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欠钱不还的故事(历史上借钱不还的故事)

网友提问:

历史上有欠钱不还的经典故事吗?

优质回答:

按理,这种事古今中外都不少见。

不过,史书记载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干的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像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当然不值得一记。如果有记载,大概是那些出生平民,后来又发达的主,但也是一笔匆匆带过。

在我看来,“欠钱不还”也有两种理解:一是欠钱不打算还,俗称老赖;二是欠钱不用还,遇上好人了。

大概有这么几位,我印象比较深刻,大家看看他们是属于哪一种人。

1. 汉高祖刘邦喝酒欠账不用还

刘邦在反秦之前,在泗水亭当亭长,属于公务员。亭长是个多大的官呢?据《正义》记载,按照大秦法令,十里设置一亭,十亭为一乡。据《集解》解释,过去的亭配备有两名士兵,一个叫亭父,负责打扫卫生,另一个叫做求盗,顾名思义,就是抓捕盗贼的。所以,刘邦差不多就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吧,解决老百姓的日常讼争,帮朝廷摊派徭役、征收钱粮等。

官小俸禄肯定少。但是刘邦素来好酒色,还喜欢装大方,有事没事就请朋友搓一顿。如此这般,那点薄薪哪里够他开销呢。换了别人,没钱就少喝点了,他不,继续向酒家赊酒喝,平日里就这么欠着,老推托说,年终时一起还。

酒家心想,刘邦好歹是衙门里人,如果撕破脸皮问其要回酒帐,恐怕还没捂热,酒馆可能会惹上麻烦,况且,他也没说不还。就这样,刘邦继续喝,而且每次都喝得大醉。酒家本想催他回家,却常看见刘邦身上总有一条龙,更让人惊奇的是,只要刘邦来买酒,酒家的酒就会大卖。酒家喜上眉梢,心想,还收什么帐啊?刘邦天生就是旺铺之人。于是乎,到年终时,酒家不但不催着刘邦来结账,主动把他的账目全都销毁了,还满脸堆笑地对刘邦说:“兄弟,这里就是你的家,要记得常来啊!”

不但欠账不用还,酒家还盼着他继续来赊账的,恐怕只有刘邦一人了。

2. 韩信:我没有借钱,只是蹭口饭而已。

韩信小时候不爱务农,又没有正经职业,肚子饿了,就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都讨厌他。曾经接连数月到一位亭长家吃闲饭,亭长的妻子没办法,就只能提前做好饭,端到床上去吃。

说他欠钱,韩信可能要喊冤:我没有借钱,只是蹭口饭吃而已。但是这位韩同学,别人可是花了真金白银买米买菜才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的,你整天白吃别人的饭菜,这不就是变相地借了钱还不想还吗?再者,你身长八尺,腰悬利剑,谁又敢当面拒绝呢?

3. 管仲不肯开口借钱,鲍叔牙便主动送

管仲与鲍叔牙从小就十分要好。管仲家里比较穷,却十分好强,不肯开口向鲍叔牙借钱。鲍叔牙便主动找到管仲,请他合伙做生意,不用投钱,只负责操持生意。由于意外,他们遭受巨大损失,没有赚到钱。可到分红的时候,鲍叔牙分给管仲的钱却比自己的还多。

遇上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不但不用借钱,即使欠了钱也完全不用还。

结语:欠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是不是鲍叔牙;如果不是,还要看能不能给对方带来财运;如果都不是,那就趁早把钱还了。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总不能因为借点钱,就把自己的信用给砸了吧!您认为呢?

我是“读春秋思无忌”,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也欢迎大家关注我。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白毛女》这个故事就是一个经典故事,那是穷人向富人借钱,由于是“高利贷”,(驴打滾帐,利加利,利滚利)。最后穷人楊白劳还不起,女儿喜儿被逼逃走,生活在深山中。……那是吃人的社会。现在年轻一代看来也许不明白。但从中明白,高利贷不可借,借了要命。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有,当然有,欠钱这事最能看出债主和欠债的本来面目,其中夹杂世俗风情人间百态。这孔方兄毕竟能添产置物,能吃香喝辣,王衍是甩手掌柜不管家里财务,如果有人向他借个万八千的,看他还装模作样称心里不惦记着这阿堵物。

和他同时代的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年岁最小,可人小鬼大,人说三岁看到老,小屁孩时看到小伙伴争抢路边李子,就他岿然不动,认为要是甜美可口早轮不上这帮小孩了,这故事大伙都熟悉。人越老越猴精吝啬,家里有李子出卖还要把李核钻个洞,防止别人盗种。

她女儿婆家一时周转不灵,儿媳出面向自己娘家借钱,事后每次女儿登门空手而来,王戎就一脸不高兴,不予理睬。那时通讯不发达,如果要是有个智能手机他非得把她女儿的微信刷爆不可。直到某天女儿把钱一分不少带来,才能博得老爸一笑,重温父女之情,想做王戎女儿女婿钱少了不行。

欠王戎这种父母的钱,常回家看看时顶多看几个白眼,少吃几个菜,要是欠了官府的钱,运气不好后果很严重。

清顺治十八年翰林院编修叶方蔼被家乡的父母官告发,说是他两年前欠官府一文钱税钱。满清刚刚鼎立中原,缺的就是钱,钱从哪里来,自然得向老百姓收税来解决政府开支。满清刚开始新起炉灶,当然一切靡不有初,欠国家税银一文和一千性质相同,按律革去功名,降职审查。

可怜叶编修寒窗苦读得来的探花就这样没了,被贬至上林苑管种粮食去了。

自打古人喊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口号,后半段执行经常是打折扣变成了双方的博弈。但实话实说,“老赖”都涌现在现代,古代倒是很鲜见。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