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海母(大明王朝1566海母为什么洗地)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里的海母?

优质回答:

今天再次为大家解析《大明王朝1566》。

解读《大明王朝1566》是件非常烧脑的事情。这个电视剧的拍摄水平很高,很有深度,解读起来难度很大,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表达起来特别困难,因为一个情节往往与其它的部分产生诸多的联系,而这些联系也经常是千丝万缕,层层叠叠。

有时候,我恨不得把文章写成立体的。让大家能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真相。但水平确实有限啊!

本剧中有很多看起来似乎并不很重要,可有可无的人物,其实在剧中的作用往往是非常关键的。

海瑞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有人说她迂腐,有人说她固执,也有人说她不近人情。这些观点是片面的,至少,说明没有认真看剧。

谈到海瑞的母亲,我们要拉进一个人来。

嘉靖。

海瑞的母亲和嘉靖八杆子打不着,能有什么联系?有,关系很大。

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朋友们,都基本上有概念了。这部剧两个主角:嘉靖与海瑞。其余人物是围绕着各自的中心,有时他们的位置和思想也互相转换。

嘉靖代表的国庙堂之高的圣意。

海瑞代表的是江湖之远的民心。

圣意和民心分处在这个世界的两端,对立而又联系。两人相继出场,都发挥着扭转整个事件的作用,而对于严党和清流,他们都是客观一方。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他们开始决斗,从一开始通过地方官、内阁、司礼监接触,到最后终于正面对决,转换成为主观的一方。

而他们又各成体系,连接万端。

嘉靖的这个体系:

嘉靖皇帝――朝廷诸臣――大明百姓

海瑞母亲的体系:

海瑞母亲――海瑞夫妻――海瑞女儿

嘉靖的体系维护的是大明皇统,海母的体系维护的是汉家伦常。嘉靖求的是“道”,海母求的是“理”。

我们发现,在双方的体系中,海瑞具备着双重的身份,在朝则为臣,在家乃为子。

海瑞是由其母带大的。而海瑞的母亲,性格刚强,而且她是个很有主见,也很有知识的女性,孤身守节,言传身教,时时教诲,对海瑞造成巨大的影响。不仅在生活上,更在海瑞的人生观。后来海瑞敢于冒犯天颜,上书直谏《治安疏》,正是受到这种思想发展的必然。

咱们一点点地从电视剧的情节中看看嘉靖与海瑞母亲两个体系是如果联结起来的。

先来看看剧中的一些细节。

一、洗脚

吕芳给嘉靖洗脚。女儿给海瑞洗脚。海瑞给母亲洗脚。

洗脚体现的是了什么?吕芳给嘉靖洗脚体现的是君臣关系,海瑞家中的洗脚体现的是长幼关系。

皇统,伦常。共性:都是维护着大明王朝的规则和秩序。

二、公婆与媳妇

嘉靖和吕芳对胡宗宪的讨论:

嘉靖问吕芳,胡宗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吕芳说胡宗宪像一个媳妇:

上面有公婆要孝顺,中间有丈夫得顾着,底下还有那么多儿女要操劳,辛苦命,两头难啊!

对上要忠诚于皇帝,中间要平衡各级同僚官员,下面还要照顾黎民百姓。为官一时,不得清闲,辛苦操劳,以便朝局不乱。

但是:上有严党父子掣肘,中有同僚贪腐,下有百姓求生,千头万绪。当家难,维护大明江山稳定更难,所以请求嘉靖不要对浙江官场大动干戈,以防朝局不稳。

嘉靖很能体会胡宗宪这个“媳妇”的难处,评价:“大局为重,公忠体国”。

那么,大明王朝的哪一个官员又不是“媳妇”呢?“公婆媳妇”的比喻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嘉靖皇帝说胡宗宪是“媳妇”,处于皇帝、严党、清流与百姓之间,进退不能。

第二次,严嵩对徐阶说自己是媳妇,既要照顾皇帝,又要照顾自己的党羽,自然还要兼顾百姓。

第三次就是嘉靖帝即将驾崩时徐阶的回话,这次终于将“媳妇”的真谛说了出来:

