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清朝的八旗旗主是多大的官?
优质回答:
八旗制度的建立
当二十多岁的努尔哈赤,用祖上留给他的十三副铠甲起家时,他肯定没想到,一不小心就开创了一个王朝,即使到了皇太极时期,女真人的梦想也只不过关外称王而已。
随着女真,也就是后来的清朝不断壮大,努尔哈赤开创了八旗制度,最开始并不是直接就建立了八旗,而是先有黄、白、红、蓝4旗,此后随着队伍进一步壮大,努尔哈赤又在4旗的基础上,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制度正是确立(1615年)。
八旗看起来很难理解,其实本质就是八支队伍,之所以分开,是为了战时分军指挥。每个旗中都有相应的中层军官,牛录额真统辖300人,甲喇额真统辖5个牛录。努尔哈赤在世时,八旗一开始都在他一人的手里,后来随着年纪大了,精力有限,于是他将八旗的一部分指挥权交给四个较大的儿子,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四大贝勒:
大贝勒代善,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
二贝勒阿敏,领镶蓝旗
三贝勒莽古尔泰,领正蓝旗
四贝勒皇太极,领正白旗
综上,我们知道,理论上八旗第一任旗主就是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们,也就是四大贝勒,旗主就相当于这一支部队的最高领导。5但到了后来旗主就明存实亡。
八旗制度的消亡
关于满清初期皇位争夺,很多影视作品种都有介绍,努尔哈赤死后,诸贝勒蠢蠢欲动,结果平时低调且老谋深算的皇太极笑到了最后。他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原先努尔哈赤直属的两黄旗和自己手里两白旗来了个“混编”。本质上就是欺负当时的多尔衮和多铎年幼,将八旗中的精锐部队骗到了自己手中。
除此之外,皇太极在原有旗主的基础上,设置了固山额真(注释1,可以参照军长),统管一旗的军政大权。又将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划归皇帝直属,称之为上三旗(注释2)。其余五旗成为下五旗,仍由诸王爷贝勒拥有,但此时王爷贝勒是旗主之位就有些被架空了。等到了皇太极死后,皇位再次开始竞争。最后让孝庄太后的儿子顺治登上了皇位。
顺治时期,多尔衮将八旗军权进一步统一,等到顺治亲政时,八旗的指挥权基本都回到皇帝手中,八旗的各旗旗主虽然仍然存在,单已经是明存实亡了。
官位就是个名字而已,统治者想让你全力滔天,即使是太监也可以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再比如唐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道理就是个秘书的职位,但实际上却有着相当于宰相的权利。
流水的官名,铁打的权利,那些唬人的名号不一定就厉害,千万别当真!
注释1:固山额真,源自满语,是满清入关前的官名。职位为八旗中的一旗长官,管理全旗户口、生产、教养、训练等事。满清入关后改为都统。
注释2:最开始的上三旗,在皇太极时期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入主中原后,多尔衮将自己所领的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豪格统领的正蓝旗降入下五旗,所以很多人对上三旗是哪三个会有争议,其实是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八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八旗最初的雏形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黑旗军。之后又发展为红旗与黑旗,努尔哈赤亲掌红旗,原来的黑旗军交由其胞弟舒尔哈齐掌管。随着实力的不断扩充,努尔哈赤又将红旗、黑旗等重新编制,分为黄、白、红、蓝四旗。再之后,又在四旗基础上扩编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自此,八旗成为定制,正黄旗、镶黄旗由努尔哈赤亲掌、正红旗、镶红旗旗主为代善、正白旗旗主为清太宗皇太极、镶白旗旗主为杜度(努尔哈赤之孙,嫡长子褚英之子)、正蓝旗旗主为莽古尔泰、镶蓝旗旗主为阿敏。