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
初三化学中的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点?
问题补充:初三化学中的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点?
●第一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食盐是怎么来的吧?现代人类经过对化学的研究,食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过去,人们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常常做菜没有盐或者盐中缺碘,导致了“大脖子病”等等。 日常生活中,化学还给人类带来许多方便,洗衣粉和肥皂是家用去污的好产品,啤酒是人们喜欢的饮料,蒸 馒头时放些苏打,馒头蒸得又大又白又好吃,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 化学与医学也密切相关,供氧器就是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来制氧,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我就是其中一个。人们还应用科学的方法制造生理盐水,减轻病人的痛苦。近代,人类发明了许多新药品,攻克了不治之症,如青霉素等。但是,癌症和艾滋病仍令医生们束手无策,这两个重大难题,相信我们未来的接班人一定能够解决的。 在一些重大的科学领域里,化学的作用也不小,火箭发射所需燃料,就是利用了氢氧燃烧得水的原理。可是残酷的人类又把化学带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毫无人性地利用人做化学试验。现代人类已采取了措施,比如禁止使用核武器。 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变化,有利也有弊,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在警告我们,臭氧层空洞威胁着我们,环保成了化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重大问题。 对于我们这一代担负的任务,只有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善人类生活,或许将来,化学的益处更多些。弊处少一些。 第二篇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有重大意义,跟生活也有很大关系。化学能帮人们做有用的事。衣、食、住、行、用,化学无所不在。 在衣方面,化学可谓给生活增添温暖。尼龙,分子中含有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丰富了人们的衣橱。在食方面,化学同样重要。用纯碱发面制馒头,松软可口。各种饮用酒,经粮食等原料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制得。槟榔是少数民族喜爱的食物,在食用前,槟榔必须浸泡在熟石灰中,切成小块。到一定时间后,才可食用。 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 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 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化学无时不在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洗涤剂是含磷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人们清洗器具、纺织、造纸、农药等部门。用磺铁矿燃烧制硫酸,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王水”检验金子是否纯。用酸洗去水垢。用汽油乳化橡胶做粘合剂。用氢氟酸雕画玻璃。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爽口的汽水,用小苏打做可口的饼干。用腐蚀性药品清除管道阻塞。生活中,化学的频繁使用不是举例能举完的,它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化学本身是一面魔术镜,将一百多种元素巧妙地结合,组成神奇美丽的世界。它使碳这一元素形成了美丽高贵的金刚石和柔软廉价的石墨两种天壤之别的形态,跟人们开了玩笑。人们将在他的一个个玩笑中不断摸索进步。而我们的生活也将随着它的进步而进入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 生活丰富多彩,在不经意之中,人们经常遇见一些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但人们很少注意到其中的微妙与有趣。 大家对“咸鱼”一定不陌生。可为什么鱼加上点盐就可长期放置,而不腐蚀、变质呢?其中的关键是食盐。食物腐败的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细菌的作用。只要控制生物细菌的生长,就能防止食物腐败。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电解质,它的饱和溶液渗透压大于非电解质溶液(微生物细菌中的细胞中蛋白质溶液)的渗透压。当渗透压大的溶液和渗透压小的溶液间隔以半透膜(如细胞膜)隔开时则溶剂分子将从渗透压小的一方渗透到渗透压大的一方。即在食盐溶液存在下,微生物细菌细胞中的水分子将不断进入食盐溶液中去,导致细胞干枯致死,而起到防腐的作用。氯化钠不仅创造了“ 死海不死”的特例,而且在防腐领域也有良好的表现。 水乃生命的源泉,水的硬度高低跟人体健康关系极大。高硬度水中的Ca2+、Mg2+能跟SO42-结合,使水产生苦涩味,还会使人的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暂时性的腰胀、排气多、腹泻等现象,这就是“水土不服”的秘密。 了解化学,懂得生活,同时也可避免“大降横病”。 1938年3月14日,比利时的哈塞尔特城处在零下15℃的严寒中,横跨在阿尔伯运河上的一座雄伟壮丽的钢桥,突然间发生巨响,不到几分外钟即折成几段,坠入河中。此事故的肇事者是钢铁中的磷。磷是钢的有害元素之一,能使钢产生冷脆性,使钢在常温下轧制和加工时容易断裂,尽管它能提高钢的硬度,但显著降低了钢的塑性和韧性。可见,生活中了解化学是必要的。 生活的方式不断变化,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不断增多。请经常关注身边,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积累很多的化学知识。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食盐味咸,常用来调味,或腌制鱼肉、蛋和蔬菜等,是一种用量最多、最广的调味品,素称“百味之王”。人们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盐(一般成年人每天吃6g到15g食盐就足够了),其原因一是增加口味,二则是人体机能的需要。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的重要成分。动物血液中盐浓度是恒定的,盐分的过多流失或补充不够就会增大兴奋性,于是发生无力和颤抖,最后导致动物后腿麻痹,直至死亡。美国科学家泰勒亲身体会了吃无盐食物的过程,起初是出汗增加,食欲消失,5天后感到十分疲惫,到第8~9天则感到肌肉疼痛和僵硬,继而发生失眠和肌肉抽搐,后因情况更为严重而被迫终止实验。当然,摄取过多的食盐,就会把水分从细胞中吸收回体液中,使机体因缺水而发烧。 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自然界中氮的固定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物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一步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变成硝酸在下雨时降落到地面。另一种固氮的方式是利用植物的根瘤菌,根瘤菌是一种细菌,能使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在自然条件下,它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供植物利用。“种豆子不上肥,连种几年地更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松花皮蛋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食品。由于它风味独特、口感极好、保质期长,很受人们喜爱。同学们知道吗?其实,将鲜蛋加工成松花皮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化学过程。灰料中的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从蛋壳外渗透到蛋黄和蛋清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的硫化氢气体。同时,渗入的碱进一步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以漂亮的外形凝结在蛋清中,像一朵一朵的“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黄和蛋清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于是蛋黄、蛋清的颜色发生变化,蛋黄呈墨绿色,蛋清呈特殊的茶绿色。食盐可使皮蛋收缩离壳,增加口感和防腐等。加入的铅丹可催熟皮蛋,促使皮蛋收缩离壳。而茶叶中的单宁和芳香油,可使蛋白质凝固着色和增加皮蛋的风味。 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要点 一、关于物质燃烧 1.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内,因此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 2.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3.