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水浒传招安结局(水浒传人物招安后的结局及最终去处)

网友提问:

你如何看待《水浒传》的招安结局?

优质回答:

施耐庵的作品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前四十回还义气奋进,聚会梁山泊而替天行道,后四十回就不怎么有劲,(听说换了作者续的)招安后与方腊起义军相拼,两败俱伤,也没得善终,受朝庭文奸的利用,实为好汉们不值。

其他网友回答

非常失望,特别失望。

对于我这个热血青年来说,完全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梁山好汉们推翻腐朽朝廷建立更好王朝的一个机会。但是确选择了诏安的结局,最后使得梁山好汉命丧高俅之手。

虽然不能推翻朝廷,最起码也应该有一个自立为王的途径可以选择。可能是我想的不够全面,没有大家说的为大局,后人考虑。

但是这个结局也太扎心了

梁山好汉们一个个武功高强,经历了多少磨难才走到了这一步,最后确落得个被毒死的下场,我实在有点接受不了。

我不喜欢宋江

为了自己的名声赔了那么多兄弟的性命

再说一句

这个结局我不喜欢

其他网友回答

非常感谢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作品,也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里生动地刻画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让人们啧啧赞叹。

《水浒传》中,我最喜欢的人要属李逵了。他手持两把大大的板斧。骁勇善战,对梁山忠心耿耿,从不因为金钱而变心。李逵很讲义气,无论别人给他什么样的报酬,他都不要,他铁定了在梁山,无论怎样,都不离开,死,也要和梁山一起死。

是呀,《水浒传》中最讲究的就是忠和义了,如果一个人连忠和义都没有了,别人就不再会相信你,那个人就成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再来说说《水浒传》中的吴用吧。吴用不算什么英雄好汉,但足智多谋,多次为梁山立下赫赫战功。可见,一个人的智谋也是很重要的。

武松为什么可以在景一陽一岗打虎?因为他很有胆量。对,一个人没有胆量也是不行的。武松在打虎之前,喝了好几碗的酒,景一陽一冈有句话说,“三碗不过岗”,可武松却拿了一根木棒,去打虎了,胆量是多么高啊。打虎途中,木棒不慎被老虎打断,武松只好用拳头打,用的就是醉拳,这种为民除害的一精一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人的胆量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你缺少了胆量,别人就会看不起你。

一个人光有胆量是没有用的,智谋也是很有用的,一个人要有勇有谋,才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水浒传》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一个人,不能不讲义气。只有对别人讲义气,大家才会看得起你,才会和你称兄道弟。

《水浒传》中,蕴藏了无数深刻的内涵,只有你用心去品读,才能知道其中的奥秘。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水浒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革命的小说。招安的结局反映了统治者为保存其地位,而使用封官许愿,糖衣炮弹分化瓦解起义军的手段。同时也反映了以宋江为代表的最后叛变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的摇摆性和以阮氏兄弟为代表的农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纵观中国的历史,进一步证明了只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救中国,才能使穷苦人翻身得解放,才能过上世界大同的好日子。

其他网友回答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不可否认,很悲惨,很凄凉。但这些是否就一定是招安带来的结果呢?我认为肯定不是,这是他们的必然结果。

首先,梁山好汉中,燕顺、王英、郑天寿、李立、李俊、穆弘、穆春、张横、张顺、李忠、周通、孙二娘、朱贵这些人不是什么好东西,虽然他们崇拜仰慕宋江,对待宋江等梁山好汉义气深重,但他们上梁山之前做的事可以枪毙他们一百次都不够,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哥们兄弟义气实在不相称!虽然这些人当中,李俊活了下来,流亡海外,穆春活着回来。我不觉得这些人死得有多可惜。上梁山以后,他们能够改邪归正,这得多谢晁盖和宋江。招安以后,他们能够上战场,为国杀敌,这是他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正因为上了战场,为国杀敌立功,所以读者们才会忘了他们曾经的恶行,忘了他们曾经是强盗,忘了他们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这难道不是招安的功劳和效应?

