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简介 书法(民国董其昌简介)

董其昌书法多用偏锋,甚至全篇如此,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优质回答

董其昌用笔是中锋侧锋兼用,细细研读9阳6阴。

肉着纸呗。

董其昌能成为大师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如何评价董其昌?

优质回答

董其昌的话题很宏大,目前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号称“史上最全的董其昌展”,看来让他又成为一个议论焦点。说这个话题宏大,不光是他对之前中国绘画史的总结,也包括他提出“南北宗论”的争议,当然也包括他本人的绘画成就以及对后人的影响。略发浅议,请大家指教。董的最大成就,应该是他对中国绘画语言、格式、技法的总结,相当于为中国绘画编撰了字典。有关他的时代背景,可参考我曾写过的《董其昌:行人不到邯郸道,一种烟霜也自迷》,摘录如下:

董其昌《 泉光云影图》

他是一位江湖中岳不群一样的人物吗?

没有答案。

老董活了81岁。他留下的作品多,留下的争议也很多。

也许有人会说,董其昌作为松江画派的得力干将,将中国绘画带入了一条长达两百多年的阴沟里。也许有人会说,他在政治斗争纷繁复杂时,选择逃避现实明哲保身的做派显得油滑世故。也还有人会说,民间流传的那些有关他强占民女祸害乡里的传闻并非杜撰。

但,恐怕要了解一个真实的董其昌,最好的方式是从他的文字和绘画中去寻找答案,而不是他者的言语或后人记录的史料。从他那些自己独创、或者临摹古人的绘画作品中,可以想像当他隐居在松江的豪宅庭院中,一笔笔地描绘、勾勒自己内心世界时那种深远和寂寞,由此你几乎可以揣摩出老董的精神世界。他或许油滑、淫荡、世故,但他对于“美”的不断追求,是一以贯之地玩命和真诚。在退隐与为官之间,恐怕他隐藏了另一个不好意思向人坦露的最重要使命:成为画坛的绝顶高手,并不止于此,他需要统领前人所有的画派,这是他的野心。

董其昌 《夏木垂阴图》

如今的松江是上海的一个区,而在很久以前,上海是松江府的一个县。

在更久以前,松江距离海岸线很近,这里水草丰美,适合梅花鹿生存。据说梅花鹿族群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长达四千多年。这种动物身上长有鹿茸,因此松江也叫茸城。茸城有个典故,叫十鹿九回头。说的是,一个人不管走多远,最终都要回到家乡。

公元1555年,董其昌就出生在这里。老董的一生,就像一头鹿,不管做的官再大,在外名声有多响,总是想着要回家的。

老董小时候家境清贫,学习成绩也并不好,他在追忆自己逝水年华时写过一段励志往事:17岁参加松江府的高考时,因为字写得差结果没有考过自己的堂侄,因此他发奋学习书法,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老董在世的82年中,其中有48年都生活在万历(1573 – 1620年)年间,也就是在明神宗朱翊钧的治下,“万历”是大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神宗继位时,老董还在松江做普通人民群众。年仅10岁的朱翊钧,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在万历初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在军事上整饬军备,在经济上清丈全国田地,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现了短暂复苏和繁荣。

董其昌 《丹树碧峰图》

明万历十七年,34岁的董其昌终于考中进士,被推荐到翰林院,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他担任了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随后他相继担任过湖广提学副使、福建副使,一度还被任命为河南参政从三品的官职。

老董没有赶上张居正们所创造的短暂繁荣,当他考上进士进京做官时,张居正已经去世十年了。老张的改革措施被废止,而已经步入青春期的朱翊钧开始享乐人生。朱翊钧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馀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上朝。皇帝面都见不着,属下的各派、各党就开始互相攻击。在那段黑暗的岁月中,无数关在监狱里的囚犯几十年都没有被提审过,为了争一根上吊的绳子好把自己弄死,他们在监狱里斗的你死我活。

朝中的高级领导们也乱成一锅粥:宰相李廷机借病不辞而去,过了几年吏部尚书孙丕扬也“拜疏自去”,老孙走了一年,接替他的吏部尚书赵焕也“拜疏自去”。在这段纷争的日子里,董其昌借故回家养病辞官,貌似适应了当时的大潮流。也可能是想到“十鹿九回头”的典故,他放弃京官不当告病回到松江,奉旨以编修养病,在家里修炼了20多年。但这一辞回家,就成为他今后的习惯性动作了。

董其昌 《云藏雨散图》

董其昌仿前人山水 纳尔逊美术馆藏

在家里修炼这段时间,老董没有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在万历44年(1616年)发生了“民抄董宦”或者称为“士抄董宦”的事件。事件的导火索是他的儿子和仆人,殴辱前往董家闹事的生员范启宋家妇女。后来他的仇家煽风点火,炮制出民谣传唱他的妻妾成群,荒淫无度,最终引发了松江、上海、青浦等地的一些学生和乱民焚毁董其昌的院子。