皇太极即位之后,通过权利斗争,又对八旗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最终形成了皇太极亲掌正黄旗、镶黄旗,代善父子分掌正红旗、镶红旗,一母同胞的多尔衮兄弟分掌正白旗、镶白旗,皇太极嫡长子豪格掌正蓝旗,阿敏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掌镶蓝旗的格局。此后,多尔衮掌权、豪格失势,多尔衮兄弟又瓜分了豪格原本的正蓝旗,之后又重新设置了新的正蓝旗,并且将自己的正白旗通过置换,纳入了上三旗序列。而且,八旗中各旗所辖的牛录也一直在不断变动,并不固定。
可见,八旗旗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权力斗争不停变换着。而且,所谓旗主并不一定完全掌握旗下所有牛录,部分地位相对低一些的入八分宗室王公也会拥有少量牛录,这部分人又被称为小旗主,其地位低于大旗主,但对于自身拥有的牛录依然有很大的自主权。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后,尤其是清世祖(顺治帝)掌权之后,为了避免各旗旗主做大,刻意分化、削弱下五旗各旗,规定入八分宗室王公在获得封爵的同时,会被划拨给下五旗多少不等的牛录,称为旗份。此后,下五旗被不断分化、稀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所谓大小旗主,已然无法出现入关前一家独大的局面。
换句话说,只要拥有旗份,就有资格被称为旗主。那么,谁可以拥有旗份?前面已经说了,入八分宗室王公。何为入八分宗室王公?即和硕亲王至奉恩辅国公。这些人可以享受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八项礼仪性待遇,故而又称入八分宗室王公,也只有这些人才有资格分得旗份。不入八分镇国公及以下宗室,只拥有封爵,没有资格分得旗份。按清制,不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者,皆为超品,即凌驾于正一品之上。由此可见,无论是大旗主还是小旗主,其地位皆在正一品之上。
同时,因为八旗制度保留了浓厚的奴隶制残余,各牛录编制下人员,对于拥有本牛录的大小旗主,名义上依旧保留了主奴关系。打个比方,某位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所在的牛录是某位入八分辅国公拥有的旗份。那么,名义上那位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就必须认这位入八分辅国公为主子,哪怕这位入八分辅国公没有任何行政职务,仅仅在家抱孩子养老。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小旗主的地位就更加是高得没品了,连“宰相”都得叫主子,不是吗?
至于上三旗的旗主,那就更是没什么可说的了。上三旗归皇帝亲掌,皇帝就是上三旗的旗主。试问,还有谁能够大得过皇帝?在这里纠正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皇子理所当然隶属皇帝亲掌的上三旗,其实不然。皇子们封爵时获得的旗份仍然属于下五旗,换句话说,清朝的皇子及其后代应当是隶属下五旗。如果哪位皇子的后代在上三旗,多半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某位皇子的后代,因为彼时制度并不严格,有部分皇子后裔留在了上三旗内。
其他网友回答
满清入关,靠的是主要就是八旗军,八旗分为起源于女真族人的狩猎组织,是社会组织,也是军事组织,八旗的制度让后金全民皆兵,战力极为强悍。
八旗,包括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等八旗。
八旗,掌握在大清帝王手中,也算是掌握在大清八旗旗主手中,作为八旗的领导者,八旗旗主自然身具超高权势,但八旗,并非是由皇帝亲自指认的,而是世袭下去。
当然了,在世袭的同时,如果发生了某些预料之外的事情,八旗的某一支或许就会被皇帝剥夺,由皇帝再派人领导。
后金满清族人数目不多,所以八旗军中也并不都是满清族人。
在满清入关之前,八旗各部旗主的权势极大,统领八旗,他们之间地位较为平等,皇帝是八旗中某一支的领导人,也是八旗的总领导。
