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大名著被删成4本(七大名著为何只剩四本)

网友提问:

“七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为何有3本被删掉?

优质回答:

提起名著,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是咱们的四大经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但是其实在历史上咱们有一段时间是不止这么几本著作的,那时候一共有七本名著(中国古代人似乎对七这个数字情有独钟:一周是七天、颜色有七色、人有七情、七夕节等),除了上述的四本之外,还要再加上《金瓶梅》、《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三本,下面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三本著作在“七大名著”中的“消亡史”,看看为何它们在“名著”中来了又走。

《金瓶梅》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成书于明朝中晚期,作者兰陵笑笑生。本书的名称就是来源于书中的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在她们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得名。《金瓶梅》借用了《水浒传》里武松杀嫂这一典故,并以此为引,通过对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的叙述全方位立体地揭示了明朝中晚期以来社会的腐败堕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现代更是被翻拍演绎成了多部影视作品。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金瓶梅》有许多情节比较情色露骨,所以一直被列为了禁书(其实实际上应该在此之前,《金瓶梅》就已经成为了禁书)。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文言神话小说 ,本书表达的情感十分丰富:不但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了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表达了强烈的反封建反礼教的思想;而且通过神话的角度,描写了很多奇异的“人妖之恋”来表达自己对理想自由爱情的向往,这在正处于清王朝这个封建时期的中国来说自然显得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聊斋后来也曾经多次被翻拍,但似乎效果都不太理想,至今都没有一个像六小龄童版《西游记》、李雪健版《水浒传》、唐国强版《三国演义》这样公认比较经典的版本。

因为《聊斋志异》中宣传的反封建反科举以及自由恋爱思想太过“潮流”,可以说“糟粕”太多,所以这本书可能在清朝时期就被禁了,建国后也可能考虑到如果把这本书列为“名著”可能会影响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不利于老师开展教育,这本书也就没有被选进“名著”之列了。不过所幸的是,这部书虽然没有成为评为经典供人传扬,但是现在好歹也还能随手就买来一本,自己欣赏阅读还是不成问题的,相比起《金瓶梅》它的处境还是好多了。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为清代吴敬梓创作,成书于乾隆年间。本书用写实主义描述了各类人对于功名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清朝吏治的腐败、科举制度的巨大弊端(其中就产生了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范进中举)、害人的礼教等,并对此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嘲讽,可以说本书标志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达到了一个不小的高峰。对此书,后人的评价也是相当之好,著名的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说它是:“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指,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相比于前两本,《儒林外史》算是翻拍的比较少的了,所以在公众的知名度可能算起来也要比它们稍差一点。

《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算起来应该是属于同时代的两个作品,其抨击的对象又是大同小异,所以我认为他们被强制在“名著上下架”的原因也应该差不离,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虽然《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能够成为我们的名著之一,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们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地位,他们仍然是作品所属的时代乃至于今天的优秀作品,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瑰宝!

(文/历史漫谈君·晓史亦明事)

其他网友回答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历朝历代的文学发展成果。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我国古代文学,从古至今,都在生生不息地蓬勃发展。只不过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它都以一种不同的形式走向巅峰。

在种种文学创作形式中,其中,明清时期的小说成了一种较诗词歌赋而言更为通俗、受众面更广的文学形式。并且,小说是唯一一种从古代一直盛行到现代的文学形式。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明清时期,那些盛极一时、脍炙人口的小说。

“四大名著”的演变

说起明清时期的小说代表作,我们就不得不提起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水三西红”,即《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部作品都是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大名著闻名遐迩,但是,事实上却很少有人知道,最初民间所公认的四大名著其实是“水三西金”,这里的“金”指的是明朝兰陵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

《金瓶梅》成书于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小说题材来自《水浒传》,通过主人公西门庆——一个集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于一身的代表人物,揭露其罪恶的家庭生活,再现明朝中期以后,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最早将这本书和《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当代“四大奇书”,并且《金瓶梅》位列四大奇书之首,可见其文学地位之高。

然而,自清朝顺治年间起,朝廷多次颁布法令,严禁民间的淫词小说。《金瓶梅》因为涉及到各种大胆露骨的性描写,因此便入了禁书之列。“四大奇书”中可供观瞻的只剩下三本。

乾隆年间,一部与《金瓶梅》相似的世情小说在这一时期问世,人们对它的追捧一点儿也不亚于《金瓶梅》,这本书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和《金瓶梅》在写法上一脉相承,都通过写小家风月来反映社会大家,打破中国文学史上大团圆的传统结局,书写现实生活的真实悲剧。因此,不少学者都认为《红楼梦》脱胎于《金瓶梅》,《金瓶梅》是《红楼梦》之祖。

