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交友态度)

网友提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在说孔子对友情的态度吗?

优质回答:

如果仅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确实表达出孔子对朋友热情好客的态度。但如果联系这句话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我们会发现“有朋自远方来”背后有更丰富、深刻的含义。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本章是论语开篇第一章,被宋明理学家朱熹称作“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其重要性决定了:对本章每句话的理解,不能是孤立和表面上的。

有人说如果联系前一句来看,与其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在表达对朋友的热情,不如说是对“求学”的热情。

因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在类比前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两句话连起来意为:时常复习学过的东西是件很愉悦的事,就像与老朋友重逢那样令人高兴。所以是在借对朋友的热情,来类比对求学的热情,归根结底说的是求学而非朋友。

亦有人说,如果把这三句话连起来看,说的不仅仅是孔子对求学的态度,还包括孔子对自己所学是否被世人所接受后的反应。

从这个意义来看,整章可理解为:我学过的东西被社会采纳了,反复践行是件很愉快的事;即便这些所学主张没有被社会接受,但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来和我一起欣赏,这也是值得高兴的;即便朋友也不能理解我所学,但我不会因此而生气,也不失为一个君子。

综上所述,如果将“有朋自远方来”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去理解,会发现更丰富的含义,我们在认知过程中若能做到这样,就能做到举一反三了。

作者:高远

其他网友回答

不一定的[呲牙]

其他网友回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出自先秦的《论语·学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赏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其他网友回答

意思是朋友从远方来探望不一定都是喜事!也许是朋友家乡有灾害疫情沦陷等等!必须谨慎应对尽力而为不以乐呼!别高兴太早也许是头痛的事!这句话说明孔子非常有远見与经历!

其他网友回答

“同门曰朋, 同志曰友。”,有谈得来、志同道合的朋友、兄弟过来,当然是一件开心的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