但这样的格局并不会长期存在,八旗的存在固然影响了皇权,八旗旗主在巅峰时期甚至可以决定皇位继承人,他们具有影响时局的能力,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清朝却是让皇权达到了巅峰,为了克制八旗制度,顺治帝将八旗分为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便于更好的统帅各部。
到了雍正年间,雍正帝更是设立了八旗都统衙门,这个部门的存在正是为了克制八旗旗主的权力,让雍正可以更好的统帅八旗。
等到了八旗都统衙门出现以后,八旗旗主的实权被严重削弱,虽然贵为王公贵族,但这时候的八旗更多的已经只剩下了爵位,而并非实权。
八旗的各项职能,尽皆被八旗都统所代为处理,无论政治,军事,经济,尽皆由八旗都统统一指挥。
八旗旗主在清兵入关之前,的确算是实权派,手握的权势足以威胁到皇权,但清兵入关以后,八旗旗主的职权就被逐渐削弱,加上八旗之间互有斗争,八旗旗主算是没落了。
当然了,虽然八旗没落了,但八旗旗主的影响力还在,就像是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就跪拜过一名叫金大烟袋的人,他就是一名八旗旧贵族,虽然手中并不一定掌握实权,但单单是八旗权贵这一身份,就足以令同为八旗族人的和珅点头哈腰。
当然了,即使是清军刚入关的时候,八旗旗主的职权也算是更为接近一方总督的,八旗旗主也基本上都是皇亲国戚,在权势达到巅峰的时候,职权还是配得上一人之下这个词的。
其他网友回答
八旗旗主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并不是具体有多大的官职,在清代八旗旗主大多是由铁帽子王世代传承,在清初的时候八旗旗主权力很大,到了康熙时期八旗旗主基本都是富贵闲散王爷,他们只有世袭的铁帽子王尊贵爵位,很少有在官场出任具体官职的人。
清初时期八旗旗主权力非常大,而且政治影响力也很大
清朝的八旗制度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努尔哈赤在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创建的满洲女真族的制度,最初的时候只有四旗,分别是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四旗,到了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实力越来越强盛,于是他又增设了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四旗。
皇太极时期清朝的实力更加进一步强盛,蒙古部族和部分明朝地区都被还是后金的清朝所征服,于是皇太极又设立了蒙八旗和汉八旗,至此清朝八旗日趋完善,分为满、蒙、汉三族八旗。
在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基本都是由他的兄弟们兼任,皇太极自领两黄旗,其他六旗旗主由他的兄弟子侄出任,他这些兄弟子侄大多都是清朝的开国功臣,爵位也都是亲王或郡王,这一时期的八旗旗主权力非常大,他们有军权,还有议政的权力,地位也是非常的高。
八旗旗主可以说算是所有八旗子弟的祖宗,八旗子弟有些像奴隶,但是他们与奴隶又不同,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产,可以相对独立的处理自己的家务事,所以就这些来说八旗子弟更像是八旗旗主分家之后的耷拉孙,他们要每年供奉孝敬自己的旗主,就如同供奉祖宗一样。
在这一时期旗主拥有很大的权力,旗主统治旗下子弟,旗主也可以从旗下子弟之中选择自己的私属奴隶,这就是清朝的包衣奴才制度,这些包衣就算是旗主的私属奴隶,旗人不一定都是奴隶,但是也会有一部分是包衣奴隶。
除了这些之外,在皇太极时期,这些八旗旗主由于都是努尔哈赤的子孙,也就是皇太极的兄弟子侄,他们除了有极大的权力之外,还可以参与议政,政治上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比如皇太极的弟弟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都可以与皇太极的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后多尔衮争夺皇位没得到皇太极所统属的两黄旗拥护,多尔衮只能退而求其次拥立了皇太极的幼子顺治继位,自己则成为了摄政王。
