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孩子一到写作文就无话可说,怎么解决这种情况?
优质回答:
写作文,是另外一种表达,说穿了就八个字:有话可说,有话会说。
1,有话可说,是强调的素材积累。
素材积累,有两个途径:
阅读积累,生活积累。
阅读积累,可以从阅读量,和好文章的背诵,两个方面来进行,
生活积累,和孩子的性格有相关,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做事情更加投入,更清楚自己的一些情绪认知和感受。
2,有话会说,强调的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通过阅读学习其他人,的表达顺序和方式,了解文章的一些思路,从而构思自己文章的思路。
再就是生活中,家长有意识的多倾听孩子的叙述,鼓励孩子的表达,并且有意识的引导他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并且给出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思维的训练。
具体的一些做法,我在今天另外两个回答中,有所涉及(你是怎样提高写作能力的? 孩子三年级了,读了很多书,作文还是写不好怎么办?)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果还有更好的意见或者其他的建议,欢迎留言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孩子一到写作文就无话可说,家长自然十分着急,毕竟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可是占大头的。
中高考语文150分卷,作文分值均在60分左右,占到全部分值的40%,与阅读一起构成语文试题的“绝代双骄”了。
阅卷教师都知道,也一直这么操作,就是第一眼要估算文章篇幅够不够命题字数要求,篇幅明显过短的都是硬伤,扣分严重。
而究其原因就是无话可说。
但无话可说不是简简单单4个字就可以概括得了的,需要仔细分辨,才能针对性的改进。
(一)心中无话,没的说
这一种情况指的是孩子平常积累太少,没有输入。既不会观察,也很少阅读,更不懂思考,因而腹内空空,脑袋一片空白。肚子里没有,怎么能无中生有?
解决的方式自然是从供给侧入手,大量输入有效有益信息,积累说话素材。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背诵范文、社会实践、观察体验等方式来获取间接和直接经验。
(二)心中有话,没法说
这种情况指的是孩子心里真实的想法不能直说,一旦说出来,可能为成人所不容,因而被判主题欠佳、格调不高、想法不纯,总之与传统价值观念有偏离。尽管这是孩子们的真心话,却不能说出来。逼着孩子伪崇高的结果是孩子闭口不说了。
比如孩子累了,在公交车上不愿让座,本来很真实,却不能说实话,否则,就受批判。这样只能让他们说假话、说伪善伪装的话,他们索性不说。
解决的方法是让孩子大胆地说,想到什么说什么。如果考试不敢说,就在平时作文里说;如果不想让家长、老师知道,可以私底下跟同学、跟朋友、跟自己(在日记里)说。要是怕被发现,也可以写后即焚、即毁。
(三)心中有话,不会说
这种情况指的是孩子一肚子可以正大光明说的话,不知道怎么说。
一是离题万里。心中想的写不到纸上,写出来的根本不是心中想的;
二是枝节太多。不能紧扣中心说话,总在外围打转,说了许多都是废话;
三是说不完整。要么有头无尾,要么有尾无头,要么无头无尾,既没前因也无后果;
四是说不清楚。要么不讲顺序,颠三倒四;要么没有重点,东打一耙西打一耙;要么胡乱拼凑,缺乏过渡和照应。
解决的方法是多读、勤写、常改。从名家名作名篇中学技法;每日动笔不辍,保证3-500字的写作量;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从主题提炼、文章布局、语言文字等方面反复推敲、锤炼,写一篇成一篇,写一篇有一篇的收获。
总之,让孩子用熟悉的话说熟悉的人、事、物,别去贪大求全,搞假大空那一套。让孩子尽可能说得更具体、更微小、更见细节,坚持下去,何愁无话可说?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的答案和我昨天回答的问题答案是一致的。
本人很喜欢文学创作,一直以来都坚持用文字表达情感,描写自然和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写作的一些认识吧!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一提到写作文,他们往往关心的不是怎么样写好作文,而是问写多少字,然后去凑字数,一边数着字数一边写作文,跟挤牙膏似的,一点写作的乐趣都没有了。
实际上,小学生作文是小练笔,是习作,和真正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区别。根据我们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低年级要求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才要求习作,所以对于刚开始写作的孩子,我们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我们要鼓励孩子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笔勇敢地表达生活,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习作是生活的需要,是一种乐趣而不是生活的一种装饰。 首先我们从兴趣入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孩子们对作文没兴趣,怕写作文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件难事,不知从何入手。我清楚地记得我学写的第一篇作文叫《白头翁学艺》,我的语文老师很巧妙的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他把写好的习作挖去一些词语,就像下面这个样子:
