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_部编八下历史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八年级历史下册试题)

问题补充:答案要越快越好
●台湾问题的形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内因: 1.1945-1949年的中国,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大地主大官僚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的矛盾,特别是地主与农民围绕土地问题的矛盾尤为突出,蒋介石丢了大陆根本问题是没有解决好地主农民的关系,到了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后,其全党上下可谓是痛定思痛啊,国民党在岛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土地问题的,国民党政府采用的是土地赎买的政策将土地收购后分给农民,这样就基本稳定了岛内的局势.因此到了50年代60年代以后岛内的矛盾其实已经不是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了.这也是毛泽东在8.23炮战之后基本放弃了军事统一台湾的根本原因. 2.1949年大陆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在经过8年抗战和3年内战后已经消耗完,建国后又进行了朝鲜战争,之后又与苏联的矛盾激化,长期处于备战状态,无法有效的建设经济.直到80年代国际关系缓和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才有所上升 外因: 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从其利益出发一改1948-1949年的对华政策,大力扶持国民党政府,希望其能成为亚洲既日本之后能够牵制共产主义中国和苏联的基地.特别是朝鲜战争后,美国重新认识了中国,更加重视台湾的战略地位.即使在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后仍然以非的方式与台湾当局保持着紧密的关系. 总结: 造成台湾问题的背景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国内矛盾转移的原因也有国际大环境的原因.但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不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现在台湾问题的矛盾已经不在是一个国家内两个政权的斗争了,而变成统一与台独的矛盾.阿扁胆敢触发台独这条引线必将把他退到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也是必将失败的.

求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第四课答案

问题补充:要么,把题目发出来我自己做
●知识要点农业国 有计划地行进社会主义建设 重 工业 工业化 国防现代化 1953 1957 鞍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喷气式 苏联 东北工业基地 华北 西北武汉长江大桥 川藏 青藏 新藏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 选择题1-5 BCBDA ?11-15 CCDCB6-10 BBBDC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问题补充: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标: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949,北平)①制定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确定了首都(北平→北京)、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⑴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⑵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09年中考已考)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第2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课标: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⒈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入侵朝鲜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了解)。⒉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目的),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英雄人物: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用生命掩护部队完成收复高地的黄继光;为了不暴露目标,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他们发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⒊结果:抗美援朝战争的取得胜利(标志:《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⒋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课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⒈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①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②土改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③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农民。④意义: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⒉国民经济的恢复:①背景: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原因:长期战乱、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刮)。②政策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统一财政,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③结果: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课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⑴背景:①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②国家经济情况有了根本的好转。党和政府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⑵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⑶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⑷成就: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粮、棉连年增产。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⑴制定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⑵第一届全国人大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的形式走集体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09中考已考)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课标: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①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结果: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原因还有: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的行为)⑵失误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⑶教训:正确认识国情,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⑷左倾错误的纠正:①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②结果: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二、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1957—1966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许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事迹,激励着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标: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十一届三中全会⒈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中,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底,北京。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⒋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课标: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农村和城市改革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商品经济。⒉农村的改革: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凤阳县等地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包产到户逐步完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意义: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乡镇企业的崛起提供了条件。此后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⒊乡镇企业的崛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各地办起了大批乡镇企业,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⒋城市的改革:①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②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责任制,将企业推向市场。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效益。作用:这些改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⒌民营企业的勃兴: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标: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在广东、福建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尤为典型)。1988年海南省建立,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作用和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开放,促进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⒈(1984年)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⒉(1985年)三个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⒊20世纪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沿岸城市开放。⒋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①2001年世贸组织多哈会议批准中国加入。②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第13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课标: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一、法制建设的成就⒈法制建设的任务: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⒉1982年新宪法,规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⒊1986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⒋1979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作较大修订。(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⒈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发展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⒉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又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⒊新时期又制定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⒋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重点是改变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在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同时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第15课 民族团结的加强课标: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①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②管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⒉各民族共同繁荣:①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②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实行因地制宜、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③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内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第16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标: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⒈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⑴构想: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后得到全国人大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⑵实践:①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②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③港澳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树立了典范,推动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也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日益增多。第18课 国防建设课标: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⒈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1949年)。建立目的:巩固国家政权,保卫祖国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保护人民的和平生活,加强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建设。⒉科技强军:①1956年,根据中央和毛泽东的决策,聂荣臻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尖端武器取得突出成就。②60年代以来,先后研制出导弹、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③196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创建。10月,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④80年代以来,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实现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成为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坚强柱石。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课标: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⒈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⒉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意与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在建国的第一年里,新中国就与苏联,印度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①1953年底,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中、印、缅三国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二、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⒈日内瓦会议: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并对会议做出了积极贡献。⒉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内容:讨论亚非主权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20课 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课标: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极力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⒉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中美建交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同毛泽东会见,与周恩来会谈。后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⒉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三、新时期的外交成就: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灵活务实地开展外交活动,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改善了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改善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密切和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③中国的外交不仅在国际斗争中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而且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八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带答案)

