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三个原因

网友提问:

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优质回答:

李贺生于公元791年,是中唐传奇诗人。李贺自小非常聪明,七岁时,就能写诗,这让韩愈震惊。李贺自负而崇高,他的思想与现实脱节,生活不快乐,理想不能实现,生活很悲惨。这种连锁反应使李贺痛苦不堪,无法挣脱,他只好致力于诗词创作。

李贺去世时,年仅27岁。李贺很年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诗一直流传至今。李贺的诗有自己的风格,大部分是表达怀才不遇的悲伤。李贺在他的诗中刻意追求语言之美,经常写这种美冰冷而迷人的诗,被称为诗鬼。

有人说,李贺的诗,写鬼神的比较多,故称诗鬼。也有人认为,“诗鬼”既是称赞他机灵敏捷,也是叹息其过早死去。

其他网友回答

李贺为何被称为“诗鬼”?

李贺字长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诗歌风格对后代影响深远,在我国唐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李贺为何被称为“诗鬼”?

1.李贺长像类鬼。身长腰细、巨鼻粗眉、手指细长,叫人容易联想到鬼!

2.由于仕途失意,他改弦易辙,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必备一破布囊,偶得佳句即写于囊上,晚上再精心整理润色,加工成诗,其苦心孤诣的创作风格为人赞叹;这独一无二之举让人觉得他很“鬼”!

3.身为王室后裔,尽管至李贺这一代家道中落了,但李贺人穷志不穷,他勤勉好学,曾顺利通过“府试”,获得过“乡贡进士”资格,却因受小人诋毁,不得荐进士,这遭谗落第一事对他影响极大;后因心情抑郁,体弱多病,因英早逝时才27岁,见“鬼”很早。

4.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他是中唐到晚唐时期,因社会动荡诗风发生了转变的代表人物,他所写的诗赋体现了自己的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生存状况,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发出内心的苦闷,披露了封建剥削制度的罪恶。最重要的是他以细腻的笔触,极尽大胆辛辣、诡异豪迈的创造力,塑造出了多个阴森恐怖、神仙鬼魅、云诡波谲的、不为人常见的境界;诗风沉郁、伤感,所以后人称其为“诗鬼”。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喻一景物,感觉对心灵的震撼,不能表露完美、全面时,往往会用鬼斧神工这个成语,仿佛一切都明了,抒发了心意,人们也能想像到自己所描绘事物的特点,奇异。

同样,我们称李贺是诗鬼,主要是说他的诗具有出乎平常的奇绝、瑰丽,像有鬼神的指导、点化一样,这是对他诗歌的高度评价。

李贺的诗穿越生死,上天入地,纵横捭阖,既有对蒲松龄所幻想出的纯美世界的赞美,也有杜甫般对现实的无情揭露,以及对人生终极的考问。

李贺积极出仕,心存济国的抱负,但只一众小人的荒唐谬论,就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永无出头的可能,他悲愤而又无可奈何,深受打击,人的性情也变得癫狂,在这样的状态下,再加上他独有的才情,使他的诗句独树一帜,无人可比能及,只可惊天地,泣鬼神了。李贺是上天赐给人类的鬼才诗人!

其他网友回答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诗鬼”的苦难人生

李贺,字长吉,被后人认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和屈原的执着、李白的豪放不同,李贺的诗歌是奇丽谲幻的,也是抑郁感伤的,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他的诗被称为“鬼仙之辞”,还流传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的说法。

李贺家居福昌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家道已经中落。李贺幼年时候,父亲就病死了,母亲郑氏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等到李贺的姐姐出嫁后,家里就更加贫穷了,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为了填饱肚子,李贺和弟弟二人只能外出谋生。面对这样凄凉的景况,李贺在《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里写道:“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

贫苦的生活使得李贺从小就身体瘦弱,但他特别聪明,据说七岁就能写诗,而且还擅长“疾书”。

关于李贺的早慧,《唐摭言》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李贺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因而名动京城。当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和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有点不大相信,他们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二人就决定一起去探个究竟。他们来到李贺家里,见他只是一个瘦小的孩子,就当面出题让他作诗。李贺不慌不忙,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提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这首诗一气呵成,跌宕起伏而又感情充沛,绝不是一个七岁孩子所能写出的,而且诸如“秋蓬”、“死草”、“垂翅”等词语,也不是孩子的语气。后人研究,断定这首诗作于元和四年,是李贺二十岁时的作品。

虽然故事不够真实,但少年李贺写诗的勤苦却是让人赞叹不已的。李商隐为他所作的《小传》里说,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就赶紧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回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就从锦囊里拿出白天投进去的断章零句,进行整理。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总是说道:“唉,我这孩子为了写诗,非要呕出心血来,才肯罢休的呀!”

