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孩子学数学的时候到底应不应该掰手指?
优质回答:
谢邀。其实人人都经历过童年掰手指数数。现在的幼教,甚至小学低年级老师也常借助实物道具包括手指形象地进行教学。数学就是从掰手指开始逐步到笔算,口算,心算。过去还有一门珠算的课程,现在基本被计算器取代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孩子包括大孩子过份依赖计算器,口算心算的能力相对降低了。
其他网友回答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孩子掰着手指头做数学计算,说明他的计算能力很差、不聪明等等。
? ?而且,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很多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小朋友,都会掰着手指数数,有些幼儿园老师、家长担心孩子形成依赖,总是会及时制止。那么,对孩子来说,掰手指真的是不聪明,是不好的行为吗?
? ?”证据表明:这种用手指头表示数的方法,对于学习和理解算数非常重要。”
? ?其实,掰手指头学习数学,多数是出现在学龄前的孩子身上。我们都知道,数学中无论是代表量的数字,还是数学计算的符号,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的认知发展有限,对这些抽象的内容无法理解,是正常情况。
? ?那么,孩子在学习数学时,必须通过借助实物帮助,才能真正理解数的抽象概念。而手指,正是孩子最熟悉、最容易接触到的。所以,通过掰手指学习加减法是每个孩子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 ?我们都知道幼儿学前启蒙非常重要,尤其是3-6岁,是儿童形成数学思维的最佳黄金期。这个时期是孩子语言能力,认知能力,逻辑能力等初始发展时期。
? ?了解3-6岁孩子学习加减法的发展规律,清晰的帮助孩子做好过度,也可以为孩子以后学习加减法打好基础。那么。对于加减法的学习,在不同年龄段,孩子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呢?
? ?3-4岁:认识10以内数字,并能够用数词描述事物的动作和特征
在孩子3-4岁及之前,还没有具象的数字概念。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借助实物,帮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 ?通过实物操作,帮助孩子理解”数”,并能够应用”数”描述基本的事物特征。
? ?4-5岁:认识20以内数字,能够通过比较和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 ?数字是数量的抽象代表,在孩子对”数”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后,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将”数”和”数”之间的关系。
比如:
? ?√掰手指数数,2个手指比3个手指多1个;
? ?√将1-10写在卡片上,在每个卡片上放置对应数量的小球。5个小球比4个小球多,5比4大;4就比5小;
? ?√将3个小球的小盒子里;拿走一个只剩2个,2比3少,3比2多;
? ?√吃饭时,让孩子帮忙拿5个勺子;
? ?… …
? ?通过反复操作和练习,帮助孩子建立”数”和”数”之间的大小、多少等关系。
? ?5-6岁:能够通过事物操作和其他方法完成10以内的加减,并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数”和”量”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基本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家长可以顺理成章的对孩子引入加减法的计算。但是,这时候,孩子在计算时,一般还离不开借助具体的实物辅助。
比如:
? ?√一只手张开有5只手指头,藏在掌心1只,还有4只,对应5-1=4;
? ?√盘子里1个苹果,妈妈又拿来2个,一共3个,对应1+2=3;
? ?√3个糖果,吃掉1个,还剩下2个,对应3-1=2;
? ?√树上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3只,对应5-2=3;
? ?… …
? ?通过借助实物操作,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字符号的概念,同时,培养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计算的运用。
? ?其实,随着年龄的提高,孩子会逐渐摆脱实物计算,从掰手指数数到心算,是孩子学习数学运算的自然过程,父母需要懂得,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教育。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我个人觉得是应该掰手指,因为那代表着孩子自身对数学的一种探索。
运用自身能够看得到的东西,去联想到数学。
但也要注意年龄,如果到了一定年龄的孩子还在一直掰手指,那说明在数学这方面已经不是探索,而是存在一种疑惑。这是我们需要去知道了解并改正的。
其他网友回答
田戈教育,专注教育。欢迎关注交流。
谢邀!
