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名将岳飞的死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
优质回答:
偶然中有必然。
一、必然因素。任何时代国家都是军队将军主战、皇帝朝廷管总。战与和的国策是皇帝朝廷和士大夫阶层决定的。武将和军队只是负责执行皇帝命令落实朝廷战略打仗。打不打皇帝定,怎么打将军定。
1.历史背景分析。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王侯将相本无种,城头变幻大王旗,武人乱过。苗刘兵变差点要了宋高宗的命。南明军阀割据,一败涂地。
2.国策分析。宋、明以文治武,收武将兵权,武将打仗不统兵,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宋高宗赵构在岳飞不听指挥,手握重兵、利用张宪岳云亲信遥控岳家军,武将干预立储。宋高宗建立南宋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抗金国追击,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手段收拢改编瓦解打击各地方割据军阀势力,第三要,面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3.皇帝因素分析。皇帝没有时间和能力辨别每个武将的忠奸,不能等到叛乱发生采取措施,那样纠错成本太大,在你具备叛乱势力前,予以消灭,在你表现出不臣之行时予以歼灭。这也是一个成熟政治家必背素质。
4.时局因素。宋金经过十余年战争,南宋逐渐强大,金国很难消灭南宋,两国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武将的作用降低。
5.岳飞因素分析。
两宋之际,靖康耻,汉人地区内忧外患,随着北宋灭亡,国家控制的禁军主力被消灭殆尽,赵构建立南宋后,收拢地方武装,逐渐在风雨飘摇中建立起南宋。岳飞及岳家军是这一时期成长起重要力量。逐渐成为一只拥有3万骑兵十余万步兵的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岳飞得到因战功多次受到宋高宗的奖励与提拔。
二、偶然因素。
1.岳飞及岳家军的强大,任何一个皇帝和朝代都要削夺兵权的。刘光世、张俊、韩世忠测底的交了兵权,保了性命,享受了荣华富贵。
岳飞贪恋兵权,把兵权暗地里交给张宪,朝廷无法有效管理岳家军。部分史料张宪妄图逼迫皇帝还兵权于岳飞成为压死岳飞最后一颗稻草。
2.岳飞作为武将干预皇帝立储。触犯皇家大忌。作为武将多次不听皇帝诏令。
3.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宋金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皇帝和朝廷和士大夫阶层主和,岳飞贪恋兵权且主战,不执行皇帝朝廷退兵命令。
4.也有一些史料记载,岳飞作战不力。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浅谈个人之见,权当一家之言!在宋代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大背景下,武将(尤其是名将)想要外能建功而内能安位,绝对是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宋太祖趁柴家孤儿寡母之际,运用手中的兵权,发动“陈桥兵变”,终于夺得政权,当了皇帝。他自然害怕别人也效仿他来争夺皇位,所以“杯酒释兵权”,采取了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驭臣之策,后世皇帝相继推行,所以一旦武将功高,就会被皇帝猜忌,如果能够压制,自然留着备用;如果皇帝觉得难以控制,那必然是死路一条!无论大臣们找出(皇帝授意)多少条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彼此心知肚明那条危胁皇权的理由才是关键所在——其它的理由都是次要的!因此轮到岳飞身上,他的个性和他的能力,导致了他的必死结局。有能力,所以岳家军威名远扬,皇帝怕他拥兵自重!有性格,不会曲意逢迎放弃理想!因此就算是金国不拿除掉岳飞为议和的先决条件,高宗赵构也会想办法拿下岳飞的,不过是早晚的事!因此说杀害民族英雄岳飞的,赵构是主谋,秦桧是帮凶——他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至于说什么岳飞主张迎请二帝回还,还是岳飞干预立储,都不会是决定性的因素!在皇帝心中,危胁皇权(不论岳飞主观上是否有意)才是不可饶恕之罪!看看韩信与狄青,就可以知道——那12道金牌就是12张催命符!因此说,在那个时代,岳飞之死就是必然!