这个事件之后,老董外出躲避了一年左右。但民间留下了《民抄董宦事实》和《黑白传》两个传本,其中对老董的为人做了完全的否定。按照传说《黑白传》的说法,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秋天,六十岁出头的董其昌看中了诸生陆绍芳佃户的女儿绿英,他的二个儿子董祖常带人强抢绿英给老子做小妾。坊间描述他:“险如卢杞,富如元载,淫奢如董卓”。老董的这段事,后来在清初官修《明史·董其昌传》时,经过考证基本进行了平反——这一事件被定性为:“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事件平息,在1620年,全国人民终于送走了58岁的朱翊钧,迎来了光宗朱常洛继位。老董以帝师身份回到朝廷,授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修《神宗实录》。但朱常洛执政仅一个月就驾崩了,随后熹宗继任,这段时间被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把持朝政,天启五年(1625年),董其昌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尚书,他在任一年后即辞官退隐。

董其昌第二次辞官回松江,当居家男人过了八年。在他辞官第二年(1627年),祸国殃民魏忠贤终于死了。朱常洛的第五个孩子朱由检以末代皇帝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此后,崇祯五年(1632年)应高层领导的意思,77岁的董其昌再次回到了体制内,“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但两年后,他再次请求退归乡里。

董其昌 《林泉清幽图》

董其昌 《青绿山水图》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董其昌当了18年的官,隐居了27年,他既结交东林派、公安派,又与反东林党人眉来眼去,可见他左右逢源。在政治游戏中全身而退的董其昌,每一次回松江,都没有闲着。他广泛搜集名家字画,潜心研究,著书立说。

老董在绘画方面有两项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方面在创作实践上,他是松江画派的得力干将。松江画派的创始人顾正谊和他同乡,与老董是同时期的人,顾在万历(1573-1620)时以太学生官中书舍人。但松江画派在中国画史上的影响力主要生发于董其昌。

另一方面,在老董之前,人们自顾自地画着,也没有想自己到底属于那一个宗派的。董其昌在绘画理论方面创造了“南北宗论”,将文人画推上了画坛最高的宝座。

在他所著的《画禅室随笔》卷二中谈到:“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驌,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研)之法,其传为张躁、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于 (王)维也无间然。知言哉。”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上海博物馆藏

老董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有人说老董在南北宗论中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了理论上的混乱。而这一理论得到了同时期众人的呼应,尤其是他的好朋友陈继儒。除了《画禅室随笔外》,老董还著《书眼》、《画眼》,后人评价的他著作“钩玄提要,可为后学之师资。”,对明末及清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崇祯十年九月二十八日(1636年10月26日),董其昌在松江寓所逝世。老董去世后不到十年,满清的铁骑就踏碎了这片他描绘过无数次的河山。

董其昌 《栖霞寺诗意图》上海博物馆藏

董其昌 《葑泾访古图》台北故宫藏

清顺治元年(1644年),南京南明福王政权以董其昌书画成就与元人赵孟頫相类,授予董其昌与赵孟俯相同的谥号“文敏”,后人因此把他称作“董文敏”。

中国画发展,到了董其昌的时代,巳是宋代画风结束,元人画风开始兴起的转折时期。在这么一个非常时期,董其昌通过他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清晰的看到这一转折帶给中国画的必然改变。这不仅仅是中国画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史上,宋明理学的发展对中国画坛的必然影响。禅宗思想在佛学界的成功实践,对宋明文化界,艺术界的影响蔚然成风。宋明思想家对心性论的深入讨论与研究,一方面对人自身的认识更趋理性化,另一方面它对文化艺术的影响使一些生性敏感的作者,不得不重新认识艺术自身的形式价值。这也是当时地方戏剧大量出现与繁荣的一个原因。由于对艺术认识产生新的角度,才使得董其昌具备了重新认识中国画笔墨自身价值意义的可能。这个过程也正是董其昌所敏锐把握到的时代机遇。也是他在长期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成果。当然更是他对中国画的卓越贡献。董其昌对于中国画的贡献,最重要的是把中国画中的笔墨形式,直接提高到具备自身审美价值的高度。所谓“真性情,“一超直入”,“顿悟”,直接把笔墨形式自身价值认识看作为具有文化精神的中国画内涵。这一新的审美价值认识的价值发现,奠定了董其昌在中国画史上的崇高地位。由于他对于中国画传统笔墨认识的新思想与新发展,产生了明未清初画坛上杰出人物的辈出,艺术成就卓越。董其昌对于笔墨形式价值的新认识,把中国画的笔墨形式直接作为艺术形式的本质內涵加以追求的同时,也建树起中国画∥笔墨∥在文化精神上具有的崭新意义。从此,中国画中的一一笔墨,不再是附加于绘画的工具。它所具有的自身独立审美价值认识,把中国画的笔墨形式从逻辑上,提高到了文化精神的境界。。。直至宾虹先生发扬光大。只可惜,当今少有画人,对中国画中的“笔墨”,有此深刻的认知,更少有深入的实践者。在当今中国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与文化思想,建树文化自信之际,希望更多的学人,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使中国画的笔墨内涵,重归文化的基本价值认识。(作品自写)。

历史上的董其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优质回答

一代宗师,颠覆了字如其人的传统理论…

他一生都在入仕与归隐的矛盾中度过。不仅如此,年轻时因落笔不工而痛失入仕良机;去世几十年后其书却被封为”馆阁体”,莘莘学子们如果要想走上仕途,首先必须仿效他的一笔一画。他一生倡导”临书不临死”。

董其昌是奸臣吗?有哪些历史典故?