所以,还未到弱冠,李贺已是诗名远播了。

到二十一岁的时候,李贺去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可是,才高者往往会惹人嫉妒,有人放出流言,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晋”和“进士”的“进”同音,犯了“嫌名”,应该避讳。也就是说李贺的父亲叫“晋肃”,作为儿子的要避讳“晋肃”这两个字,因此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否则就是不孝。尽管韩愈写文章替他辩解,但最终李贺还是不得不愤然离开了试院。

没能参加科举考试,这对李贺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他的愤懑郁积在心头,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片灰色。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命运的不公,让这个才华横溢,内心细腻而又脆弱的年轻诗人变得更加抑郁孤寂了。越是多愁善感,越是激愤难平,他是诗歌就愈加幽冥凄冷,愈加虚荒诞幻。于是鬼魂、死亡、黑夜、寒冷、哭泣成了他笔下的常客,“诗鬼”的称号也因此而产生。苏小小墓上幽冷飘忽的魂魄;汉武帝茂陵前夜闻晓无的马嘶;南山的漆炬迎人,土旷萤扰……在这种幽深诡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跃动着的悲凉而苦闷的灵魂。比如这首《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诗人一边悲叹着岁华的流逝和心志的消磨,一边想象着古代那些怀才不遇者的魂魄会来慰问自己。茫茫人世,知音难觅,诗人只好寄望于古人,寄望于鬼魂。现世无所望只能望于鬼世,生无知己只有期诸古人,孤独、凄凉、无望,可以说是真的到了极点了。

元和六年(811年),经人推荐,重返长安的李贺被任命为奉礼郎。但这只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不能实现他的平生志向,也不能消减内心的忧郁。“牢落长安”三年后,他决然地辞去了官职。后来在朋友张彻的举荐下,他做了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幕僚。元和十一年(816年),北方藩镇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张彻也回到了长安。李贺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回到老家昌谷。

长期的感伤抑郁,呕心沥血地吟诗作文,早早地拖垮了诗人本就瘦弱的身躯。强撑病体的李贺回到老家不久就病逝了,只有二十七岁。

李贺的才华令人赞叹不已,而他的苦难人生和英年早逝又让人唏嘘不已。或许是出于对他的怀念吧,人们传说李贺在临死时,看见天帝派绯衣使者来召他到天上为白玉楼作记文;又传说他的母亲有一天晚上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

其他网友回答

李贺被称为“诗鬼”,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诗歌意象多为鬼神,样貌生平颇具传奇。

宋人崇尚理学,因此在评论前朝诗人李贺的诗作时,认为其“牛鬼蛇神太甚”,常常将李贺与李白相提,所谓“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在肯定其才华的同时,也视之为伦理规范的异端。直到欧阳修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李贺的鬼神意象才被文坛重新接受。实际上,欧阳修便是李贺的粉丝,他曾模仿李贺作诗《春寒效李长吉体》,司马光则家藏过李贺的诗集。后人曾做过定量统计,李贺留存于世的诗歌大概有240首左右,其中意象为鬼神的有90多首,占创作总量的近40%。李贺的第一本英译诗集出版于1970年,名字便是《女神、鬼魅恶和魔鬼:李贺诗歌集》。

李贺长相大概可以用“奇丑”来形容,身材细瘦,两条眉毛通连在一起,鼻子巨大,五官比例异于常人,而且由于自幼体弱,加之成年之后勤于学问和作诗,很早便鬓发斑白、凋落,这样的长相甚至影响了他的婚恋。

(这画像怕是美化了吧)

李贺的性格在今天看来也显得有些怪异,他以贵族后裔自居,其远祖可塑至唐高祖的叔父李亮,但事实上彼时的荣光已经与他没什么关系,他的父亲李晋肃也不过是一个“边上从事”的小官,而且因为父亲的名字中“晋”与“进”同音,为避家讳,李贺差点未能参加进士考试,自负与自卑充斥他短暂的一生。李贺干谒于洛阳,求仕于长安,居于陋室,生活困苦。现实与幻想的巨大落差之间,李贺的创作与彼时的诗歌意象主流格格不入,以暗黑诡谲的鬼神居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