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理解《祝福》人物祥林嫂的悲剧?
优质回答:
谢邀!
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是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
首先,祥林嫂不是柳妈逼死的,柳妈只是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柳妈让祥林嫂去捐门槛,但之后人们对她的态度及看法仍旧如故,这使得祥林嫂本就脆弱的心理受到了严重打击。
其次,祥林嫂也不是死于鲁四老爷之手,鲁四老爷只是封建思想观念过深,认为祥林嫂是个“不祥”之人,但是他的凶残与冷酷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原因。
再者,《祝福》一书中的普通群众百姓因为受封建思想礼教的影响而错误的认为祥林嫂“克夫”,才会把被拐卖的罪过强行讳过于祥林嫂,并认为祥林嫂的改嫁不可饶恕。
因此,我认为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就是当时冷酷的封建制度、腐朽的封建思想和束缚的封建礼教。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就是抨击当时的封建制度和人的思想,讽刺当时国人的麻木不仁,期待唤醒刺激国人思想觉醒和精神的奋发。
其他网友回答
《祝福》中塑造了一位勤劳朴素却悲剧重重的中国封建女性形象,通过祥林嫂的塑造让我们认清了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迫切的需要唤醒沉睡的中华民族,拯救民族的灵魂。祥林嫂是鲁迅笔下我国民国时期中国广大农村妇女的代表,祥林嫂是不幸的,她的丈夫去世,婆婆逼迫她改嫁,改嫁后丈夫又去世,孩子被狼叼走了,这种种的不幸都让祥林嫂品尝了,但是祥林嫂却仍然顽强的生存着,对生活并没有失去希望,她甚至迷信的用捐门槛来洗脱世俗认为的罪名,却得不到封建礼教的承认,这对祥林嫂的思想打击是巨大的,祥林嫂在封建迷信的打击下内心崩溃及至疯癫,最后倒在街头悲惨的死去,即使死去还是被认为是不祥的被人咒骂,社会和礼教的冷酷是造成祥林嫂的形象是悲剧的原因。
祥林嫂是和中国旧时的千千万万的妇女一样,勤劳、善良、和朴素。祥林嫂本身是一位传统本分的女性,她话不多,却像男人一样干活,同时又是恪守本分的,因此在封建社会中祥林嫂理应像正常的女性一样辛苦的生活,但是实际上社会环境却并没有因为她的勤劳,给予她更多的生存空间。
祥林嫂是不幸、恪守礼教、和遭受礼教残害的女性形象。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环境下,自己也是恪守礼教的,为了守住贞操她不惜以死来威胁后来的丈夫,为了能够换回清誉,她不惜花费重金去捐门槛。但是她的努力却并没有减少封建礼教对她的鄙弃,因为四婶的一句话“祥林嫂,你放着罢”。摧毁了她心中的礼教底线,祥林嫂在别人的冷言冷语中也许可以暂且苟且生存,但是当做祝福的时候,因为不让它接近却让她倒下了,可见她被礼教毒害至深。
祥林嫂是既可怜又可悲的女性形象,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却依然将礼教奉为神明,仿佛没有了礼教就不能生活。祥林嫂的遭遇是十分可怜的,完全的客观原因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但是客观悲剧没有摧毁祥林嫂,封建礼教却将祥林嫂的灵魂和肉体都夺走了,这是祥林嫂的主观愚昧害了自己。因此祥林嫂是既可怜又可悲的女性形象。
其他网友回答
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悲剧。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两千多年形成的封建礼教下,她连基本的做人权利也没有,是一个遭到践踏迫害鄙视的底层人物,或者说连人都不是。最终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吞噬掉是必然的。
这种礼教和迷信一直到今天还有它的影子。在我小时候,在村子里如果有人朝一个家里喊:屋里有人冇?如果男人不在家,女人便会应道:屋里冇人!也就是说女人是算不上人的。虽然现在好多了,但是如果一个女人离了婚或者死了丈夫,村里哪家办理喜事包括结婚和生孩子是不会请你帮忙的,因为你不是一个全环人,要知趣地自觉远离。我们可以想象祥林嫂时代封建礼教对她的摧残迫害有多重。她只能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进行反抗,她的挣扎与抗争都显得那么弱小无力而富有悲剧性。
丈夫的再次去世,阿毛被狼吃,周围人对她的虐杀,希望一次次破灭,她终于想到了死,似乎也只有死才能真正的解脱。但是选择死也是很难的,死后有木有灵魂?会不会被劈两半?能不能见到儿子?有木有地狱?这都是很矛盾的。回答究竟有木有灵魂,连迅哥也是很矛盾 的,一句“也许有吧…我想”描述岀了我的内心矛盾和纠缠。祥林嫂死后,作者那种“我不杀伯仁,伯仁或许因我而死”的内疚和痛苦我们能感受到。
祥林嫂和大多数的旧社会的劳动妇女一样,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不可能有那怕一点点的认识,她们的愚昧不是她们的错,是那个罪恶的社会造成的。她们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罪恶的社会,更不可能要求她们能从被动地反抗上升到思想的自觉,让她们明白要改变妇女悲惨的命运,只有起来革命,来掀翻这个黑暗的罪恶的封建黑屋子,求得妇女的彻底解放。
《红色娘子军》中的贫苦妇女只所以能组织起来觉悟起来成为革命的队伍,求翻身求解放,是因为她们有了党领导,有了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毛主席说,神权、族权、夫权是压在中国妇女头上的三座大山。 解放后,这三座大山被摧毁了,妇女能顶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