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巴山夜雨指的是哪里的雨?
优质回答:
《巴雨寄北》【唐】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指的是在梓州,现在的三台县隶属四川省绵阳市。
其他网友回答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作为一首思乡诗,同时也是身在巴蜀地区的自己,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情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首句的自问自答看似很有趣,怪有一种小孩子的幼稚之气,但是一起一伏之气,很有情绪张力,内心的羁旅之苦以及有家不能回的惆怅跃然纸上。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有怎么能不知道诗人因为这萦绕在心间的愁绪细数了一夜的巴山之雨呢?淅淅沥沥的巴山之雨,落在秋池之中,在滴在诗人的心上。满池的湖水也像诗人内心氤氲不开的雾气,遮住了内心的阳光。“共剪西窗烛”的“共”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是写自己在窗前望着烛光思念故人,也想象这自己的妻子一定也在长安城像自己一样想念自己吧。但是最后还是无奈的“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浓浓的愁绪是散不开了,但是始终却两次出现“巴山”这个地方。那么,这个充满愁绪的夜雨之都到底是哪里呢?
根据中国现在的地理地图,巴山是一条绵延500多公里,分界三省的一条大山脉。四川盆地,汉中盆地都是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过根据李商隐当时所在的地区,先可以确定是在四川盆地无疑了。那么,多雨之秋也可以解释的痛了。但是,李商隐诗中的巴山真的就是指的是四川盆地内的这一段巴山么?或者说李商隐当时身在什么位置呢?
据《旧唐书·高适传》载: “陛下因此履巴山、剑阁之险,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可以得知,在唐代的时候,西蜀地区就有了“巴山”这一称谓。但至于是四川还是重庆,并没有绝对的说法,只是重庆的说法要更加有信服力。
《图经》中就有说到:缙云山在县西北百三十里,其山高耸,多林木。下有温泉,分东西流,相传黄帝于此合药。《方舆胜览》即谓之巴山矣。”而这里面提到的《方舆胜览》则说明“巴山,在巴县西南百二十里,其山高耸,上有白水。相传黄帝于此山合神丹。”而隋代的巴郡、唐代的渝州、北宋的恭州、南宋的重庆府,治所均在巴县。
另在重庆还有两座夜雨寺,即重庆市渝中区佛图关夜雨寺和重庆市合川区云顶山夜雨寺。名字由来也是因为夜里多雨有关。但具体为什么叫做夜雨寺自然是和这首诗有关了。
根据文献记载,夜雨寺建造于明清时期,而李商隐生活在唐代。不排除这座寺庙的修建是一位李商隐隐居后游山玩水至此而传下的佳话。
同样,合州夜雨寺根据年代和文献记录,应该也是建于明代,而且是根据李商隐的“巴山夜雨”诗句而得名。
不过,这两座寺庙在寺庙的修缮纪年上都没有记录到李商隐到此一游的事迹。因此,这一点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争论。不过比起其他地点,这两块地方的说服力明显要大得多。
不过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唯美的景色却也实属重庆这个雨都名至所归啊。
其他网友回答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指的是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风景区,缙云山古名叫巴山。“巴山夜雨”的谚语,就是因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