多尔衮对于清朝的政治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清朝能顺利入关统一天下,多尔衮是居功至伟,由此也可见清初时期八旗旗主的权力和政治影响力之大。
所以说八旗旗主在清朝没有入关之前,权力非常大,政治影响力也非常大。
清朝入关之后,皇帝强化皇权,逐渐淡化了八旗旗主的政治影响
清朝自顺治入关之后,在顺治初期,八旗旗主们还依旧是皇太极的兄弟子侄,他们是清朝开国功臣,清朝统一天下全依赖的是他们,所以这一时期八旗旗主们的权力还是非常大的。
但是当顺治亲政之后,八旗旗主们的权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顺治的皇权,尤其是顺治在历经叔王多尔衮摄政之后,顺治更加担心旗主的政治影响力过大,权力过盛会威胁到皇权,所以顺治开始逐渐淡化八旗旗主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削减他们的权力。
顺治在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后亲政,顺治很快就推翻了多尔衮的所有功绩,将多尔衮开棺戮尸,并褫夺了多尔衮睿亲王的爵位,同时顺治更是直接将多尔衮统领的正白旗收归皇帝直接统领。
因此自顺治之后,清朝皇帝直接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三旗旗主,这也被称为上三旗,其他下五旗旗主都是由清初的铁帽子王出任。
所以这么来看八旗旗主实际只有六人,皇帝一人统领三旗,剩下五人都是世袭的铁帽子王旗主,下五旗分别为:正红旗旗主礼亲王代善家族世袭;镶白旗旗主肃亲王豪格家族世袭;镶红旗旗主代善长子克勤郡王岳托家族世袭;正蓝旗旗主豫亲王多铎家族世袭;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家族世袭。
顺治在这些开国功臣旗主相继去世之后,允许他们的子孙世袭罔替亲王爵位,但更多的是将他们富贵圈养起来,尽量不让他们出任官职,不赋予他们权力,削除了这些旗主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在顺治的打压削除下,到了康熙时期,这些旗主们的铁帽子王后代基本都是一些闲散富贵王爷,很少参与政治、军事,只有像礼亲王代善的后人杰书非常有能力且谦恭谨慎不敢擅权,所以杰书得到了康熙的重用,是康熙朝时期的名将。
因此换句话说,这些旗主平时是无官无职,只有亲王爵位,而亲王爵位是超品级的爵位并不是具体的官职,只有当皇帝赏识和信任这些旗主的时候他们才能像杰书一样获得皇帝重用出任官职才算是有官职了,否则平时就是富贵闲散王爷。
这就是因为在清初时期八旗旗主的权力太过于强盛,政治影响力很大,所以顺治亲政以后的为了稳固皇权,开始逐渐削弱旗主们的政治影响力和权力,到了康熙时期那更是进一步稳固了皇权,旗主们基本都成了富贵闲散王爷。
八旗旗主虽然不是官职,但是身份地位很超然很崇高
上面说过八旗旗主就像是八旗子弟的祖宗一样,虽然在清朝统一天下之后八旗旗主们都是无官无职的富贵王爷,但是人家有亲王爵位,有旗主的身份,就代表了旗主们拥有着超然的身份地位。
八旗旗主就像是所有八旗子弟祖宗一样,八旗子弟就像他们的子子孙孙一样,这些有旗籍身份的子孙们就算是再有出息,做再大的官看到旗主这些祖宗们都得跪下磕头请安,然后每年还得给旗主祖宗们送礼物孝敬供奉。
记得曾经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演过一个段子,纪晓岚整和珅,当时和珅已经是领班军机大臣兼大学士,这个官职在清朝相当于宰相了,已经是权倾一时,可以说和珅在这时期就是乾隆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了。
纪晓岚故意找到了和珅的旗主金大烟袋来折磨和珅,弄得和珅十分尴尬下不来台,还得给金大烟袋磕头请安。
这就是因为和珅是正红旗的身份,他有旗籍在身,所以按照八旗规矩,旗人不管政治上官职当的多大,见到旗主也得磕头请安,每年也得给旗主上礼孝敬供养旗主。纪晓岚就是故意利用了这个规矩,请来了欣赏自己正红旗旗主的金大烟袋来整治和珅。
金大烟袋在电视剧里曾经说过:我是正红旗旗主,就算我明天落魄要饭要到和珅家门口,他也得给我请安问好,然后迎进家门好吃好喝的供奉起来。
按照电视剧中纪晓岚所交代的人物身份,这位刁难和珅的正红旗旗主其实就是礼亲王代善的后人,乾隆时期的礼亲王永安,历史上永安的儿子昭梿与纪晓岚以文学相交是忘年之交,纪晓岚确实与正红旗旗主家族交情深厚,所以电视剧中安排他替纪晓岚出头刁难和珅也是合情合理。
