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可以用脚踢吗视频(排球赛可以用脚踢吗)

排球可以用脚踢吗?

优质回答

排球不可以用脚踢。用脚踢的是足球。排球是用手打的,在三大球中,排球是最小的,因为是用手打的,排球相对比较轻,比较小,如果用脚踢,有时是会踢破的。用脚踢的是足球,足球比排球更坚实一些,更硬一些,用脚是踢不破的。所以,排球是不可以用脚踢的。

中国女排零封塞尔维亚!为何在第三局颜妮用脚接球,这不违规吗?

优质回答

“手脚并用,规则上是允许的”,颜妮在最后一局的发挥真的非常出色,拦网、探头、快攻都有,由于中国女排的进攻点较多,颜妮出手的次数较少,所以她在这场比赛只拿了6分。

朱婷荣膺全场得分王,18分,31次出手16中,另外还贡献了1次拦网和发球,面对塞尔维亚的顽强防守,51.6%的扣球成功率也还不错。张常宁紧随其后,拿到了16分,比对手最高分的球员布耶利卡还要多1分,23次出手拿到13分,另外还贡献了3次拦网,扣球成功率达到了56.5%,得分不是重点,今天真要夸一下宝宝的防守,太强了!好多困难球都防能起来,有了她的保障,球队的进攻非常流畅。还有王梦洁、龚翔宇的一传都很不错,反正每位球员的防反意识都有明显加强。

龚翔宇的得分也上双了,拿到11分,18次出手打中7个,另外贡献了2次拦网+2次发球。这局的扣球成功率不高,但她在其他环节保障得很好。颜妮6分,8次出手4次打中,成功率还是50%,另外还有2次拦网。袁心玥拿到5分,8次出手5次打中。丁霞拿到3分,王媛媛2分。

从数据来看,2名副攻的出手次数不是很多,但成功率还行。在进攻上,我们并没有占有太多优势,仅比对手多8次。在拦网这项数据的差距就非常大了,我们进账10次拦网,对手才2次,发球也是2次,我们4次。在自失这一项,我们8次,对手14次,从2支球队来看,肯定是我们做得更好,但失误次数还应该减少。

说起颜妮用脚接球,就想到了她被球砸中头部,笔者还想说她用头接球呢!在防守端她也是有贡献的。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颜妮每一轮比赛的出手次数都不多,所以得分不高,不过,她的数据一直都很稳定,我想也是郎平有意限制她的出手次数,说白了,就是在保护她,想带她去东京奥运会。按照目前颜妮的状态,打奥运会不成问题。

中国女排又收获1个世界杯冠军!时间过得真快,39年过去了,在这期间她们一共拿下了10次3大赛冠军,每1次都令人振奋!女排精神,永垂不朽!我爱郎平,更爱中国女排。

但是如果形成死球后也就是某一方得分后,是不能用脚踢球的,这会被裁判警告,也不能用手用力排球,输球后用力甩球、砸球等行为就更不允许了。

中国女排零封塞尔维亚一战中,在第三局时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颜妮用脚去接了一个球,很多球迷朋友可能以为像足球和篮球一样,足球不允许用手,而篮球不能用脚,因此以为平时用手臂部分较多的排球不能用脚。

其实排球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这么一条“可以用身体的任何部位触球”,前提是这种触球是一次性的,不能产生滚动和停留,用手抓住球也是不行的。而如果你觉得对自己的面部不满意需要整容,也可以用脸去接球。

无疑在这样的规则下,用手去接球才是最合适的,因为手是身上最灵活的。而如果已经来不及,那当然可以用脚了。其实很多排球队员都有过用脚救球的经历,只是在国际比赛中排到的镜头比较少。

巴西女排的加比就数次被拍到用脚救球的精彩好戏,而且有的还救得很不错,这样的例子也成为球迷津津乐道的花絮。甚至还有过一些被球员用脚踢起来后由队友扣球得分的精彩场面。其实很多这样非常规的意外得分反而能让球员兴奋不已,气势高涨,感觉运气都来了。

