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李卫和雍正(雍正王朝李卫和年羹尧的关系)

网友提问:

《雍正王朝》李卫奉命赐死年羹尧,事后看一眼地上的棋盘!何意?

优质回答:

《雍正王朝》李卫奉命赐死年羹尧,事后看一眼地上的棋盘!何意?(喜欢古代史的朋友,请关注点赞,谢谢)

要先回答这个问题。

先来说说,为何雍正派李卫去赐死年羹尧?

首先,雍正以年羹尧来暗示李卫。从雍亲王到雍正皇帝,雍正身边的李卫和年羹尧,都在平步青云的高升。年羹尧随着官职的晋升,逐渐开始飞扬跋扈。如江夏镇私自拿走银子,私自回京见八爷,西北打仗奢侈开销,打胜仗回来不下马跪拜,手下将士不听雍正话。

这些举动将年羹尧,在雍正心里的位置,由高处降到低处,让雍正慢慢对他有些不放心。然而李卫就不同,为人低调,做事处处谨慎,事事为雍正考虑。尽管这样,雍正对他也没有放心过。

李卫在给雍正汇报工作时,谈到邬先生,雍正说:

“听说,邬先生想到田文镜府上当幕僚,是否有这回事”

此时,李卫一愣,心里想:主子,怎么会知道此事。又赶紧给雍正解释。李卫肯定想到,雍正对自己不放心,且有人监视。因此,后来才去寻花问柳,让雍正稍微放心。

西北战事稳定后,雍正在推行新政时,先是暗中查看田文镜,再是暗中查访李卫,说明雍正对田文镜和李卫都有些不放心。

雍正最器重的人,有年羹尧、田文镜和李卫。田文镜是个老实人,只知道为朝廷着想,为雍正着想;年羹尧飞扬跋扈,事实都与雍正唱反调;李卫头脑机灵,与年羹尧关系非同一般。雍正对田文镜是比较放心,对年羹尧是整治对象,对李卫是处处监视。

当雍正忍无可忍时,只能将年羹尧赐死,且让李卫去做这件事,这就意味着雍正暗示李卫,以后要好好效忠大清,不能有任何想法。如果有别的想法,无论是谁,都会像年羹尧一样。

其次,让李卫探知年羹尧临终动向。派李卫去赐死年羹尧,除了暗示李卫不要像年羹尧这样外,还有其他意图。什么意图呢?雍正知道,李卫和年羹尧的关系非同一般,一旦年羹尧有其他想法,或者有其他动向,李卫必会告知雍正。

为什么雍正不换别人去探知年羹尧?如果换了其他人,万一是年羹尧的人,有可能会偷偷放了年羹尧。即便不是年羹尧的人,年羹尧也会处于防备状态,更不会显露出有动向的举动。因此,雍正派李卫去赐死年羹尧。

为何李卫奉命赐死年羹尧后,看一眼地上的棋盘?

其一,李卫隐藏内心的难受。年羹尧像大哥哥一样,处处照顾李卫。李卫在为难之时,作为哥哥的年羹尧,毫无顾忌的为他求情,将他带在身边好好保护,好好历练。此时的李卫,开始踏上仕途之路。

李卫没有忘记,年羹尧在扬州救他的情形;没有忘记给他带好东西,有说有笑的情形,更没有忘记将他带入仕途,离开雍王府的情形。这样的年羹尧,对他如同亲弟弟一般。李卫眼睁睁的看着年哥哥被赐死,自己却无能为力。

这种痛苦,这种难受,让人无法忍受。李卫也不例外,心里依然难受,为了掩盖心里的难受,只能强忍着,看一眼年哥哥最后下的输棋。

其二,看年羹尧心态的转变。年羹尧处置完孙嘉诚后,清流派和朝中大臣联合上奏,将他的罪行一一列出,雍正看后勃然大怒,下令免去他的大将军之位。青青的草原,让人十分向往,年羹尧正在欣赏着优美的舞姿。大营中,岳钟琪受朝廷旨意,穿上大将军铠甲,接替年羹尧的官职。

尽管年羹尧回到营中极力反抗,可惜没有起到丝毫效果。随后朝中官员频频上奏折,每封奏折都是他的罪状,朝中官员每上一次奏折,雍正就将他降一级,最后降到去看城门。年羹尧被降级后,似乎还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并且依然不向雍正低头。