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风,为防止煤气泄漏,我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具有特殊气味的硫醇(C2H5SH)以便于知道煤气发生泄漏,发现有煤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不能开灯,打电话,用电风扇等因这些行为会产生火花从而发生煤气爆炸),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4.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的煤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5.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气体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矿井中通风不良,使甲烷与空气混合而达到爆炸极限经点燃发生爆炸,所以为防止煤矿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6.灯泡内往往会有少量的红磷,主要是脱去灯内的氧气 7.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是为了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如遇到毒气(含氯气、盐酸,硫化氢、氨气)泄漏时,我们也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然后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二、关于食品 1.把新鲜鸡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鲜,是因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堵往了鸡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变质。 2.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内放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主要是吸水,铁主在是吸收氧气和水;或采取真空包装。 3.鱼鳔内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 4.做镘头时加些纯碱主要为了中和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面包疏松多孔。 5.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可以用碱性物质泡,可降低农药的药性 6.皮蛋的涩味可以加点食醋去除 7.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铝壶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盐酸或食醋除去 三、环境问题 1.酸雨是由于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如SO2、NO2)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影响作物生长,污染河流,影响人体健康,造成土地酸化。减少酸雨的措施:开成新能源,少用煤作燃料,煤进行脱硫技术。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SO2等,治理的方法是:改变发动机结构,使燃料充分燃烧;在排气管上装上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CO、NO转化为无毒的N2和二氧化碳。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方法有:(1)开发新能源,(2)使用电动车 3.防止水污染的方法: (1)加强对水质的监测 (2)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排放 (3)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5)加强水土保护,植树造林 节约用水的方法:水的二次利用(洗米水去浇花),随手关水龙头,低灌技术,工业水的二次利用。 4.温室效应 由于煤、石油燃料的使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不利影响是:全球气候变热,土地沙漠化,两极冰川熔化;可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能,核能,水能等(我们可以节约用纸,节约能源,多栽树,随手关灯)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问题补充: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知识导学 化学和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进行解读。 水、钢铁、空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资源。资源的有限性决定我们必须节约资源、保护资源。钢铁的腐蚀,水源、大气的污染、矿石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资源匮乏等严重问题。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的污染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灾难性后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化学与前沿科学密不可分。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知识导学 物理性质是从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硬度等角度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而化学性质则从物质生成新物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中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的。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前后的物质是否是同一物质,即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有些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不同但组成元素却相同,多数物质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如果我们只把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使用,会使得有限的宝贵的石油资源白白浪费掉,因为经过石油化工,煤炭、石油能够综合利用,制造与合成出价值更高的化工产品。能够更有效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知识导学 本实验的原理是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利用过量红磷的燃烧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即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装置不漏气。因为若装置漏气,虽然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但是从外界又进入一些气体,并不能使压强减小很明显,因而水并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中。 ②燃烧匙里要放入过量的红磷,目的是使红磷燃烧,尽可能消耗尽钟罩内的氧气。 ③应该到温度冷却到室温时才可以观察,因为如果温度较高时,虽然气体减少,但是压强并不能减少很明显,因而也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 红磷燃烧时生成无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因此描述为白烟。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该数值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 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根据氮气的性质得知其用途广泛,有: a.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b.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里充氮气用来防腐; c.医疗上用液氮治疗一些皮肤病和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稀有气体的用途有: a.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是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以使灯泡经久耐用。 b.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的光。灯管里充入氩气,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粉红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红光。 c.用于激光技术。 d.氦气可作冷却剂。 e.氙气可作麻醉剂。 <img src=c:全科学习初三化学2.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1.bmp> 当进入大气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对人类和生物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利用压强差,使水进入,测出氧气的体积,或利用压强差,使密闭系统的活塞移动,根据活塞移动的体积测出氧气的体积。