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摘抄
培根随笔摘抄 越多越好
问题补充:培根随笔摘抄 越多越好
●培根经典名言50句 选自《培根论人生》一书 1. 知识就是力量。 2. 历史使人贤明,诗歌使人高雅,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3. 为了要替自己煮蛋以致烧掉一幢房子而毫不后悔的人,乃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4. 人是一切的中心,世界的轴。 5. 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6.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7. 一个人如果对待陌生人亲切而有礼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诚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别人的心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8.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9. 当命运微笑时,我也笑着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10. 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的聪明睿智却是言辞简短的。 11. 如果你考虑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一定比原来好一倍。 12. 我们的语言,不妨直爽,但不可粗暴、骄傲;有时也应当说几句婉转的话,但切忌虚伪、轻浮与油滑。 13.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14.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 15. 无德之人常嫉妒他人之有德。 16.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17. 你愈是少说你的伟大,我将愈想到你的伟大。 18.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 19. 明智者创造的机会比他发现的要多。 20. 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 21.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22. 严厉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谴责,也应当庄重而不应当侮辱嘲弄。 23. 狡猾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 24. 在我们生命的网上,不能隐匿着虚伪,否则,便在每根纵横的线上,都永远留下腐烂的痕迹。 25. 虚伪的人为智者所轻蔑,愚者所叹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26. 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无拘无束。 27. 研究真理、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 28.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29. 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30. 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 31. 美有如夏天的水果,容易腐烂且不持久。 32.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33. 节俭是美德,惟需与宽厚结合。 34. 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35. 对小钱不要过分去计较。金钱是生着羽翼的东西,有时它会自行飞去,有时必须将它放出去,才能带更多回来。 36. 金钱是好的仆人,却是不好的主人。 37.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38. 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39. 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40. 谁能比这种人更痛苦呢,他们人虽在世,却已亲身参加了埋葬自己名声的丧礼? 41. 金钱是个好仆人,但在某些场合也会变成恶主人。 42. 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 43. 人们以为他们的理性支配言语,偏偏有时言语反而支配理性。 44. 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 45. 重复言说多半是一种时间上的损失。 46. 一次背誓以后,什么誓言也靠不住了。 47. 誓言是否有效,必须视发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发生力量。 48. 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 49. 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 50.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关于《培根随笔》的3篇摘抄加点评
问题补充:内容要准确,字数在400,500字
●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 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 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 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 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 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 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 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 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 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语言简洁,内涵土独特,充满哲理性。“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傅雷家书和培根随笔各10篇读书笔记
问题补充:不要太多字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 2.你在万里之外,这样舒服,跟着别人跟不到的老师;学到别人学不到的的东西;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气氛;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山水之美,艺术之美;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情发生。否则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就等于一句空话。3.优越的条件,优美的环境,往往能使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为了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同胞。先生要求儿子不要被眼前的花花世界所陶醉,不思进取,荒废学业。4.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5.教育孩子坚持真理6.在学习中,要做到松弛有度。既不要把弦绷得太紧,也不能绷得太松!7.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8.人生精力有限,谁都只有二十四小时。9.作为艺术的最高境界,不能一蹴即成,应把这一境界作为终生努力的目标。10.自己一天天的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天天的加多,精神领域一天天的加阔,胸襟一天天的宽大,感情一天天的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这不是最隽永最迷人的诗歌是什么!孩子,你好福气!都不是很长、应该可以用~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2.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3.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 4.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 那位复仇的女神。5.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6.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7.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8.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9.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10.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 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加油哦!!
知识就是力量是出自《培根随笔》吗?