不过遗憾的是,颜妮今天的一脚并没有将球救起来,否则将会形成一个佳话。

不过颜妮今天的表现也非常优秀了,8扣4中,2个拦网。出手次数并不多,不过印象中颜妮的拦网还有多次撑起和将球拦回。

最终中国女排取得一场3-0的完胜,提前一轮成功卫冕。这也是中国女排夺得的第五个冠军,也让中国女排三大赛的冠军总数达到了5冠王。

人民日报第一时间推出海报,庆祝中国女排成为十冠王,让球迷不满的是,居然没有颜妮!也许低调的颜妮不会去在意这些,不过既然是主力阵容海报,应该还是把首发7大主力全部算上,或者就干脆弄一张集体照就好了,16个人加上工作人员,一个都不能少。

颜妮在对阵塞尔维亚后,拦网排名依然高居第二,希望这位老将能够再次成为最佳副攻,一直带伤坚持到现在,太不容易了!

打排球的时候双方可以用脚救球吗?

优质回答

现行的规则是允许的。但普通球队没有这种专项训练,真到场上也往往是下意识用脚去救,准确性、可靠性基本无法保证,死马当活马医的一招罢了。

可以

郎平在中国女排训练中要求球员们像踢足球一样用脚和头传球进攻,这是为什么?

优质回答

郎平作为中国女排历史上最伟大球员和教练之一,她带领中国女排创造了许许多多振奋人心又令人难忘的瞬间。当然这也离不开女排队员们平时刻苦的训练。而在训练中郎平就要求队员们“像踢足球那样用脚和头传球进攻”,这是为是什么呢?

这种独特的训练方式一方面是锻炼女排队员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毕竟脚和头运用起来不像用手那样灵活和得心应手,这就需要队员们有良好的球感以及非常默契的配合,所以用脚和头这种方式传球进攻就像团建一样需要所有队员全身心投入,同时还能培养队员团结协作互信互助的氛围。

另一方面,用脚和头也可以锻炼球员全身的协调性,对于球员个人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好的作用,同时练好了,在比赛当中有可能还能派上用场,比赛当中我们不乏看到有些队员为了救球而用脚来踢球。所以郎平选择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训练队员。

去年女排以全胜战绩夺得世界杯冠军不禁让我们对明年的东京奥运会有更多得期待,希望中国金花们能在郎指导的带领下再创佳绩!

全运会天津女排王媛媛受伤,为什么天津球迷这么理智?

优质回答

天津球迷理应,懂球。只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鼓掌,加油!而不像某地无耻喷子,胡搅蛮缠,颠倒黑白,恶意攻击在场上努力拼搏的姑娘们!

因为天津人懂球和球规

有哪些很少人知道的排球冷知识?

优质回答

因为中国女排的原因,排球运动在中国开展得还是比较普及的。

一个比较直观的表现就是:排球比赛的直播,尤其是中国女排比赛的直播,观众一定爆棚。哪怕不是球迷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能看懂个八九不离十。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排球运动的冷知识少,而且很少。

对真正的老球迷,能说得上冷知识的真的很少。少不代表没有,如果一定要说冷知识的话,估计都是对新球迷或者非球迷而言的。

我试着说一说,大家来评判一下,看看这对你来说,是不是属于冷知识。说到你心里去了,你给点个赞;说错了,你批评指正。

发球权得分制和每球得分制

现在大家看到的排球比赛,是每球得分制。意思是,不管哪方发的球,只要球在对方场地里落地成为死球了,那你就可以得分了。

然后哪方先得到25分,哪方就赢得本局比赛。如果局末出现24:24的情况,那想要赢球,就得比对方多两分才行,25:24不算赢球,必须得26:24才可以。

如果出现25:25,那要想赢球,就得连赢两球,27:25才行,依此类推。

所以,水平接近的球队之间,经常会打出高比分,比如2021世界男排联赛,法国VS巴西打到了惊人的39:37。

这种每球得分制的比赛规则,是1998年10月28日,国际排联开始实行的。

在此之前的排球得分规则是发球权得分制。

在发球权得分制的规则下,只有在拥有发球权的情况下,进攻成功或对方失误,才能够得分。否则只能获得发球权,并不能得分。

这种规则下,非常容易出现一局比赛中,虽然某个队也成功组织了攻防,也打死了球,但是居然一分没得,0分。

这样的例子不少,中国女排曾经在世界杯还是世锦赛上打了当时的苏联队一个15:0,但是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苏联女排也还了中国女排一个15:0,被当时的球迷们愤怒地称为耻辱。