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知识导学 学习氧气时注意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在收集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氧气在气态时是无色的,在固态和液态时是淡蓝色。 重点会描述木炭、硫、铝、磷、铁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知道做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并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一般从四方面来描述:①物质原来的颜色;②对产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③放出热量;④对生成物加以描述。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集气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光一般指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条燃烧、木炭燃烧等只产生光,不产生火焰;火焰是指气体燃烧或达到沸点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硫、酒精、气体燃烧等产生的现象。 无氧化二磷是固体,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液滴。 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气瓶炸裂,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凉水。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蜡烛燃烧时盛氧气的集气瓶要干燥,可观察到水雾。 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很缓慢的氧化反应,也要放出热量。如果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可以引起自发燃烧,也就是自燃。缓慢氧化也可以向剧烈氧化反应转化。 供给呼吸主要用于:医疗、登山、潜水、宇航。 支持燃烧主要用于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炼钢,作火箭助燃剂。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重点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和仪器装置,能够按照操作步骤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之一,故写在箭头的上方。 学习催化剂时注意: ①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 ②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③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④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如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 ⑤催化剂并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 ⑥催化剂可简单地理解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二不变是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实验时要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伸入锥形瓶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加药品时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 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依据生成物的性质,如密度是否比空气大,是否溶于水等。 ①排水集气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尽快地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③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问题: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导气管伸入试管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这样便于气体导出。 ③药品不能聚集在试管底部,应平铺在试管底部,使之均匀受热。 ④铁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约1/3处。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进行预热,即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当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才能收集。 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要忘掉在试管口处放上一团松软的棉花,以免高锰酸钾小颗粒进入导气管,堵塞导气管。 ⑧实验开始前,不要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⑨实验结束时,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走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⑩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知识导学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需要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措施:①改善燃料的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②增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如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等。 其密度通过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来认识,其溶解性结合课本小实验和制汽水等生活实例理解。 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态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指它不支持非还原性物质燃烧,却能支持一些还原性很强的(如活泼金属镁)物质燃烧。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生成的碳酸的作用。这地方比较容易出错。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方式。 药品的选用要注意: (1)不能选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挥发性太强,能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选用硫酸,因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沉淀包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不能用碳酸钠、碳酸钾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它们易溶于水,反应速率大,难以收集。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据此,气体发生装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类是:固体与固体需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需要的仪器有: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等。 另一类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的仪器可以是:大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也可以用下列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应注意三点: 第一,所收集气体若有毒性,能用排水法就不要用排空气法,以防污染空气。 第二,导管必须伸到集气瓶底部,这样才能把集气瓶内的气体充分排净。 第三,如果不知道所收集气体的密度,可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再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比较,比29大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大,比29小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小。 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不同。检验是验证这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需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而验满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 制取气体时,一般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时,一般先装固体药品,再装液体药品。