当然,历史上的纪晓岚与和珅也算是交情匪浅,因此他是不可能刁难的和珅的。
电视剧虽然是虚构,但是这个情节确实很符合当时的清朝规矩,虽然清朝入关之后八旗旗主们的权力和政治影响力逐渐减小,但是八旗旗主们的身份地位依然是非常超然且崇高,他们依然在旗人面前是祖宗,旗人就必须给旗主请安磕头,还得每年供奉孝敬这些旗主。
所以很多八旗子弟当了大官之后,平时都尽量避开本旗旗主,不然当了大官还要给别人跪下磕头请安,那也太没面子了,但是这又是规矩不能不行,所以这些当大官的八旗子弟平时尽量都会避开本旗旗主。
即便旗主是皇帝,而皇帝本身就是天下共主,由全天下百姓共同奉养,但这些八旗子弟也得私下孝敬供奉皇帝。
比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曹家祖上一直是睿亲王多尔衮正白旗旗下的包衣奴才,多尔衮死后顺治收正白旗为皇帝直接统领,所以曹家的身份就由睿亲王府的包衣奴才变成了皇帝私人的内务府旗下包衣奴才。
按照身份来说曹寅就是康熙的私人奴隶,但是康熙十分信任和喜爱曹寅,在康熙的扶持下曹寅出任了江宁织造,这相当于是皇商兼替康熙监督江南地区官员的一个亦官亦商的职位,是一个很肥的官位。
曹寅所出任的江宁织造本身就属于皇商性质,所以这里的收入每年都是要进入康熙的私人腰包内务府的,而曹寅后来利用还能监督江南百官的权力大肆收受贿赂,这期间曹寅也没忘了孝敬自己的旗主康熙皇帝,他把收受贿赂所得来的钱三成留给自己家族,七成上交内务府孝敬自己的旗主康熙。
康熙在晚年兴建园林,也是非常需要用钱,所以即使他知道曹寅的这笔钱来路不正,康熙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笑纳了曹寅作为包衣奴才供奉给旗主的金钱。
连康熙作为一国之君都是如此,所以想一想其它各旗主是如何剥削包衣奴才的,即便包衣奴才坐再大的官,每年孝敬和供奉旗主的钱也不能少。
因此来说八旗旗主们虽然在清朝统一中国后政治影响力和权力都大不如前,即便他们并不是具体的官职,都是无官无职的富贵王爷,但他们依旧是清朝最顶级的贵族,担着旗主之名,有着显赫尊贵的身份,享受着包衣奴才们的孝敬和供奉。
写在最后
所以说八旗旗主并不是具体的官职,也不能说他们的官职有多大,他们本身是亲王爵位是超品级的待遇,但是他们大多数和大多时期都是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和职务的富贵闲散王爷。
八旗旗主是多大的官职就得看皇帝对他们有多么喜爱和信任,想让他们出任多大的官职了,旗主本身并不是官职,而是顶级贵族的身份地位象征。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其他网友回答
满清的旗主在各个阶段它的权力是不一样的,在努尔哈赤时代和皇太极时代,旗主的权力非常大。如果套用现在的观念,满清前期的旗主就相当于公司的合伙人,大家都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皇帝本人就是旗主之一,而且是最大的旗主,有什么事都是八个旗主一起商量解决,这时的满清制度叫八王议政。
在满清的前期,八旗旗主就相当于各旗的皇帝,每个旗的实力取决于自己下辖多少个牛录,一个牛录是三百人,下辖的牛录越多,旗的实力越强,旗主的地位越高,比如正黄旗就有四十五个牛录,而最弱的镶白旗只有十五个牛录。
在东北的时候,旗主在满清朝廷内的话语权基本上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实力。等到了满清入关,旗主的权力就开始和皇权产生了冲突。皇帝想要把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上,但是各个旗主不愿意让出自己的权力,还希望能恢复在东北时八王议政的局面。
但是这个时候,天下已经平定,皇权集中是大趋势,从顺治开始就不断的消弱各旗旗主的权力。到了乾隆朝的时候,各旗的旗主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实际权力,这时候的旗主更像是一个荣誉称号。
所谓的八旗旗主这个时候更像是一个公司的股东,不能实际参与公司的运作,只有分红的权利了。所有的权力都已经集中于皇帝也就是ceo手里。
而到了后期,满清朝廷基本上已经被汉化,所谓的旗主就是一个称呼,大家也不在意这个旗主了,所谓的八旗基本上已经消失,八旗这时就是一个领钱粮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