在“发球权得分制”的规则下,虽然每局总分只有15分,但是比赛用时却比“每球得分制规则”下每局总分25分的比赛用时还要长。

原因就在于要努力地去争取发球权,有了发球权,才有得分的希望。所以大家经常看到,来来回回打了十几分钟,只见发球权反复交换,就是不见长分。这对于电视转播来说,时间太不好控制了。

“发球权得分制”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这种规则下,虽然出现了差距比较大的比分,但是对落后一方来说,压力要比“每球得分制”的规则下要小得多。因为只要控制住不让对方连赢两球,就可以让对方不长分,自己努力去连续赢球,就可以缩小分差,翻盘的机会要大得多。

现在的新球迷可能没看过“发球权得分制”的比赛,我是两种规则的比赛都看过,相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发球权得分制”下的排球比赛。那看得过瘾,比现在的每球得分比赛更激动人心。

排球可不可以用脚踢?

现在的排球比赛中,大家经常看到队员用脚去捞球,制造了很多经典的救球。这其中以巴西女排的老自由人“法比”最为出色,有球迷称,以她的技术,可以去踢巴西女足的比赛了。

但是这种用脚救球的比赛,在1995年以前,是看不到的。不是因为那时队员的技术能力做不到,而是规则不允许。

1995年国际排联代表大会上,才通过了“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这条规则,也就是说,1995年以后,脚踢球才被判为好球。

在此之前,直到1993年,排球比赛的规则中,才刚把队员的合理触球部位扩展到膝关节以上,也就是说,你1993--1995这段时间里,脚踢球是会被判犯规的。

直到1992年,排球比赛的规则中,队员的合理触球部位只能在腰部以上。也就是说在1992年之前,大腿碰到球都要被判为犯规,就别说脚踢球了。

这个规则的演变是越来越合理的。以现在人的想法真的不能理解腿部触球以及脚踢球,为什么不能算好球,难道大腿和脚不是我自己的?很明显的不合理,是吧?

能不能拦发球?

估计没有人看到过拦对方发球的比赛。这是现在的规则规定的,不能拦发球。

但是在1984年以前拦发球是可以的。肯定有老球迷看到过在比赛中直接拦死对方发球的比赛,如果有兴趣,欢迎和大家分享。

我没找到拦发球得分的具体案例,只看到有消息(不确定)说,我国女排运动员巫丹曾经在比赛中拦死过对方的发球。

后来,因为拦发球虽然可以得分,但更容易造成拦网“窝果”失误,被我们的祖师爷袁伟民舍弃了这个拦发球的技术。

再后来,国际排联也因为允许拦发球会造成比赛太枯燥,一场比赛就是你发球,我拦回,我发球,你拦回,少了精彩的战术组织,花哨的传球技巧,使排球比赛失去了许多来回球,比赛的精彩性和连续性程度下降,不利于排球运动的推广。于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代表大会上取消了允许拦发球的规定,把拦发球禁止了,不允许拦了。

发球擦网算失误吗?

最早的规则,发球擦网是算失分的。但是国际排联1999年修改了规则,现在,发球擦网比赛继续,和没擦网的球一样。

在15分制时代,发球擦网是算做失误的。虽然并不失分,但是要交出发球权了。辛辛苦苦,拼了命拿来的发球权,眼看着再努力一下就可得分了,一个发球擦网,前功尽弃,你说可惜不?

