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画一定要和书法挂钩吗?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中国画和书法有相似之处。是由联系的。
一,中国画和书法都讲究写而不是描。在书法中,反复描笔画是大忌。写意画是”写″意,而不是”描″意。
清王学浩《山南论画》道:”王耕烟云,有人问如何是士大夫画?曰:只一写字尽之,此语最为中肯。作字要写不要描,画亦如之,一入描画,便为俗工矣。″中国画中的线条,有书法线条的那种提按、疾徐特征,更能表现出旋律和节奏。
二,中国画和书法都讲究笔势和体势。在书法中笔势指运笔的方向,体势指字的结构运动向方。从皴法这方面来看,线条本身含笔势。线条之间的呼应节奏含体势。
三,中国画和书法都有时间序列特征。国画中的勾、皴、擦、染、点各成序列,具有时间性。书法作品中的线条语言有由起到止也具有时间性。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为清代书画家石涛书画作品。)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与中国画有着骨肉之间的关系。书画,书画吗。书法有行,草,隶,篆,楷。中国画有皴,擦,点,线,圈。关于书法与绘画之间的运用,理论家发表了不少文章,值得专业和业余的画者认真阅读研究。中国画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以写入画是对中国画创作的基本要求,沒有过硬的书法根基,绘画作品就没有立足之力,生存之本。徐谓的以狂草入画;吴昌硕以隶篆入画;齐白石的以楷行入画;郑板桥以行书入画,留下了不朽之作,供画者参考研究。
其他网友回答
您 问:中国画一定要和书法挂钩吗?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样说,很有道理。其实,不仅限于书画相通,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有它们相通的之处的。这也是艺术创作中的共同性所在。
但是,古人也说过:术有专攻。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离不开它们各自专业方面的技术力量的支撑,这也是由于它们各自内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优秀的艺术家,都是有自己完整的一套独特的、非常个性化的表现技巧。正所谓:把戏大家都会,各有巧妙不同。换句话说,优秀的艺术家的表现,必须与众不同,也只有他们才能创作出 “ 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的艺术作品。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具备的特质。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么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写字与画画相通的地方,首先是工具的特点、使用、表现效果和人的审美情趣方面存在的共性。
二、书画相通,相通于:在欣赏书画作品时,经常出现的那些可以共用形容词。如:笔墨相生、笔随心动、笔力扛鼎、凌云健笔、绵里藏针、灵气百变、气厚神和、格调古雅、巧密精思、删繁就简、取其意气所到、气以成势势以御气、机趣迎凑无意而合…..等等,这些形容词既然能共同使用,理所当然地证明了书画之间的共性所在。这里,分别表达出对书画作者在技术、理念、修养、作为等综合实力的评定。
三、书画相通,是相互的关系:书法通画法,反之,画法亦通书法。
四、还有一点,中国书画相通理论最好的实践,就是在中国写意画用笔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当我们把写意画当行草书看、或者把行草书当写意画看时,我们很快就能欣赏它们当中存在的那种必然相通的理法,这是一种通会,更是一种深入到潜意识中的相互沟通。
如,黄慎的山水小品《春江独钓图》就是他的草书风格完全成熟之后的作品,画中的用笔如狂风暴雨般地向画面袭来,树石人都是在瞬间完成,这是他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中得到启发,以草书的笔法运用到绘画创作中,从而创立了自己的风格;八大山人那屏气呵成的一笔莲荷长茎,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相当功力的中锋书法能力,那也是绝对画不出来的。反之,八大山人所作篆书又受了绘画的影响,它追求用笔的动感,粗细不同,不结不板,也佐明了书画用笔相通的道理。
五、书画相通,相通于:功夫在书画之外。这方面,我再详细表述以下几点:
1、中国文字学与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艺创作以汉字为书写材料,汉字在历史上经历了很多变化,不管是使用哪一种字体作为书写材料,都必须了解有关的文字知识,否则很可能出现错误。文字连缀成篇,一般应该有一定的文学性,换句话说,书写内容不是简单的字,而应该是对中国的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可能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为书写内容与绘画的题材。
六、书画相通,相通于:阅历。
在书画是艺术的创作实践中,作者若想要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就要有高尚的道德,有丰富的人生体验、情感和高明的见识,让自己的人生阅历、经验、情感、人品、格调、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积累,对于自己的创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七、我们在言书画相通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中的一点特殊性:古人中有专职的画家,却极少专职的书法家;尤其是,古人中的那些书圣、名家们,确实有许多的人不是什么专业的书法家,或者专职的画家!如王羲之、杨凝式、颜真卿、怀素、赵佶(宋微宗)、苏轼、米芾、吴昌硕……等等。当然,这个话题,也是行内人士的老生常谈了。
此外,我还认为,书画家们在长期积累之下,获得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艺后,就要更加自觉地往前走一步:即,应该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去放弃拥有、打破常规,去做常人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从而让自己更加优秀。
—————
附 图
李福林原创中国书画作品欣赏
李福林中国写意人物画作品:黛玉葬花
李福林中国书艺作品:录唐人崔国辅 古意 诗一首
李福林中国写意人物画作品:桔 颂
—————————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
书画自古就是相通,古人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国画和书法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其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国画的运笔,落款题字就很考验书法的基础和功力包括文学素养等。国画的构图色彩造型等就不好说了,这里面就有其他的学问了。历史上有以书入画者,也有以画入书者,有以画名世者,也有以书名世者,所以就出现了画家的书法和书家的绘画。中国画与书法之间在其工具材料上的相同,特别是毛笔这一特殊的工具,其执笔、运笔的方法也是基本一致。在用笔的要求上,自古就以中锋为上的基本规范和理念,作为书法和中国画所秉持。书法是较之绘画更加纯化的艺术,绘画的形较为复杂和难于规范。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画不一定非要与书法挂钩。
那么什么情况下,中国画适宜和书法挂钩,什么情况下不适宜呢?
文人画适宜和书法挂钩
宋元之始,文人画兴起,由于仕大夫阶层普遍文化水平高,文辞、书法都是他们压箱底的基础技能,绘画上顺便秀秀文采、秀秀书法多是顺手拈来、驾轻就熟的小菜。
及至现当代,文人画已成中国画主流;谁要是画画不敢题个款,那他也就不敢秀画了。
似乎,书法已成文人画的标配。
匠画不适宜和书法挂钩
中国画在宋元之前,其实绝大多数是专业工匠所为,他们为皇家或权贵的订单工作,并无秀一下书法的权力和能力。
匠画在文人画兴起后并未消失,现当代仍有一定市场,俗称“行画”,这类绘画不秀书法或许更好卖。
粗笔画适宜和书法挂钩
写意的或是大写意的文人画的特点就是抒情表意,而不是描绘物象。
而书法中的行草也有同样的表现力,所以青睐大写意的文人画画家都会不遗余力地练出一手好字,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黄宾虹等等无不如此。
细笔画不适宜和书法挂钩
工笔画,尤其重彩的工笔画,并不适宜繁复的题款,很多大名鼎鼎的工笔画家竟然也只题穷款,以保持画面完整的绘画性和纯净感。
当代绘画中,题款被降格或被放弃
当代绘画非常忌讳文学因素的参与,题款作为文学的表达,或被降格或被放弃,画家的深层心理背景无非是追求纯绘画的理念,或者为表现特立独行、藐视陈规的先锋性。
无论中国画还是书法,都是有生命的艺术,未来两者结合还是分离,不可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