《红楼梦》虽有众多与《金瓶梅》相仿之处,但是由于成书时间晚,民间读者众多,不少人甚至竞相手抄此书。因此,《红楼梦》虽然一度被禁,但是又禁止地不完全。久而久之,《红楼梦》逐渐取代了《金瓶梅》。新“四大奇书”也就此形成。

“七大名著”的由来

人们都知道四大名著,那是因为这四本书耳熟能详。但是,不少人不知道,“四大名著”的前身其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七大名著”。“七大名著”这一说法,广泛流传于清朝。

在清朝社会上,最早除了四大名著和刚刚提到的奇书《金瓶梅》以外,还有两部经典小说,在当时可谓也是红透了半边天。这两部小说分别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又称《鬼狐传》,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短篇文言小说集。作品通常以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迂腐。这是一部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同期的一位作家——吴敬梓,承袭了蒲松龄笔下的批判精神,创作了小说《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短篇《范进中举》是吴敬梓笔下,深受封建制度迫害的知识分子典型。这部小说也极大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荼毒。后人对此书的评价极高,称之为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

“七大名著”中为何有三本被删?

以上提及的“七大名著”,在流传和发展中有三本被删,只剩下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水三西红”。那么这三本书同样作为经典之作,为何被删?

其一,中国自古以来的“凑四传统”。

大家如果仔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会发现我们的老祖宗会有一些很有趣的传统,例如数字上的“凑四”。为什么是“七大”而不是“四大”呢?其实,相当有趣的一种说法是“四大”在口语上朗朗上口,也更加符合传统。

“凑四传统”在各种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言中无处不在,例如“四大天王”,“四大美女”、“四大发明”等。虽然这些不具有绝对的代表性,但是的确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中国人“凑四”的偏好。

其二,与时代背景不相适应。

在“七大名著”中,三本著作被删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唯一的共通之处都是它们不与那个时代的统治背景相适应。

《金瓶梅》盛行的时期,正值顺治皇帝对淫词书籍的整治阶段,正好撞在了变革的枪口之上。而《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书同样作为讽刺小说,被禁的原因不言而喻。清王朝为了将强政治上的集权,极大程度上钳制了百姓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这类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无疑是对封建政治构成的一种威胁。

《儒林外史》是明写,《聊斋志异》是暗写,但是这都逃不过统治者的法眼,导致这几本书最终成为禁书。

其三,和“四大名著”产生同质化冲突。

这三本作品被剔除“七大名著”之列,私以为还有第三点原因,那便是它们和现有的“四大名著”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同质化。这七本著作,看似取材不同,创作手法各有千秋。但是好的文学著作在本质上殊途同归。

在现下的“四大名著”中,每本书都给读者构筑了一个宏大的视角。从“仙妖人魔”的魔幻主义世界到充斥着“政治权谋、军事武侠”的现实主义社会,从风花雪月的小儿女情爱到风云变幻的社会大家。个人、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的矛盾已经全部囊括在了这四部小说之中。

这四部小说,在现实中融入梦幻,在创新中批判现实,完全能够弥补被删的那三部小说所要呈现给世人的一切精神风貌。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

所谓“七大名著”应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之所以最后定为四大名著,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中国有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世界文明发展要滞后几个世纪。中国有四大发明,再定四大奇书不是正相呼应吗。

(二)价值观导向问题。《红楼梦》说的是封建大家族的毁灭,预示着旧的社会已毁灭,而新的光明社会已诞生;《三国演义》说的是历史大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时新中国已诞生,新中国的诞生,说明曾历经一盘散沙的中国,从此走向统一,走向昌盛;《水浒传》说的是逼上梁上,新中国的诞生,正是因为旧的黑暗社会,逼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造了反,才建立起来的;《西游记》也是这样,是因为中国人民闹了旧的黑暗的那个天宫,并取来新的“真经”,才走向了光明的新社会。这四部虽然也有糟粕,但总体导向是可取的,而其它三部在这方面就差远了。

(三)文学价值上的问题。《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金瓶梅》这三部,能与四大名著相并肩的,就文学价值而言,只有《金瓶梅》,但《金瓶梅》多写了淫乱,被视为是“淫书”,是被禁的,而《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相对于四大名著而言又差了些,所以就只留四大名著了。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光耀世界,就其文学价值以及思想深刻上来说,比世界上任何一部名著都高的多,有人曾把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与《红楼梦》做了比较,认为《红楼梦》不如《战争与和平》,这简直是瞎说。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关键是要建立民族自信心,我们无需枉自菲薄,中华文化光辉灿烂,一定会光耀世界。

(图片来自于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人干什么都喜欢搞出名堂,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民国四大美男,古代四大美女,香港歌坛四大天王。就连东北的土匪座山雕,也有八大金刚、四大天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到底是什么,没有一个红头文件,也没有出台一部法律,说四大名著具体是哪四部。

不过,关于四大名著,官方有个认定,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浒》,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不管你心里是怎么看的,架不住课本上有,课堂上讲,考试的时候要考。这样一来,哪怕你不认也得认。

所以要是问一个华夏子孙,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中国四大名著是什么,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答不上来的人不多。

四大名著我们都知道,七大名著是什么?这个说法又来自何处?