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而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要求多变一,分解反应要求一变多。 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 知识导航 自然界中存在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在压强为101千帕时,加热到100 ℃水就烧开了。冬天,到了0 ℃就要结冰。冰浮在水面上。 正极得氧,负极得氢。若将图中正、负极反接,左边试管得氧,右边试管得氢。 实验技巧: 水的导电能力较弱,反应较慢。电解水时在水里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的电解需要通直流电,干电池就是一种直流电源。 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但质量却是氧气的1/8。 氧气的检验是利用带火星的木条,即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氢气的检验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由于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且知道物质是可以再分的。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氢意即“轻”。因此氢气可以用来填充气球,气球可以高高飘扬。 一切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均可能发生爆炸。各物质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4.2%。 对于任何可燃性气体,燃烧之前都需要检验纯度。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进行二次验纯时,必须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待一会儿,防止残留在试管内的氢气火焰引爆不纯的氢气。 利用明矾等絮凝剂,这些絮凝剂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若两种物质混合,需进行过滤分离,则必须符合一种可溶、一种不溶。过滤时一定严格按照“一贴”“二低”“三靠”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蒸馏操作时要注意的要点是: ①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少量防暴沸沸石或碎瓷片。 ②蒸馏时注意保持温度缓慢上升,同时通入冷水进行冷却。 ③当蒸馏烧瓶中只有少量液体或已达到规定要求时即停止蒸馏。 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②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③人们长期饮用硬水有害人体的健康。 人们在煮沸硬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形成水垢,水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某种原来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经过加热后,形成了不溶性的化合物。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知识导学 水是由大量的这样的水的微粒聚集而成的。同样的,其他的物质也是由本身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知微粒的存在,例如,当你走近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花香的微粒运动到我们鼻孔中去了;湿衣服晾干,是一个个的水微粒不断地从湿衣服上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衣服干了;在家里倒一杯开水,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上的水花在不断地运动,这是许许多多的水的微粒相互运动的结果。所有上述现象都体现了微粒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水和酒精的混合一定要注意,应先向量筒加入水,再加入酒精,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大,如果先加酒精后加入水,很容易混合比较充分,就不会出现体积变小的现象或现象不明显。 对一般的物质来说,固体、液体的微粒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气体微粒间的间隔比较大,容易被压缩。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知识导学 要知道哪些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很小,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个分子是不能体现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状态等物理性质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共同表现出来的。一个水分子可以体现水的化学性质,在体现水的化学性质时是不可再分的,再分就不是水的分子了,也就不能体现水的化学性质了。 要知道哪些常见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铁、铜、铝等)、稀有气体和金刚石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从电解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水分子在这个化学变化中是可再分的,而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再分。可以体现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很难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约等于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1/1 836,电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约等于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所以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根据原子不显电性和原子内粒子的带电情况不难得出这个关系。 正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理解这种分子的构成。 离子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产物。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知识导学 在对元素的理解中,一定要强调“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指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从而体会到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重点。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适当的数字,则一般只有微观意义。 看到一种元素的名称就应想到这种元素的符号,看到一种元素符号就应想到这种元素的名称。 单质与化合物的根本区别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共同点是它们都不是混合物。不要把化合物当作混合物。 元素影响人体健康,在人体内哪种元素的含量过多或不足,都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所以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不要偏食,不要挑食 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导学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 一般说来,有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凡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去表示。 有的单质由分子构成,如氢气、氮气、氧气、氯气,它们的每一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原子,称为双原子分子,它们的化学式:先写出元素符号,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上数字“2”。例如氢气:H2。 元素在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时,所含的原子或离子个数比是固定不变的,这种个数比就体现了元素的性质——化合价。 会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书写化学式即可。 记忆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可采用口诀: 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钙镁钡锌氧 三价铝,四价硅,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原子团不能单独存在,这必须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才能成为物质的化学式。 化合价只有在元素之间形成化合物时才能表现出来的,当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时,其化合价一定为零。