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往今来,人们对杜甫的评价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杜甫是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最喜欢杜甫的诗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
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杜甫的诗都展现当时国家战乱的情景,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个伟大敀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特别是那句(烽火连三月,家书低万金)深刻描写了当时的现实情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人士,杜甫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词代代流传。同时他也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杜甫是位失志不移的爱国人士,因此他用诗歌来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杜甫的诗歌,反应了揭露封建当权势力的腐败、贫富的对立、及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生离死别痛苦。用诗表现民生疾苦,和忧国忧民的心境。杜甫诗圣!后人会永远敬仰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其他网友回答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杜甫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诗人。
众所周知,杜甫有两个称号,这两个称号也是对他的最好的评价,在古代诗人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他的人格尊称为“诗史”,一个是他的诗被誉为“诗圣”。我来说说杜甫为什么会获得此殊荣了。
首先 ,先要认识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再来说说他的诗:他所写之诗衔接了盛唐至中唐的过度时期,从他个人经历乃至国家大义无一不体现出杜甫对人生抱负的变化和一颗忠君忧国的执念。
分为四个时期:
一、青年的游历时期:
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古代的文化人大都出去游历,增长见识。杜甫也是如此,从小受到儒文化的影响的他,具有达济苍生的思想。云游四方,写下诗文,最典型的就是《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尤其诗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联,写出自己的的人生志向。酣畅淋漓地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一个志向远大意气风发的青年杜甫跃然纸上,这两句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成为现代青年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二、长安赶考时期
这段时期,杜甫生活在长安,因为应试落第,落魄到靠卖药或向贵人献诗以求一点残羹冷炙来果腹的地步。正是这种环境让杜甫知道了人世间的艰辛,看到了人民的疾苦和统治者的奢靡生活,这对于他的诗歌创作来说,意义是巨大的。这十年代表作:《兵车行》和《丽人行》。是一组强烈的反差。
杜甫看到了人世间的冷暖,了解底层人生活的艰辛,同时看到了统治者的荒淫无道,这就杜甫成为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安史之乱时期
杜甫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不愿意投降叛军,只身投奔朝廷,在流亡或羁旅途中,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感慨万千,写下了着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还有《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千古诗篇。
所以读的他的这时期的诗, 就是看到安史之乱的一幅画卷,真实再现。所以,称为他的诗为“诗史”。
四、西南漂泊时期
安史之乱后,杜甫与家人相聚,随着局势的变化,他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后到了成都,过了一段虽然贫困但比较安定的生活。可是,都很短暂,就不停的漂泊,一直到死,都没有安稳地处所。这时期,其作品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再次展现他的忧国忧名的思想,和宁愿自己冻死,也要让天下寒士具欢颜的情怀。他的这种品格,让同时期及后人敬佩不已。所以尊称为“诗圣”。
结合他的一生经历及他的作品,对他的评价极多:
有的对他的人品评价,有的对他的诗歌评价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大。韩愈 元稹 白居易极力赞誉。
唐代韩愈: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题杜工部坟》)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代白居易:(杜诗)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工尽善。(《与元九书》)
唐代元稹:杜诗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叙诗寄乐天书》)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酬李甫见赠》)
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如:苏轼首倡杜诗“集大成”说,其《书唐氏六家书后一首》诗云:“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
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
在当代陈志岁先生说,“敬身推伪宦,伤世写真辞。”
郭沫若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鲁迅先生的评价“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从这些评价来看,杜甫的诗歌的写作风格,为后世所研究学习的;杜甫生在苦难中的他依然不减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伟大胸怀,令后世更为敬仰。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杜甫,及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头条微天下 @微头条 @头条圈子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杜甫的较公允而正确的评价,是从杜甫去世后43年,由元稹为他写的墓系铭,说他”尽行今古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白居易写诗说他”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同时 韩愈写过一首”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哪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晚唐孟棨的”本事诗”中提到:”杜逢禄山之乱,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侍史”。五代时写的”新唐书”说杜甫”世号诗史”。
宋代以及宋代以后的诗文及待话中,凡提到杜甫,”诗史”二字常常可以见到。
明代的杨慎却对”诗史”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宋人以杜子美能以韵语纪时事,谓之诗史。鄙哉宋人也,不足以论诗也_三百篇皆约情合性而归之于道德也,……如刺淫乱,则曰”雕雕呜雁,旭日始旦”。不必曰”慎莫近前丞相嗔”也。悯流民,则曰”鸿雁于飞,哀鸣啾啾”。不必曰”千家今有百家存”也。伤暴政,则曰”维南有箕,载翕其舌”。不必曰”哀哀寡妇诛求尽”也。叙饥荒,则曰”羊羵首,三星在團”。不必曰”但有牙齿存,不堪皮骨乾”也。杜诗之含蓄福籍者盖亦多矣,宋人不能学之,至于直陈时事,类于讪讦,乃其下乘末脚,宋人恰以为已宝,又撰出诗史二字以误后人。”(升庵诗话,卷十二)。
很显然,他有如下错误,一,把杜甫称为诗史,并不始于宋人。二,诗经里的诗并不像杨慎所说的那样含蓄,相反的,有很多诗句是露骨的批判和反抗。三,宋代的文人,并不都欣赏杨慎他所列举的那一类诗句。我们从宋代一般的诗话看来,他们常说这类诗句是”粗”,是”笨”,反倒是赞赏所谓”含蓄蕴籍”的居多。.所以,把这个,”罪名”加在宋人身上,不是从事实出发的。只有一点逻辑推理上正确的,他反对杜甫的这些诗句,他反对唐代元稹已经颂扬的”苴陈时事”的创作态度。所以他反对把杜甫称作诗史,其实这类诗句和这种创作态度,正是杜甫大胆创新,发扬中国优秀诗歌传统的一个方面。.正是我们要肯定的。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艺屿邀请!对杜甫的评论,我们套用歌德评论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永远也说不完的杜甫”。
杜甫研究和《红楼梦》研究,是中国文学史上研究最多的文学作品。
一部《杜诗》就是一千年的中国文化史。
从宋代开始,杜甫研究已经达到“千家”。虽然不是真正的一千家人研究了杜甫,但是,像杜甫有如此众多学者研究的诗人,几乎没有第二个!
