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论语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优质回答:
《论语》中,孔子说:“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大体意思是:在外做事奉公卿,回到家里事奉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为酒所困扰,做到这些对于我有什么困难吗?”
本章所言,是孔子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所提出的一些要求。圣人之道,不仅仅体现在玄妙高深之处,以至于“曲高和寡”,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些琐碎事务中。孔子说这番话的时候,大概还没有辞去公职,做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他对自己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出则事公卿”,意思是在外面做官,要事奉好职位比自己高的公卿大人,做一个合格的下属。“事公卿”不是整日围着领导转,对领导唯唯诺诺,言听计从,而是要守好自己的本分。孔子曾说:“在其位,谋其政”,因此,做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要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事事尽到自己的责任,高质量地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事情。
其次是“入则事父兄”,即回到家里,要恭恭敬敬地事奉自己长辈和兄长。在工作岗位上,自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回到家里,尤其是在长辈面前,就不要再摆什么“官架子”,要规规矩矩地做一个家庭成员,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尊重父母长辈,征求他们的建议。
“出则事公卿”,强调的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强调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因此这两个方面是对所有人的要求,也是孔子本人对自己提出的严格要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上班的时候要规规矩矩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下班回到家里,要做好一个家庭成员,尽到自己做为儿子、兄弟,或者父亲、妻子的责任。
第三点是“丧事不敢不勉”,即对待朋友或同事家的丧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办好,这是强调对死者的“敬”。生与死乃人生之大事,同处一个单位,遇到同事或朋友家有丧事,无论手头工作多么忙,都要前去吊唁,实在去不了,也要托人给同事带个口信,一则表示对逝者的尊重,二则表达对同事的慰问。如果丧事需要帮忙跑前跑后,更应义不容辞。时代发展今天,丧事虽不像古代那样讲究繁文缛节,但孔子倡导的这一传统却保存了下来。
第四点是“不为酒困”,即不为酒所困扰,贪杯误事,这是孔子对自己的要求之 “严”。据《论语?乡党》篇记载,有人说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说他酒量很大,从来没有喝醉过。所谓“不为酒困”,就是不痴迷于酒,无论怎样喝,都把握一个“适量”原则,始终头脑清醒,不能喝醉,不在酒后胡言乱语,以至影响了朋友之间的感情或耽误了正事,这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在喝酒这类小事上的体现。
但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朋友相聚,小酌几杯可以助兴,还可以交流感情,但有时候却往往很难把握这个“度”,一来二往,推杯换盏,不知不觉就会喝得酩酊大醉。要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倒也罢了,顶多是喝完后回家睡觉,但往往是话不投机,反目成仇。所以孔子告诫我们“唯酒无量,不及乱”,无论喝多喝少,都不能达到“酒乱”的程度。
更为重要的是“喝酒”影响工作。教师酒后上课堂会胡言乱语,不知所云,医生酒后做手术可能害人性命,国家公务员酒后处理公务会漏洞百出。君不见,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果你下午到某些政府部门办事,往往“铁将军把门”,找不到人,公务员都干什么去了?上午喝了酒,下午都回家睡觉去了。这两年好多了,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公务员们再也不敢中午喝酒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为公务员提出这样的要求。
读完本章,我深深感叹:象孔子这样的圣人,还对自己平常的一言一行要求这么严格,时时处处加以反省自己,其用意在于 “言传身教”,以自己亲身的作为为学生们树立榜样,以教导学生们学无止境,学问即在于日常行为之中的道理,以此勉励学生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修身养性,不懈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本回答选自于作者新浪博客(已关联)
其他网友回答
现在的理解,必须与时俱进了。
公卿代表的是政府领导,父兄代表的是家庭领导,丧事代表的是人生大事中的互助,酒代表的是个人的舒坦与放松。
如此,可以重新理解了。
离开家要服从政府领导下的社会规则,回到家要服从家务主持者的安排,朋友之间的人生大事要给予帮助,个人舒坦放松下来时不要过份沉迷其中的快乐。
这些内容,好像现代人基本上都做到了。
其他网友回答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势强则行使道义为民请命,势弱则退而求次蓄势待发。单挑大梁终非持久策,每事躬行尚需予置去留步骤,人生意义不以一己独筹。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年华易褪似水逝,青春一去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