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封爵分公侯伯子男,而西方也是这五个级别,这是纯粹的巧合吗?
优质回答
西周和西方都是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这事不靠谱。
事情就怕较真,一较真真相就出来了,五级爵位制度实际上是一个模糊笼统的的概念。
这种认知错误和模糊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是中西方的翻译者对中西方历史上的爵位并不是非常熟悉,造成翻译上的失误;第二,还是翻译者为了图方便,翻译造成中西方历史上都曾经有五级爵位一样。
其实中国历史上西周的五级爵位概念并不完善,并非只有这五种爵位等级;而欧洲西方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爵位也是不尽相同,绝对不止是五级爵位,也不是所谓的“公侯伯子男”。
从根本上出现错误,传播起来自然也是错误的,属于以讹传讹。
西周是否只有五级爵位?
西周周王朝分封诸侯为五级:公、侯、伯、子、男,世袭罔替,可以建立封国,其实这事是不完整的,诸侯国内部又在进行爵位分级,历史上有如下记载: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孟子.万章篇》)
这里十分明确周天子分封了五级爵位,可以建立封国;而封国的诸侯下面仍然可以分封爵位,但不能建立封国,有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五级。
其实孟子记载的也不完全,有的诸侯把士这一级别统称为一个级别的“士”;而楚国则在自己下面设置过执圭、执帛等爵位。楚国位于中原之外,楚国分封的爵位也与中原地区不同。
如此看来,西周的五级爵位制度是十分不全面的,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已。
此后历朝历代设置的爵位等级都比西周时期庞杂,级别也很多,譬如秦朝、两汉、曹魏的爵位有20级、西晋有18级等,到了明清时期的爵位分级更为庞杂,皇亲国戚、功臣的爵位也是分列的,级别更加多了。(秦国及秦朝的20级军功爵等级待遇图,除此之外,还有良田、美宅、附属人员)
欧洲历史和现在的爵位只有五级吗?
欧洲国家的爵位更加复杂,每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爵位是不同的,每一个国家与其他国的的同时期的爵位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只能从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来考量这个国家的爵位制度,况且欧洲一些曾经的大国早就分崩离析成为几个甚至几十个国家了。
举几个国家爵位发展的案列就可以说明问题:
一、英国爵位制度。
我们通常所说的五级爵位同西周时期差不多是按照英国的爵位来说的,十分笼统。
西周的五级分封爵位制度和所谓英国五级爵位不是一回事,西周是建国后就按照这五个等级分封,而英国的五级爵位制度形成却经历了将近200年时间才逐步形成(公元13-15世纪形成),只是相近而已,不能说等级一样。
我们看一看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到伊丽莎白女王时期(1876-1947年)的一些称谓如下图:
看一看也不是简单的五级爵位制度吧,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已。
二、法国历史上的爵位。
法国历史上的爵位和英国也有差别,有正式的称谓,也有习惯上的称谓,习惯上的称谓如下图:
切记,这只是法国习惯上的称谓而已,不同历史时期的爵位称呼有时有很大区别。
这里不再列举欧洲其他国家的爵位等级,如荷兰、比利时、丹麦、西班牙、瑞典、挪威、芬兰这些国家的爵位等级也是不尽相同的,各有各的等级名称标准。
我们通常认知的西方五级爵位制度应该是比对的英国爵位,其实西方国家也不是一个整体,是分列的众多国家组成,不能一概而论。
周初大封建,爵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世三千年非独中国沿用,后来也传入西方,沿传至今。
其实不仅爵位如此。中国古代,大禹治水后,将全国划为九个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全国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后世各朝代也有州郡(元朝设省)互设现象,下面则普遍设县。
现代英美西方各国也是普遍设立郡(州、省)、县、市,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等级名称得到全世界的共同采用。
如此看来,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具有多么灿烂辉煌的创造和聪明才智。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的爵位还是西方的爵位,各爵位之间怎样划分的?
优质回答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本来就有的爵位。只是西方也有五等爵位,在翻译的时候为了更形象更便于理解,就没有音译,而是一一对应翻译成了中国人熟悉的“公侯伯子男”。但二者其实是不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的爵位是晋升的,比如从子爵晋升伯爵,那你就不再是子爵。而西方爵位是可以累加的,比如你是伯爵,但又获得了一块男爵土地,你就是某某伯爵兼某某男爵。
(齐国国君原为侯爵,齐桓公时获封公爵,齐国成为公爵国)
中国周代封列国诸侯,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不用诸侯国国君的爵位不同,封地面积、富饶程度、国君使用的物品随从规格都不一样。比如宋国是公爵国,齐国是侯爵国,许国是男爵国等等。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齐桓公尊王攘夷、会盟诸侯后,周天子加封齐桓公为公爵,齐国就变成了公爵国。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不断,周天子的命令也被无视,原始的爵位不再重要,到战国各国纷纷称王,也不在乎这些爵位了。
(和珅在清代获封一等忠襄公爵位)
之后历朝历代,爵位各有变迁,有的朝代不用这五种爵位,比如秦朝,军功爵制,自成体系。有的部分用,比如汉代,只有王爵(只有皇族才能获得)和侯爵,侯爵分为县侯、乡侯、亭侯等,如果哪个大臣成了侯爵之上的公爵,那基本就是篡位的先兆了(比如安汉公王莽、魏公曹操)。明代有公、侯、伯三等爵位(宗室爵位另成体系),到了清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下还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低级爵位。而这只是封给功臣的,宗室另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直至奉恩将军等十几个级别,不一一赘述了。
在汉代之后,绝大多数时间,中国的爵位都只有封地财权,没有治权。公侯伯子男们可以享受到至少部分封地的赋税。而有些时代比如清朝,爵位是虚封,没有封地,只代表你享受的待遇等级。
(威廉王子身兼一个公爵、一个伯爵、一个男爵)
说完了中国的,就说一下西方的。西方的爵位跟中国有不同的情况。西方的爵位是各个地方的领主。领主的称号根据土地大小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如果身兼几个土地的领主,就会身兼好几个爵位。我们举一个例子。英国威廉王子,他的爵位就是剑桥公爵、斯特拉森伯爵、卡里克弗格斯男爵。所以他是剑桥这个地方的公爵领主、斯特拉森这个地方的伯爵领主,又是卡里克弗格斯的男爵领主,同时身兼三地领主。
(曹操爵位从亭侯到县侯到公爵到王爵)
但这种爵位在中国是不会出现的。比如说曹操,在其父曹嵩死后袭封费亭侯爵位,是列侯最低一等亭侯,后来被汉献帝封为武平侯,是县侯,他就不再是费亭侯了,之后晋升魏公,成为公爵,又不再是武平侯,最后成为魏王,是王爵,也不再有公爵爵位。中国的爵位是晋升的,不能兼任。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的爵位,西方的恰巧一样是翻译的问题。
始于:我国的五等爵记于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是周代的分封制。周制用地盘大小来划分: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继承和发展:秦和汉各建立自己的分封体系于此不同,其它各朝各代在此基础上增加或减少爵位,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此时的爵位相比之前重在称号,他们手中掌握的实质权利被大大的削减。
和西方的区别: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在西方代表是五大贵族,权力依次递减。它们用于阶层划分,不想东方多用于个人或家族的荣誉称号。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公侯伯子男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