问题补充:快呀,我急用!!!
●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一附答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A学以致用 B知耻后勇 C居安思危 D警钟长鸣⒉“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需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胜利⒊如果要了解有关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可以查阅下列哪部作品( )A《暴风骤雨》 B《狂人日记》 C《雷雨》 D《班主任》⒋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⒌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为20%,60年代仅剩9%,森林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 C洪灾频繁,水土流失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⒍有人喜欢收藏“1969”“1971”年发行的毛主席像章,我们可以断定这些文物是( )A抗美援朝时期的 B三大改造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D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⒏右表反映的粮食产量发生于( ) 风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A土地改革后 B三大改造时期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⒐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⒑“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⒒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⒓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空军战斗英雄是( )A邱少云 B黄继光 C蒋道平 D雷锋⒔1955年谁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⒕尼克松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指的是( )A中美关系改善 B万隆会议召开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交⒖他,曾经荣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A邓稼先 B杨利伟 C王选 D袁隆平⒗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下列哪项成果变成了现实。( )A计算机网络 B电视 C报纸 D课本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把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A科教兴国 高等教育 B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C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D可持续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⒙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的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部作品是( )A《茶馆》 B《班主任》 C《屈原》 D《红岩》⒚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 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 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⒛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是( )① 土地改革 ② 农业合作化 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 人民公社化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一. 非选择题(共6小题,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材料二: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即依托先进的科技寻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发展。请回答:⑴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分) )⑵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三项)(6分) ⑶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有何新的特点。(3分)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称,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请回答:⑴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4分)⑵“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2分)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2分)⑶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2分)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材料三: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请回答: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4分)⑵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⑶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3分)⑷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一句心理话。(2分)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台独”分子说: 2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请你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台湾同胞”五个术语补充完整下列这段话:(5分)胡锦涛四点意见,充分表达了包括 在内的13亿 实现 反对“台独” 根本利益的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10月12-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两名航天员顺利完成飞天使命,令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⑴你知道两位航天员的名字吗?请你写出两位航天员的名字。(2分)⑵请问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为什么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3分)⑶我国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3分)⑷请列出我国科技上巨大成就。(至少举两例)(4分)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1年7月13日,对炎黄子孙来说,是一个彻夜难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材料二: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2004年、2005年相继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会徽、主题口号。请回答:⑴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了什么?(2分)⑵请你写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 、会徽是“ ”、主题口号“ , ”。(6分) ⑶作为一名中学生,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你觉得自己应做什么?(3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D D C B D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B A D A B A B B二、非选择题(60分)21.⑴1953-1957年(2分) ⑵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一点2分 共6分) ⑶ 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分)22.⑴因为1978年底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所以说“是一个春天”。(2分) 这里的“春天”指改革开放。(2分) ⑵邓小平。(2分) 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分) ⑶是指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2分)23.⑴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答一点2分 共4分) 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⑶不对。(1分)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义务,我们青少年也不例外;我们中学生要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 行为作坚决的斗争。(2分) ⑷对台湾人民说:回来吧,祖国人民欢迎你;两岸兄弟一家亲等。对“台独”分子说:分裂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和平;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等。(2分)24. 台湾同胞、中国人民、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共同心愿(答一点1分 共5分)25⑴费俊龙、聂海胜。(2分) ⑵作为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他乡或是异域,都会为中华民族的兴盛而自豪,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骄傲;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3分) 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广大科技人员努力钻研、探索;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改善了发展科技条件。(3分) ⑷原子弹爆炸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育成杂交水稻。(答一点2分 共4分) 26⑴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了中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全面提高。(3分) ⑵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福娃(2分)、会徽是“中国印”(2分)、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2分) 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尤其是学好外语,以文明上进、热情的姿态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学好一门外语,争取到奥运会当一名志愿者。(4分)