直到去看城门,都穿着黄马褂,好像自己没有犯错,自己是被冤枉的,也暗示着雍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当雍正知道他穿着黄马褂看城门时,顿时非常生气,最终让李卫拿着圣旨去赐死他。

看城门时,年羹尧没有昔日的风光,没有昔日的飞扬跋扈,昔日的朋友也不曾看他。无聊时,只能与小孩下棋,每次下棋都是年羹尧胜,可这次年羹尧故意输给小孩。

当李卫来时,他已知道自己的结局,但为时已晚。李卫看到这盘输棋时,心里明白:年羹尧的心态已有转变。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一切都晚了。

最后,暗示自己人生如棋。回看昔日的年羹尧,是那么的风光,是那么的辉煌。再看昔日的李卫,只是一个乞丐,事事处处谨慎,最终当上两江总督,回看他的一生,堪称传奇。年羹尧的妹妹是妃子,年羹尧为雍正立下很多战功,依然落下不好的结局。

精明的李卫想到这些,毕竟会想到自己今后的下场。如之前,李卫经历了高福的事情,邬思道也曾忠告过他。雍正府邸的奴才,只有李卫高官厚禄,得以善终。因此,李卫回头看一眼地上的棋盘,感觉自己现在挺好,不能向年羹尧学习,一切还得谨慎。

因此,年羹尧的一生,是李卫能够在官场上,继续走下去的教科书,也是雍正所暗示他的。李卫深知高官厚禄来之不易,想想过去以乞讨为生,甚是值得珍惜。看一眼地上的棋盘,让他懂得今后该如何做,如何用智慧保护一家老小。

【本文原创,请勿转载,侵权必究,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其他网友回答

“《雍正王朝》李卫奉命赐死年羹尧,事后看一眼地上的棋盘!何意?”

我是九卿臣儒,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年羹尧被雍正帝赐死之时,是不入流的城门看守,身穿破烂的黄马褂,与牧童下棋,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将军,竟然输给了一个小小牧童。电视剧用这种拍摄手法处理,首先是用棋来喻人;其次是用对比的拍摄手法映衬年羹尧由位极人臣到落魄收场的结局;其三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通过年羹尧的结局看到权力游戏的两刃剑的特性。

1、年羹尧其人: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是雍正帝潜邸时的包衣奴才,就是大户人家门房一个端茶倒水的小人物。但年羹尧文进士出身,这人有文化,不是个莽夫。从县令做起,一步步显露军事才华和办事能力,再到参将,后升任甘陕总督,做到一方封疆大吏,最后因西北一场战事,达到人生权力的顶峰,雍正帝派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王一职,以一个包衣奴才最后冠名大将军王,虽未封王,但其手掌之权力仅次于雍正帝,年羹尧绝对算是雍正年间的传奇人物。

这个抚远大将军王权力有多大?可以节制西北四省的军政要务,且统领着大清十之八九的兵马。对于年羹尧来说,雍正不可谓不信任,但到达权力巅峰的年羹尧被野心冲昏了头脑,张扬跋扈,屡屡逾越礼志,目中无人,嚣张跋扈,滥杀朝廷命官,任人唯亲,严重的威胁到了雍正的皇权,最终被雍正以九十二款大罪赐药处死。

2、年羹尧虽为奴才,但不甘心只做雍正帝手中的一枚棋子:

在我看来,年羹尧一生绝无不臣之心,他对于雍正也算是忠诚。只是年羹尧野心太大,不愿只是作为雍正帝手中的一颗棋子,妄想以君臣之谊为基础,以自己的盖世军功为条件,能够与雍正同为棋手。可是他却忽略了在封建帝制时代,君王只有一人,太阳也只有一个。帝可给你荣宠,不单单视你为臣,但臣子绝不能不视己为臣,敢与君平齐。再说雍正从来也不是个大度的君王。

年羹尧的野心,从江夏镇开始。

江夏镇一行是四爷和十三爷授意年羹尧去拿百官行述,也是为了捉拿逃犯刘八女。但是年羹尧却为了钱财和雪耻而血洗江夏镇,没有放过一人,而且杀的人里面包括当地保护江夏镇的官兵在内,这简直可以说是兵祸了。

