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您最喜欢的描写花卉的古诗是哪一句?
优质回答: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语出唐刘禹锡的《赏牡丹》。
诗作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使用了抑彼扬此的反衬手法,从侧面来写。
这是刘禹锡的高明之处。
牡丹的妖娆和气势,用语言文字,甚至是图画都很难描述的。
在没有见到实花之前,我对它的印象不过是象征富贵的一种庸俗花卉而已。直到有一年,我特意去洛阳观赏时,才觉得自己以前的看法是多么的狭隘。
牡丹的花大可半尺许,层层叠叠,妖妖娆娆,争奇斗研,霸气侧漏,让我目瞪口呆。
牡丹“花王”之誉,实至名归。
话再回到刘禹锡的《赏牡丹》上。
全诗是这样的: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荷花),诗人说芍药和芙蕖一个是“妖无格”,一个是“净少情”,以此衬托牡丹的高标和情韵。同时,也暗示了牡丹兼具芍药和芙蕖的妖、净、格、情四种资质,说明牡丹是花中魁首,不愧“真国色”的称誉。末一句“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动”字用得特别精妙。这个“动”字,可以理解为轰动、也可以理解为震动、打动。当牡丹花开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刘禹锡的这个描写,当是对当时牡丹花开京城万人空巷去看花盛况的真实描写。因为直到今天,牡丹花开之时,洛阳等盛产牡丹的城市,依然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为了一睹牡丹的芳容,不少游客特意从远道而来。
顺道介绍一下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是唐顺宗、唐宪宗时期的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其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名篇,著有《刘梦得文集》等。
刘禹锡为人性格刚毅豪侠,在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他的诗简洁明快、自然流畅、风情俊爽,富有艺术张力。
最后,说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咏花歌卉之作浩如烟海,题主的“最”字好难为人。
其他网友回答
最喜欢的是南宋杰出的诗人杨万里描写六月西湖荷花盛开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诗人写六月的西湖,不写山水,却只写夏日西湖的荷花,荷叶。写荷叶,突出其范围广和颜色绿;写荷花自水中而出,由于朝阳的映照,越发娇艳得光采照人。再加上“天”“日”广阔的背景来衬托,气势浩大。
首句起笔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人似脱口而出,是自己真切感受的流露,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你瞧!旭日初升,晓雾薄罩,荷花朵朵相缀,荷叶伞伞相连,延向四周,伸到天边。无边无际的西湖便成了荷叶的世界,而在这一片绿色海洋中,朵朵荷花点缀其间,掩映其里,衬托得叶更翠绿,更葱茏了。真可谓“花叶相间画意浓,花叶相衬更精神”。充分说明了六月的西湖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是足以让人留恋的。
诗中用明白晓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西湖六月的迷人风光。全诗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另外,此诗境界开阔,情意酣畅,于写景中流露出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其他网友回答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是一首描写京城洛阳牡丹盛开的七言绝句,表达了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宠爱。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烘托、拟人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一共写了三种名花——芍药、荷花、牡丹。诗人用芍药的“妖”、荷花的“净”,和牡丹进行对比,烘托牡丹之美。
芍药,盛开时极艳丽,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顶端,未免呆板、张扬了些,花形少变化,太娇媚而无更高的格调。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总以高洁,清雅之态示人,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艳,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风致,未免有清高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之嫌。
诗人在点评了“芍药”、“芙蕖”的美中不足后,笔锋陡转,直抒胸臆——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洛阳城。
诗中“真国色”三个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花开时姹紫嫣红、倾城倾国的美景,诗人只字不提,只是一个“动”字,神韵毕现,把无限的美感留给读者去想像……
诗中的“京城”就是现在的花城洛阳,牡丹花会期间,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就会体验到“唯有牡丹真国色”的意境了。
其他网友回答
采莲曲(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
其他网友回答
古诗描写花卉的诗很多,以花喻人是古诗的惯用写法。在这众多写花的诗中,我更喜欢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在这首诗中,龚自珍没有具体写哪一种花,也没有描写花的美艳、清香,而是写的落花,但没有一点悲愁的情绪。通过落花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描写,展现了落花的高洁、伟大,岂是那些俗艳之物可比。同时,我们也知道,龚自珍哪里是在写花,分明是在写人,我们的华夏民族,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才谱写了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