皇帝是父祖,而百姓是子女,而所有大明的官员是“媳妇”,就算是屈了子孙,也不能苦了公婆。

再看看海瑞的家里,海瑞的家庭恰恰就是大明朝廷的缩影:

海瑞的母亲是皇帝,海瑞是首辅,海瑞的妻子是官员,海瑞的女儿是老百姓。

海瑞的妻子性情温淑,对婆婆极为孝敬,又勤快能干,辛劳操持家务,对丈夫海瑞的事业给予无私的支持,对下照顾女儿,还负担着为海家传宗接代的重要使命。任何一点干不好,都要承担责任,引咎归已。 这样的妻子又能怎样的评价呢?

海瑞妻子在出场时,让女儿去给婆婆送饭,海瑞母亲:“告诉阿母,阿婆还没死呢”。

海瑞离家,对妻子说:“孝顺婆婆,照顾阿囡”,唯独不说让妻子保重。

在海瑞家这个体系中,海瑞的母亲就如同嘉靖。她的决定是不允许反对的,只能由海瑞和妻子千方百计去满足,而不能违逆。有些就算表面是为了儿媳好,实际目的仍然是为了海家的传宗接代。

仅仅是为了自尊,儿媳即将生产,海瑞的母亲却执意要回海南,导致了海瑞妻子在雷州难产,母子俱亡。

后来,海瑞母与李时珍讲起海瑞女儿落水,海瑞的妻子悲伤过度,惊动了胎气,导致流产时。海瑞母亲说的是“最想念李太医”,她最难过的不是淹死的孙女,不是死去的儿媳,而是媳妇腹中的胎儿,因为那是个可以为海家传宗接代的男孩。

官员们的态度是“就算是屈了子孙,也不能苦了公婆”,而嘉靖皇帝到了选择的时候,也一样,关心的是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哪里会顾及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呢?

三、骨子里的病

再回到洗脚的情节,细心的朋友们可以发现,嘉靖和海瑞母亲的两处洗脚是不同的,但有共性:

嘉靖洗脚的时候,大家能看出来他的腿上是有病的。

不好意思,写作水平有限,大家要跟着跳跃一下思维,注意李时珍。

嘉靖对李时珍的看法。嘉靖不接受李时珍的诊治,认为他“不悟道”。

海瑞的母亲也是有病的。她天生脚上怕热,大冬天也光着脚。注意李时珍行的是跪拜礼。海瑞向母亲解释,李时珍不喜欢别人叫他太医。

但海瑞母亲不吃这一套。

下面咱们把海瑞母亲的话置换成嘉靖的观点:

海母:辞去了职位毕竟是当过太医嘛。

嘉靖:不做官也是我大明的臣子嘛。

海瑞请李时珍为母亲诊脉,母亲不认可。

海母:李太医是给你和你媳妇看病的,给我诊什么脉?

嘉靖:如果朝政有失,那是诸位臣子的过失,我有什么错?

海瑞:你的症状已经很明显了。

海母仍然不认可。

海母:出汗发热都七十年了,要是病,不早死了?

嘉靖:大明王朝这样的政局已经很久了,要是有问题,早亡了!

李时珍经过诊断,确认,这不是病,这是祖上的遗传。

李时珍:这是遗传,祖上的血脉中带来的。

意味:当今的时局是大明王朝的祖制造成的。

大家注意了。这是嘉靖的体系与海瑞母亲的体系之间宿命的交织:

李时珍治不了嘉靖的病,他离开了嘉靖,去诊治海瑞的家庭。他能拯救得了海瑞的家庭吗?

海瑞治不了家里的病,他离开家去诊治大明的朝局,他能挽救得了大明王朝的命运吗?

