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炎黄什么时候成为正统?
优质回答:
本来炎黄蚩尤都是正统,汉朝儒学兴起,需要造神,需要正宗。
为什么蚩尤被立为反面
神农氏炎帝部族一代接一代人都与大自然进行着各种斗争,包括农业生产、和疾病以及各种动物猛兽的斗争中,掌握了更先进的种植养殖的技术,进一步懂得了利用各种草来治病,从而使得“神农”的称号更响亮,以此, “神农氏” 部族影响力更大,不断有别的部落加入到老神农氏部落称为新的神农氏部落人。所以神农氏为正宗。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位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九黎部落已经是相当发达的部落联盟。
九黎部落的蚩尤氏部落有发达的手工制造业,能冶炼铜铁并打造出先进的兵器,而且蚩尤氏族部落的东夷民族人高马大,善于打仗。
后来,蚩尤完全打败了神农氏炎帝部落,并夺取了新九黎部落中神农氏“炎帝”的头衔,称为蚩尤“炎帝”。
因为东夷民族崇拜太阳神,所以后人也叫蚩尤为“赤帝”。“赤”和“炎”意思相同,都是“火”、“火红”的意思。
也就是说,“炎帝”开始是神农氏部落首领“神农”的领导称谓,后来被蚩尤夺取“炎帝”头衔称谓,以“炎帝”名号来领导神农氏部落、九黎部落和苗蛮部落。
这时候,神农氏的“神农”就失去了“炎帝”的称谓,仅是和蚩尤一个部落的,九黎部落中的神农氏部落的首领而已。
而这时候的“炎帝”是蚩尤。“炎帝”的称号也使得蚩尤有了“篡逆”的名呼。
所以在后来的正统历史如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孔子的儒典中,都不齿于蚩尤的中华民族的起源者的称号。
史书中第一个开始骂蚩尤的是儒教孙丘
“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蚩尤惛欲而无厌者也,何器之能作?”
汉武帝尊儒,儒生们为了把黄帝塑造成高大尚的神,就把脏水泼在蚩尤大帝身上,硬生生把蚩尤塑造成对比黄帝的反面人物!
后来还是篡汉的儒生王莽颁布政令,将黄帝之祭奉为国祭,要普天下黎民百姓祭祀黄帝。不许祭蚩尤
而在汉武之前,蚩尤并不是反面,而被祭祀着。
.秦始皇祭祀蚩尤大帝
秦始皇祭八神:天、地、人、阴、阳、月、日、时
《史记》记载这件事情时:
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畜南郊山下者。
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
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
四曰阴主,祠三山。
五曰阳主,祠之罘,
六曰月主,祠之莱山。……
七曰日主,祠成山……
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
而 商朝甲骨文中,至今没有找到祭黄帝之文,反而有祭祀蚩尤之文。
殷商被周亡后,学者考证一部分殷商人渡海到了美洲,建立了奥尔梅克文明。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墨西哥奥尔梅克发掘出的16个玉雕和6个刻有汉字的玉圭,玉圭上的汉字现已被破译出来。
第一块上刻有“俎娀茧翟”。茧翟是有娀氏的长女,殷商的祖先。
第二块上刻有“ 妣辛”,帝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
第三块上刻有“亚俎司多月,蚩尤多, 瞒,并 ”,是祭祀蚩尤,先祖多妇, 相士和王亥等人的。
第四块上刻有“十二示土”,土即社,“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 所以连黄帝子孙都祭祀蚩尤,这说明,蚩尤的地位一定是很高了,绝对是炎帝级别的我们为什么叫“黎民百姓”,我们为什么称后代为根苗、苗裔?
我们中国九州,过去是叫九黎。当年,蚩尤是九黎的首领,蚩尤失败了,可是,我们的称呼没有变。
《史记集解》应劭曰:“蚩尤,古天子。”
从这句话看蚩尤应该就是炎帝,所以蚩尤并不只是九黎部落首领,而是天子!是帝王。
“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伏。”
黄帝还要打着蚩尤旗去狐假虎威,能够有这个宣传力量的,只有炎帝!
所以蚩尤是华夏真正的祖先之一
汉高祖起兵时,是祭祀蚩尤而起兵,后来在长安城,建蚩尤祠。全国各城里都建立蚩尤祠
所以蚩尤应该是华夏帝王崇拜祭祀的“天地人皇”之一!
所以以炎黄为正宗是儒家搞出来的,还要加上蚩尤才行。
但综上所述,蚩尤也是炎帝,叫炎黄子孙,以炎黄为正宗,其实也没有错!
其他网友回答
黄帝与炎帝交战于阪泉之野,经过三战黄帝获胜。又帅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擒杀蚩尤。于是尊轩辕为黄帝。黄帝时播五谷草木,有土德之端,故号黄帝,黄帝时,史官仓颉造字,大挠作甲子。故从唐尧元年甲辰公元前2357年之前的约公元前2000至2100年成为正统。因为据黄帝在位百年死,正妃生玄嚣与昌意,昌意之子颛顼为黄帝之孙,年九十一岁。黄帝之曾孙帝喾年一百零五岁,帝尧接位,由此亦可粗略推之。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浅见,望指教,不敢言完全正确。
我的观点是:从炎帝部落兴起,到黄帝部落建立部落联盟,一统黄河流域开始,炎黄开始成为黄河流域的主流强势文明。直至夏朝建立,炎黄文明,发展为华夏文明,炎黄文化一直都是主流价值观。
商灭夏,商人成为华夏统治的主体,商民文化成为了主导文化,炎黄文化有被边沿化的迹象(这里提一句:炎黄文化和商人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亲子兄弟关系,有很多共同点,差异是炎黄多以农耕为主体载体,商民则多以游牧商业为主体载体)!