问题补充:知识就是力量是出自《培根随笔》吗? 我知道是培根说的
●1957年,《培根论人生》在英国首次出版。至今四百多年来。它历经数次再版重印,几乎被译为人类所有的语言。 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哲学名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候,古典人文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其“文学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心灵以动人的美感;其论述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被共同誉为欧洲近代的三大哲理散文。 《培根论人生》一书是培根的处女作,也是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结晶,国为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培根仍对该收做了修改。这部书虽然篇幅不大,却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有如一部二十四史。培根原就是一位博学之士,在此书中,他更是旁征博引,用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类人文学科。培根还善用比喻,书中不乏睿智的格言警句,直到今日,仍能引起世人的共鸣。 如果要了解培根的思想,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这本《培根论人生》,因为此书的语言虽然通俗易懂,但内涵却极其丰富,可以说,培根的主要思想均已融合在此书的字里行间了。 目录 序言 献辞 一 论真理 二 论死亡 三 论宗教的统一 四 论复仇 五 论逆境 六 论掩饰 七 论子嗣 八 论婚姻和独身 九 论嫉妒 十 论爱情 十一 论高位 十二 论大胆 十三 论性善 十四 论贵族 十五 论叛乱 十六 论无神论 十七 论迷信 十八 论游历 十九 论君主 二十 论进言 二十一 论时机 二十二 论狡猾 二十三 论自私 二十四 论革新 二十五 论迅速 二十六 论假聪明 二十七 论友谊 二十八 论消费 二十九 论强国之道 三十 论养生 三十一 论猜疑 三十二 论谈吐 三十三 论殖民地 三十四 论财富 三十五 论预言 三十六 论野心 三十七 论假面剧和盛典 三十八 论天性 三十九 论习惯 四十 论幸运 在论真理里面
有没有关于培根随笔的文章800子
问题补充:以一你喜欢的培根随笔里的一句至理名言为题写一篇800字文章
●培根随笔有感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论美》篇。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语言简洁,内涵土独特,充满哲理性。“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 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 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 读《培根随笔集》有感 文章所属类别:同学文集—初中生 投稿人: 中国樱桃子 文章作者:中国樱桃子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读《培根随笔》有感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是在培根在多年内所创作的随笔的精华结合,培根的许多篇目都是催人上进的,高屋建瓴的。他在指导人们怎么读书时,颇有见地地指出:“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他在指导人们读什么书最受益时告诫人们:“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认为,读书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增趣添雅,成才益智,就连身体上的各种痛苦,都可以通过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 全书立意高远,描述了培根先生一生的种种经历,不得不看。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在《培根随笔集》这本书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最适合我这种不喜欢读长篇大论而又想得到多点东西的人看了。虽然只是:“论”“说”“谈”但是,我读起来却觉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啊!可能因为写的都是人生的哲学。所以要很高的悟性吧!但是我还是觉得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这本书。因为《培根随笔集》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即使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自己没有钱,没有权,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点厄运也无妨。因为厄运当中也蕴含着一份让人亢奋的幸福啊!培根的话语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 我挑一篇来说吧!“谈读书”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可以前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说的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解开。身体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调养运动。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要细细品尝,慢慢消化的茶。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尝到甜头。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是好比一本史书、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推理般让你明智、灵透、精细、精细、庄重、善辩。 ~~~~~~~~~~~~~~~~~~~~《培根随笔》读后感 不久前,经朋友推荐拜读了著名学者何新先生翻译的《培根人生论》,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培根人生论》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意义。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在《培根人生论》优美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又不免犹豫,因为《培根人生论》这本书中也有些篇章存在着争议。如《论韬晦》、《论野心》等篇章中叙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论帝王》、《论贵族》等篇幅中则旨在向君王介绍统治经验和权术。但毕竟小瑕难掩大瑜,《培根人生论》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广为读者所喜爱。因而,我认为《培根人生论》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培根人生论》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论读书》、《论美》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论时机》。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确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善于省时度势,看清发展的大趋势,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矿’。还有一种机遇是社会造成的,我国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没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利用。机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觉地出现的,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第一,要随时做好准备,不要机遇来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不仅要尽可能的获取各种各样的广搏的知识,还要尽可能锻炼出很强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有创新能力,而不是光有读书能力。’如果时间已使事物腐败,而人却无智慧使之革新,那么其结局将只有毁灭’(《论革新》)。有些人非常刻苦,很爱学习,但是遇到新问题总是一筹莫展,这就是创新能力不足。 第二,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道理很简单,机遇总是突然地、不知不觉地出现,有时你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哪个是机遇。 第三,一旦出现机遇的时候,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地抓住它。我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所说的’人生能有几回搏!’就是很好的诠释。 第四,要锻炼出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发现机遇。许多学生念书时成绩很好,但后来,有的人成就很多,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关键在于面对新出现的复杂局面时,能否发现机遇。 机遇难得,然而不可以创造机遇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抓住机遇不是被动的,真正聪明的人会创造机遇。其次,创造机遇要找那种适合自己,到机遇多的岗位和地方去。据介绍,美国人很喜欢换工作岗位,一生中大概要换四次。中国人恰好相反,惯性大,干一件事就想一辈子呆在这儿。换工作岗位有什么好处呢?你不是一锤定终身,你可以多次换,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机会最大的地方和位置。 再次,要得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或者让那些属于自己机遇不要失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有好多年轻人,为了短期利益和行为做假,考试作弊、说假话,就是不诚信,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害了自己。中国某个地方曾经一度是商业非常发达的地区,而现有却不然。原因很简单,也是缺乏诚信。第四,要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交流对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交流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完全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只有一个苹果,而交流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两个思想’。如果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博采众家之长,那么你就具备了得到机遇的一个非常好的素质。 最后,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创造机遇非常重要。一旦工作出现问题,要很快调整自己,去做那些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以上是我对《培根人生论》部分章节的一点肤浅认识,由于水平所限难免存在偏颇。深望各方予以改正。
关于培根随笔的问题
问题补充:请问为什么现在的培根随笔都不是白话文啊?
●翻译问题,译者要把它翻成这副样子。说实话,这很无聊,有时候这种半文半白的翻法还有地方看不懂,真不知道翻译的人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