孩子学数学,掰手指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与孩子的抽象思维发展有关系。
孩子从幼儿进入一年级时,大部分孩子学习数学还是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从而理解加减法。但是孩子因善于形象思维,所以,就喜欢用掰手指头来进行加减法。
再是,一些孩子对数的分解和组成掌握不熟练,或者并没有真正掌握。很多孩子都能数数,但仅是数数而已。他并不明白后面的数比前面的多几,或前面的数比后面的多几。更不明白10的数,那个“1”的意义。
如果孩子对数的组成和分解,或对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有比较好的理解,就可能不用掰手指头了。如,和就是两个数合起来,加数是其中(和)的一部分;而减法中的被减数就是相当于加法中的和,减数和差相当于加数。因此,加减法不外乎就是求总数,或部分数而已。
而当孩子明白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的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凑十法后,就无需用掰手指头了。并且学生不用掰手指算数,对后续的学习也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因此,作为教师,或家长的一定要慢慢教孩子,让孩子弄明白数的组成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因为后面的教学都是由此延伸出去的。
一窍通百窍同。十以内的加减法不用掰手指头,20以内的加减法也容易掌握,同样100以内的加减法也是一样的方法。
孩子掰手指头算数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当然,能不掰手指头能算数就更好了。
一点浅见,欢迎留言深入交流探讨。谢谢!
田戈教育,专注教育。更多精彩期待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掰手指头学习数学,多数是出现在学前的娃身上。我们都知道学前的娃抽象逻辑思维没有发展,他们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代表数量的数字,还是代表逻辑关系的加减符号,在我们眼中熟悉简单,在他们看来,犹如天书。
看不懂、不理解抽象的数学,那娃要学数学怎么办?这时,娃需要一根拐杖来帮他迈向理解抽象数学的道路。这根拐杖,就是具体的事物。手指头,是具体事物中的一种,也是娃最熟悉、最容易接触到的。
所以,娃都会有一个掰手指,依赖动作算加减的阶段。假若我们在这个阶段握住娃的手,让他口算加减,那就会得到一个手指头忍不住跳动、一脸痛苦、死活算不出正确答案的可怜娃。
但一直掰手指算加减怎么可能有进步、学会口算呢?不少当爸妈的,都担心这个。是的,假若娃一直只会掰手指算加减,甚至在学了20以内、50以内的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就不妥了。
所以,当娃能顺溜地用十个手指算出加减,就得引导娃学用其它具体物品(感兴趣的乐高、扑克牌、绘本等)和其它方式(数群、数的分解和组合、口述应用题等)算加减啦,这才会让他对抽象的数学关系有更多了解,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在这过程,不需要阻止娃用手指头算加减,当他会更多方式算加减,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他自然会舍弃掰手指算加减的方式,提前阻止,只会影响他进一步掌握数学。
另外,通过多种的具体物品和方式,娃才可以慢慢从掰手指算数到口算。没有各种计算方式方法的积累,想娃马上学会口算,这不亚于让瘸脚的人,放弃拐杖,像正常人走路那样困难。
02
我在前几篇数学启蒙文章中,就分享到如何先用数群、数的分解和组合来帮大班的娃学习加减。而在上篇数学启蒙文章,分享到该如何帮娃学会和理解什么是口述应用题。这次,我就分享如何用口述应用题学习加减法。
娃按上篇文章学会描述和自编口述加减法应用题,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经验后,那接下来就是:借助实物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也就说是让娃知道“加法”、“减法”等专业数学名词,懂得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
一、学习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这个概念,我们熟悉得很。但别看娃早早学习了加减法,我们熟悉的加减概念,他们在四年级下学期才能在数学课本中学习。在这之前,娃只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加减法运算过程。至于原因,是四年级孩子的思维经过不断地训练和培养,抽象逻辑能力终于发展起来了。
在学前,我们不需要告诉娃抽象的加减法概念,但我们需要跟娃说明:加法,就是把两个代表数量的数字合在一起,求出一共(总数)是多少,加法得出的数量是变多的。
所以,当娃能熟练描述和自编口述加减法应用题,有加减的经验后,我们就要通过实物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的含义,帮他理解抽象层面上的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