古代没有,今天也没有。
我们从宋代开始,杜甫的研究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我仅仅举一个例子。据叶嘉莹先生搜集整理。仅仅杜甫的《秋兴八首》这一组诗的不完全统计是二十多万字。相当于两个博士论文!
我个人研究杜甫的二十首咏马诗的著作《杜甫的马诗与唐代画马》是五十万字,相当于五个博士论文的研究量!
至于其他杜甫研究,那就更多了。现代杜甫专家们一直认为,杜甫就是一个百科全书。未来杜甫研究,需要百科全书式的研究。
什么叫“百科全书式的研究”?这就是说,杜甫的作品已经是一个诗歌经典。
对杜甫诗歌中的历史事件、人物描写、文化评论艺术研究等等进行深入的科学体系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古代文化和唐代历史,而这样的研究似乎还没有做到理想的程度。
例如,杜甫的不少诗歌,几乎就是一篇人物传记。这里面包含大家熟悉的人物李白老大哥。
还有我们不熟悉的呢?例如《丹青引》这首诗,描写了画家曹霸。但是,我们至今也没有人研究过:为什么杜甫在诗中有“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我们从杜甫的诗来看,《丹青引》这首诗赞美的曹霸,肯定不是一般著名画家那样,简简单单就能够被引荐到唐玄宗的皇宫南薰殿去作画的。
果然,我们新发现:曹霸的前辈,在武后时期就是一位宫廷画家,他继承了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图》的专利,为武后画过功臣图。
后来,唐玄宗要画一套新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他的一个同学,也是一个画家,与曹霸关系很好,而且两个人的绘画成绩不差上下,就介绍曹霸去画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了,于是曹霸的一下就名声大噪了。
这个故事连当时很年轻的杜甫都听说了。所以,杜甫给曹霸写了两首诗为曹霸做传记。
杜甫值得研究,是因为杜甫的诗歌内容非常丰富,又是一千多年以来最受欢迎的诗人,所以他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标志。
清代诗人赵翼《论诗》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实际上,赵翼是杜甫最大的粉丝。能够“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绝对寥寥无几,而杜甫却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杜甫对历史的贡献除了是诗人和诗歌,他还做人的楷模。
杜甫用诚实和表里如一的做人,赢得了万世的赞誉和喜爱,所以,明代学着王嗣奭赞美他是“诗圣”。
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还称他为“诗圣”。
重要的是,他不但创作了伟大的诗歌,而且也是忠诚于人民和国家的典范。
其他网友回答
小时候便听说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虽不知为什么?但却被刻在心里。现在看,杜甫主导了盛唐诗风向现实主义的转变,并成为此转变的主将。
开元天宝为盛唐诗歌的巅峰。诗人们安享歌舞昇平,沈醉于音乐歌舞,醇酒,偶尔叹息一下个人功名利达的不遂意。转变的节点在“安史之乱“,他们在社会大动乱中,不得不把吟风弄月,游山玩水的雅兴停下来面对现实去写更深远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篇,杜甫的诗便全盘代表了这个伟大变革,而且是这个潮流的主将,先锋。
杜甫的伟大,还在于心胸广阔,深遂的想家力异乎常人。在诗作的艺术方面,最为精工周密,无瑕可击。他是以执着谨慎的态度来写好每一首诗歌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的写作更是专心一意,刻骨铭心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亦是千锤百炼而得,说: “新诗改罢自长吟“。他的《登高》七律,被后人尊为第一律诗,便可知其在诗作上的功底及地位,所以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现实主义诗人,千古诗圣传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