所以,15分制时代,发球很少有现在这种又平冲、又飘忽不定,贴着网口过去的球。基本上都是高于网口很多,抛物线明显的发球。

这种球的攻击性要较现在的跳飘球、跳发球小得多,一传接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一传到位率一高,各种快球战术组织起来不要太潇洒。

这种状况在1999年被改变了,21分制时代到来的同时,也把发球擦网剔出了失误的范围,只要是落在对主界内,擦网也没关系,可以继续比赛。

这个改变,让发球队员可以发出又贴网,又平冲、又飘的攻击性强的球来,一传接起来就难得多了,所以现在的比赛中,一传到位率要比老规则时代要低得多。

排球技战术有哪些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

所有事物都会经历诞生、成长、发展、壮大这样一个历程,排球也不例外。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排球诞生在美国,美国人的功劳最大,此后被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不断地完善,才逐渐形成现在的技战术体系。

老球迷们都熟知日本的电视剧《排球女将》里,“小鹿纯子”的“晴空霹雳”,那动作花哨,一个前空翻,腾身空中,如来神掌压顶式地将球扣中,很酷很炫。

这就属于排球技战术的发明创造。

当然这是影视剧的想象,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有这种扣球方式的。应该说日本排球对排球技战术的发展贡献很大。

上世纪60年代初,大松博文创造和应用了“勾手飘球、前臂垫球和“滚翻防守”技术,打破了苏联称霸排坛的局面。拿到了1962年、1967年、1974年三次世锦赛冠军,1964年、1976年奥运会冠军、1977年世界杯冠军,共六度成为世界冠军,是继前苏联女排后第二支拿到世界排坛“三连冠”的球队。

而这方面,中国人的表现也不差。

在排球里最重要的战术——快攻,基本上都是由中国人发明创造的。包括“前飞、背飞,前错、背错、双背飞、长背飞、结合短平的加塞、梯次”;还有“平拉开”也是中国人首先运用的;还有“拦防体系中的心跟进、边跟进”等等等等,这些基本都是中国人的贡献。

吃惊吧?

新球迷们可能没关注过,但老球迷都知道,中国男排的元老队员汪嘉伟,那可是世界是数一数二的“网上飞人”,网前一系列的“飞”的技术,大部分和他脱不了关系。

新、老球迷们都知道中国队擅长打快攻,历届中国队也产生了很多以打背飞著称的队员吴咏梅、周苏红、刘亚男、马蕴雯、杨珺菁……但新球迷们可能就不清楚了,这些技战术都是源自中国队员。

这应该也算是冷知识了吧?

拦网技术、规则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变化

现在的排球场上大家看到的拦网,都是屋檐式的“盖帽拦网”大家经常听到解说评论:这个球被拦网队员罩住了,攻手完全失去了进攻路线。

这种情况下,此时拦网队员的双手是越过球网,伸入对方场区上的,这种拦网是一种攻击性极强的防御,被拦网手罩住的球,要么被拦死,要么被迫处理球。

大家经常可以听到教练在暂停时对队员说,不要往高里伸手,要把手伸过网去,伸过网就会形成盖帽式拦网,拦住球、拦死球的概率就大大提升。

盖帽式拦网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可是大家知道吗,在上世纪50年代,规则中是不允许手过网的,所以拦网时大都采用后仰式拦网,拦网时手臂上伸并后仰,上肢都处在本方场区内,不追求直接拦死对方,只要求将球撑起来,以便组织反击。这是单纯防御性拦网,极少形成直接得分。

这种技术,我觉得应该是那个年代人的身材条件决定的,因为人的身材普遍不高,拼了命地跳,高度也不够把双手伸过网形成盖帽式拦网的。

1965年以后,规则改为拦网手可以过网了,盖帽式拦网技术渐渐取代后仰式拦网,使拦网成为攻击性极强的主动防御技术,拦网在整个比赛中的重要性,渐渐等同于攻击性技术,越来越显得重要。