其他网友回答
放在宋朝那样一个时期来说岳飞的死是必然的结果,岳飞生平之志就是收复故土,迎回宋钦宗和宋徽宗,以雪靖康之耻,收复故土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问题出在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身上。北宋灭亡之后这两位皇帝被屈辱的押回北国天寒地冻的五国城,受尽凌辱,而同时期赵构在北宋遗臣的拥护下在南方建立南宋,南宋建立之后赵构为了迎合国内民众复仇的情绪也曾积极主动的北伐,而岳飞却没有真正的理解赵构的心思,导致后面发生的两件事让赵构起了杀心。
赵构决定北伐之后任命岳飞为北伐军将领统帅三军,岳飞在沿途喊出的口号是“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对当时的百姓甚至是受到屈辱的文武百官无疑是很大的鼓舞,但是这个消息传到赵构耳朵里时就引起了他很大的不满,自古以来为了争夺皇位父子反目和兄弟反目成仇的事比比皆是,倘若岳飞真的把赵构的老爹和哥哥迎回来了那自己的帝位就会可能保不住,而且岳飞对于迎回二圣之后由谁来做皇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为了皇位的稳固父子兄弟都可以杀更何况只是一个大臣呢?这是岳飞必然死亡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岳飞让赵构立皇太子的事更让赵构不满,赵构的儿子由于宫女不小心踢翻了铜鼎给吓病了,不久就死了,而他自己则是因为在战争中受伤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岳飞的这个建议深深的刺痛了赵构的心,感觉就像他嘲笑自己一样,而且在古代皇位的继承人选一直都是皇家敏感而又核心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容忍大臣干涉的,但是岳飞是出于好心但是却并没有得到赵构积极的回应,反而在心里对他是更加痛恨了,更助长了他要除掉岳飞的决心。这是岳飞必然死亡的原因之二。
这两件事无论是那一件都可以至岳飞于死地,岳飞报国心切可以理解但是他完全没有考虑皇帝赵构的感受,倘若他在出征前明确支持赵构做皇帝,倘若他对皇位的继承不加干涉,说不定他真的能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但是这也只能是倘若了。岳飞做的这两件事无论放在哪个朝代来说对于这样的大臣最后都不会讨得皇帝的欢心,同时也不会落得好下场。
其他网友回答
名将岳飞的死是必然的。
在那个时代,拥兵自重本来都受到皇帝猜忌,又在政治上的无知,这不是对于皇权的挑战么?
岳飞功高盖主,在宋高宗赵构眼里,这还不足以要他的命。天天嚷着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且对于明知皇帝的无继承人还反劝立储君的话。这样的人,你是皇帝你不烦谁烦?
那时要是金国还大举南侵,宋高宗赵构说不定不会杀岳飞,会委以重任,眼不见心不烦。但是南宋刚刚击溃了金军,金军也无力南下,南宋相对于和平。此时岳飞天天在眼前转了转去,对于你拥兵自重,看你是个大功臣不杀你也就算了,但是天天问皇上你怎么还不立太子勒?要是支持我北伐,我准能一举击溃金国,收复北方,迎回二圣!皇帝不起杀心才怪勒!
所以岳飞的死也是自己觉得自己忠于国家,对天对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没有做错什么事,皇帝没理由杀自己。殊不知自己已经多次挑战皇权,在那个时代皇权至上的时代,这就是罪。
注:图片来源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结合史实回答这个问题。
岳飞身为一代名将,而且很善于学习的名将,他的军事素养和文化修养都很高。特别是他成名之后经常和一些知识分子交往,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景认识是很清楚的。但是他为什么还要坚持收复失地,迎回二圣?这是他封建忠孝思想的体现。
身为统兵大将他十分清楚自己的作用和地位,只要忠于赵构就可以锦衣玉食,但是这不符合岳飞忠君爱国的思想,他认为那两个被俘的皇帝才是皇帝正统,应该把他们迎回来,至于赵构的皇位能不能保住,岳飞没有计较,这在他看来是赵家的事情,不必过分计较,到时候迎回来再说。迎回来那两个俘虏皇帝才能洗刷大宋的耻辱,这和收复失地一样重要。
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岳飞坚持收复失地,迎回二圣。这对赵构的皇位是极大地威胁。所以,岳飞施暴者必死的决心坚持自己的理想的。这是主观上造成岳飞被害的原因。
客观上,岳飞在立储君的问题上提出了他的建议。这对于统兵大将而言是非常忌讳的。但是岳飞光明磊落,犯言直谏。引起了赵构的猜疑。这是岳飞被害的客观原因。
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岳飞被害的悲惨结局。岳飞的死绝不偶然。