”曾为二官,后为伏羲、女娲,其实皆是古人阴阳神明化的体现。这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万物形成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伏羲女娲不仅生了儿子,还生了女儿,就是“洛神”,这才符合阴阳转圜之古人观点。但生下的,不管男女,一定是神。

(宓妃河伯古画)

郭店出土战国楚竹书《太一生水》云:“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这就是古人的哲学观。可以帮助理解伏羲女娲何以生下“洛神”,还嫁与河神“河伯”为妻——河伯主河,即黄河;宓妃掌洛,即洛水,“河洛”正是华夏族孕育之地。

从这个角度说,“洛神”传说的起源,肯定是相当相当早了。

就是洛阳吧,武则天赋予洛阳神都。洛阳没有开发好的文化项目。部落起国(国中之中),武则天(独一女皇)即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有三),河图洛书 (八卦周易文化),杜康酒(中国第一酒乡),二里头(最早的华夏宫城),周公解梦(),河洛大鼓(戏曲大舞台),玄奘故里(佛教汉传第一人),国花牡丹(中国第一花),石窟文化,白马寺(汉传归来第一寺),老君山(道教文化圣地,老子故里),关公像。洛阳宫灯(夜间商街文化),洛阳水席(古都一桌宴)。洛阳博物馆(绝对的古老)。好地方。

《洛神赋》到底为谁而作,怎样评价《洛神赋》?

优质回答

三国时期,曹植作了辞赋名篇《洛神赋》,因在开篇提到了“:斯水之神,名曰宓妃”,因此很多人联想到曹植与嫂子甄宓的绯闻,就认为这篇《洛神赋》就是为甄宓而作。实则不然,《洛神赋》实际上是为一个被曹操杀害的无辜女子而作。

曹植的《洛神赋》到底写了什么呢?《洛神赋》虚构了作者曹植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宓妃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曹植的《洛神赋》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曹植此赋据序所言,系其于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当时,曹丕刚即帝位不久,不仅杀了曹植之前的幕僚,而且将曹植一贬再贬,曹植处境堪忧,内心苦闷。

曹植为甄宓作《洛神赋》不成立,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甄宓比曹植大了整整10岁,一般来说对于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已婚女子曹植不太可能有过多的想法;二是图谋兄妻,此乃禽兽之行为。虽然曹植行为放任,不拘泥于立法,但从他的人品来看,断然不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三是当时,曹丕即位,正准备对付曹植,曹植处境堪忧,他又怎么会为甄宓作赋,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实际上,曹植的《洛神赋》是为一个被曹操无辜杀害的可怜女子所作。学术界认为《洛神赋》所描写的其实是曹植的亡妻崔氏,崔氏为名士崔琰兄之女,嫁给曹植为妻室,后因穿衣太过华丽被曹操所杀。在妻子崔氏死后好多年,曹植都没续正室而《洛神赋》其实是曹植怀念当年与妻崔氏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有感而作。在《洛神赋》中“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四句,是埋怨妻子为何当年抛下自己独自去了,使得此刻“人神之道殊”,天人两隔。

总之,依据当时曹植创作《洛神赋》的历史背景,在曹丕步步紧逼的困境下,曹植越发的苦闷,也就更加想念自己的结发妻子,有感而发为妻子崔氏创作了《洛神赋》更切合实际。此文只是抛砖引玉,点明一二。各位,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洛神赋是谁写的作品】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