但很可惜,他们即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对方。

四、治病难治命

李时珍给海瑞开了生子的药,明确地告诉,“生子”这个事,最终的症结在海瑞母亲的身上。

当晚海瑞像往常一样,侍奉海母,海母要海瑞背书,母子对话:

海瑞:母亲想听哪一章,儿子背读就是。

海母:背下面一章,就是“谏诤章·第十五”,说臣子敢跟皇帝争、儿子敢跟父亲争那一段吧。

海瑞;母亲,还是另背一章吧。

海母:就这一章。前面的就不用背了,只背儿子敢跟父亲争的那一段。

海瑞:“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弗诤于父。”

海母:跟阿母说说,这一段是什么意思?

海瑞: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父亲有一个敢于直言的儿子,则父亲就不会做出不仁义的事情。假如父亲做出了不义之事,做儿子的就不能保持沉默。要婉言劝告。

海母:不对,孔子明明说的是“争”,“争”怎么是婉言劝告呢?

海瑞:母亲说的是,圣人说得“争”啊,可以解为“直言抗争”,可儿子觉得还是解为“婉言劝告”好些。

海母:那下面一句: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是不是也是婉言劝告啊。

海瑞:阿母,还是有所不同。

海母:怎么不同?

海瑞:有大不同。父亲不过一家之长,偶有不义之举,婉言劝告,纵然不听,不过一家之不幸。君主掌一国民生,若有不义之举,则民不聊生,甚至生灵涂炭,故臣者,必须直言抗争。

海母:你的意思是不是,阿母纵然不义,不过是你和你媳妇不幸,是这个意思吗?

请不要责怪海瑞的母亲,与嘉靖的朝局一样,在海瑞家庭这个体系中,有些事情很重要。

当夜,海瑞母亲开恩,让海瑞去了他媳妇的房中。

海瑞难啊!在嘉靖这个体系中,他能够做一个好“媳妇”,敢于冒犯“公婆”皇帝直言劝谏,为了百姓的利益去冒死抗争。而在家庭体系中,他能这么办吗?他和妻子与其他百官在朝廷中的表现一样,宁可苦了儿孙,也不能让母亲为难,连指出错误的勇气都没有。

五、同样的命运

大明王朝有救吗?海瑞的家庭有救吗?

其实,海瑞曾经把满腔的希望寄托在嘉靖皇帝身上,他认为,只有嘉靖皇帝可以拯救大明王朝走向衰弱的命运。

嘉靖这个人,确实不简单。

当年以藩王身份入京为帝,他还不满十五岁。但在入门之争中,就表现出超群的政治敏锐感和高明的手段,使自己很快稳住了朝局,收回了皇权。纵横捭阖,离间反覆,把群臣们生杀予夺,或杖或贬,玩弄于股掌之间。操纵平衡,抑扬牵制,把一个个能人驯服得俯首贴耳。

他是一个能够改变旧规则和旧传统的人。当海瑞向他发起挑战的时候,他也没有一怒之下,杀掉海瑞。因为他知道,他是海瑞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希望。

大明王朝就像一棵参天大树,皇帝就是这棵大树的树冠,茂盛蓬勃,冠冕堂皇;官吏们就像这棵树的枝干,支撑着树冠;朱家的皇族们就像树上的寄生虫,吸食着树上的营养,代代繁衍,越来越多;而大明的百姓就像树根,为树干、树枝、树叶和寄生虫们提供着汁液。

表面的茂盛掩盖不了根筋的脆弱。

大明王朝就像一艘华丽的船,老百姓们就像河水,而大明的弊政就像河中的淤泥,越积越多,越来越满,而朱家皇族子孙则像堤坝上的蚁穴,无孔不入地啃噬着堤坝,总有一天,河水将冲毁堤坝,掀起冲天的巨浪,大明的航船将被掀翻沉没。

其实,嘉靖是大明皇统帝系中的一个旁枝,他是有能力,也有智慧砍掉大树的主干,留下一枝新芽,使那些寄生虫和主干一起完蛋。

他也有能力改变河道,另寻入海的通途,让大明的航船走得更远。

但嘉靖不敢。

海瑞的要求太高了,嘉靖他真的没有办法。

海瑞向君王发起了震古烁古的挑战,不畏生死,不惧后果,但海瑞你为什么就不指斥你顽固的母亲呢?

