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书法中无错字,是这样的吗?你怎么认为的呢(为什么说书法无错字)

网友提问:

有人说,书法中无错字,是这样的吗?你怎么认为的?

优质回答:

首先“书法中无错字”的说法应该是来源于对古代碑帖中一些不规范用字的认识。在古代由于中华版图内长期存在分裂的状态,各国文字并不统一,秦朝统一了小篆。但秦以后各体书法的发展依然没有统一规范,致使很多字大体相似,但存在个别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横、少一横的现象;或存在一些名家、皇家贵族留下的笔迹中的不规范现象,这些都是历史造成的。

其次,用古代碑帖中的这种个别现象来以偏概全,明显是犯了逻辑错误。即使在古代,也只有个别少数不规范或者存在少数异体字的写法,大多数的汉字都是约定俗成的。况且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原来的文字进行了逐步的规范,不能再让不规范的汉字放任自流。有些人喜欢写异体字,异体字严格说可以不算错字,但属于不规范字,现代人不值得提倡。

最后,“书法中无错字”的说法放任自流,明显会对书法发展不利。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规范到规范,从没有法度到有法可依。见上图,一个“看”字就有5种以上的异体写法,学书法在临帖过程中可以尊重原帖的写法,但是在创作当中,尽量需要采用规范的汉字,才便于鉴赏、交流和传播。如果现代人在写字过程中仍然对古代的很多不规范写法抱残守缺,明显对于书法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其他网友回答

感觉大家对书法作品只要笔法好,存在错字无所谓。事实上,书法中无错字,作为法则,不允许有错字,不容有异议。

书法,讲的就是法。法不仅仅是技法,还包括书写的规则。在技法方面,笔法、笔势、结构。在造句用字方面要求准确无误。它的范围包括所有的书写形式。铭文、碑文、奏折、公交、书籍、笔记、书信…………

然而我们在古代书法作品中,错字、别字、涂抹的地方屡见不鲜。这些有修改的书作,全部是在书信、草稿之类的作品之中。正式的作品中是不会有错误存在的。出错最多的书法作品,是个人所撰的底稿。如《兰亭序》《祭侄儿文稿》《书谱》等。底稿修改是很正常的事。

我们再去看看敦煌写经,动不动几万几十万字的经文,有初核、核对、检校、再审、总核,经过层层把关,最后才能算完成。碑文上的字,有哪一块出现了错字?没有。写给皇上的奏折,能出错吗?官府写的告示,记录的档案,文书,谁见过有写错的?没有人见过。

我们学习书法,是学法学规矩。不是去学他人犯的错。如果把他人写错涂抹当成了书法就是这样才好,就与“法”背道而驰了!不能产生可以错来作为自己写错的念头。犯错再所难免。但把书法理解成写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错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自有文字以来,每个造字与文字演变都是全才书法家在不断完善而完善的,近代有过几次文字规范改革,清,康熙年间是最成功最完善的文字规范改革,民国时期有过繁体简体字改革,但没有成功,新中国先后两次,最后一次成功,才以法律规范定局,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之前数千年的文字演变规范都是全才书法家来完善的,到了新中国就没有全才书法人才参与,所以把文字改变得面目全非,尤其第一次改革,参与的都是一些崇洋媚外的文人,书法人不敢冒尖参与,才有了新中国简体改革第一次失败,今天小编再一次把古人留下的异体字,抽象说成错别字,是不取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定义小编又是一个崇洋媚外的家伙。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中不允许错字,还尽量做到字无瑕疵,就是在整幅书法里,出现几个不相称蹩脚的丑字,影响美观和不爽朗,只有书写功底深厚的,做到精致完美。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