在看比赛的时候,大家经常会听解说讲,这个球传得好,形成了一对一;那个球传得妙,给攻手创造了个空门的机会。

这里的一对一就是说只有一个人在拦网,空门就是没有人来拦网。这样的二传,全世界都喜欢,会抢着要。

如果一个二传传出去的球,对方可以经常组织起来双人、甚至三人拦网,那我们基本可以说,这个二传是个失败的二传,攻手配这样的二传会被累死还不讨好。

现在大家能看到集体拦网时,最多的人数是“三人拦网”,因为规则里规定,拦网只是前排队员的任务,后排队员是不可以在三米线之前起跳作进攻动作,或者起跳拦网的。前排只有三位队员,所以最多也就是三人拦网了。

那大家看没看到过“四人拦网”甚至“五人拦网”呢?

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方面的信息。但是我明明记得,某一年,报纸上出现一张中国男排“四人拦网”的图片,配图的文字中说明,四人中有一人是后排队员,之所以后排队员也参与了拦网,是因为规则中允许了。

我虽然有点老了,但远远还没到“老年痴呆”的地步,这个记忆没错。

之所以找不到这方面的消息,我猜想有一种可能,就是后排队员可以参与拦网,应该是一种尝试,但并没有正式施行。在试验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在某个方面有欠缺,就终止了这个尝试。

如果有了解这个问题的网友,欢迎分享。

这是个争议性比较大的话题。

大家经常看到各队的队员表上,列出某某队员扣球高度3.2米,拦网高度3.1米。那真的能达到这么高吗?

排球场上,男子网高为2.43米,女子为2.24米。在球网的两端各有一根标志杆,杆的顶端高出球网上沿80厘米。

如果一个队员扣球时击球点恰好在标志杆的顶端,这时扣球高度男子为3.23米,女子为3.04米。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看到过有多少队员扣球时扣球点是在标志杆顶端处的?

也不是说一个都没有,如果把所有的扣球放在一起统计,能在3.04米及以上高度扣的球,大概也是百里不占一二,很少吧?

所以呢,那些官方的报名数据,大家看看就好,那个点,只是队员所能达到的极值,而在实战中,大概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是做不到极值的。

现在一说中国女排,就离开不“女排精神”、“五连冠”这样的话题,那大家知道中国女排在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前的大赛经历和战绩吗?

我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1956年法国巴黎第2届女排世锦赛:第6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事吧?很多人了解女排都是从第一次拿世界杯冠军开始的,其实中国女排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型赛事,就是这次的世界女排锦标赛,成绩还很不错。

1960年的巴西第3届女排世锦赛:没参赛。因国内三年自然灾害,中国女排没有参加这次比赛。

1962年苏联莫斯科第4届女排世锦赛:第9名。没什么好说的,中规中矩。

1966年第五届、1970年第6届女排世锦赛:没参赛。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这两届世锦赛中国女排都没参加。

1974年墨西哥第7届女排世锦赛:第14名。李宗镛这个名字,老球迷们应该知道吧,中国排球界的元老人物,这一届女排的主教练。第14名,应该是中国女排在世锦赛上的最差成绩,但没什么好责备的,黎明前的黑暗是正常现象,从这次开始,中国女排开启了勇攀高峰的征程。

1977年第2女排世界杯:第四名。当时日本和韩国两队耍手腕,打假球,不然的话,这一届中国队可 以拿到亚军。

1978年苏联第8届列宁格勒女排世锦赛:第6名。这一届上,祖师爷袁伟民,功勋球员张荣芳曹慧英、孙晋芳、周晓兰、陈招娣、杨希、齐丽霞、张洁云……悉数亮相,中国女排登顶世界冠军的功勋球员基本聚齐了。

以上就是中国女排在腾飞之前的大赛经历和战绩,有了解的吗?算不算冷知识?

好了,就此打住吧,我能知道的就这些了,不知道算不算题干中的冷知识。如果这个回答有某个观点、某句话,正合你的心意,请点赞。如果有触犯到你的哪里,请告诉我,我改。

另外,我再多说一句:有喝酒的没有,一起来?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排球可以用脚踢吗视频】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