后面发生了:武王伐纣事件,作为黄帝苗裔的周朝,重新定义了炎黄文化的主导地位。建立以“井田制”为核心经济基础,以分封制为政治保障,以华夏文明为纽带的周朝统治制度。诸侯尊天子为天下共主,天子认可诸侯对封地所拥有的治权和独立性,约束彼此的是“周礼和周乐”,不知礼不得参拜天子,无礼则要受天子和诸多姬姓诸侯的征伐。这时炎黄文化不仅是政治正确了,更是“国际主流价值观”,贵族如果说不懂“礼”完全可以说那是“黄毛,不肖子,街皮”。并且黄帝苗裔们,可是用武力来保障炎黄文化的政治袭断地位,长江游域的楚国就多次为了自已的文化传统和天子开打,互撕,怼哄!
东周,礼崩而乐坏,天子成为了橡皮图腾,而天子仪仗却已深入人心(称王,不行王礼,尤如“无证上岗,是编外员工”)。孔子,痛心疾首,集合鲁国的经,史,典,籍,草创儒家学说(儒学就是民间化的炎黄文化),孔子游学,集宋国文史(商民文化),拜师老子,浅阅楚地风骚(长江游域文化),著立以炎黄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儒学经典。
儒学不断在孟子,荀子的传承中发展,儒学再添经典,儒学在“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争议中,走向分裂,儒学集大成者“荀子”教出了法家“集大成者一学术主导者:韩非子,大规模实践者:李斯”。秦律也是炎黄文化的“血亲骨肉”!
秦吞并天下,以周朝“礼乐”为模版,建皇帝仪仗,立以中央集权制,地方郡县制的农耕文明帝国制度,秦国帝制的文化传承胎生于天子制度。
六国遗族反秦,灭秦,项羽恢复了封建,周制又复辟了。楚汉争霸后,刘邦也未曾消灭封建,他是楚地出生,祟信“黄老之术”,他却喜欢皇帝仪仗和“礼乐”。
汉武帝时期,“武帝,罢除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经典成了官学教材,只至清灭。汉武帝封禅泰山,迹如昔日“周天子祭祀黄帝”!至此“炎黄文化”己成天下正朔,汉人正统必懂“炎黄文化”,不然 不得久据天下(元朝日后的速亡,和清廷近三百年国祚就是明证)。王莽篡汉,也是依靠儒家的“纬学”和禅让制(司马迁史记记载的致君尧舜的“炎黄贤王时代”)。
炎黄文化发展成了汉文化,随着汉朝的兴盛,“五胡”开始汉化,汉化到何种程度,大唐李氏就是个胡汉一体的汉文化政权,儒学更是成为了东亚文化圈的贵族共同语言(贵族的“礼乐″是身份的向征,更是阶层的玻璃天花板)。
其他网友回答
炎黄没有成为正统而是开辟了社会,聚体年限不详,因为当时没有文字记载,什么叫做社会也就是个个群体部落社交会籍简称社会,在炎黄有生之年一直是在开辟社会民主化,到了夏朝才把民主化改变成了家天下也就成为了正统。
其他网友回答
要想弄清楚关于炎黄什么时候成为正统的这个问题,首先要解释清楚一点:炎帝是君位并非专指一位君王,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炎帝通常是指炎帝部落最后一位炎帝。炎帝由神农氏子孙世代相传,是当时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太史公《史记》: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也。
轩辕(皇帝)时期,神农氏的子孙(当时在位的炎帝)政权衰落,各地方的诸侯互相讨伐侵略征战不断,百姓苦于战火纷繁。但是当时的神农氏炎帝没有威慑天下的德行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平息战乱。由此可见部族联盟当时一直由神农氏统治,只是到黄帝时期,神农氏衰落,说明直到黄帝时期正统一直都是各代神农氏炎帝的统治为正统。同时从“氏”的称呼来判断,神农氏统治时期为母系母系氏族社会。
《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炎帝时期还在称氏,到黄帝时已经称黄帝的姓氏,并且明确点明黄帝为少典之子,这说明母系社会已经过渡到父系社会。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遂逐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帝平定了四方祸乱,诸侯都归顺他,又和黄帝在阪泉决战、与蚩尤在逐鹿大战,彻底消灭神农氏势力,自己取而代之的,从此黄帝成为正统。
总之炎帝和黄帝分别代表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正统。而最初黄帝部落是炎帝所统治的部落联盟下的一个诸侯国,后来逐渐崛起取代了炎帝统治。由于我们平时自称炎黄子孙,习惯性将炎黄放在一起说,其实炎帝和黄帝在政治上是相对立的。但是作为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炎帝和黄帝对我们都有这事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