二,梁山好汉中还有一部分是军官出身的人,比如:林冲、杨志、花荣、秦明、黄信、徐宁、呼延灼、韩滔、彭岂、索超、关胜、宣赞、郝思文、董平、张清、龚旺、丁得孙,这些人除了徐宁被骗上梁山,林冲被逼上梁山,其他人都是被梁山好汉打败,是梁山的俘虏,都因为宋江说将来要招安,并且宋江对他们非常客气尊重,所以他们才心甘情愿归顺梁山。这些人上梁山前,差不多都很干净,没有作恶的历史,梁山正因为有他们的加入,梁山才有足够的份量和实力,才有真正和朝廷讲和的资本。这些人当中,有几个人真正愿意一辈子落草为寇做强盗呢?他们当中,谁不愿意回归国家,为国家上战场杀敌呢?他们本来就是武将,上战场为国杀敌是他们的天职,武将不上战场谁上?武将死在战场马革裹尸还是他们的荣耀,是他们的使命,能够活着回来当然最好,不能活着回来,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你再难过,也没办法。

柴进、朱仝、雷横、李应他们也不可能一辈子甘心做强盗。

三,鲁智深反对招安,是因为朝廷腐败,但他上梁山却不是因为朝廷腐败,是因为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失手杀人,他杀的是地方恶霸,又因为救了林冲泄露身份行踪,这才不得以上了二龙山,接着上梁山,这和朝廷腐败没关系。他反对招安,他师父却说:吾弟子跟随将军岂有差错。他也是提辖官出身。

武松反对招安,但他也曾经梦想过招安,希望有一天能不再逃亡,不再东躲西藏。他是都头出身,好歹也在官场混过。他招安、出家也不亏,朝廷给了他十万贯钱养老。

李逵好歹也是牢营节级,在官府,他没有随便杀人的自由,别人上梁山收手不再滥杀,他上了梁山反着来,他上梁山反而更滥杀,没人管得了他,他太自由放纵了,他尽情释放滥杀无辜的天性。所以他反对招安,回归国家,他就没那么自由随便。他是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四,晁盖在世没有明确反对招安。因为,如果他反对招安,在宋江表明招安的想法的时候,他就应该激烈反对才是,如果他有占山为王,称王称霸的想法,就应该打下城池就要占领城池土地才是,而不是打下城池,抢夺金银财宝就走路,这完全就是把自己定位在做梁山草寇的位置上,他根本没有做更长远的规划和打算。打下城池抢夺金银财宝走路,这算什么?从长远来说,难道他们就这样过一辈子?将来有子孙后代,也跟着过这样的日子?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晁盖没有明确反对招安,何去何从,可能他还没来得及思考。他攻打曾头市挂了,假如他侥幸活着,他又能走多远?

五,宋江上梁山也是迫不得已。他杀了阎婆惜,他还要求家里补助阎婆,他听他爹的话,宁愿九死一生发配到江州都不愿在梁山落草,这就是他要谋求招安的思想基础。这是一个正统地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诲而长大的人,骨子里没办法正视自己的梁山贼寇的身份。回归国家,做国家臣子是他从小就培养的梦想,谋求招安,回归国家,为国立功,这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大罪大恶,这对他来说是必然结果,他不可能一辈子呆在梁山做一辈子强盗头。所以他知道中毒还要带上李逵,不愿李逵因此接着造反。这是他不悔的选择,他回归国家虽死无憾,被奸臣谋害,历史上他不是唯一的一个。

六,对作者自己来说,把一个不曾改变历史的历史人物硬生生地说成是推翻宋朝、改朝换代的人物,这说不过去吧?无论怎么瞎掰,也不能这么胡说八道吧。依据宋朝末年的社会背景,又没有改变历史的历史人物而写出来的小说注定是这样的结局,你再不满意,也不能改变历史。

对作者自己来说,写招安,回归国家,拥护国家稳定统一,他自己才活得下去,他一家老小才活得下去。否则,他不这样写,只管按照你读者的意愿,痛痛快快地继续作恶,继续在梁山独立搞分裂,称王称霸,你读者高兴了,可作者自己和他的家人过不了历代封建王朝的审查,要是这样写,这本书早就没有了,任何人谁也别想看到这本书,不这样写,这本书流传不下来,轮不到大家在这里讨论招安的是是非非。

所以,我对招安的结局是等闲视之,理解它,接受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