跟四大名著一样,七大名著是什么,起初没有一个权威说法,大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眼里,有四部小说堪称经典,被他称为”四大奇书”,也有人叫做明代四大长篇小说。

他们分别是: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最后一部是兰陵笑笑生的力作《金瓶梅》。

冯梦龙是根据自己个人的喜好来认定的,因为冯梦龙就是搞通俗文学创作的,这四部小说符合自己的审美观。

而在同样是明代,大文学家、历史学家王世贞跟冯梦龙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四大奇书应该是司马迁的《史记》、庄周的《庄子》、施耐庵的《水浒传》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老王是个历史研究的,是个专业的历史学家,对历史专著非常感兴趣,所以他的标准跟别人也不一样。

据说清朝的一个民间读书会曾经在19世纪六十年代进行过名著评选,除了我们现在说的四大名著,还有三部作品入选,它们分别是《金瓶梅》、《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

《金瓶梅》是一部好书,作者的文笔不错,刻画人物的水平也很高,是个时代画卷。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完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此书大概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完成。

此书一经问世,很受欢迎,多次再版,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凡夫俗子无不爱不释手、趋之若鹜。此书问世后一版再版,经久不衰,可以说是洛阳纸贵。

但是该书中有很多其他细节描写,所以被清朝统治者所不容,认为此书会败坏社会风气,引诱善男信女学坏,提升犯罪率,影响社会稳定,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而在被清政府定为禁书。

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政府也把它列为禁书,觉得平民百姓经不起诱惑,太容易走向犯罪道路。可是据说民国时候,科长以上的人可以接触这类小说,理由是他们的免疫力强,抗腐蚀能力高,而且他们可以看了以后可以更方便批判。

曾经有个段子说,一个学生到办公室去,看到老师正在如饥似渴地读书,见有人进来,急忙把书放到抽屉里。

学生也非常爱好文学,喜欢读书,见老师如此,就更加好奇。等老师出去,他就钻进老师办公室看了起来。第二天学生鼓足勇气走进办公室对老师说,想借走看看。

老师说这书是大毒草,不能让你看,看了会中毒的。学生说,既然这书那么毒,老师不怕吗?

老师回答说,我是不小心中毒的,现在只能以毒攻毒。学生听了拍手叫到:”老师,我也中毒了,我们一起以毒攻毒吧。”

金书被禁,禁的有理。想我们意志不坚定的平民百姓看了,很难把持,毒瘾犯了,毒品都买不起,说不定就会走上犯罪道路,真的太可怕了。

那么,另外两部作品是什么原因,从名著行列中消失的?

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不是禁书,我们的课本里曾经选有”范进中举”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来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作品《儒林外史》。但是这部小说的基调是讽刺,对社会黑暗面加以放大,忽略阳光面,传播的不是正能量,不能教人上进,传递的是消极的东西,所以不受清朝政府待见,虽然没有禁止,也被边缘化。

《聊斋志异》也没有被禁,前些年还拍过有关聊斋的电视剧和电影,其中的插曲”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脍炙人口,曾经风靡一时,广为传唱。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志怪小说,胆大的人敢看,胆小人看后都不敢独处,尤其是女生。所以说,这种书起不到弘扬新风的作用,鬼怪这种情节属于封建糟粕,只能被边缘化。

其他网友回答

十大名著:《三国演议》,《水浒全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禅真逸史》,《东周列国志》,《西汉演议》,《封神榜》,《说唐》。

其它的,不好评选,如:有四部不同风格的《杨家将》。但其中有一部六十六回本,也是十分写得好的,但落款通通都是熊大木,这就不好评了,《飞龙全传》,也够写得好,《说唐全传》,故事很精彩,但人物有点颠倒,比如前面说:罗通比薛仁贵大两岁,但又在仁贵征东后半部份,又称罗通是小将,这就矛盾了,《精忠岳传》,也是十分出色,其它,好的很多,比起上述这些稍有逊色,至于民国大文豪,蔡东藩写的那些,在我看来,主要是很不吸引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