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内阁(嘉靖朝内阁成员)

网友提问:

为什么嘉靖朝至万历朝的内阁争斗如此频繁?

优质回答:

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内阁争斗,说白了其实主要是首辅之争,也是权力之争。

文人相轻古来有之,加上个人的地域、出身、师承、学派的不同,更加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权力的分配问题。

自从朱元璋因“胡惟庸案”废黜了中书省和宰相后,就建立了早期的内阁雏形,“大学士辅政”制度,大学士的主要权力只是顾问,并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建文四年,大学士又改称为学士,具体职能还是延续朱元璋时期的性质。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由于他经常御驾亲征,不能对政务面面俱到,就派解缙、胡广、杨荣入值文渊阁,内阁就此产生。但这时的内阁并没有具体的实权,它的工作性质就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到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继位,任命东宫旧臣杨荣、杨士奇入内阁,因为这二人本身都兼任尚书职位,使得内阁权力开始加重。

景泰年间,王文以吏部尚书的身份进入内阁后,内阁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基本上已经可以和皇帝相抗衡了。嘉靖朝时严嵩由于他在内阁任职二十余年,造成了他的权力已经与事实上的宰相别无二致了。到万历朝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因为万历年幼,使得皇权失控,张居正已经相当于现代的一国首相了。

正是因为内阁权力的巨大,就造成了朝野上下为之争斗的游戏。从嘉靖朝严嵩任内阁首辅开始,以严嵩为首的利益群体逐步形成。同时次辅徐阶也有意识的建立了自己的利益团队,与严嵩相抗。自此开始直到明末,这种斗争几乎没有停息。

在嘉靖和万历两朝,基本每年都有尚书这一级别的官员被罢官,主要原因就是内阁大臣都兼任六部尚书,只有担任了尚书职位,才能进入内阁,进入内阁就代表掌握了权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嘉靖和万历两朝,对内阁大臣的任用期限、权力的大小,都没有明确的定例,内阁首辅和其余阁臣之间的权力相差巨大,这也加剧了大臣相互间的争斗激烈程度。

这种愈演愈烈的争斗,致使大明朝野日益腐败,直至大明王朝轰然倒塌的时刻也没有停息。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历史好看的原因就在于这里,各种能人志士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切的原因都是嘉靖太自负,然后才开启了这个你争我斗的时代。

明朝中后期基本都是这样,嘉靖时期只是个开始。为什么从这里开始呢?就是因为嘉靖这个人太过自负。青年时期进宫,十几岁的年纪就可以压制各位大臣,把权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一直都成年,他感觉权力不过如此,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胜任,不需要上朝。同时还痴迷于炼丹修仙,一些朝政他不会去亲自过问,这就有了很多的死角,就给这场争斗提供了场所。

而且当年还有个榜样效应,有个叫张聰的人,考了几次都没有进翰林院,但是因为议礼而上位。这就给各位学子们提供了动力,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就此开始。从张聰到夏言到严嵩再到徐阶,无一不是把上任首辅往死里整。而嘉靖就是首辅的工具,谁能把嘉靖掌控了,就能把政敌压制住,所以说,如果嘉靖不那么自负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被害。明朝的政治环境也就没那么差,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争斗,也不会这么早灭亡。

其他网友回答

张居正通过的一系列的政治操作,在嘉靖时期是徐阶的弟子,誉王的幕僚,高拱同僚,后期与他们伙扳倒了严嵩严世藩父子,得到了隆庆的重用,在后期万历即位后更是张居正把持朝政,万历初期张居正对万历严格要求,对朱家王室的人处处针对,当时王室的贪腐严重,造成百姓积怨已久,而张居正本身在后期已经变化,位高权重,一人把持朝政,更是引起了万历的排斥,内忧外患,万历把这些都归罪为张居正的名下,就此成长的万历在王室内部与外臣不断述说张居正种种不是之下,对张居正下了手,满门抄家,对他已往的功绩全面否定。可是后期的明朝已经积重难返,民心起义四起,内阁中的朝臣也是自私自利的人,当看见这个王朝已走向衰落之时,更是无所忌惮,权利之间勾心斗角,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天晴爱睡觉,我来回答:

内阁争斗频繁激烈是因为内阁的权力变大了,对人的诱惑也增加了。

这段时间内阁成型已久,又因为皇帝的懒政怠政,大事的决策草拟都落到了内阁手中。

皇帝为了扩张君权,抑制内阁,也是有意挑拨内阁斗争,防止内阁板结一块集体抗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