从此可以看出,年羹尧不甘心只做雍正的应声筒,他有自己的思想,想要做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臣子。

此后在抚远大将军期间的“去手”“卸甲”等等反映年羹尧的治军严明、手段残酷的同时,也正反映了年羹尧此心,不甘心屈服于雍正的君权,要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

2、从位极人臣到落魄收场的对比:

在《雍正王朝》中电视剧用这种对比的方式刻画年羹尧在生命尽头最后的悲凉。昔日美酒佳肴,今日自己生活做饭;昔日大将军王铁盔战甲,今日守门小官破烂黄马褂;昔日翻牌子美女侍寝,今日一张破床供休息;昔日城门口百官跪迎,君王下称楼亲赐黄马褂,今日满朝文武皆喊杀,弹劾奏折堆满君王案。位极人臣的年羹尧,自作自受直至作死拉倒。

最后与一个小小牧童下棋为乐,赌注也只是一枚小小铜板。这就是自大的结果,一辈子争强好胜想与君王扳手腕,到最后“狡兔死,走狗烹”,免不了的结局。

年羹尧此时估计会对此生为了权力而奋斗挣扎的熏熏之心有所觉悟吧,终于明白了争来争去也就是一抔黄土,抢来抢去也就是君王的一道口谕,幡然醒悟,下了一辈子棋,输一场又如何?输给了君王,好歹能保命,输给了君王,或者真的能成就一场千古君臣的情义。最后输给了牧童,看着牧童欣喜的笑,才知道有时候输了就是赢了。

3、权力游戏两刃剑的特性:

权力本就是一把两刃剑,能使你直上青云,也能把你打落尘埃。电视剧通过刻画年羹尧最后落魄至死给予我们所有人警示。不要在争夺权力的欲望驱使下越陷越深。“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总想用权力掌控自己的人生,总想用胜利来彰显自己的能力。太在乎输赢反而会一败涂地,一无所有。这人间最值得的是情义,人生短短,草木一秋,输了赢了又如何呢?人生不过只如牧童唱的童谣般“牛儿牛儿在坡上哟,田园绿叶好风光哟;一方黄土一方田,山又高来水又长。牛儿牛儿为谁忙哟,忙完春耕忙秋粮哟;风霜雨雪它不怕,摇着铃儿走四方。”

结论:《雍正王朝》李卫奉命赐死年羹尧,事后看一眼地上的棋盘的拍摄手法极其高明,留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也通过牧童和年羹尧最后如玩耍一般的下棋,把年羹尧由辉煌到落魄的一生经历做了总结,有画龙点睛之妙。《雍正王朝》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我是九卿臣儒,用脚步丈量时光,用文字温暖人生。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大家还能有一点帮助,请关注并评论,我们一起重温历史的动人之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请删,非常感谢)

其他网友回答

人生如棋。

其他网友回答

世事如棋,乾坤莫测,当初叱咤风云的年大将军,如今赐死的守成卫,这一切的根源都在年羹尧本人身上。这一盘棋,年羹尧输了,生活揭不开锅的年羹尧输给了孩童几个铜板,跌落谷底的年羹尧输给了那个时代整个人生。

孩童走后一首歌《牧童》

牛儿牛儿在坡上哟

田园绿野好风光

……

牛儿牛儿为谁忙

忙完春耕忙秋粮

风霜雨雪都不怕

摇着铃儿走四方

或许这就是年羹尧一生留给人们最后的思考和感动罢。年羹尧从雍正潜邸的一个小吏起步,背靠胤禛这棵大树,在官场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在战场杀伐果决,战功卓著。从平步青云,杀伐果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头来不过微末尘埃,往事过眼云烟。牛儿一生不知为谁忙碌,不如山坡上的牛儿,田园绿野,摇着铃儿,天地为家,四海为房。

多次重温《雍正王朝》这一段总让人缠绵悱恻,心生感慨。当年意气风发,被贬的时候他依然骄傲喊着“大丈夫处事,忧谗畏讥是死,轰轰烈烈也是死,我年羹尧什么都得到了,死也算值得了”,当面临真正的死亡的死后,堂堂七尺男儿,却倚墙痛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年羹尧真的坦然面对了吗。这让我不由想起读《史记》时最触动的一个片段那就是《李斯列传》。