很久很久( ),有一只( )小鸟,他看到了( ),也想( )。一天清晨,他听到一只( )唱着( ),于是,他就去( )学唱歌……
神秘的作文一下子变成了填空训练,写好之后我们还知道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原来作文并不难啊!就这样我们慢慢地学会了写作并喜欢上了写作,这个方法很值得借鉴。然后我们要找机会训练孩子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做个有心人,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带着我的学生去祭扫我们附近的烈士墓并踏青,这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让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回来我会开主题班会,让他们口述见闻和心得,然后布置习作,经过充分的训练之后,每次学生都有佳作出现。
再者,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积累词汇、搜集生活素材。实际上,中小学很多语文书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就出现很多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的练习,这对孩子的词汇帮助很大,我们还可以让他们诵读经典,参加各级汉字听写大会等等,我很不主张让孩子背优秀作文选,费时费力并且事倍功半。
另外一个法宝就是通过写日记来训练孩子的写实能力。它是积累生活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宽泛,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在日记中,自己的喜悦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评价,对孩子习作中出现的亮点我们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并给他们提出中肯的建议。 总之,写作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我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勤于积累并勇于表达,方能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希望我的建议能给你们带来帮助,祝你的孩子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
本人为头条新手,已经从事中学一线英语教学20多年,擅长零基础教学和培优,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来我的主页分享我的实战教学经验吧!
其他网友回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每位家长对孩子写作文的期望。然而,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下笔如有神”,即便“读书破万卷”。更有甚者,一写作文,便无话可说。
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一定不会少了这三个不:
一、不能快速理解题目;
二、不会开头;
三、不会讲故事。
首先,不能快速理解题目,是比较费神的事情,即便能写,也有写跑题的可能。
理解题目也叫审题,对题目多读几遍,并拆分,列出提纲和作文骨架,分出三个小标题或段落。
还有最近几年流行比较多的,也是我个人常用的分解题目的方法,那就是思维导图。
很简单,就是拿出一张白纸,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最好每一条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粗线条就是主干,代表文章的主要思想,继续在主干上画出一些细线,这就是分枝,在每个主干和分枝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写上关键词,这样思维立刻就活跃起来,不怕无话可写了。
思维导图和麦肯锡公司的芭芭拉提出的“金字塔原则”——结论先行的原则一致。它是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写作及沟通技术。如下图所示。
起初,一些技巧的使用还是要通过家长或老师传授,就像孩子第一次用筷子、用铅笔一样,不要怕麻烦,一旦技巧灵活运用,不再害怕写作。
其次,不会开头。开头第一句话直接掌握了读者有没有看下去的兴趣,然而万事开头难,所以也要找寻方法。
学生作文最常用的,就是引用与主题相互应的诗词或名句,会引用经典是很能为文章增色的。现在的小学生应该都有《小学古诗一百首》,老师也要求会背,家长监督,用时信手拈来。
能够使用疑问句开头,也会引起读者好奇心。当然这个疑问句也是与题目有关的,否则容易跑题。
凡事有个好的开头,文章会如行云流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作文不会讲故事。