让嘉靖去推翻朱明王朝的皇统祖制,嘉靖所承受的压力难道不比你海瑞推翻母亲的决策更加沉重万倍?

当嘉靖终于驾崩,海瑞大恸痛哭。他最后的理想破灭了,他无法挽救一个王朝轰然倒塌的命运。

海瑞是个好官,他做为大明王朝的官员,一心装着黎民百姓,为了拯救被严党毁堤淹田而受难的老百姓,他拼尽了全部的精力,施展各种手段,终于挽救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性命。但他却救不了自己的女儿,他的女儿就淹死在这滚滚潮水中。他更救不了大明。

李时珍是个好医生,他悬壶济世,良方治病,拯救了许许多多的垂危的病人,但他救不了嘉靖,也救不了海瑞。

海瑞的绝嗣,也意味着大明王朝泥土下最底层百姓的根系,节节寸断,这华美的树冠再也经不起风霜雨电的摧折。

严嵩走了,从此大明再无权相。

张居正走了,从此大明再无能臣。

李时珍走了,从此大明再无良医。

海瑞走了,从此大明再无清官。

嘉靖走了,从此大明再无平衡大师。

他们都没能救了大明。

随着波涛起伏,大明王朝的航船向着覆灭的方向驶去,再无挽回的可能。

其他网友回答

在我看来,剧中的海母表面识大体、懂大理,实则迂腐固执、不可理喻,具有相当的道德洁癖,一手掌控影响着着海瑞的成长轨迹。

剧中海瑞人到中年已为人夫,晚上依然要陪母亲睡觉,日常稍有不慎便下跪道歉,人伦之理已然畸形,可其母亲依然听之任之且认为理所应当,此为一。

剧中,海瑞妻子平日里谨小慎微,礼仪苛刻,以致寡言少语,头都不敢抬起片刻,足以看出海母家教之严格已到苛刻、不知变通的地步,此为二。

海母的迂腐固执将海瑞变成一个只知恪守理法而不知情与理不分家的一把法剑,可哀,她明明很想抱孙子,可还让海瑞与妻子分居(陪她睡),更不听李时珍的话,执意带着怀孕的儿媳回海南,声称老天不会让海家绝后,结果儿媳果真在路上难产而死,可悲!正是海母的性格特点导致了海瑞可敬又可哀的仕途以及可悲又可怜的婚姻情感生活。所以我认为海母是一个迂腐固执、恪守道德礼法至于变态、至死不知变通的寡妇。

其他网友回答

以下一切内容均基于电视剧分析,和明史无关——事实上电视剧本身和明史,也没多大关系,我们大可以将它当成一部架空电视剧。

嘉靖骂海瑞“无父无君,弃国弃家”。既然说到“弃家”,海瑞家都有什么人呢?母亲、妻子,还有李时珍(这位确实和海瑞的家人差不多了)。海瑞的母亲是把海瑞一手带大的人,所以海瑞在上《治安疏》之前,一直在担心母亲。因为此疏一上,非但自己九死一生,母亲也会被牵连,充军或者遣回原籍。

至于海母对海瑞性格的影响,举一个例子吧。海母当初执意让海瑞和自己住,导致海瑞夫妻没法同床共枕,有孩子更成了无稽之谈。李时珍就对海母说,这病症其实在她身上。当天,海瑞就被母亲叫去,让他背书,背的那一句也很有深意——

“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弗诤于父。”

这证明了两点:第一,海瑞的母亲是懂学问的;第二,海瑞“事君以忠”的性格正是由于“事亲以孝”的养成,而这种养成,海母要立大功。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个人认为,海家绝后了也是好事。不然在培养个海瑞出来。放哪里?在她们那种家庭教育下出来的,除了一个愚忠愚孝不知变通的清流,能出什么?救世?恐怕自己都救不了,印象最深的是。海瑞媳妇难产死了。谁都没有为她哭,谁都没有觉得她可怜,反倒是觉得她没有给海家留后是罪,是错。过了那么多年,就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生育皮囊,这才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海家绝后了很好。她们绝后了。更多的妇女才会不至于沦为这种思想的牺牲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