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有怎样的阅读一本书的经验?能否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方法?
优质回答:
不请自来,文墨今年对读书颇有感触,文墨其实以前并不爱读书,就算读书也是读一些快餐类,比如读者,故事会之类的书。今年打算写一本小说,后自觉文笔匮乏,就开始不断的看书了。今年八月前,总共看了40多本书,有的一百多页,有的也有800多页。自从开始看书就感受沉浸其中的愉悦,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直至现在一有空就会拿起书来读几页。
要说方法我也是半桶水,不敢班门弄斧,我就说说我的体会吧。
1.国学类。国学类的书,以文言文为主,光通过文言文来读难度比较大,所以还是需要结合注解来读。一般文墨为了节约时间,文墨会先看白话文,对整体意思有个了解后,再看文言文。这样子就能比较快速的了解文言文的意思。国学类有两种,一种是哲学类,那么只要读懂里面的哲学,明白道理即可。另一种是诗词类,这就要求读者不但要了解意思,还要熟读甚至背诵一些好的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2.人物传记类。人物传记类的书,我们读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人物所处的时期背景,这样子对了解人物更有一些帮助。关于政治人物的书可能会谈的更多的是他所在的国家,政党的一些功绩,来凸显人物的成就,这类书会枯燥一点,但只要坚持读下来还是有所收获的。当然如果时间不多的话可以只挑讲述人物的部分去读,这样子只需了解人物的大概就可以了。
3.小说类。小说类的书是文墨目前最主要看的书。因为文墨前面讲过,想写一部小说,所以只有多学习其他小说的写法,才能成就自己。小说类的书有些故事性强一点,有些文辞优美点,既有故事性又文辞优美的,文墨目前发现的还是比较少的,比如宫本武藏和红顶商人胡雪岩。这两本书推荐大家一读。既让人沉浸在故事里,又让人为书中的辞藻和叙述手段而折服。文墨认为小说类的书,还是以泛读为准,因为只要知道小说叙述的内容即可,也无需对书中文字做太多的研究。
4.科普类。科普类的书有一定的科学性,假如只想了解一些常识,那么看一遍就可以了。如果想深入了解还是需要多读几遍,了解其逻辑关系,掌握其科学依据。这样就需要花一些时间。
5.散文类。散文类书籍,主要是一些文集,没有连贯性,所以一有闲暇就可以看个几篇,直至看完为之。但散文类书籍比较晦涩难懂,所以需要认真去阅读,才能对自己有帮助。
以上是文墨这段时间看书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也欢迎大家关注文墨居士头条号,多多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读书是应是每个有阅读能力和条件的人的习惯之一,是无数爱好中的一个,既有个人自觉,多是境遇情势被迫。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溜。
个人识字不多,涉猎范围不广不深。闲暇之余,个人读书习惯,主要是精读和泛读。
我读哲学类,就采取精读方式。
近几年,工作之余,在有心情有空闲的夜晚,分别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几乎每天坚持,慢慢理解体会,很有心得。
同时,为了查找资料,根据需要和兴趣,采取泛读方式,重要内容,随手作简要记录,主要是那本书那一页那些内容,便于以后查找归类。
个人觉得,书海无涯,最好顺一个系列,上下左右拓展延伸阅读,相互印证,会有不同收获。
个人情形虽不同,但读书目的基本一致,就是改变现状。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要认真的读一本书,肯定不是一遍就能下来的,不然也就没有什么收获,从而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一般读书首先是翻阅浏览;这通常是因为还不太了解书的内容,属于选择阶段。
二是通读,这个好理解,反正一遍读下来就好,如果发现此书和浏览时的认知相比,没那么好,也许读到一般就弃读了;
第三是摘录和笔记;发现本书有一定的价值或者自己感兴趣,于是对书的某些部分进行摘录或者笔记;这样做的作用是强化记忆,比如我,基本上很少再会回去翻阅读书笔记的,因为相关知识点基本已经记住了。毕竟从小老师就教过: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一遍不读写一遍。
第四是读后感,这里需要写下了来,同时也有一边“回味阅读和查阅”。
第五是真正的回味阅读,一本好书,当时印象很深,闲暇时又拿出来翻阅回味,也是美事一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