李斯发奋时的“仓鼠之叹”,地方厕所的老鼠畏畏缩缩,见人就跑,粮仓里的老鼠光鲜亮丽,“肥头大耳”,“招摇过市”,见人大摇大摆。所以李斯说: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人所处的环境就和这个老鼠一样,底层的人受穷受累,贵族才能锦衣玉食享受生活。所以李斯发誓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仓鼠”,不做没有才能在底层的“厕鼠”。后来的事情我们都大致了解了,李斯辅佐秦始皇踏破六国,四海归一,开创大秦基业。但是二世上位,赵高大权独揽,李斯被陷害判腰斩夷三族,他赴刑场时对着孩儿说: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的场景和年羹尧倚墙而泣的场景何其相似。一代名相李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临死前想要和孩子牵着狗,在老家上蔡追兔子玩,过悠闲日子,可是那样的机会再也没有了啊。汲汲营营一生年羹尧追名逐利不愿服输,可以说战无不胜,最后却在墙脚与孩童下棋,不在追求胜利选择了失败。

“狗儿,把这个还给他”

年羹尧把当初雍正还在皇子时期,给他的佛珠丢回去的时候,他似乎一切都放下了。

李卫回看的那一眼,那是李卫对年羹尧一生的思考,对自己一生,接下来要走的路的思考,也是观众的观剧感受和接下来的人生思考。

李卫或许在为年羹尧感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年羹尧在一定程度上算李卫的救命恩人和伯乐。年羹尧屠了江夏镇专门给李卫他们带了礼物,李卫和翠儿偷情被绑,也是年羹尧出面将他们带出了雍亲王府,从此走上了仕途从潜邸奴才到七品县令如今是封疆大吏,当然了这其中很大部分有雍正的安排在。翠儿劝李卫上折子救人时,李卫呵斥她

妇人之见,要是其他人早死八百回了。

李卫对年羹尧看的清楚,他当初听了邬思道的话,不管官做多大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在雍亲王府,年羹尧显然是飘飘然了。估计在年羹尧的心里,他觉得雍正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了,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雍正对他应心怀感激。但是年羹尧幡然醒悟的那一刻,地狱判官却已经在生死簿上将他的名字划了线。

李卫的回看,让我们从他的人生中看到了智慧。

光从发迹轨迹来看,年羹尧其实和李卫是一模一样,同样的潜邸奴才,同样的外放当官,同样的从小吏开始锻炼,到后来甚至都可以说万人之上,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威震慑一方,李卫的两江总督即使是两朝元老文臣领袖张廷玉都不敢随意指点。但是一个被赐死,一个却依旧且一直是“大红人”。

那就是李卫的为官之道,他总能在自己,雍正,雍正的政敌(不止是八爷党,还包括了反对新政的人)之间找到平衡,他能一直唯雍正马首是瞻。他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时候不仅能打压反对新政的旧吏还能在不得罪众官员的情况让他们心甘情愿去做事,最后还要悄悄上上折子把不配合的全换掉。年羹尧却不行,他甚至带头反对雍正新政,甚至杀死了推行“火耗归公”的諍臣孙嘉诚。所以跟着李卫混的新科榜眼尹继善学到了李卫的智慧,最后同样做到了总督的位置。

亢龙有悔

《周易》乾卦将“亢龙有悔”一爻放在显眼的位置,提醒“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经纶事务者”身居高位一定要戒骄戒躁,谨言慎行毕竟龙飞到高处都必然遭遇劫难何况人呢。张廷玉清楚,李卫清楚,后来的老十三胤祥也清楚,年羹尧不懂,老十四胤禵不懂后来的隆科多也不懂所以他们都面临了不同结局。李卫的那一回眸或许就是在思考雍正让他来赐死年羹尧的用意。李卫和年羹尧可以说是雍正最重用的两个人也是最信任的两个人,雍正其实打心底不想杀年羹尧,就以后来西北战事吃紧来说,雍正还时常想起年羹尧的好。雍正让李卫去正是表明了他的矛盾,让自己人李卫去,说明还把年羹尧当做自己人,同时也是告诉李卫,千万不要像眼前人一样,让自己寒心吧。

其他网友回答

姓年的,你还欠我一副象棋钱没给我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