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正确书写化学式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练书写化学式,后面要学的化学方程式就无从写起,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书写化学式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养成在于多练,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一般来说,书写化学式的正确顺序是:正价前,负价后;金属左,非金右,氧化物中氧在后。 ①原子团的个数是1时,1省略不写,不需要加括号;如果原子团的个数是2或3时,原子团加括号,在括号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②+2价的铁称亚铁。 ③绝不能根据化合价随意乱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的名称,一般从后向前读作“某化某”。在化合物中,有时要读出元素的原子个数,但“1”一般不读,如 <img src=c:全科学习初三化学3.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1.bmp> 在计算的过程中,如果告诉你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则该物质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可以认为间接地告诉你了。 第4章 燃烧 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知识导学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是发光、发热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但发光、发热的未必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不仅带来环境污染而且造成燃料浪费。所以要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如下三种情况: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可燃物的充分燃烧,如工厂烧锅炉用的煤往往加工成粉末状。 2.可以鼓入足量的空气使可燃物充分燃烧。 3.可燃物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例如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发生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爆炸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 (1)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有限空间急剧膨胀,引起爆炸,是化学变化。 (2)有限空间内,气体受热膨胀引起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气球受挤压爆炸。 任何可燃性气体只要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即满足三个方面就会发生爆炸:一是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二是遇到明火;三是在爆炸极限内。 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是相对应的,要想灭火,只要让物质不满足燃烧的条件即可。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知识导学 此化学反应前后溶液颜色改变。 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在这个概念中,要重点理解几个关键词:“参加”、“化学反应”、“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 绝对不能写事实不存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要注明气体符号。同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明沉淀符号。 化学方程式的优点:不仅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还能体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体现在反应前后,每种原子的个数都相等,原子的种类也不变。这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领: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每一步都需要注意: 在设未知数时,一定要体现出设的是“物质的质量为x”。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是计算正确的前提。 已知量要带上单位,未知量不能带上单位。 在列比例式时,已知量要带上单位,未知量不能带上单位。 最后写出简明的答案。 在整个过程要注意书写的规范化。 第三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知识导学 三大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后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电能等。 化石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合理开发和使用这些化石能源。 燃料燃烧对空气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两点:①形成酸雨(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气体造成);②形成温室效应(主要由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等造成)。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煤中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在燃烧时排出污染物,它们溶于水会形成酸雨。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应该使用脱硫煤。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第5章 金属与矿物 第一节 金属与金属矿物 知识导学 物理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结构。 金属通常是固体,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金属通常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氧化物和其他化合物。如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腐蚀,生成铁锈;金属铜容易产生铜绿等。 金属通常很活泼,但有的金属性质很稳定,一般不与物质反应。 置换反应的根本特征: 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 金属常见化合价有:+1、+2、+3。常见+1价金属有:Na+、K+、Ag+等; <img src=c:全科学习初三化学5.1金属与金属矿物1.bmp> 难点精讲 <img src=c:全科学习初三化学5.1金属与金属矿物2.bmp>铁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空气中,可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但铁锈结构很疏松,不能阻碍外界空气继续与氧气反应,所以最终可完全被腐蚀生成铁锈。 2.你能否由以下内容归纳出金的物理性质? 资料:黄金在地球上分布较广,但稀少,自然界常以游离态存在,绝大部分金是从岩脉金和冲积金矿中提取的,素有“沙里淘金”之说。 导电性仅次于银、铜,列第三位,是化学性质稳定的金属之一,在空气中不被氧化,亦不变暗,古人云“真金不怕火炼”。 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单纯从颜色外形看与黄金无多大差异,因为一些不法分子选择的是黄铜(铜锌合金,金黄色)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分析:金的物理性质是:金单质是金黄色金属,熔点为1 064.43 ℃,沸点为3 080 ℃, 第二节 铁的冶炼 合金 知识导学 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除去矿石中难以熔化的脉石,加入焦炭的目的是提供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原材料。 实验室中采用把尾气中的CO气体燃烧除去的方法。 工业生产上,则可以回收作为燃料,否则会造成很大浪费。 湿法炼铜在古代就已使用,其实质是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生铁和钢本质都是铁合金,区别主要是含碳量,含碳量越高,硬而脆,机械性能差,炼钢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提高合金韧性和可加工性。 合金与各成分金属相比,有很多良好的性能。 第三节 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知识导学 钢铁防腐的主要措施,是防止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对钢铁同时作用。所以关键是如何隔绝空气和如何隔绝水分。 废弃金属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是富集的金属宝藏。废弃金属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回收废弃金属,并对废弃金属加以利用,变废为宝,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 参考资料: 初中化学三年级上册-精英音像电器发展有限公司日志-网易博客
初三化学酸碱盐具体知识点总结
问题补充:上课没好好听麻烦总结下要具体的必须全面别给我讲大道理,说上课要好好听我落下了全的加分!!!
