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和李煜的词作风格比较(纳兰性德对李煜的评价)

网友提问:

李煜与纳兰性德都很优秀,你认为两人写的词谁更胜一筹?

优质回答:

李煜和纳兰性德,几乎没什么可比性,俩人于创词上可谓各有千秋,别树一帜。且于不同时代各自表现出亘古未有、神工鬼斧的天才佳作!“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这是李卓吾《童心说》中对童心的定义。意思是:“只说真话,童叟无欺,灿如一串骊珠,由衷坦陈自我。”…

而李煜和纳兰,确乎难分伯仲,但若须硬逼催次,只能说是后主稍稍略胜一筹(而已);需知纳兰唯优于篇漫、且恪守情深悲长,而后主则是“少而精当”,唯美不乏纯真!………

纯真就是纯粹的真性情,也就是叔本华所感知的天才与儿童相似,有潜质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天真和崇高的单纯上”,童心也就是赤子之心!………

李煜生于深宫,不谙权术,涉世浅薄,几乎没被世俗所熏陶(但做君王则悲催),因此才使他于词中尽显了自己性情中的天然与纯真之美。他直言不讳地在词中倾吐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令是亡国之后,成为北宋的阶下囚,他的情感随着命运的变化,变得异常激越磅礴,反而迎合了一种自然的象征与状态,这也正是后主词中的最为震撼之处!特别是他的绝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赢得了近代王国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的追捧!更是影响了北宋(整个)一批卓著文人的倾慕和研探,如晏殊、欧阳修、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加油]他们都曾借鉴与学仿过李煜的词,并又各自起步漫向遣文酌词的精彩生涯!………

清代的纳兰,同样也是(敬羡)李后主的忠实粉丝。也曾写过一首《虞美人》,{“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是追述和恋人久处回廊,即便已过十年,依然念念不忘。……

容若曾和表妹之间,应该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偷期密携,他在《浣溪沙》里写过“十二红帘窣地深,才移刬袜又沉吟”句。而“刬袜”指脱鞋后袜贴地(无声)而行之意,出自李煜《菩萨蛮》中,他和小周后偷情幽会。小周后情窦初开,在回廊里和姐丈的相会虽短暂,但她还是满足的。而纳兰已理解了后主的笔意,于是在自创之词中,多了一份“定缘何事湿兰襟”的矜持,他惊喜地看到远处的表妹也在“刬袜”,也在移步走来,却泪流已沾襟。她为什么会哭泣?或许是她已预感到和纳兰的(美好)未来,是个虚空。他们只是私底订过婚约,这在古代是不屑的,忤逆、违背了祖制,结果是表妹入宫(侍女),高墙相隔,俩人永别生年。………

另外,纳兰词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摘自《木兰花令》),更是古往今来流传很广的一句。我们常会用它来诉说我们自己的情绪,好像它一直就属于我们每个人自身的生活内含中,是我们每个独自的、不为他人所晓、更不允他人窥察的私密幽况,但真的想要在人生道路上闯荡,这就又要看每个人的悟性与运气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指出时间的永恒,万物的无常,而作为一个普通人,除了无奈、又能留下什么呢?“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过去的欢娱,只有雕栏玉砌可以验证。而时过境迁,朱颜已改,人的容颜、地位顷刻之间也会变的,大多终是个悲哀!世事的变幻无常,凸现出人生的美好总是短暂的。所以,后主才会发出毕生之磅礴之喷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难道不是“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吗?人生的悲愁与无常,本身就无法可以表述,说得透实些,挑三拣四尚显假,而面对翙翙唼喋、世事多变,后主唯一可欣慰的,是政治上的失败造就了在创词上的纯真,超妙与秀拔,然惟此而已,总览乃呈蹉跌误国!颇为惋惜!………

这样的翼翼感受,真的会萌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这样的跌宕起落的悲情,除了李煜和纳兰,又岂不是承载了(过往岁月中)、芸芸众生(蝼蚁)生命的无奈与悲苦吗?……………………

其他网友回答

风格不同,各有千秋。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