●初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40分) 1、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三大战役的胜利 2、每当你参加升旗仪式,被那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所感染时,你可知道它被定为代国歌是在什么时候?(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是( ) A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B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4、1951年,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A北平 B新疆 C 云南 D西藏 5、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彻底废除了土地的私有制 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 赎买政策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公私合营 D农业合作化 9、20世纪60年代,在大庆油田大会战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孔繁森 10、“文革”中的“炮打司令部”矛头指向( ) D①毛泽东 ②刘少奇 ③周恩来 ④邓小平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1、以下对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 B严重践踏了国家的民主与法制 C国民经济仍得到较大发展D拉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12、建国以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拨乱反正的深入 C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3、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道路迈进的重要事件是( ) A平反冤假错案 B 恢复律师辩护制 C开展法制宣传扩大工作 D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1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 ) A 商品化的市场经济 B经营责任制 C个体经营私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色指的是( ) A不同于苏联、东欧模式的社会主义 B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 C了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D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16、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中共十二大上 C中共十三大上 D中共十四大上 17、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党的十三大 B 党的十五大 C 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六大 18、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的理论是(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内容的是( ) A “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在( ) A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 B少数民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之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初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改错辨析题(16分) 1、小亮对土改进行了课外调查,他在报告中写道:“1950年底,根据《中国土地法大纲》,全国各族的农民都分到了土地,他们非常快乐地在这块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成为土地的主人。 (1)错误一:———————————————————————————— 理由:————————————————————————————- (2)错误二:———————————————————————————— 理由二:———————————————————————————- (3)错误三:————————————————————————————-理由三:——————————————————————————— 2、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 错误一:———————————————————————————— 理由:————————————————————————————- (2) 错误二:———————————————————————————— 理由二:——————————————————————————— 3、小明同学在一篇反映民族问题的历史小论文中写道:“中国是一个由汉族和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的格局。在小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独立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错误一:———————————————————————————— 理由:————————————————————————————- (2)错误二:———————————————————————————— 理由二:——————————————————————————— (3)错误三:————————————————————————————-理由三:——————————————————————————— 三、材料题:(22分) 1、毛泽东写于1956年的《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请回答: (1)你认为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第几个五年计划时期?(2分) (2)这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什么?(2分) (3)列举这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两个工业成就?(2分) (4)“一桥飞架南北”的“一桥”指什么桥?(2分) 2、材料一……与香港只一河之隔,原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1980年划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以后,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达到小康水平。 材料二 见下图。 (1)根据材料判断,材料一讲的是哪一座城市?(2分)同一类型的还有哪三座城市?(3分) (2)材料二图中所示的是哪一个开发区?(2分) (3)根据材料一回答,“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4)与上述材料所述的同一历史时期,城市改革重点改革什么?(2分)其中大中型企业推行哪种形式?(2分) 四、问答题(22分) 1、回答下列抗美援朝的有关问题: (1)抗美援朝中谁是“最可爱的人”?(2分) (2)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有人”?(2分) (3)“最可爱的人”的司令员是谁? (2分) (4)列举抗美援朝中的两位战斗英雄?(4分) 2、回答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何地召开?(2分) (2)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什么思想路线?(2分) (3)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哪一方面?(2分) (4)这次会议形成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2分) (5)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4分) 初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DDD 6—10 DBAAA 11—15 CDDDD 16—20 DBAAA 二、改错辨析题: 1、(1)“《中国土地法大纲》”应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全国各族”应改为“全国大多数民族”。理由:1952年底,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土改还没有完成。 (3)“国家所有”应改为“自己所有”。理由:土改完成后,土地归农民所有。 2、(1)“发展重工业”应改为“发展社会生产力”。 理由:“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基本任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应改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理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十二大提出的。 3、(1)“56”应改为“55”; (2)“大聚居、小杂居”应改为“大杂居、小聚居”; (3)“民族区域独立”应改为“民族区域自治”。理由:我国实行的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并不是民族区域独立。 三、材料题 1、(1)一五计划(2)发展重工业(3)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任举两个)(4)武汉长江大桥 2、(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上海浦东开发区;(3)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4)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 四、问答题 1、(1)中国人民志愿军(2)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彭德怀(4)黄继光、邱少云 2、(1)1978年底,北京(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经济建设(4)邓小平(5)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有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八年级下册历史自主第四单元自我检测答案答案(明天出版社)

问题补充:八年级下册历史自主第四单元自我检测答案答案(明天出版社)
●查不到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八年级下册13课到22课历史时间轴

问题补充:八年级下册13课到22课历史时间轴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