没有故事就没有作文,空洞的故事也没有看点,也是写故事的大忌。
很多时候写作就是在写自己,所以真实很重要。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写不出来?是因为好多东西和事情没有见过、经历过。不是不想看见和探索,是没有时间。
不必说周一到周五的紧张学习气氛,因为只要是学习时间都是要紧张的,这是应该的。但是周末和暑假又安排了满满的课程。就算自家孩子不补习,别人家的孩子也在补习,成绩有可能甩自家孩子几条街。
记得有家补习班的广告语是这样讲的:你来就培养你,你不来就培养你的对手。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和提醒。
解放孩子吧,在周末,在假期,在可以休息的日子,谁都需要劳逸结合,除了兴趣班,至少要给孩子留出一天的时间吧。
增加见识,接触大自然。所谓见识就是:见天、见地、见众生、见自己。见过山川河流的伟岸、他人的智慧和谦逊,才会知道自己的渺小和不足,才会有料可写。
学会读书,其实现在的孩子阅读量并不低,有的孩子一周一本也不在话下。可是,写作文仍然无话可说。
那是因为不会读书,也叫读了假书。
所谓读书,一定要以欣赏的心态去读书。对于孩子来说,何为欣赏?那就是读慢书。
现在很多教育机构为培养孩子过目不忘的记忆,训练孩子五分钟读完一本书。
就算孩子真的过目不忘,能来得及欣赏语言的唯美、故事的精彩吗?就像吃饭一样,狼吞虎咽和细嚼慢咽,哪个更好更健康,就不得而知了。
所谓会读书还要作读书笔记,最好能与人讨论,探讨书中自己发现不了的奥秘,增加书中细节提问,巩固看书的记忆;摘抄书中优美句子;最后再来一篇读后感。
这样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作文时才会顺利旁征博引。
如果孩子实在什么都不会使用,也不会想象,那就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仿写。仿写书中精美句子,仿写书中精彩故事。
其实仿写比较适合初写作文的孩子。自己学过的课文,或者读过的书都可以仿写。不至于无话可说。
知徒莫如师,每次老师改过的作文,要认真思考评语,字字良言。
当然,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注意,我华夏文明五千年,语言丰富无比,切记,文章不要过度使用长句,读起来让人费解有压力。
孩子作文在于:有料可写,就不怕无话可说。
文 / 刘春燕
对此问题你还有什么见解?欢迎留言、点赞、转发,更多教育问题,请关注有书教育!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一名从教三十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就我的经验说说看。
孩子无话可说,实际上包涵下面几种原因。
1、首先是开头难。
小学阶段大部分是命题作文。比如写一篇《我的老师》,孩子首先遇到的难题是下不了手。就是不知道怎么样开头。如果老师再从谋篇布局,重点突出,人物性格分明上去讲解,孩子们不仅仅是一头雾水,且更加不敢动笔了。
所以,作文之处,不可给孩子们加上诸多的条条框框,框住孩子们的手脚和思维,使孩子们恐惧写作文,一说写作文就发怵。
故,作文,就是写在纸上的话,怎么说话怎么写作文。让孩子们首先敢于表达,想到什么写什么,只要不是离题万里,啰嗦一些,事例没有那么突出也不算事,只要敢于拿起笔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就不要要求要么严格,保护孩子们的写作欲望和写作信心是很重要的。
不要笑话孩子写《我的老师》总是先来写老师的外貌,事例也就是那么几个,病了坚持上课,很晚了批改作业,自己胆小老师鼓励等等,只要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能够写出一个大体的老师形象就不要苛责,在作文讲评是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们慢慢学会抓人物的特征去写。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肚子里没事例储存,是因为孩子们没有学会观察生活。但只要老师引导,孩子们会还原生活中的某个相似的场景,引发思考,然后学会写事例。如写《我和爷爷的故事》,老师可以诱导孩子们爷爷和你做过哪些事,你觉得哪些事是有意思的让你到现在还记得?孩子们如果还是想不起来,老师再引导,你和爷爷下过棋吗?一起做过家务吗?到过超市吗?引发孩子回忆,从生活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事例。这样作文就是生活的再版,孩子们如果找到话题了,就有话可说了。
同时作文题目不能假大空,要充分照顾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越具体越好,写好一个点,慢慢拓展,揣摩写法,用词,章法。
3、不会抓细节。不注重细节,文章粗枝大叶,就没有看点。所以,从孩子们作文起就要告诉他们细节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片段描写或者抓特点描写,这样的专门训练来强化孩子们对人物事物观察时的细致程度,通过课文中的事例写法分析,选材分析让孩子们明白作文中细节描写对文章的作用。
总之,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紧密结合,才能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活通过文字来表达,才能杜绝没话说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