优质回答

董其昌,如雷贯耳的名字,明代著名书画家,松江画派鼻祖,不管是当时还是现代,他的作品是都书画界的香馍馍,收藏界,拍卖展览的重量级压轴戏。

但如果按人们经常讲的“字如其人”四个字去揭示开他的行为,那真是莫大的讽刺,极其污辱了那几个字眼,他的德行无疑是让人大跌眼镜的。

董其昌17岁时参加淞江府会考,本来信心满满,没料到文章一流,可字迹蹩脚,遭到主考官嫌弃,只能屈尊第二,受此刺激从此发奋学习书法,经过多年努力书法大有长进,自成一家。

万历17年,董其昌得中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湖广提学副使,太常寺卿等职,曾一度担任过皇长子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的老师。

你说他是奸臣,他还真是排不上号,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三大案事宜多少臣子被席卷其中丢官罢相,被贬放逐,董其昌当官不久就借故告病回家,这些事和他没毛关系。

直到光宗继位,他作为曾经的帝师也回到朝廷,被受太常少卿,可好景不长,朱常洛因“红丸案”一命呜呼,熹宗上台,魏忠贤和客氏把政,董其昌任南京礼部尚书,干了一年后就辞官隐退了。

崇祯年间阉党失势,董其昌以七十七岁高龄再次出仕,可干了两年于崇祯7年又告老还乡。几十年仕途可以说进退自如,明哲保身,既没听说过他和阉党串谋陷害忠良,也没见他里通外国挖大明墙角,只是于国于民,一无作为,二无建树。

但是董其昌在老家可不像在朝廷那么消停,依仗有钱有地位,在松江横行霸道,骄奢淫逸,欺男霸女,属于头上长疮,脚下流脓之辈,凡此种种根本不像个读孔孟书科举出道的文人,其劣行引起当地百姓和士绅强烈不满。

万历44年,赋闲在家的董其昌强抢民女,听说松江生员范昶根据这事编排了说书脚本《黑白传》专门影射他,董其昌带领家奴私刑拷打范昶,逼其供认,最后至其死亡。范昶家女眷不服上门讨要说法,被董家人毒打并污辱,还大开中门让围观百姓看热闹。

此等兽行激起了民愤和众怒,民间甚至流传“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的谚语,官府忌惮董的声名和权势,只丟卒保车地拘捕了他的家奴。这种做法显然不足以平民愤,于是发生了史上唯一一次老百姓自发抄官家事件,义愤填膺的百姓把董家上下席卷一空,之后将董家付之一炬,大快人心。

此时的董大人如丧家之犬避难于江浙一带,崇祯9年董其昌病逝,谥号“文敏”,估计这个谥号也是开后门来的,如此品行,居然几番起用还有这谥号,大明末年吏治不是一般的混乱。

中国历代中医名家简介?

优质回答

1、唐·孙思邈,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主要医著:《大医精诚》、《伤寒论》、《千金要方》。

2、明·虞抟,主要医著:《医学正传·医学或问》。

3、章璜,主要医著:《图书编·三焦有形考》

4、张介宾,主要医著:《类经·藏象类》

5、清·唐宗海,主要医著:《血证论·脏腑病机论》

6、元·滑寿,主要医著:《难经本义》

7、明·李梴,主要医著:《医学入门·卷之一·脏腑条分》

8、近代·张山雷,主要医著:《难经汇注笺正》

9、清·喻昌,主要医著:《医门法律·论三焦》

10、清代·吴鞠通,主要医著:《温病条辨》

11、宋代·钱仲阳,幼科(儿科)专家,著名的“六味地黄丸”是他专门为小儿先天不足准备的一剂良药,用以治疗小儿五迟之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12、明代·张景岳,著名的“柴胡疏肝散”良方,即出自其手。

13、清末·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14、清代·陈士择,

董其昌对后世书法有什么影响,谁比较推崇他?

优质回答

董其昌明末大臣,其书法影响力在当朝有一定名气,对后世的书法影响并不是很深远。虽有清康熙皇帝所道道,后来也就不了了之。清朝末年张之洞(大臣)有曰,(其昌书法虽照人,系馆阁书体再现,灵气虽有但存僵。)虽然,董其昌在书法的道路上开了古人之某些先河,但有笔墨拙劣不畅之感,特别是楷书书法更为明显。

说到董其昌就不得不提起赵孟頫,董一辈子都跨不过赵的影子,贬低他对书法的贡献,说其书法“因熟而俗”,然而在董临终前突然感叹,自己不及赵也。

董其昌,他是明朝书法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书法出入晋唐,后自成一格,他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中以行草书造诣最高。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在当时已”名闻外国。

而董正处在赵孟頫和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都能够脱颖而出,自成一家,着实有过人之处!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董其昌简介书法】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