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寒门出贵子”,还是“寒门难出贵子”,你支持那个观点?
优质回答:
说到贵子,不妨先来说说什么是"贵"——物以稀为贵,也就是说不容易得到的才称之为"贵";容易得到的又怎么可以称之为"贵"呢?假如遍地都是黄金,那它必定是与"贵重"无缘的。
贵子不是庄稼地里的秧苗一抓一大把,不是菜园子里的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他们应当是深山老林子里的千年老人参一样,很难得。
因此,贵子是不易出的——无论是寒门,还是豪门,亦或是其他的什么门。都一样。
天赋好的孩子多的很——监狱里面的鬼才、怪才有的是;历史上那些恶名昭著、遗臭万年的帝王、枭雄、大奸臣天分也都是很高的;至于恃才傲物、睥睨天下的文人雅士似乎更多,只是这里面有些人物的下场往往都不是太好,祢衡是他们当中最杰出的代表。
人们常常夸赞的贵子其实就是孩子脱颖而出、才华展露的那个时段,至于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如何了,人们往往就不是很在意了:以贾谊为例——贾谊,洛阳人,少有才名,十八岁即以能诵诗书善文闻名于当地,后经河南郡守吴公举荐,汉文帝征召贾谊为博士之职,时年仅二十一岁,在所聘博士中年龄最小。文帝每有所垂询,贾谊辄能应答如流且见解精辟,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汉文帝非常欣赏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
鉴于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文帝还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诽谤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也因此开始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汉文帝四年(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因贬离京,心情郁闷,途经湘江时,写下《吊屈原赋》以泄怨愤。谪居长沙三年后,贾谊被汉文帝征召入京,改任梁怀王太傅。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 年),贾谊随梁怀王入朝,梁怀王刘揖坠马而死,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
第二年,贾谊便在忧郁中死去,年仅三十三岁。
按照世俗的标准,贾谊是绝对配得上"贵子"的称谓的,年纪轻轻的他就写出了彪炳千古的《过秦论》等诸多名篇,受到汉文帝的青睐与赏识,其才华的确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但是,他年轻气盛、锋芒太露而不知收敛,最终招致嫉妒、诽谤,被文帝冷落、遭到谪贬,继而郁郁而终、英年早逝。不免让人扼腕叹息啊!
这样的人,称之为"贵子"是合宜的,但是合宜背后却有着令人心痛的伤感。
同样是才华横溢、名闻天下的苏轼也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他曾经用嘲讽的口吻写下《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倒是出身于寒门,他天赋异禀,貌似是个不世之才。然而,贫穷限制了他的成长、发展 ,在家人的干预之下,一个早慧儿童用了几年的时间便"泯然众人矣!"当然,参照贾谊和苏轼的例子,他成了普通人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情,从这一点上来说倒也没有什么值得伤感的地方。
"寒门出贵子"的意思是说寒门也是可以出贵子的,因为禀赋是上天给的。而同样天分的孩子在贫寒的环境里成长,他成才的可能性相对要大一点,如果生活在环境优裕的家庭里成才的可能性也许就要小一点。
这是相对而言的。
无论如何,贵子都是不容易出的——不管是寒门、豪门,还是其他门。都一样。
其他网友回答
比较难,条件不允许,环境变的复杂多了。
其他网友回答
难出贵子了,因为环境变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寒门也出贵子,富门也出贵子!
其他网友回答
贵有两种,一种是富贵,指财富上的拥有;一种是高贵,是说文化上的造诣和成熟。对于底层社会的孩子,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对于事物理解的高度和范畴是有局限和不足的!晋升的甬道只有学业一条路可以走。财富获得几乎没有可能。况二者不可兼得,加权加贵更是凤毛麟角。成为大人物难以奢求,所以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