●酸、碱、盐 1、酸的化学性质 (1)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2)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3)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4)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2、碱的化学性质 (1)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2)碱 + 酸——– 盐 + 水(中和反应)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盐的化学性质 (1)盐(溶液) + 金属单质——-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盐 + 酸——–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3)盐 + 碱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盐 + 盐 —– 两种新盐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问题补充:要全面的
●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 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备注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 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 电 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 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金属元素 6、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 液态 固态 气态 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HO2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八、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有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 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 O2==(点燃) CO2 2C+ O2== 2CO 3.还原性C+2CuO==2Cu+ CO2 4.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2.焦炭 炼钢 3.炭黑 颜料 二、CO 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 H2O== H2+ 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 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O2== 2CO2 还原性CO+CuO==Cu+ CO2 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作用 一、 燃烧的条件 1. 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3. 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氧气和空气 3. 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三、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 四、 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五、 能源1.化石能源 2.氢能 3.太阳能 4.核能 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 属 活 动 性 依 次 减 弱 二、金属材料1.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2Al+3CuSO4==Al(SO4)+3Cu Cu+ Al(SO4)==Cu(NO3)+2Ag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设备:高炉 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 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
问题补充:快中考了,我化学非常差。重点,常见,要记的归纳下!
●第一单元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是否有新分子生成)? 氮气和稀有气体用做保护气是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石墨用作导电是化学变化。2、熟悉“蜡烛及其燃烧”,“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3、基本仪器基本操作(看课本或丛书)4、意外事故的处理 酒精灯引起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白磷或水银落到地下,不能直接扫入垃圾桶。 留心实验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考试总有这样一道题:给出几个实验操作的图片,然后辨别正误。第二单元1、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化学方程式有:2Hg+O2 2HgO和2HgO 2Hg+O2↑。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2 2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实验步骤】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③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 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3)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3、空气的成分气体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4、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5、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6、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7、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物质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表达式)磷产生大量白烟、放热4P+5O2 2P2O5木炭①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白光② 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CO2硫①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② 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 O2 SO2铁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3Fe+2O2 Fe3O4铝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4Al+3O2 2Al2O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4Al+3O2=2Al2O3镁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2Mg+O2 2MgO铜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2Cu+O2 2CuO燃烧实验,集气瓶里要装少量水或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硫燃烧实验,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8、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H2O2 2H2O+O2↑ 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O2↑步骤:茶庄定点收利息(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倒流炸裂试管;放一团棉花,防止药品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气体;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炸裂试管。)9、催化剂: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10、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第三单元1、电解水:正氧负氢,一氧二氢2、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3、分子和原子: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4、验证分子运动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5、水的净化方法净化方法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除去可溶于水的杂质降低水的硬度净化程度静置沉淀√××低↓↓高过滤√××吸附√√×蒸馏√√√ 6、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第四单元1、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负电荷)质子(正电荷)中子(不带电)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4、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5、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原子序数由少变多。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开始,过渡到非金属,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6、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会获得信息):元素类别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性质结论金属元素<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易发生化学反应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非金属元素≥4(H:1)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